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汤姆·索亚历险记(全译典藏版)
9881000000001

第1章 译者的话

本书讲的是一个美国孩子的故事。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从汤姆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无论是美国人还是非美国人,包括我们中国人。这也正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魅力所在。所以自1876年该书出版以来,它就成了世界各国孩子和大人的亲密朋友。

它当然也是我的好朋友,几十年来叫我爱不释手,因为我童年时代的不少故事在这本小说里都有反映,仿佛作者马克·吐温到过我的故乡,目睹我的成长!扮演大侠?扮过!我小时候最爱看的小说就是《水浒传》,能将一百零八将的名字按“交椅”的顺序倒背如流,连诨号也不漏过。我身边有的是宝剑之类的武器,爱学浪子燕青,要为天下的弱者打抱不平。山洞探险?探过!太湖之滨的东洞庭山是我成长的摇篮,那里有许多供我出没其中的山洞。七八岁的时候,我曾带领一群孩子钻进一个几十米深的神秘洞穴,后来发现那不过是一条地下山溪。忙于“战争”?忙过!掘地寻宝?掘过!……

读完这本书,你也不妨将自己的童年与汤姆的童年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之处。同时,透过汤姆淘气的表象,见到他的真实品格。

汤姆是个爱憎分明、有正义感的孩子。在穆夫·波特遭人陷害,被当做杀人犯关押期间,汤姆经常给予关心和同情。他去监狱探望波特,送去小礼物。为此,波特深情地说:“如今老穆夫落难了,他们都把他忘了。可是汤姆没有忘……”最后还是汤姆挺身而出,道出事实真相,救了波特的性命。

汤姆对旧事物富有叛逆精神。表面看来,汤姆似乎不爱学习。他背不出《圣经》,上课老思想不集中,甚至经常逃学,爱跟老师捣蛋。其实这怪不得汤姆。这本小说反映的年代,正是美国经历重大变革的年代,尤其是当时旧的教育制度已经成为令人厌恶的东西。“大考”的一章写得十分动人,但令我们感到可笑的并不是学生作弄老师,而是那种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汤姆的“拙劣”表现不正好反衬了它的失败吗?

汤姆是个勇敢、聪明的孩子。这一特点在洞中迷路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汤姆和贝基不小心误入完全陌生的洞区,在纵横交错的溶洞里迷了路。但是,小小年纪的汤姆没有惊慌失措。他表现得沉着镇静,千方百计地鼓励贝基坚持下去。他还知道如何节省蜡烛,懂得水的重要性。最后,他巧妙地利用风筝线找到洞口,回到了亲人的身边。

汤姆对姨妈怀有很深的感情。没错儿,汤姆经常惹姨妈生气。孩子总是会惹大人生气的。但是,他爱姨妈,那种爱是很真挚的。他离家去当“海盗”以后,心里最挂念的就是姨妈,担心姨妈因找不着他而焦急万分。于是,他趁着黑夜,偷偷回到家里,想给姨妈留个字条。他还给了她一个真挚的吻。所以最后连伤透心的波莉姨妈也深情地说:“现在我原谅这孩子了,哪怕他犯了一百万条罪孽!”这种亲情多么感人啊。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他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谋生,先后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上的舵手、金矿工人、记者等。坎坷的经历使他目睹了当时美国社会各种各样的弊病,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是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其中之一。从本书可以看出,他的作品情节生动,风趣幽默,笔调轻松辛辣,对美国社会的虚伪和庸俗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当然,汤姆·索亚的故事并不是无懈可击的,比如最后找到金币的结局就很落俗套。另外,我们也无须学习或模仿汤姆的行为举止,因为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今天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与一百多年前已经大不相同。我们不必像汤姆当年那样逃学、作弄老师,也不必像汤姆那样去掘宝、当“海盗”。但汤姆身上的那种正义感、对旧事物的叛逆精神、临危不惧的胆量、对家人的挚爱等,却是我们今天阅读这部经典作品所应汲取的精神营养。

严维明

2001年4月于上海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