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李煜词全鉴
9797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历史地位。隽永的诗篇,华美的辞章,尽展诗人的生命的风采,千载流传,时时撩拨人们的心弦。

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好诗词,擅书画,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国君,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史称“李后主”。作为“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君主,他是有争议的;但作为风华绝代的词人,他的才华是无可争议的,李煜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词篇章。

李煜自幼天资聪颖,雅爱文学,喜爱读书,“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徐铉《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不仅工于诗、文、词等,而且善于书法和绘画。据陶谷《清异录》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之‘撮襟书’。”又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云:“后主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木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李煜除善书画、长于翎毛墨竹之外,还精于书画品鉴,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据《砚北杂志》中说:“南唐李后主谓:‘善书法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狂,独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李煜于诸家及献之的评价虽不能说至为允当,但其中所体现出的艺术眼光和修养却极独到。此外,李煜还“洞晓音律,精别雅郑”,有很高的音乐素养。

当然,李煜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和意义,主要是因为他的词作成就。

李煜的人生是喜剧与悲剧的交替,他的诗词也在悲喜交替地诉说着他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帝王时期的“欢唱”,还是沦为阶下囚后的“悲吟”,都真实地反映着李煜的人生历程。后主在诗词中表达真实的自我、抒发真切的感受,词史发展的轨迹也在他的创作中发生改变。

在晚唐五代时期,词在李煜手中承继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传统,又受到五代词人冯延巳、李璟等人的影响,结合自己独特的身世遭遇和艺术生涯,才一改娱乐消遣的工具身份,成为展现真实生命、抒发自我情感的抒情文体。饱含真切情感的词给后代文人莫大的启示,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人由此领悟到:原来词除了歌唱大众化情怀,还可吟咏自我的心声!李煜的词,取得了极富独创性的艺术成就,开启了词史发展的新方向,堪称艺术上的典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此评语恰如其分地概述了李后主后期词作的艺术特点和对词史的伟大贡献。

李煜,一个失败的“薄命之君”,一个成功的伟大词人。这个绝世悲情的“千古词帝”留下了众多不朽的词篇供我们品读。本书试图再次展现这个集才情与悲情、成功与失败、词宗与君王于一身的人物全貌,探寻其喜剧与悲剧交替的一生。

解译者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