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呼啸山庄
9791600000001

第1章 译者序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自问世以来,它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如火如荼的理想和爱憎激情,吸引着世界各国的读者及评论家,被誉为最震撼人心的著名小说之一。

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约克郡的一个阴沉荒原边上,主人公的名字叫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吉卜赛男孩,被恩肖先生带到呼啸山庄,得到主人之女凯瑟琳钟爱。但是,凯瑟琳在爱着他的同时,又无法拒绝自己想过富裕生活的愿望,而能提供这种生活条件的却是邻居埃德加·林顿。希斯克利夫无意中得知后,悄然离去,凯瑟琳以愁苦的心情嫁给了林顿。

几年后,希斯克利夫风度翩翩地回来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爱上了他,他买下呼啸山庄,与伊莎贝拉结婚。希斯克利夫的冷淡无情使伊莎贝拉很快枯萎凋谢,凯瑟琳也因为悲伤过度而濒临死亡。希斯克利夫在凯瑟琳弥留之际来到她的身边,把她抱到窗前眺望那方岩石——童年时代曾是他们的“城堡”。凯瑟琳说她等待着,总有一天他们会团圆,然后死去。

希斯克利夫心神错乱,在哀悼凯瑟琳、期待死亡中挨过了二十年。他对周围一切人都极度轻蔑、百般折磨,直到凯瑟琳的幽灵在一个雨夜把他召唤到他们最喜爱的荒原上,他们在死亡中重新聚会……小凯瑟琳和哈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个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

小说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事件。小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该书自出版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遭到评论界的猛烈谴责,一直不被世人所理解,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直到近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发现,作者艾米莉远远走在人们前面。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以及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这位女作家仅仅度过了三十个春秋,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妮·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19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

英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都对《呼啸山庄》有很高的评价,其中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在《英国小说引论》(第三部分论及19世纪的小说)有专文为《呼啸山庄》做了评论。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地遇到困难,不断地犯错误。”

在爱与恨的选择中,希斯克利夫是个悲剧。无法想象当他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与对凯瑟琳的向往时,他是多么痛苦。但最后的他是幸福的,当他笑着死去时,他也应该从恨里得到了解脱。

山坡上有三座坟墓:凯瑟琳在中间,一边是林顿,一边是希斯克利夫。

这便是对爱与恨最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