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979800000020

第20章 蔬菜水果:荟萃东西,口中美味八方来(1)

“天滋瑰宝”:

为何全世界的葡萄都源于同一祖先?

葡萄被誉为“天滋瑰宝”又名草龙珠、蒲桃、山葫芦等,它与苹果、柑橘、香蕉并称为“世界四大水果”,为人们普遍喜爱。葡萄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欲滴,并富含各种营养成分,还具有神奇的药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在种植和食用葡萄,但它的传播历史却是个艰辛之旅,历史悠久的葡萄有着什么样的丰富文化呢?

考古发现,距今六千七百万年到一亿三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地质层中就已经有了葡萄科植物。这说明,早在新生代第三纪乃至更早的年代就已经存在葡萄科植物了。葡萄的起源地是北美、欧洲中南部和亚洲北部。全世界所有葡萄种都来源于同一个祖先,在大陆分离和冰川的影响下,使它们分隔在不同的地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葡萄种之间才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使葡萄种形成了三大种群:欧亚种群、美洲种群和东亚种群。

据记载,公元前5000至7000年,欧洲开始栽培葡萄;5500年前,人类就已开始大规模地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了。不久,旅行者、移民及其他交流活动将葡萄这一“天滋瑰宝”带到了全世界。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葡萄种植和葡萄文化也逐渐形成了。

我国是世界果树起源中心之一,对葡萄的栽培也是历史悠久。我国的《诗经》中就已经有关于葡萄的记载,这说明早在殷商时代,我国人民已经知道采集和食用各种野葡萄了,并将其视为延年益寿的珍品。周朝时期,我国开始有了人工栽培的葡萄园。到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把西域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引入了中原,从此,葡萄文化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广泛传播。

关于葡萄,我国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在很早以前,在一座大山脚下,有一个张李村。村东有一个鳏夫李大诚,和他七八岁的儿子李道相依为命。村西有一户寡妇孙巧娘与七八岁大的儿子张路相依为命。以前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活十分艰苦。经好心人说合,孙巧娘改嫁到李大诚家。李大诚非常忠厚,孙巧娘又十分勤劳贤惠。她将两家的孩子一样看待,不偏不倚,俩孩子也很投缘。一家人非常和睦。有一次,李大诚在外跑生意,快一年了,也没有回来,孙巧娘由于担心忧虑,过度操劳,便病倒了。已经十二岁的俩兄弟很是孝顺,除了念书,就是家里照顾母亲。可孙巧娘病情越来越严重,吃不进东西去。一天晚上,一阵狂风吹开了门,吹灭了灯。后来兄弟俩看到屋子里地上有一张字条。纸条上是一首打油诗:娘疼子,子疼娘,子泪洒落藤根上。待到青藤结出果,母食鲜果定吉祥。兄弟俩突然想起:这藤是不是指那后山的野藤树呢?后山上长满了野藤,就是从没有结过果。当地人将野藤当柴烧。兄弟俩来到了后山,扒开野藤的根部,都没有什么异常。兄弟俩扒累了,坐在旁边喘息,想到爹爹生死未卜,娘卧床不起,便心酸泪下,抓着野藤树大哭起来,眼泪都哭出了血,最后晕死了过去。这时出现了一道亮光将野藤树及兄弟俩照得雪亮,来了两位红、绿仙女。红衣仙女用袖向李道抱的那个野藤一扫,野藤上立刻长出了紫色的、拇指般大的果子;绿衣仙女用袖向张路抱的那根野藤一扫,长出了绿色的果子。两位仙女又向两兄弟吹了一口仙气,就消失了。当李道、张路兄弟俩醒来后,发现野藤上结了许多晶莹剔透的果子。心中大喜,立刻摘了两大捧,给母亲吃。孙巧娘一连吃了十几颗,顿时神清气爽,病全好了。这时,李大诚也回来了,并带回了许多银两,真是双喜临门。后来村里人都知道这果子是李道、张路兄弟俩匍匐在野藤树上痛哭,孝心感动了神仙,才让这千年的野藤树结出好吃的果子。于是就把这果子叫做了匍啕。后来才演变成了今日的“葡萄”。

色香味俱全的香蕉:

香蕉被称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

香蕉味道香甜,是众所周知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乃至中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那时候,人们能吃到香蕉是令人羡慕的幸福的事情,甚至成了一些人的美好愿望。在1989年的时候,当时一个年轻教师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一位教师说过这样的话:“你说啥时候咱们的生活水平才能真的提高,日子才能好过了呢?要我看,哪天香蕉能使劲吃,想吃一次就能吃个饱,这就是好生活了。”看来,香蕉曾一度被人们当做衡量好日子的标准,可想而知,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历史。

香蕉起源于亚洲南部地区,东南亚是其原产地,包括中国的南部,中心大约在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诸岛。现在我们还可以在马来西亚的森林里找到香蕉的野生祖先。广东和海南都有野生蕉AB,它与另一种少量分布的野蕉MusabalbisianaColla和云南的小果野蕉M.acuminataColla是有所不同的。按果实和花苞颜色来分这些野生蕉大概可分为五个基本类型:青果红蕾、青果绿蕾、青果黄蕾、红果红蕾、黄红果红蕾。据分析野生蕉与某些栽培种的过氧化物酶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香蕉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在4000多年前的希腊已有文字记载。它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半球南北纬30°的热带地区。其中我国就是香蕉原产国之一,并且是世界上栽培香蕉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和屈原(公元前343~277年)的《九歌》中就有香蕉的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破南越建扶荔宫时,得到奇花异木,其中有甘蕉二本(一作十二本)。可以得知,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广东便有了香蕉的栽培。宋代人采录撰辑的《南方草本状》中记载了三种芭蕉,可见,当时对香蕉的品种已经有所划分了。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的名果,也是我国南方四大水果之一,其色、香、味俱全,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国在香蕉栽培技术和品种培育等方面,对世界香蕉的栽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现已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矮把香牙蕉,也称化蕉,就是我国人民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品系,它能抗香蕉镰刀菌枯萎病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香蕉产业将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瓜中之王:

西瓜为何从东面“海上”传入中国?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记载: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于是,人们都认为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似乎成了定论。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到底西瓜源于哪里?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却不是西瓜的原生地。西瓜源于非洲,属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来经过人工培植,才成了现在我们食用的西瓜。四千年前,埃及人首先在尼罗河流域种植西瓜,并逐渐北移,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之后南下传入中东、印度等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南史·滕昙恭传》又记载: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唐代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正好和西瓜相符。此外,旧北京曾有这样的说法: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后来访问过一些老农,他们确定晚西瓜有“寒瓜”一称。在1976年的时候,考古人员从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找到了西瓜籽;四年后在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也发现了西瓜籽,此墓墓主死于汉宣帝本始三年,这些都证实了李时珍说法。所以从西域传来的瓜叫西瓜。而五代以前,已经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瓜,叫寒瓜。那么五代以前的西瓜是从什么路线传入中国的呢?据推测它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汉武帝曾派募商民,携丝绸,乘海船去西方国家,从雷州半岛启航,沿着北部湾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绕过了越南南端的金瓯角,又沿暹罗湾,顺着马来半岛海岸而南下,到达新加坡后,向西折,穿越马六甲海峡,沿着孟加拉湾到达已程不国,这条海道,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已程不国”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不过也有人说是非洲东部的阿比西尼亚。

这说明在汉武帝时代中国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就已经打开了。斯里兰卡和南洋群岛很有可能是阿拉伯人在中国和非洲之间海上的交通中转站,因此非洲的西瓜就可以从这里传入中国。我国在广西和江苏汉墓出土的西瓜籽,就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中非文化的交流。

“热带果王”榴莲:

泰国民谚“榴莲出,纱笼脱”

“榴莲”,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人“流连忘返”。其形如古代的“狼牙棒”,稍有不慎就会被它刺伤。榴莲的原产地是马来西亚,在我国的广东﹑海南地区也有。它是木棉科乔本植物,生长于热带地区。高约25米,枝叶繁茂,树冠看起来像一把撑天蔽阳的巨伞,叶子很长,椭圆形,革质,面光滑,背面有鳞片。榴莲是果中之极品,被誉为“热带果王”。泰国有一句民谚为“榴莲出,纱笼脱”。意思是:当榴莲成熟上市的时候,有些姑娘宁愿脱件裙子(纱笼)去卖掉,也要买榴莲饱吃一顿。可见榴莲有多么大的魅力。

关于榴莲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从前,有一位老国王,他非常爱他的皇后,但是皇后却不爱他,因为他又老又丑。因此国王很难过。有一天,老国王到山上去求一个有魔术的老头子帮忙,老头说:“你去找12桶牛奶和一朵花来,我会让你的皇后爱上你的!”老国王立即跑回去吩咐大臣去采集12桶牛奶。到了晚上,牛奶准备好了,但老国王想:牛奶有了,但是那朵花去哪里找呢?正在这时,一位仙子跟老国王说:“你要找的那朵花,在另外一位仙子的头上,要找的话就跟我来!”老国王跟着仙子来到了森林里,发现那朵花真的在另外一个仙子的头上,国王趁着仙子睡着了,悄悄地摘下了那朵花。

第三天,老国王兴奋地来到了目的地,老头子对国王说:“不错!”随后,老头子施魔法将12桶牛奶和那朵花及很珍贵的一滴水,放进了蛋里。他将蛋交给了老国王说:“把这个蛋种到你的园子里,到时候你要记得邀请我参加你的聚会啊!”国王连声答应:“好啊。”回到皇宫后,老国王小心翼翼地种下了蛋。到了第二天,老国王一早醒来就发现门前的树结满了带刺的果子。他高兴地摘下一个送给皇后,皇后吃了一口,马上就爱上了他。晚上,老国王邀请大家来品尝,却忘了邀请那位老头子,老头子很生气,就用魔法将那些果子变得臭臭的。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榴莲”。

它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一群男女漂洋过海下南洋,不幸遇上了风浪,只有一对男女幸存,并漂泊到了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居民很热情,采来一种果实给他们吃,两人吃后,很快就恢复了体力,再也不愿意回家乡,最后结为了夫妻,在小岛上生儿育女。因此人们给这个水果起名叫“榴莲”,意思是让人“流连忘返”。

榴莲的名字的来历与郑和有关,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在下西洋时,发现了这一不知名的大型球果,品尝之后味道太美了,叫人流连忘返。于是郑和便为它取名叫“留连”,也就是今天的榴莲。

榴莲营养丰富,含有许多的微量元素。榴莲中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对人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而榴莲的气味更是独特,人们对它的感受不同,有的人很讨厌它,有的人却认为它香气馥郁。其实它的气味可以开胃,可以促进食欲,果肉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帮助肠蠕动,是果中之极品,不愧为“热带果王”。

果中皇后:

人们为何将山竹与榴莲视为“夫妻果”

在泰国,为什么人们将山竹与榴莲视为是“夫妻果”呢?原因是山竹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具有降燥、解热的作用,它可以克榴莲的燥热。如果因为吃了太多的榴莲而上了火,吃上几个山竹就可以缓解。

山竹的原生地是泰国,不过它是马来半岛的特产,寿命长达七十年以上。山竹适合种植在四季温度较高的地区,一般要求温度在32℃以上,在土壤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成本也不是很高,即使是在热带地区随意一块土地上,它也能成活。但结果时间较长,一般需种植七八年后才能结果。论品质还要数泰国罗勇府所出产的山竹为最好。我国海南地区也盛产山竹,不过出了海南岛就很少见了,因为山竹果似乎很恋家,离家太远了,呆上几天就会腐烂。山竹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有很好的补养作用,对于体弱、营养不良、或病后初愈的人来说是很好的调养品。用山竹煲汤,它的效力则会更胜一筹。降火消脂解毒山竹汤,对于营养过剩而燥火重的人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其做法简单易学,配料为山竹一磅去壳、猪月展十两、金银花五钱、甘菊花三钱、金钱草三钱和蜜枣八粒。再将金银花、甘菊花、金钱草放进袋里,猪月展加山竹、蜜枣放在一起并加十二碗水,煲三小时即可。

山竹可以控制发烧温度和防止各种感染。山竹的果皮也可以吃,它可以抗氧化和增进免疫系统健康,不过不要与西瓜、豆浆、啤酒、白菜、冬瓜等寒凉食物同吃,因为山竹性寒,吃多了对身体会起反作用,如果不甚过量食用,可用红糖煮姜茶来解寒。山竹含糖分较高,所以肥胖者要少吃,而糖尿病者应该忌吃。此外它所含的钾质太高,肾病和心脏病人最好不要吃。早在公元600年,东南亚的典籍就记载了山竹可以内服或外敷。山竹可以退烧。可以缓解流鼻水及喉痛,其果皮煮水可以止泻,捣烂外敷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等等。另外,山竹对过敏性体质的人也很有帮助。

选购山竹也有好方法:首先可用手指轻压表壳,如果它的皮很硬,表示此山竹已经太老了,不宜吃,而壳软就表示它还算新鲜。此外,优质的山竹为蒂绿、果软的新鲜果,千万小心不要买上“死竹”,在剥壳时要注意不要让紫色汁液沾到肉瓣,因为紫汁微苦,会影响口味。

维C大王:

为什么说柚子与橘子结合生下了橙子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研究表示,如果每天喝3杯橙汁就能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这将会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橙子含有一种特定的化学成分为类黄酮和柠檬素,不但能促进高密度脂蛋白的生成,还能将“坏”的低密度脂蛋白送出体外。被誉为“维C大王”的橙子,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原产于哪里?有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