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犯罪心理画像
9866800000005

第5章 背包客杀人狂

警方在研究连环杀手的时候,通常都要将杀手的作案手法和“杀人标记”区别对待。因为杀手的杀人手法可以随着他一次次不断地行凶变得越来越熟练、缜密,所以连环杀手前后杀人的方法可能会有些不同,但这只能证明凶手在不断改进杀人方法,整个杀人“套路”还是基本一致的。

1991年9月19日,两名健身爱好者在澳大利亚贝朗吉罗森林公园内跑步,这个大型国家公园距离悉尼市区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是一座纯天然的生态园林。突然,两名晨练者被一阵恶臭熏到了,他们小心翼翼地向着传来恶臭的方向走去,在那里,有一个惊天大案即将被世人知晓。

在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一度成为“背包客”眼中的天堂。在当时,所有的“背包客”都以能够去澳大利亚进行徒步旅行为荣。为了招待这些从世界各地赶来的“背包客”,澳大利亚也兴起了许多专门给他们服务的旅店,在这些旅店里,“背包客”们会偶遇、结伴或者相互交流、分享徒步旅行的经验。

1991年,乔安妮·沃特斯和卡洛琳·克拉克从英国赶到澳大利亚,她们下榻在悉尼国王十字旅店,乔安妮是威尔士人,她性格乐观开朗,尤其热爱旅行,卡洛琳也是如此,她们二人一见如故,相约一同背包旅行。

1991年4月10日,卡洛琳和乔安妮决定去一个乡村小镇待两天,在赶往目的地的路上,乔安妮用自己的单人帐篷与一名叫史蒂芬·怀特的“背包客”换了一顶三人帐篷。史蒂芬曾不小心用刀子在三人帐篷上划了一个小口,乔安妮用胶带将这个小口粘住了,胶带上还印着她用电脑打印的地址。

1991年4月18日,卡洛琳和乔安妮决定乘火车周游澳大利亚,她们二人在凯苏拉站下车,准备搭车前往墨尔本。有目击证人称,曾在大洋路上看到过她们,但随后二人就彻底消失了。她们之后的遭遇是这样的:

卡洛琳和乔安妮在经过大洋路之后搭上了一辆四驱车。这辆四驱车的主人是一名身体强壮且相貌英俊的澳大利亚籍男子,他的车上播放着澳大利亚当时最流行的乡村音乐,他既热情友善又善于交际,很快就博得了两名年轻女孩的信任。在交谈的过程中,这个男人仔细地询问了女孩们一些问题,女孩们的防范意识很低,对这些问题都一一做出了答复,而这名男子则通过这些问题将女孩们的行踪和个人情况全部掌握清楚。在把一切都弄懂之后,恐怖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这名自称比尔的司机突然沉下了脸,继续驾车向前行驶不久后,他就借口想要更换音乐磁带停下了车。虽然两名女孩都隐隐感到了有些不安,但她们并没有试图离开。结果,比尔拿出了一把枪,他用这把枪威胁乔安妮,让她用绳子将卡洛琳的手捆上,然后又亲自将乔安妮的手捆上。比尔一边用枪威胁两名已经被吓坏了的女孩,一边又谎称自己的意图是抢劫,只要她们配合,事后就会将她们放了。在死亡面前,两名女孩都选择妥协。

比尔继续向前开车,在途经柏丽马镇的时候,他把车开下了高速,沿着波尼路向贝朗吉罗森林公园深处开去。到达森林深处以后,比尔将两名女孩拖进了灌木丛中,他明确表示了自己要和女孩们亲热的意图,他给卡洛琳松了绑,并给她烟抽,卡洛琳一直抽了6支烟才稍稍冷静了一些。在这一过程中,比尔还一直说着安慰她的话,他试图让卡洛琳接受他的摆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比尔要实施他的暴行了,他先让卡洛琳跪在地上,又取出了一块头巾给她戴上,然后拿起枪冲着她的头连续射击6枪,卡洛琳当场毙命。乔安妮吓得大声尖叫,比尔丢下枪,用毛巾堵住了乔安妮的嘴,然后又回到了卡洛琳身边,他先把卡洛琳头的位置调整了一下,然后又开了一枪,再调整一下位置,再放一枪,这种仪式化的动作被他重复了许多次。

这是一场病态的野蛮屠杀,暴徒极端冷酷且镇定,而他杀人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取乐,其他的一切罪行都只是附带的。连续射击10多枪之后,这名残忍的暴徒又在卡洛琳的背部开了一枪。做完这一切以后,他才将乔安妮拖向另一边,乔安妮拼命反抗,但也无济于事。在距离卡洛琳30米远的地方,凶手用匕首狠狠地刺中了乔安妮的脊柱,乔安妮当场瘫痪。

暴徒割掉了乔安妮的内衣裤,然后强暴了她。犯罪心理画像专家认为,暴徒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性欲,更多的是为了宣泄欲望、凌辱以及满足他的残忍、控制欲和虐待倾向。随后,暴徒又拿起匕首连续不停地刺乔安妮的身体,即使乔安妮已经死了,他依然不停地刺。

最后,暴徒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他在两名被害人的身上覆盖了一些树枝,然后就转身离开了。5个月后,乔安妮的尸体被晨练者发现,随即警方又在不远处找到了卡洛琳的尸体,案发现场散落了大量的钱币和首饰,但死者的旅行装备却不见了。显然,这根本不是一起谋财害命的凶案。警方迅速立了案,并开始努力搜集证据。

澳大利亚著名刑侦专家罗德·弥尔顿博士也赶到了案发现场,他需要尽快对凶手进行心理画像。虽然时隔多时,但由于凶案现场的位置很偏僻,周围也少有人迹,所以整个现场的破坏并不算大。罗德博士在仔细勘察后断定,凶手的杀人动作是十分熟练的,他行凶时果断干练,在施暴的时候思维也很缜密,而且凶手十分享受施暴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凶手一定是一个外表柔顺、内心残暴的人。施暴是凶手获得快感的途径,他愿意折磨被害人,只有在折磨被害人的过程中,凶手才会感到愉悦,这种快感会驱使他继续作案。

弹道学家卡罗仑·杰顿仔细分析了案发现场找到的子弹弹壳。卡洛琳的头部一共被击中10枪,这些子弹来自小口径自动步枪,这些子弹是分别从左侧、右侧和后侧射进她的头颅内。通过这些子弹壳,卡罗仑确定凶手在整个杀人过程中,只使用了一把枪,这把枪通常被称作“罗杰点22口径自动步枪”。

最关键的是,卡罗仑在修复子弹的时候发现这些弹壳上面有一些新月形的划痕,如果枪支消音器挡板的位置不正或者凶手使用了特制的枪栓,那么子弹在通过的时候就会留下这种划痕。尽管这条线索很有特性,但可惜的是,在澳大利亚境内,这种类型的枪就多达5万支,所以警方并不能借此迅速破案。

很快又有人在森林公园中找到了一个人类头骨,经警方确认,死者是1989年失踪的墨尔本本地人戴布拉·艾维斯特,死亡时间是3年前。警方的调查再一次还原了被害人遇害的过程:詹姆斯·吉普森和戴布拉是好朋友,1989年夏,詹姆斯邀请戴布拉前往悉尼旅行,两人的父母最开始不希望他们背包旅行,但詹姆斯表示只要他们装成情侣就可以了。

詹姆斯在背包里装了摄像机和衣服、笔记本,两人乘上了火车,下车后,曾有目击证人证实两人乘坐了一辆四驱吉普车。犯罪心理画像专家推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上一次几乎完全一样,凶手先用友善的面孔将詹姆斯和戴布拉骗上车,然后在路上将两人控制起来,再偷偷带到森林中。在森林深处,凶手直接用一把匕首刺穿了詹姆斯的脊柱,戴布拉惊恐得大叫起来,她试图逃跑,但很快就被凶手按倒在地。

暴徒使用某种钝器砸碎了戴布拉的下颌骨,歹徒脱下戴布拉的紧身裤将她绑了起来,然后强暴了她。之后,歹徒刺了戴布拉很多刀,然后用这把沾满戴布拉鲜血的匕首刺死了已经失去行动能力的詹姆斯。事后,凶手在死者身上盖上了一些树枝,就转身离开了凶案现场。

第二天,有人在森林旁的小路上捡到了詹姆斯的照相机,但这名男子并没有想太多。1990年3月,又有人在路边捡到了詹姆斯的背包,但警方并没有从森林中找到两个人的尸体。在此后的3年中,戴布拉和詹姆斯失踪一案也成了悬案。

布鲁斯·普莱尔是一名森林工人,他对发生命案的这片森林很熟悉,自从他得知这片森林里有被害人的尸体以后,他就会利用闲暇的时间前往森林搜寻,戴布拉的头骨就是他发现的。根据他的发现,警方又找到了詹姆斯和戴布拉的骸骨,但同时也将怀疑的目光转向了布鲁斯。此后,布鲁斯花了近小半年的时间才摆脱了警方对他的怀疑。

法医病理学家皮特·布莱斯特对两名死者的骸骨做了检查,确认了被害人是死于他杀。在詹姆斯的脊柱上,皮特发现了一道深深的划痕,凶手就是通过这一刀损伤詹姆斯的脊髓,使他瘫痪的。警方通过这一细节断定这两名受害者和上一起凶杀案是有关联的,而且被害人绝不仅仅只有4名,在这片森林中一定还有其他被害人。

警方虽然成立了专案组,但调查的进展十分缓慢,他们手中所掌握的证据非常少。同年11月1日,警方找到了第5具被害人的尸体,她的死亡时间大约在21个月以前。这具尸体是来自德国的20岁的年轻女孩西蒙尼·斯可尼尔,她同样是一个热爱旅行的“背包客”。

1990年9月末,西蒙尼背着自己的背包来到澳大利亚悉尼,她非常有旅行经验,她的背包和睡袋都是特制的,她还有一个绿色的水瓶,上面写着她的昵称“西米”。在悉尼,西蒙尼给她的父亲打了电话,她的父亲还叮嘱她不要搭陌生人的车,并且告诉西蒙尼1月她的母亲会到达墨尔本。

1月22日,西蒙尼动身去墨尔本,由于当天没有火车,她必须先乘大巴到达利物浦,然后再转车去墨尔本。有目击者证实,曾在利物浦看到过西蒙尼,但一转眼就不见了。西蒙尼就是在这儿搭上了杀手的车。显然是凶手主动提出捎她一程的,西蒙尼则被杀手和善的面孔蒙蔽了,她上了车,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上两起案件几乎如出一辙。

凶手将西蒙尼带进森林深处以后,就将匕首刺进了她的脊柱,然后强奸了她。由于凶手这次选中的“猎物”只有一个人,所以他很可能花费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来玩弄他的“猎物”,最后他连续捅了西蒙尼4刀,把她杀害了。凶手用树枝将西蒙尼的尸体遮掩起来,然后就离开了犯罪现场。

西蒙尼的尸体被发现后,警方加大了搜寻力度,在11月11日这一天,再次找到了两具被害人的尸体。这两名死者分别是盖博·努季博尔和阿加·哈其德,他们是一对情侣,都喜欢背包旅行。

1991年圣诞节期间,两人来到了悉尼,他们在12月26日出行,二人选择了“背包客”经常选择的传统路线,先去利物浦,然后再去卡苏拉。在卡苏拉,两人遇到了一名外表友善的澳大利亚本地人,他开着一辆四驱车,并表示愿意载他们一程。盖博很强壮,他和阿加欣然接受了这名司机的邀请。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前三次完全一样,凶手将他们控制住,带进了森林深处。犯罪心理画像专家认为盖博之所以没有做出反抗,很可能是因为凶手用阿加的安全威胁了他,为了不让女友受到伤害,盖博选择了服从。

到了森林深处以后,盖博和阿加也意识到了歹徒的真正意图,盖博拼命反抗,试图给阿加制造逃跑时间,但他很快就被歹徒用枪托击昏了,然后歹徒冲着他的头连开6枪,盖博当场死亡。阿加没跑多远就被歹徒抓到,他逼迫阿加跪在地上,然后拿出一把砍刀将阿加活活砍死。凶手将盖博的尸体拖到了距离阿加55米远的地方,他用树枝将尸体遮盖住,然后离开了案发现场。

在距离盖博尸体约60米远的地方,警方找到了一条带钱包的皮带,里面装着两个人的机票和旅行支票,距离尸体20米远的地方还放着捆过两人的绳子,阿加的牛仔裤被丢弃在150米之外,那里还丢着一些瓶子、绳索和子弹盒,子弹盒上还有编码,而这些线索将最终指引警方找到这个疯狂的杀人魔。

犯罪心理画像专家认为,尽管这几起案件被害人的致死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被射杀,有的被砍死,有的则遭到性侵犯,但专家在研究这些凶案的时候发现凶手所使用的作案手法是非常相似的,因此,他们断定悉尼正有一名连环杀手在疯狂作案。当警方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之后,当地的各大媒体就将这名杀手称为“背包客杀人狂”。

弹道专家杰拉德·达顿在犯罪现场找到了一些新的证据,他发现了两种弹壳,一种是温彻斯特弹壳,另一种是艾雷牌弹壳。在对这两种弹壳和射在树干上的弹痕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之后,杰拉德证实了这起谋杀案中凶手所使用的子弹和第一起谋杀案中凶手使用的子弹是同一种,这无疑直接证实了犯罪心理画像专家的推测。

没过多久,警方就设置了举报热线。公众纷纷向警方提供线索,由于线索太多,警方只能将线索输入到电脑中进行分析检索。分析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警方发现公众们在提供线索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米拉特一家,这让警方开始重点关注这一家人。

经过调查发现,米拉特一家人是澳大利亚悉尼市当地人,但这家人很不合群,他们几乎不与其他人交往,这家人孤僻独处,他们对森林十分熟悉。米拉特一家有兄弟几个,而且这几个兄弟还十分热衷枪械,有几个还是当地枪械俱乐部的成员。在警方的记录中,这几个兄弟还有过与警察争吵的记录。

警方还接到了一个自称保罗·米勒的人打来的举报电话,这个人在电话里大肆谩骂、攻击他的同事,并且自称他清楚地知道谁是“背包客杀人狂”,他还告诉警方,其实死的人还有很多,只不过警方并不知道罢了。经过调查,警方发现保罗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理查德·米拉特。

随后,警方又去当地枪械俱乐部调查持有罗杰自动步枪的人,而理查德的兄弟艾利克斯主动走上来搭话,他告诉警察,他曾看到非常可疑的一幕:那天,他正从国家森林公园旁边经过,突然有两辆四驱车从他身边冲了过去,他看着这两辆车拐进了森林,他还看到这两辆车内各有一名女孩,这两名女孩都被牢牢捆绑在车内,而且每辆车内都大约有4名男子。

犯罪心理画像专家认为,艾利克斯的话完全就是胡编乱造的假话。他的故事虽然细节清楚,但正是因为有这么清晰的细节,才显得他就是在撒谎。艾利克斯想要观察这么清楚,那他必须有非常强的观察力,且不说他是否有这样的观察能力,仅仅只看他这番话的含义,就意味着他想将警方的注意力从他们家身上转移开,而这显然是一个看似“很聪明”的昏招。犯罪心理画像专家断定,真凶就在米拉特兄弟中。

经过新一轮的调查,米拉特一家中的一个男人进入了警方的视线,这个人叫伊万·米拉特,他是艾利克斯的兄弟,从小迷恋枪支,并且在很年幼的时候就开始触犯法律。1971年的时候,这个男人曾经绑架过两名女子,并且强奸其中一人,不过在庭审的时候,因为这两名女子受到过度惊吓,她们的精神状态濒临崩溃,并不能在法庭上指控伊万,所以使伊万成功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此外,警方还发现伊万有一辆四驱车,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

犯罪心理画像专家断定这个叫伊万·米拉特的人很可能就是“背包客杀人狂”。警方决定沿着盖博遇害现场发现的弹药盒上的编码进行调查,他们先联系到了位于维多利亚的子弹生产基地,从那里得知了可以在悉尼销售这种子弹的武器商店,并沿着销售记录找到了在悉尼地区销售这批子弹的商店,从商店那里,警方确认这批子弹曾卖给了一个叫伊万的人。

伊万是当地交通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这份工作可以让他自由前往各地,其中自然也包括这几起谋杀案的现场。最关键的是,警方发现在7名被害人遇害的这段时间内,伊万一直没有去工作。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伊万,但这些都是间接证据,仅凭借这些证据是不能逮捕并起诉伊万的,警方需要更直接的人证或者物证。就在这时,重要的人证主动出现了。

原来,在第一起谋杀案发生后不久,一名叫保罗·奥尼恩斯的英国青年来到悉尼准备进行背包旅行。1990年1月25日,保罗决定搭车前往墨尔本,而他所搭的这辆车就是“背包客杀人狂”开的四驱车。和其他几起谋杀案相同,一开始凶手是非常友善且随和的,但当他从驾驶途中的闲聊中探知被害人的所有信息以后,他马上就要暴起发难了。

不过,这一次凶手遇到了麻烦,当他借口想要换磁带而停车的时候,早已察觉异常的保罗也跟着下了车,凶手急忙掏出手枪威胁保罗上车,但保罗瞅准机会逃到了公路上,凶手十分紧张,他不敢在公路上暴露手枪,也不敢开枪,虽然他将保罗扑倒了几次,但都被保罗挣脱了。后来,保罗拼命拦下了一辆汽车,顺利逃离了凶手的魔掌。

营救保罗的是一名澳大利亚籍妇女——肖安妮。当时,她开车载着女儿和儿子外出游玩,在搭上保罗以后,她清楚地看到了那名追赶保罗的歹徒的相貌,那个人还一直将一只手伸在腋下,当时这名男子显得有些犹豫不决,这才让肖安妮顺利逃离了险地。

接到保罗的报案之后,警方只将这起案子当成了一起普通的抢劫未遂案来处理,保罗也在办完手续后立刻返回了英国。三年半的时间过去了,保罗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意外地看到了关于“背包客杀人狂”的报道,他马上意识到了,当初他遇到的那名歹徒很可能就是“背包客杀人狂”。保罗联系了澳大利亚警方,与此同时,肖安妮也给警方打了电话。

警方马上就将两人的证词联系到了一起,警方决定将保罗请回澳大利亚作证,保罗同意了这一请求。庭审之前,警方还向保罗展示了一卷录影带,这卷录影带中有13名带胡子男子的照片。伊万的照片也在其中,保罗连续指认了两遍,每次指认的都是4号嫌犯,而这个人就是伊万。

接着警方又从艾利克斯·米拉特和琼·米拉特的家中找到了一个背包,艾利克斯称这个背包是伊万送给他的,而这个背包正是西蒙尼的背包,这是警方现在掌握的唯一能够将伊万和“背包客杀人狂”联系在一起的铁证。1994年5月22日,警方决定对米拉特一家的房产进行大规模的搜查。在这次搜查中,警方又相继搜出了大量枪支弹药和属于西蒙尼的绿色水壶,水壶上的签名被刮掉了,但警方使用红外线照射水壶的时候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西米”这个签名。

警方还找到一个枕头,这个枕头原本是属于保罗的。警方还找到大量露营装备和一些带有血迹的拉窗绳,经过DNA确认,绳子上的血迹是属于卡洛琳的。警方还找到了属于卡洛琳和乔安妮的睡袋以及那个被乔安妮用胶带粘好的三人帐篷,而且在伊万家找到的子弹和警方在犯罪现场找到的子弹代码是完全吻合的。

在伊万家,警方还找到了一个包裹,包里放的正是“罗杰点22口径自动步枪”的组件。弹道专家马上把这把枪拿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他们发现这把枪的枪栓有些独特,使用这把枪射出去的子弹都会带上新月形的刮痕,这与案发现场找到的弹壳是完全吻合的。

1994年5月31日,警方以伊万·米拉特涉嫌杀死7名“背包客”的罪名将他告上了法庭。到了这一步,伊万的状态依然显得十分轻松,他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被捕,也不在乎自己已经背上了杀死7名普通人的罪名,更不在意其他人会用厌恶的眼光注视他,在他看来,他仍然可以操控一切。

1996年5月27日,最终判决结果出来了,法庭判决伊万·米拉特杀害了7名“背包客”,绑架并试图杀害保罗·奥尼恩斯,他今后的生命都必须在监狱的铁窗中度过。在监狱服刑期间,伊万还曾尝试越狱,尝试绝食抗议,甚至吞过剃须刀片,后来伊万被隔离在古尔本监狱内单独接受看管。

至今,伊万依然在不停地向法庭申诉,他仍旧拒不认罪。犯罪心理画像专家认为,伊万之所以会这样做,完全是因为他内心中的超强控制欲在发挥作用,他依然坚信自己能够脱罪,可以将法官和其他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对伊万来说,一旦认罪就意味着他将失去控制他人的砝码,失去脱罪的机会,而其他人也不会再对他感兴趣了。

而且,米拉特一家也坚称伊万是无辜的,针对这种情况,犯罪心理画像专家认为,这主要是人们否定既定事实的本能在发挥作用,家庭成员否定家人犯了法,这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象征着家庭团结,其实不然,他们的这种行为只能让伊万错上加错,这就是在纵容犯罪。

【背景知识】

寻找犯罪特征

自从进入19世纪以后,警方就意识到他们可以从一些惯犯的犯罪手法中判断出犯罪者的身份。于是,有经验的警探便率先开始整理犯罪者经常使用的犯罪方法,并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犯罪手法,用今天的话来讲,这种行为就是在寻找犯罪特征。一般情况下,警方在处理普通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研究犯罪者潜入室内的方法、开锁的方法、犯罪时所使用的工具以及犯罪时使用的爆破方法来观察并确定犯罪者的真实身份。

一旦涉及命案,警方就可以通过观察罪犯诱骗被害人的方法、杀死被害人的手法、凶手在案发现场留下的物证、目击人证的描述以及罪犯所使用的凶器和是否企图分尸、用何种手法分尸,来研究凶手的行为、性格及犯罪目的。

如果是连环凶杀案,凶手在作案的时候一般都会沿用特定的杀人、作案方法,而且凶手所选择的杀害对象也一定有相似的地方,有些连环杀手在杀人之后还会在案发现场留下独特的“杀人标记”。

警方在研究连环杀手的时候,通常都要将杀手的作案手法和“杀人标记”区别对待。因为杀手的杀人手法可以随着他一次次不断地行凶变得越来越熟练、缜密,所以连环杀手前后杀人的方法可能会有些不同,但这只能证明凶手在不断改进杀人方法,整个杀人“套路”还是基本一致的。

连环杀手留下的“杀人标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满足他的个人需要,“杀人标记”与犯罪的本身并不相关,但警方可以通过“杀人标记”来分析凶手的杀人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