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庶女栾妾
984400000231

第231章 错认(3)

她猛地睁开眼睛,发现面前的气息更加滚烫,像是靠近了一团火,而身上的重量让她彻底清楚自己处于什么状态。登时红了脸,扭捏着别开脸,低声劝道:“九郎……还在车上呢……”

这样娇软的声音,王博只觉得那是撒娇,娇得他整颗心都酥得厉害,两手抱起她垫在她背后,捧着她更迎向自己,她软软的哼了一声,王博顿时脑袋“嗡”一下,整个背都麻得厉害,俯身重重吻住她。

原本颠簸的马车更加颠簸了,铜箍密匝的木质车轮吱呀呀的响,伴着哒哒的马蹄声,和成一曲动人的小调,在尘土飞扬的官道上一路响,一路唱。

到临州城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了,陈秀倚在王博的怀中拨弄着衣带,低声问道:“九郎,我们在临州城住几日吧?”

“嗯,都听卿卿的。”他低头吻了吻她鬓前的碎发,低声说道。

这一路走来二人情意绵绵,同宿同栖,她这样说王博怎么会拒绝呢。

进了临州城自然去王博的私邸住下。下车后俊俏妩媚的陈秀穿着王博的衣袍往院子里走,把之前院子里当值的家丁仆妇们给看呆了眼去。这是哪位公卿世家的贵女呀,这通身的气派怕是只有我们王家人才有的吧?

陈秀却不理会那些人的目光,只顾往萧媛之前住过的屋子走去。

王博看着她的背影微微皱眉,吩咐明珰和玉珥:“好生过去照看她。别让她太伤心了。”

萧媛住过的院子一切如故,帐幔,床榻,沉檀木的棋盘,前朝官窑的棋子罐儿,黑白玉棋子,还有旁边的玉雕麒麟的香炉,一切都是之前的模样,没有一丝改变。

唯一改变的是那个有着温暖笑容的姑娘已经香消玉殒。

陈秀想着到了这里便痛快的哭一场的,但真正站在这屋子里她才发现,自己竟然一滴眼泪也掉不出来。

缓缓地走到琴架前,慢慢地坐下来,看着这一架断纹古琴,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长袖顺着藕臂轻抬,缓缓滑下。缠缠绵绵的琴音响起,撩动一池碧水。清清凉凉,哀怨凄婉。颤颤的尾音顺着轻风,一路歌去,四周的一切都安静下来。

染了凤仙汁的十指丹蔻在断纹之间上下翻动,眉间淡淡轻愁,微微闭眼,似在回忆往昔。

柔肠半转寄清琴,弹筝乱落桃花瓣。

素月如流,长照边关。遥空浩浩凉籁起,可知彩云心?

这次来的很是巧,第二日便是七月初七,每年一度的乞巧节。所以进城的时候她才会跟王博说在这里住几日。她想在这里住几日,好好地祭奠一下阿媛。

一曲既终,明珰从外边悄悄地进来,看着低着头对着古琴发愣的陈秀,低声劝道:“姑娘,一路劳顿,奴婢已经叫人准备好了热汤水,您请回房沐浴吧?”

王博到临州城的事情自然瞒不过临州太守,乞巧节这日,太守夫人自然下了请帖邀请王博带着他身边的女眷们前往。晚饭时陈秀看见了放在案几上的帖子,随手打开看了看又放回去了。

王博见她神色懒懒的,便问道:“想去吗?”

陈秀摇摇头,说道:“明晚我想陪阿媛。她去世的时候我在建康不能光明正大的祭奠她,去年我们二人是在这里过的乞巧节,所以我想安静的陪她一会儿。”

王博劝道:“你今晚陪她,明晚陪我去太守府,如何?”

“我不喜欢那么热闹的场景。”

“一个人太闷了,阿媛肯定也不想你在这里黯然伤神,就这样说定了,明晚你跟我去。”王博想了想,又笑道:“你做男儿装扮,定然会引得那些女公子们的青目。说不定还夺了我的风采去。”

陈秀闻言忍不住轻笑:“九郎真会说笑话,妾哪里能跟九郎相比。”

“卿卿不必谦虚,你的风采你自己看不到,但那些女公子们的眼神可好着呢。”

七月初七的夜里,微雨初凉,细落如含雾,斜飞觉带风。

陈秀换了妆面,和王博乘坐马车到太守府后花园内,二人先后下车并肩而行,把先后到来的临州士子们给惊呆。

他们两个却是闲庭信步,一边走一边看着这花园的景致,临州太守夫人是个雅致的人,为了这碗的七巧节宴会也算是用了不少心思,这园子里每一庭柱辄悬宫灯,淡黄色的流光将水殿云房照得灯火通明,将玉树琼枝映得如若烟萝。

当陈秀和王博并肩出现在临州太守夫人操办的乞巧节宴会上时,临州城内的名媛贵女们眼珠子都瞪出来了。他们二人今晚都穿一身月白色的袍服。是一般无二的颜色样式,他们二人又都将长发束起,以玉簪别住,没有加冠,些许发丝随意散落在肩上,同样冷傲的气质,出尘的风姿,逼人的贵气令人不敢直视。

“站在王九郎身边的那个小郎君是谁?”

“不知道,长得好俊俏的模样,说不定是王家的十一郎呢,听说十一郎跟九郎从小要好。”

“不是十一郎,我见过十一郎的,去年王家的车队经过临州,你不是也去看了吗?我们没见到九郎,倒是见到了十一郎,我记得十一郎君不是这般模样。”

“那是谁呢,这等风度出了王谢之家还能有谁?”

“能站在九郎身边的人必然不凡。”

“有机会我们过去一叙。”

“咄,九郎面前不可唐突。”

乞巧节是女儿家过的节日,这一天她们都会焚香祷告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个如意郎君。

自从元帝定都建康,胡人占了江北以后,临州城才从之前的一个小城变成现在这样繁华的城池,临州太守的身份也随之重了许多。太守夫人每年都会为城内的名媛贵女们举办乞巧节宴会,宴会上不仅会宴请各大氏族家的女公子,自然还有在临州城的风流名士,只是她办了这么多此乞巧节宴,今日还是头一次把王九郎给请了来。

临州城的名士虽然不少,可哪一个也比不上王家的九郎啊。

太守吴大人见王博携一名美少年翩然而来,早就起身匆匆上前迎接:“今日乞巧能盼来九郎,真是临州城之幸事,九郎请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