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三十年细说从头(全集)
9888700000034

第34章 顾影自怜,想做大明星

我闭着眼睛体验到刘阮到天台的滋味,什么“蘸着些儿麻上来”,什么“鱼水得和谐”;其实怎止些儿麻上来,简直有些浑身不自在,千万不要再“鱼水得和谐”了,水已经够了,再来条鱼,岂不吓煞人也。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上下两集,我经过《八年离乱》之后,好容易挨到《天亮前后》,想了一夜诗,也做了一夜诗,如今真是不折不扣的“大湿人”了。刚睁开眼,就看见眼前站着一条大汉,两手叉腰,横眉竖目。好嘛,原来我惹下了滔天大祸还不知道!

原来他就是天台木屋的主人,那八块“门板”上都裱满了十五湖的纸牌,他是以此为生的。如今看见吃饭的家伙不翼而飞不说,连辛辛苦苦裱好的纸牌,也被风吹雨淋得一一脱落,如何不气!看着我把眼睛瞪得比包子还大,半天没说话,眼睛朝我眨了又眨,大概也惊异于我这位天台大湿人,居然能在滂沱大雨之下,安枕无忧。(没有这点山崩于前不变色、海啸于后不动声的定力,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耐性,怎能获得一九六六年十大杰出青年金手奖!所以我要高举双手说:金手奖评判诸公是公平的。)只见他怒气渐消,无可奈何地嘘了口长气,摇了摇头,把门板又一一地搬了回去。我还想着刚才梦中掉在冰窟窿里的滋味,连应该帮帮手也忘记了,只望着泡在水里的纸牌发愣!

以后,任彭年导演介绍我认识了北河戏院广告部的梁君显先生,帮着他画了几天看板,又由他介绍进了朱丹广告公司。朱先生原是一位粤语制片家,由于和屈臣氏汽水公司的宣传人员很熟,所以接下了他们的路牌广告,在九龙窝打老道近火车桥的地方,开了一家小型广告公司,除了我还有区涛,每人每月薪金两百元,管吃管住,所谓管吃就是另外津贴两块钱饭钱,管住也不过是晚上睡在工厂的画台上而已。

永华招考训练班学员的广告登出,我报了名之后一直如石沉大海,原来公司里趁张骏祥导演赴北平拍摄《火葬》(《小丈夫》)外景之便,先在北平招考,然后上海,最后才轮到香港。我前边说过,考永华时和朋友借过一件灰色恤衫,就是区涛的。

考上了永华之后,一心想做大明星,每天照着镜子顾影自怜,一会儿看看自己瘦瘦高高有些像刘琼,一会儿看看,单眼皮小眼睛有点像石挥,蒜头鼻子有点像陶金,愈看愈美,连老板朱丹什么时候进来的都不知道。我问区涛,下巴颏像不像赵丹,阿区没说话,朱丹却答了腔:“对,你的下巴颏像赵丹,很像赵丹。”

“谢谢你夸奖。”

“我还没说完呢,像赵丹的脚后跟!”

这算什么话,身为制片人不奖掖影坛后进,反而打击新血,一气之下,没等他卷我铺盖,我反而炒了他的鱿鱼。第二天和永华宣传部经理朱旭华先生讲好,两百元一个月,暂时帮美工部做点零星事务,等北平、上海同学一到,训练班开了课再说。于是我搬进了庙街的永华宿舍。(庙街很长,永华宿舍离开庙街皇后的公馆,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读者诸君不要误会。)

永华宿舍是相对的四所楼宇,分层住着男女演职员们。当时卜万苍、李萍倩、顾仲彝、周贻白各位编导先生都住那儿。我开始和美工韩肇祥、剧务赵大刚住在一起,等北平和上海的同学一到,训练班开始,我也就搬到对面的地下训练班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