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侣行3:爱到极致,行到极端
9864400000001

第1章 序:十年“侣行”

因为种种原因,这部书稿迟了很久才付梓和大伙儿见面。现在想想也是好事儿,我多了一些时间来思考和厘清2015年我们在阿拉伯世界里那一路不可思议的际遇。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走到了2018年,这是我和梁红“十年之约”的最后一年。

2008开始“侣行”计划,五年准备、五年行走,我们已经到了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回想过去的十年“侣行”,有些节点的记忆已经模糊,有些现在想起或依然心有余悸,或依然热血澎湃,或依然热泪盈眶。

随着我们走得越来越远,走的地方越来越多,遇见的人和事也越来越多,我们的认知和心境也一直在变。

刚好借着这篇序,和大伙儿聊聊这十年我内心世界的变迁。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我这样总结我们这十年经历的三个阶段。

见山就是山,这是我和梁红刚开始侣行时候的状态。那个时候刚刚割离开原来的生活模式,开始在路上的生活状态。那时候的我们,所见即所在,一切都是真实的、新鲜的。

混乱无序的索马里、冰天雪地的奥伊米亚康、无声恐怖的切尔诺贝利、热烈澎湃的马鲁姆火山……这个世界把我们此前未曾见过的景象和人,十分真实地铺陈在我们面前。我们来到了,我们看到了,一切人、一切事,都是最真实的模样,我们为推开一扇新大门、见识一个此前不知晓的世界而欣喜,而激动。

这些模样里,有摩加迪沙难民营里的无助和乐观,有极寒小镇里生活的无奈和满足,有核爆炸后人们心里永不磨灭的伤痕和逐渐回来的生机,有火山口天堂之门的绚丽和入口的恐惧……

那时候的我们,像饥饿的狮子一样,迫不及待地想去见识这个世界的更多样子,想去更近距离地触摸这个世界的更多真实。

到了2014年,我们离开陆地,把脚步迈向海洋。那时候我们对困难有一定的心理预估,同样,对两万海里的航行体验,也有着足够的期待和憧憬。

远海的波澜壮阔、海天一色确实会让我们感叹和沉醉,沿途补给、休养时候的人和事,依然会给我们感动和新鲜。但是随着行程的深入,我开始迷惑和动摇。

很多事情似乎不是我看到的、我想象的那个样子了。

在阿图岛的废弃基地里竟然能够得到各种补给,在美国竟然得到“For Dream”的落地签,西海岸有人看见五星红旗居然问我们是不是来自加拿大,墨西哥的丛林深井里藏着几千年前的文明……太平洋沿美洲海岸还发生了许多我无法理解的事情。

更大的自我否定和质疑,还是发生在船上。

七个月的航行,两万海里的风雨飘摇,船上的人病倒大半,梁红晕船到休克,甚至在圣地亚哥还面临队员的放弃、离去。那个时候我开始动摇了,觉得开船去南极结婚是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这一切是不是只是我张昕宇个人一厢情愿的梦想,却自私地带着所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我为何要带着朋友、爱人来遭这非人的磨难?

我有几次精神崩溃、失声痛哭。在汪洋大海上,在眼泪婆娑里,我觉得什么都模糊了。眼前的天空大海似乎不那么美了,面前的人脸轮廓似乎不那么熟悉了,心里的信念不再坚定不移了。

彼时,我眼前的山,不再是山。我开始不相信自己的所见,开始怀疑自己的所往。

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我们开车穿越中东的路上。

重走丝绸之路,千年后中国人的再次西行;我心所向,是揭开阿拉伯世界的神秘面纱。

行走在沙漠和山岚里的世界,确实与我们此前熟悉又陌生的阿拉伯世界不一样。此前关于他们的世界,我们有太多猜测、误读和想象。但是彼时的那个阿拉伯世界,近半数的人和土地,被裹挟进了战争和恐怖主义的阴云。

这一路必将是我们“侣行”路上最为压抑的一次行程。硝烟、枪弹、炮火、鲜血、尸体、废墟、难民……几乎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让人悲伤的故事。

被不知道从哪儿飞来的炸弹夺去家庭和家人、被抓进人口市场进行贩卖、被迫背井离乡成为难民、被厚厚的布卡(Burkar)遮住面庞不见天日……这一路的很多时候,看到、听到这些人的经历,我陷入了失语的状态。

在战争阴霾下,在持续数百年的派别纷争中,在恐怖主义猖獗滋生的环境里……在这个世界我们见到了太多的流血不断、生离死别、民不聊生、文明崩塌、暗无天日;全是昨日伤痕、今日悲伤、明日仍然无望。

那个时候,伴随着失语,我满心全是无力感。对这一切的无能为力:不要说去战争或解开结扣,我们甚至无法帮一个孩子平安上学,无法帮一个妇女露出脸来,也无法帮一个难民给家里打一个电话。

见山,不是山。曾经我们所理解的一切,曾经我们关于21世纪这个时代的认知,完全崩塌。中东之行,既让我们看到了文明之光,又让我们看到了生灵涂炭。我不知道是这个世界一直如此,还是我们此前无知,或是该感慨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很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在离开已成为废墟的科巴尼之后,在等待着亚述局势的消息的时候,好几个夜晚,我都关上灯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之中。无力感给人带来的,是动摇和自我怀疑。

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了很多2008年我在汉旺灾区救援时候的场景。那一刻,我眼见的一切山川、河流、大地和阳光,都是悲伤。

离开战区,在迪拜结束西行之旅的时候,我在阳光海滩旁、在静谧的咖啡长廊里,再去回顾那四个多月在黄沙里奔驰的日子时,似乎又豁然开朗了一些。

见山,好像又是山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平的,我们的行走,就是去发现那些未知,去感知那些不平!我们走在路上,去遇见不一样的人、事;我们去参与陌生的生活;我们试图有所为,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一些影响和改变。

我们没法扭转乾坤,我们给出怜悯或同情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走在路上,和他们站在一起,站在战争里,站在艰难里,站在阴云下,用同理心去面对、去解读、去思考这一切,将其如实呈现出来,带出去,传播开。这些,就是我们的有所为!

曾经的文明辉煌是真实的,眼前的苦难悲伤也是真实的,眼前的这个世界展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我们在路上的方向从不曾改变,只是心里的方向曾出现过一些偏差。有些怀疑和过分解读,反而会出现认知的迷雾。

见山,依然是山。我们的前路依然很长,我们将要去面对的这个世界,依然如实存在。

张昕宇

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