书城励志你若输得起,就能赢得到
9777700000003

第3章 余生太长,不要慌张

人生考验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见过抢跑的马拉松吗?在人生路上,我们需要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爆发力固然好,能够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冲上云霄,但是耐力却能够让我们在人生路上坚持得更久,坚持得越久,距离成功也越近。

有的人,为了一时的荣耀,燃尽了自己,到最后连走下去的力气都没有了。而有的人,却放弃了一展英姿的机会,保存了自己的实力,让自己在以后的路上能够坚持得更久,走得更远。

爆发力是一时的,而耐力才是恒久之基。无论是在世俗间为自己及家族创造财富、成就事业、累积功名,抑或是在灵性上追求最终的开悟,都是如此。

现如今,急于求成的人太多,而且都是“三分钟热度”,所以做什么时虽有着较强的爆发力,但是没能持续下来,最后还是返回了原点。成功,就是把别人没坚持下来的事情坚持做下去。

1999年2月,马云向18位创业伙伴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他要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资金只有50万元,办公地点就在马云的家中,最多的时候一个房间里坐了35个人。他们的工作状态几乎是疯狂的,每天要持续16~18个小时,困了就席地而卧。阿里巴巴就这样孕育、诞生在马云家中。

当时马云面临最大的难题是,没有人知道这是个什么网站,也没人知道什么叫作“B2B”电商模式,马云带着公司坚持一天就离倒闭近一天。

撇去一脸愁容的马云成为“空中飞人”,不停地往返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参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所有商业论坛,去发表疯狂的演讲,用他那张天才的嘴宣传他首创的B2B思想,宣传阿里巴巴。

他如同一台不知停歇的机器,一台演讲机器。有时他一个月内可以去3趟欧洲,甚至一周内跑7个国家。他每到一地,总是不停地演讲,这个瘦弱的男人大声地对台下的听众喊道:“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

逐渐地,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名字就这样被《福布斯》和《财富》这样重量级的财经媒体所关注。于是,以高盛为首的多家公司,向阿里巴巴投入了500万美金风险资金,阿里巴巴活了下来。

马云说:“所有人都倒下的时候,你还跪在地上,你就赢了。”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持,成功最后拼的是耐力。

人的力量和耐力很多时候是需要精神来支撑的,只要心中的希望不死,就可以走出绝境。有时候执着的希望,就如同一粒种子,只要我们心中有它生长的环境,它就一定能够破土而出,生根发芽,最终开出灿烂的精神之花。

麦当劳金黄色的“M”标志早已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家喻户晓。而且,几乎每隔大约4小时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就会矗立起一面崭新的金黄色“M”招牌。但是,也许你还不知道,这个庞大帝国的创办人雷蒙德·克罗克,在创业的时候已经52岁了。还不只是如此,当时他还一身是病:他割掉胆囊,罹患糖尿病与关节炎,甲状腺还有肿大的现象。

另一个庞大帝国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桑德斯似乎比雷蒙德·克罗克更不幸,66岁之前,他一直在家乡美国的肯塔基州经营餐厅,他精心研制发明的炸鸡吸引了无数顾客慕名而来。在他66岁的时候,他的事业面临危机,由于餐厅附近要修建高速公路,他不得不售出这间餐厅。66岁的他不想靠着福利金过日子,开始到处去推销他的炸鸡配方。在两年时间里,他被拒绝了1009次,终于在第1010次走进一个饭店时,得到了一句“好吧”的回答。他的事业就从这第1010次开始了。

桑德斯为肯德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努力。他活到90岁,辞世前不久,他每年还会做长达25万英里的旅行,四处推销他的肯德基炸鸡。

虽然桑德斯不曾公开他的配方,但他曾公开自己的成功秘诀,除去所有成功者都说的“相信自己”外,他还补充了两条,即“66岁再创业也不晚”和“坦然面对第1009次失败”!

无论你身处什么境地,只要你不放弃,也许下一秒钟,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绝望是从来自外界的压力开始,但更多的是源于自身。

站在绝望面前,我们不仅仅只有逃离,我们还可以坚持,可以反抗,可以超越。恰如法国文学大师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言:“我们不知道往哪儿走,但这不能成为不走的理由。”只要这一秒不绝望,下一秒就一定有希望。只要你努力去寻找,只要你不放弃,希望的曙光一定会照耀到你!

等待成功和种小树苗一样,在春天开始栽种的时候,可能有的树干肥硕、根脉粗壮;有的树干瘦如林黛玉,根脉绵如蚕抽丝。再瘦小的树,也可以把树朝向阳的地方栽种,把树坑挖得大一些,水浇得勤一些,砍掉死去的和病的枝杈,等上十年,也是参天大树。

低起点的人生能走得更远

“这就是你的命。”

很多人都应该听到过这句话,也有很多人说过这句话。可是什么是命?是命运、命定,还是天命?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命运由天注定,可是,却有更多的人表示我命由我不由天。

非常喜欢一首粤语歌——《爱拼才会赢》,其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是的,命运只限制了我们的三分,还留下七分让我们打拼,让我们自己来决定命运。许多人都在命运限制三分的时候就不愿努力,听天由命地浑浑噩噩一辈子。

其实,命运给你个低起点,只是为了让你更努力,走得更远。让你知道,有志者事竟成!

他初中毕业后只身从农村来到城市,找了一份擦玻璃的工作,每月工资300元。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有的甚至刚做三四天就因为嫌薪水少、干活脏走了,而他却一直坚守着这个位置。5年过去,这座城市里的写字楼、宾馆、商场他几乎都去服务过多次。他工作一丝不苟,很多顾客还点名要公司派他过来,他简直成了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有一天,他突然辞职,自己开了一家快餐店。快餐店的竞争异常激烈,而他却很快打开了局面。原因很简单,他在擦玻璃的5年里,结识了这个城市各个角落的人,他擦玻璃的表现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的快餐店发展到整个城市的角落,资产逾千万时,认识他的人无不感慨地说:“这位老板曾擦了5年的玻璃。”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如何从一个擦玻璃的打工仔开快餐店,并在众多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时,他只说了一句:“因为我曾为人擦过5年的玻璃,并且擦得很好!”

英国有一部系列纪录片名叫《人生七年》。这部影片记录的是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7岁孩子的人生,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富家子弟,还有的家庭条件一般。从7岁(1964年)到56岁(2013年),每隔7年他们接受一次访问,倾诉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

影片最后记录,那些富家子弟还是富人,穷人家的孩子还是穷人,只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是掌控不住所有人的,就像尼克就是只“漏网之鱼”。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寒门贵子”很多,从古至今,许多名人大家都出自寒门,他们幼时都才华横溢但是一贫如洗,有的甚至去考取功名时的盘缠都是由村人资助的。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要相信,起点的高低并没有斩断一个人成功的所有可能。当我们成功了,我们站在终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很感谢上天给予我们逆袭的机会。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小时候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回家。辍学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为辍学他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

于是华罗庚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以及一本从老师那里摘抄过来的50页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

他一边帮助父亲打理小店铺,一边学习。为了学习,他起得比隔壁家磨豆腐的还早,三伏天的时候就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冬天就把砚台放在脚炉上做练习。

华罗庚就这样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顾客来了,他帮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

低起点给予我们最苦的磨难,也给予我们最好的磨炼。影坛巨星成龙开始只能演演“死人”的角色;华人首富李嘉诚最初只是一个茶楼的小伙计;如今负责管理麦当劳全球118个国家3万多家店的经理查理·贝尔,他当初的工作起点就是在麦当劳里打扫厕所……不怕起点低,没有哪家公司一上来就给我们个经理的职位,只要我们沉住气,慢慢提升自己,就一定能赢得命运转折的机会。

有一种焦虑叫三十不立

古语道:“三十而立。”于是很多年轻人二十几岁就开始担心“三十不立”,生怕自己在30岁的时候事业未成、家庭未建,最怕参加同学会,因为可能会看见老同学开着好车低调地炫富。

尤其是工作几年后的年轻人眼看着距离30岁越来越近,自己却无车无房,工作上升空间又有限,就不知道如何是好。这种情绪逐渐蔓延成普遍现象,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焦虑陷阱中,既过不好今天的生活,又担心明天的生活。

这种对“三十不立”的焦虑是当下社会的一个产物,也是我们内心浮躁的一个映射,如果我们想要每天过得平和不急躁,首先就要弄明白这种焦虑情绪的成因。

焦虑的来源之一是对物质满足的欲望。努力工作赚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是天经地义的,可是有的人却过分追求物质,常常贪恋高于自己收入的东西,总是把自己搞得入不敷出,看见喜欢的东西,就算用全部积蓄也要买下来。

买来买去,物质欲望不断地被满足,可是这种欲望也被越养越大。当你发现快30岁了,手里存款还是三位数,拿什么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焦虑的情绪自然接踵而至。

焦虑的来源之二是与周围同龄人的比较。这种比较是非常致命的,很虚荣却又很现实。无论是同学会上大出风头的老同学,还是条件优越的公司同事,他们在举手投足间总会给我们很大压力——同样的年龄,为什么有的人就比我们赚得多、活得好?

这种焦虑一方面可以激发一部分人奋发工作,去追赶对方,也会让一部分人意志消沉,整天自怨自艾,焦虑不安。

焦虑的来源之三是对自己的未来没信心。有些人常常以为自己的工作前途灰暗,可是转头从头来过,又有诸多困难,只好继续工作着。但一想到了30岁,自己依然是这些工资,依然是持续着每天的生活,甚至到了40岁的时候仍是如此,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人生总是在变化当中,谁也不能判断自己5年之后的生活如何。如果你不努力、奋斗,30岁的时候自然是浑浑噩噩,拿着一份死工资生活。可是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改变,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小毛病,培养自己的能力,任何人在30岁的时候都是有多种可能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三十不立算什么,大龄剩男剩女又算什么?其实如果在30岁的时候正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无论这项事业是小还是大,都已经值得庆幸了,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30岁的时候找到自己一生的道路。如果我们还未找到自己的道路,却为别人的道路光鲜亮丽而焦虑,是本末倒置了。

如果盲目地焦虑,对未来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逃避、抗拒做事,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30岁事业未成,不代表40岁事业也不能成,也不代表以后依旧不能成。

有些事业就是要大器晚成,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才能找到门道。如同盖一座高楼,有的人地基打得浅,很快整座大厦就立于城市之间;而有的人地基打得深,很久之后地面建筑才初现端倪,可是别忘了,一座摩天大楼越高,地基就要越深。

红牛功能饮料的创始人迪克里希·梅特舒兹在大学里待了10年,后来在德国一家化妆品公司工作,在去亚洲出差时,对于亚洲人喜欢喝的糖浆滋补型饮品很感兴趣。又经过种种机缘巧合,梅特舒兹在48岁时把糖浆饮料引入西方,这就是现在世界闻名的红牛饮料。

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在30岁左右就成家立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也有自己的追求,谁也不能说一个30岁的流浪歌手的生活就是失败的。不去拿别人的标准定义自己的人生,我们就不会焦虑。做好自己应该做的,耐心迎接自己的30岁吧。

别害怕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

虽然我们一直被教导,不熟悉的行业不要轻易进入、不要随便跳槽,但年轻的我们刚出校门,不够了解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或者擅长什么行业。

有时候喜欢和擅长真的是两码事。比如,你特别喜欢篮球,可是个头不够高,扣篮无可能,当作业余爱好就好了。如果真的要用作吃饭的本事,还是发挥自己的优势比较靠谱。

但多数人都习惯于弥补自己的短板,却不知道,你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弥补自己的短板,顶多把短板和其他木块补齐,极少有机会历练成长板。著名的木桶定律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其实对一个人来说,决定他成就的不是短板,而是长板。

如何找到自己的长板?唯有实战,去尝试,才能发现。所以我们应该趁着年轻做自己想做的,多尝试几个行业,就算失败了,从头再来便是。不要在意什么失败,因为现在我们还经得起失败。

韩一鸣,20岁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徐州某矿物集团下属的煤矿,成为一名合同制矿工。

矿工,是比较危险的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他直到30岁还没找到对象,成为远近闻名的大龄剩男。亲戚们都劝他,让他放弃这个工作,出来学门技术,反正还算年轻,虽然赚钱没有煤矿多,但是最起码安全。韩一鸣想了想没有同意。

后来,在老家亲友的拉线下,他娶了一个长相普通但勤俭持家的乡下姑娘。

转眼,结婚10年了。同一时期进矿的朋友,陆陆续续都走了,有的学了修车开了修车铺,有的自己做点小买卖,唯有他还在坚持。

他本以为自己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谁想矿上的一份通告打乱了他的所有安排。受去产能化的影响,所有矿上员工都要被分流。30岁以下的可以自由选择职业,47岁以上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而像他这样35岁到45岁之间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家,要么去新疆或山西。

现在回家,他没有手艺就只能干苦力。韩一鸣很后悔当初没有听亲戚的话,他说:“早知道,就趁着年轻的时候从矿上出来了。要是早出来,肯定不会落到现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

“害怕改变”的人在职场上永远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在每一个新的环境里,我们都应该保持很轻松的代入感,融入进去。其实,每一个新职业、新岗位都意味着我们要变通,要努力地做更好的自己,不要担心自己不合适,怎样做得好才是重点。

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干不了,只要愿意尝试,你就去试试,谁知道上帝给你打开的门在哪里,因为不知道所以才要一间一间地找。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或许一些人在选择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最适合自己的行业,或许有的人在寻找的路上停留下来,又或许有些人生生错过了最适合自己的行业。其实,我们应该趁着年轻多试试几个行业,不要担心失败,因为可以重来。

陈群的父亲是广东的一位大珠宝商,父亲去世后,他自然是子承父业也做起了珠宝生意,可是他缺乏父亲那样对珠宝行业的精微敏感,生意惨淡,频频亏本。没过几年,他不得不转让了那家父亲留给他的曾是全城最大的珠宝商店。

陈群并没有因此而否定自己的经商才能,而是想自己也许不适合经营珠宝生意,于是,他决定改行做服装生意试一试。可是,两年后,他又一次失败了。

他还是不服输,把服装店卖掉,用剩余的不多的资金又开了一家小饭店。没想到,小饭店也是惨淡经营,他只得再次关门。

后来,他又尝试做了化妆品生意、钟表生意、印染生意,无一例外地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个时候,他已经52岁,从父亲交给他珠宝店至此,25年的宝贵年华被失败占满。他算了算自己的家底,剩下的钱仅够买一块离城很远的墓地,他彻底绝望了。既然自己没有能力创造财富,那就买块墓地给自己留着吧。于是,他买下了离城大约5千米远的一块极其荒僻的土地,这样等到哪一天一命归西,也算有个归宿。

可是,命运就在这里出现了转机,就在他办完这块墓地产权手续的第十五天,这座城市公布了一项建设环城高速路的规划,他的墓地恰恰处在环城路内侧,紧靠一个十字路口。道路两旁的土地一夜之间身价倍增,他的这块墓地更是涨了好几倍。他做梦也没想到,他靠这块墓地发财了!

陈群顿悟,为什么不做房地产生意呢?说做就做。他很快将这块墓地以相当高的价格出售,又购买了一些他认为有升值潜力的土地。仅仅过了5年,他成了全城最大的房地产业主。他终于成功了。

许多人都在羡慕别人能够找到让自己大展身手的位置,其实是你没有去尝试罢了,因为你害怕失败,受到一点儿挫折,就对未来丧失信心。要知道,上帝只是关闭了你生命中的一扇门,而只要你转个弯,也许就会发现其他出口。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种子落在土里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脑子,遇到了问题可以灵活地处理,用这个方法不成就换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多多尝试,总能找到适合你施展才华的地方。

别动不动就要成为下一个马云

大学辛辛苦苦读了4年,毕业后成为一个小公司的职员,月薪3000元,不定期加班,看不到晋升的机会。

看看北上广动辄数万乃至十几万一平米的房价,真的很迷茫,什么时候能实现买房买车的目标呢?

我们迫切地想要成为生活中的赢家。做导购3个月就计划做出自己的服装品牌,拥有多家连锁店。刚进入IT公司,就梦想自己成为下一个李彦宏、马云。

在太多人眼中,似乎只有一个能够让自己大放异彩的目标,才值得全力以赴地去奋斗,所以大家总是在各种媒体网络中搜寻着能够突围的捷径,似乎真的有什么一招鲜的好办法能够可以像坐直升机那样带领我们冲出低谷,冲上云霄。

其实,在我们起点不高的时候,困住我们的并不是迷茫,而是患得患失。我们希望有的不仅仅是一个小目标,而是一个能够让我们一飞冲天的目标;我们所期待的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崎岖小路,而是一条万无一失的康庄大道。

要知道,世界上并没有这样的目标,或者说只是对于迷茫的我们来说没有。当你感觉到迷茫的时候,不妨让自己赶紧行动起来,行动是克服无力感的最好方式。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主要考验大家在三种情况下对目标的理解和成功的概率。

他组织了三组人,每一组都有10人,然后让他们分别向着10千米以外的三个村庄出发。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任何信息,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村庄距离多远,只是被要求跟着向导走就可以了。然而,他们刚走出两三千米,就已经有人开始叫苦;而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不停地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头,有的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意再走了。越往前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但是,当有人说“快要到了”的时候,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隔一千米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千米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走同样远的路程,相比第三组的人能够愉快到达,第一组竟然有可能走不到终点,这么大的差距原因究竟是什么?因为他们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并没有目标。而第二组的人虽然走到了终点,但是他们的情绪不高,疲惫不堪也是因为第二组的人只有一个大目标,而不能准确的衡量何时到达。而第三组的人因为有里程碑,当看到一个里程碑的时候就预示着自己离成功不远了,所以他们很开心地到达了。

先制定一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在完成这个小目标之后再继续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行,把大目标细分成小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成功。别动不动就想成为下一个马云,因为这真的只能是想想而已。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的确,所谓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想成功就应该制定一个计划,慢慢来,每向前走一步,就靠近梦想一点儿。

20世纪初,在日本有一个年轻人,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心中就梦想着干一番事业,但是他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资金,当时只是一家普通电器公司的普通打工仔,靠不多的薪水维持生活。

为了积累成功的资本,他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将每个月的薪水和奖金的三分之一存起来。工资本来就不多,为了存钱,他不得不节衣缩食,甚至有时候不得不靠借钱度日,但是他从来没有破过这个规矩。就这样,他雷打不动地坚持了6年,银行里有了5万美元存款。

正是他在艰苦岁月里坚持节衣缩食积累财富的经历使得一家银行愿意贷100万美元给他,他靠着这100万美元的贷款创立了麦当劳在日本的第一家分公司,继而成为麦当劳日本连锁公司的掌门人。他就是日本的快餐业巨头藤田田。

如果我们不屑于去完成这些小的目标,只想去完成大的目标,虽然是志向,但是也是空谈。每一个成功都是由无数的小成功凝聚而成的,小成功的背后是更多的小失败。当然,我们最终还是成功了。

永远不要用此时自己的心态和眼界,去揣度自己未来的心态和眼界。不要惧怕你的目标还不够完美和准确,因为最终能带领你抵达成功的,不是存在于你想法中的目标,而是不断积累的脚步。

有时候,理想需要“曲线救国”

“你还记得你的梦想吗?”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回想起大学刚刚毕业时的意气风发,再看看现在的自己,那时候的梦想早在几年前就丢到臭水沟去了。

梦想终究是梦和想,能够追逐到的梦和能够实现的想法是多么渺茫。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现实需要牛奶和面包。有调查显示,大学毕业后有近一半的人的工作与他们在大学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其中有部分原因是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对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表示不满意或者不愿接受。

无论现实多么糟糕,只要我们未曾放弃,梦想的种子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只是这个过程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也许需要三五年,也许需要十年八年,甚至更长,但只要在路上,就不怕山高路远。

流行歌手薛之谦在2005年选秀出道后没几年,因公司营运不当以致他不能继续做音乐,于是在合约到期之后他转行开了火锅店。

他苦涩地讲,那会儿开店,周围质疑和嘲笑的声音太多了,都质疑他这么容易就放弃音乐了。也只有他自己清楚,没有多少钱的他,不能死守着音乐这个远大的梦。

再后来,他开网店卖衣服,接着在微博上接广告、写段子。那几年,他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努力赚钱攒钱。这不是他喜欢做的事,更不是曾经红透半边天的他兴趣之所在,然而他勤勤恳恳地打理着店铺的每一个环节。

几年后,他攒到了第一笔钱,立刻拿着钱做出了一首久违的、属于他自己的歌。

讲起那段日子,他双眼含泪,向台下的粉丝说了句:梦想,是需要供养的。原本是一个歌手,然后开火锅店、卖服饰、写段子,绕了一大圈才再次站上舞台唱歌。在某个综艺节目中,他嘲讽自己这是“曲线救歌”。

没有人愿意丢弃自己的理想,但是也没有人愿意和现实过不去,如果和现实过不去,那么现实就会让你过不下去。现实就是我们首先要生存,要养活自己及家人,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到个人的愿望和追求,才能过上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归根结底,我们只有通过工作才能维持生存,通过工作才能证明我们被需要。

有一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说得很真,理想确实是一个让人振奋的东西,但它始终绕不开现实这道坎。当我们连吃穿都难以维持下去时,哪里有资格谈什么梦想?也许你会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但梦想也需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保障。虽然有人说,既然选择了梦想,就是跪着也要走完,坚持固然重要,但如果换一条小路更容易到达目的地,又何乐而不为呢?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方文山因为写出如此美妙的歌词而被大家熟知。方文山和周杰伦一起创作出了《东风破》《菊花台》《千里之外》等“神曲”,但他实现梦想的过程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

当初,为了圆梦,方文山在台北市苦苦打拼。为了生存下去,他做过很多工作,比如防盗器材的推销员、送外卖。

方文山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影编剧,然后成为合格的电影导演,但当时台湾地区电影业整体滑坡,很不景气。于是,他决定创作歌词,希望可以曲线迂回达成愿望。

当一名歌词创作者显然没那么容易,他把自己的作品分别寄给各大小唱片公司和音乐人,但一次次都石沉大海。一次投稿失败,就意味着一到两个星期的努力白费了,不过他没有想过放弃。

他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说:“我觉得要实现理想,就一定要有坚持的态度,要有非达到目的不可的心态,不过要灵活变通,可以换个方式,我当初就是从电影转到了文字,因为都是创作嘛,后来就成功了。梦想是可以转弯的,不一定要走直线,不一定要坚持得头破血流。”

如今,方文山被誉为华语流行乐坛第一词人。

实现梦想不一定非得走直线,两点之间固然直线最短,但困难也最多。当能力不足的时候,不如先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等积累到一定资本后,梦想的实现自然水到渠成。

在电视剧《一代枭雄》中,何辅堂刚回到风雷镇的时候,一心想重建风雷镇,那是他的理想。但结果几经周折,父亲被杀,为了复仇,他只能烧了自家祖宅投靠仇人,还娶了仇人的女儿为妻。

当他认识到报仇为时过早时,他并没有固执地坚持下去,而是选择了先去上海赚钱。等他赚了足够的钱,再次回到风雷镇时,已经过去了10年,但他终于重建出一座富丽堂皇的风雷镇,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虽然走直线离终点最近,但其困难重重是你所意想不到的。反而,选择曲线路线不失为聪明之举。现实点说,先赚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赚得越多,实现梦想的机会就越大。

没有得到奇迹,就去创造奇迹

澳大利亚著名的演讲家、《人生不设限》的作者——“海豹人”尼克·胡哲叩响了生命之门,他永不放弃的精神让整个社会燃起了希望与热情。他曾说过一句话:“如果发现自己不能创造奇迹,那就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奇迹。”

是的,他做到了。

1982年,尼克·胡哲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镇用他独特的体征降生,没有四肢,仅仅在左侧臀部下方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的小“脚”,被称作“小鸡脚”。

胡哲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护士。尽管身体残疾,但他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在胡哲6岁的时候,父亲耐心地教他用仅有的“小鸡脚”打字,一遍又一遍,而母亲则为他特制了一个塑料的装置,让他能够更好地握笔写字,父母从来不吝惜对胡哲进行鼓励。

胡哲8岁才上小学,他因为身体残疾饱受了同学的嘲笑和欺侮,他很自卑。不堪压力,10岁那年他决定自杀,他试图在浴缸中溺死自己,但是失败了。

他看到了父母眼中的悲伤和失望,他忽然明白了自己的自杀是多么懦弱,他开始变得乐观,逐渐变得坚强。他开始学习他想学习的东西,而不是别人认为他能学的东西。他学习骑马、游泳、打鼓等,并且每一项做得都很出色,他开始追逐属于自己的人生。

19岁,他开始推销自己的演讲并且在被拒绝52次之后成功开讲,3年后胡哲以会计与财务规划双学士学位毕业,并且出版了DVD《生命更大的目标》。

2010年,他出版了自传式书籍《人生不设限》。在书中,胡哲说道:“你或许会碰到艰难的时光,或许会倒下,然后觉得自己没有力量站起来。我懂那种感觉。我们都会碰上那样的状况,生命不会一直轻松愉快,但是当我们克服了挑战,就会变得更强壮,也会对于能有那样的机会更感恩。真正重要的是你一路上接触到的人,以及你如何走完你的旅程。”

在多年的磨炼当中,胡哲具备了异常坚韧的心智和丰富的阅历。这些精神上的素养完全弥补了他肉体上的缺陷,帮助他超越了健全的大多数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或许绚烂夺目,或许还是饱受苦难,但是我们依然要相信自己能够在没有烟火的时候绽放璀璨,在没有奇迹的时候创造奇迹。

几乎每个人从出生起就被加上了限制,不论是身体、家庭、地位或者是其他的东西,每一样都可能变成人生路上的障碍,而这障碍又每时每刻都存在。

当你开始一段旅程的时候,你先要思考一下你人生的限制,不论是自身还是别人替你加上的限制,但是你都可以选择无视。你可以想象倘若没有这些限制会怎样,如果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那么你的人生又会怎么样?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任黑人州长。他出生于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大多是偷渡者和流浪汉。而这里的孩子都因为耳濡目染变成了坏小孩,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

然而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上了大学,还当了州长,原因竟然是因为小学的校长。

他的校长保罗见这群穷孩子有很多恶习,而且非常顽劣,于是想要改造他们。他想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引导他们,那就是看手相。

保罗根本不可能去学习看手相,而是用看手相来鼓励孩子们。当罗尔斯跳下窗台伸着小手走上讲台时,保罗校长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

罗尔斯对保罗校长的话出乎意料,他没有否定校长的话,因为他知道否定了校长的话就是否定自己,于是他默默地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因为这句话,罗尔斯把自己认为的限制丢掉了,他认为的黑人不能做州长变成了也可以,他认为的自己不能做州长变成了也可以……

“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让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有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开始极力要求自己,终于,在51岁那年成为州长。

很多时候,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就如同旗帜,却被无情的枷锁限制着,我们应该去掉限制,让梦想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没有奇迹诞生的时候创造奇迹,让自己成为奇迹。

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刚毕业,就遇到了金融危机;刚准备买车,却开始限号了;刚攒够首付,房价却忽然飙升;该升职了,公司却空降来了领导……这还不算,生活中的小事也让你事事不如意:比如刚出门,就遭遇暴雨来袭;刚租到距离公司近的房子,公司却要搬迁;刚买好车票准备回家,又接到老板电话说有紧急事务要加班;明天开晨会,说好了不能迟到,第二天早上闹铃却坏了……

真应了那句古话,“人到了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真想跳起来骂人,郁闷到发狂。其实,在你觉得自己倒霉的时候,永远有人比你更倒霉。例如美国那个倒霉蛋罗伊·苏利文,他被闪电击中了7次。最后一次,他是在钓鱼的时候被雷击的,紧接着他又被一头想偷走他鱼的熊袭击了。

李嘉诚说:“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许多人为了逃避苦一阵子,却苦了一辈子。”每个人的运势,都是有旺有衰,没人能一辈子一帆风顺,也没人会倒霉一辈子。

刘国和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变压厂工作。因为厦门大学的光环,他备受重视,也让他有些心高气傲,于是他放弃了在国企安定的生活,和几个大学同学一起开始了创业。

几个人迅速辞职,凑了一些钱开上了冷面店。开冷面店的时候刘国和发现当时一些要上市的国企准备发放原始股,他认准了买原始股是一个机会,然后利用在国企积累的人脉,用投冷面店赚的钱购买了大量的股权证。没想到最后这家公司没有上市,自己买的原始股成为一堆废纸,不仅投资失败还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债务。

第一次创业失败了,刘国和很不甘心,他觉得自己在投资方面还有很高的天赋,还没来得及施展,那种强烈的不甘充斥在胸腔。最后,他经过朋友介绍进入南方证券,做经理助理。期间他在股市的眼光得到证明,并且为公司创造了巨额利益,不仅偿还了债务,还有了不小的积蓄。

赚到钱之后的刘国和又开始琢磨创业。他听到铁岭的油墨厂项目挺好,于是未做深入了解就收购了,但是因为不了解委托给朋友管理,最后油墨厂没赢利,反而让他赔了60万元。

一次次的失败在刘国和的心里留下了可怕的阴影,他觉得自己似乎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家里人也劝他说安安稳稳找个工作,不要创业了。但是他很不甘心,随后拿出数百万元的积蓄,凭着在南方证券积累的人脉和经验,又选择了创业。

他创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专门为上市公司做证券业务和资产投资管理,最高时管理资金上亿元。随着刘国和的雄心迅速膨胀,他急于把公司做大,但是因为美国的“9·11”事件让中国股市出现了5年的暴跌,刘国和也搭上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卖掉了在手的数套房产。

一夜回到解放前,刘国和又背上了许多外债,但是他没有倒下去,没有悲观,而是依旧在寻找机会。

他坚信,就算自己点儿背,但是也不会一辈子都是咸鱼,他认为这次失败都是因为点儿背,他是不会因此而倒下的。

随后,他开始了第四次创业。因为自己的好人脉,刘国和获得了朋友的资助,重新开始创办了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和一家电子有限公司,终于获得了成功,生意蒸蒸日上。

主持人孟非曾说过:人不会倒霉一辈子,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有成功的可能。

别担心,就算点儿背,也不会一辈子都是咸鱼。如果肯努力,相信自己,就算幸运之神不站在自己这边,那也要打破魔咒,拿走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没有人会走一辈子霉运,也不会有人一辈子顺风顺水,好运、坏运总有颠倒的一天。如果仅仅因为一次失败就颓废或者消沉下去,那么你的人生就会惨淡无光,你的希望就会变成绝望。所以,永远不要去否定自己,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地爬起来,相信自己终究会成功,只有相信自己会成功,才有可能成功。

当你打算放弃梦想,如果想着多撑一天、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或许结果就会令人惊讶。环境虽然时刻在改变,但是不要忘记你的初心,要相信自己,相信上帝会眷顾每一个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