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儒林外史全鉴
9797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儒林外史》是康、乾年间安徽全椒名人吴敬梓所着。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他出身于历代显宦之家,十八岁中了秀才。吴敬梓淡薄名利,厌恶官场的斗争,是清代具有文人风骨的名士。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内容写的是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和市井细民等。他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刻画了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

《儒林外史》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它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被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本书思想的一个局限。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全书的思想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辣讽刺,二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清代前期的小说领域出现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他们两人共同把中国古典小说推向了巅峰,被誉为“南吴北曹”。《儒林外史》在白话文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同时代其他任何小说无法企及的。

本书编者对原著中的难字难句做了注音注解,以扫除读者阅读障碍,让读者能读懂原文。因为版面限制,编者对原著内容酌情略有删减,望读者见谅。

编者

2017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