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财商课(修订本)
9936400000002

第2章 别只会做“月光族”

——储蓄,提供理财“第一桶金”

超棒的养鹅理财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有不少年轻人认为储蓄是最“老套”的理财方式,看不到明显的利润增长。其实这是从根本上搞错了储蓄的作用,把钱存进银行,并不是为了得到利息回报,最重要的是在你有需要的时候,你的资金可以灵活调配。

储蓄是理财投资的基础,是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选择的理财方式,也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可人们往往因为它的普通而忽视了这种最基础的投资形式。

哈佛大学在经济课上着重强调了储蓄的重要性:“每月先储蓄工资的30%,剩下的才用来消费。”众所周知,哈佛毕业生大多都很富有,他们的投资和消费行为或许各有不同,但都雷打不动地遵守同一条理念:收入的30%用作储蓄不动摇,剩下的钱才谈如何消费。

也许有人会说,把钱存进银行也看不到收益,储蓄的价值在哪里呢?

一、要搞清楚富有并不是指你赚了多少,而是看你每月能“剩下多少”,这剩下的才是你最终所拥有的。而你为储蓄拿出来的钱是你肯定能剩下的财富,不用担心会不会被顺手花掉。试想如果随心所欲地做一个“月光族”,那最后又能得到多少财富呢?

二、当你手头有了一定积蓄,你才能从容面对各种意外的发生。比如现金被盗或要添置昂贵的大件商品等。储蓄可以解你的燃眉之急,你就不需要硬着头皮去向亲朋好友借钱来渡过难关了。

三、有了储蓄做后盾,你才有考虑其他理财投资项目的机会。做任何投资都需要固定资金铺路,如果你没有省下一笔钱,那么无论多好的投资项目摆在你面前,也只能空想罢了。

四、在中国,个人的养老、医疗还有养育子女都是非常大的支出,如果没有多年的储蓄积累,一旦发生什么变故,对人们来说都将是十分沉重的负担。

可见,储蓄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对此,理财大师格雷厄姆生动地用“鹅”的故事做了一番阐述:

有一天,一个穷农夫在鹅窝里发现一颗金蛋。他感到很惊奇,就把金蛋带去给金饰工鉴定。金饰工告诉农夫:“这是百分之百纯金的。”于是农夫卖了这颗金蛋,换了一大笔钱回家去了。第二天,农夫起了个大早奔去鹅窝,果然又在鹅窝里发现一颗金蛋。从那天起,农夫每天都得到一颗金蛋,他靠卖金蛋而变得很富有。

但农夫是个贪得无厌的人,他不明白为什么这只鹅每天只下一颗金蛋,他也想知道这只鹅到底是怎么下金蛋的。如果他掌握了其中的奥秘,那就可以批量生产金蛋了。这个想法把他的心搔得痒痒的,终于他忍不住跑到谷仓里杀掉了鹅。但是等他剖开鹅的肚子之后,却只看到一颗半成形的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宰杀你的鹅。

格雷厄姆说,鹅代表资本,金蛋代表利息,没有资本就没有利息。做好储蓄这项基础投资就像是在养“鹅”,只有养好了“鹅”,才有可能下“金蛋”。如果像这个农夫一样为了提高收益而抛弃“储蓄”,那么在你需要钱的时候又要到哪里去弄呢?

储蓄之道就如同聚沙成塔,它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如果能正确看待储蓄,它确实能够让人感到快乐,同时也是一件对自己、对生活都很有意义的事。

在很多人眼里,储蓄很简单,只要到银行去填单、领折子,就算完成了。但最重要的是你要对储蓄有一个规划,如果无计划地储蓄,很有可能“这个月有钱多存点、下个月没钱就不存了”,慢慢地储蓄也就被搁置下来了。所以要像哈佛毕业生那样制订一个计划,每月强迫自己完成,让储蓄形成习惯,这样才能真正看到效果。

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有多少资金、有多少会用到生活开销上、购买力有多大,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分配自己的储蓄金比例。每月收入可以如下分配:

一、生活消费,包括房租、水电费、伙食费、交通费、学费等。

二、储蓄固定比例的收入,不要对自己讨价还价。

三、多利用打折购物,培养自己每月做预算的能力。省下来的除了补贴花销,日积月累也会攒下不少钱。

四、资金若还有剩余,就可以考虑其他合适自己的投资理财项目,方式多多,贵在坚持。

总之,储蓄是一种最安全最保守的理财方式,它虽然不会让人们一夜暴富,但积少成多、水滴石穿,运用好储蓄能省下不少钱。有句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在理财方面也是一个道理。聪明人不仅会挣钱,更要学会花钱、管钱。不然即使有金山银山,也终有挥霍一空的那一天。学会管钱的第一步非常简单,就是从储蓄开始。

存钱诀窍,工资多少都能存到钱

中国有句古话:贵在坚持。这句话用在储蓄上再合适不过,因为储蓄是理财投资的起点,只有扎实地迈好第一步,后面的计划才有顺利进行的保障。储蓄与其他投资不同的是,它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方能看到成效。

有人用蚂蚁来比喻储蓄:在食物富足的秋季或者夏季,蚂蚁们就已经开始储存冬天用的食物了,所以当寒冷的冬天来临、地面上寸草不生时,它们一样能保证自己平安地度过食物匮乏的漫长时期。

蚂蚁尚且知道为自己储蓄,而有很多人却未必晓得储蓄的真正意义。储蓄是用如今我们剩余下来的点滴,去给未来积累资本。如今强制自己存钱,不过都是为了将来的生活能更轻松更宽裕。

虽然有人会说自己明白储蓄是为将来积累幸福,但做到持之以恒实在是不容易。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人:因为突然决定要添置家具,把预算都用光了,没钱储蓄;现今利息太低了,所以不将储蓄放在心上,想起来才去存一次钱……

因为没有养成储蓄的习惯,所以起初只是忽视储蓄,到最后就不自觉地中断了。结果往往是,急需用钱时囊中羞涩,想投资时手头没钱,生病住院时到处借钱。生活中突发事件太多,所以需要有一笔钱去应付这些。

很多人认为自己钱不多,每月那点固定工资能应付日常开支就很好了,哪里能剩下多少钱呢?于是他们会想,这些小钱就算放进银行也没有多大意义吧。其实,也就是因为手上的钱有限,普通人才更加迫切需要储蓄。

有人说储蓄是有钱人的事,可他们大概没有注意到,有钱人在遇到困难时无须太过担心资金周转的问题。与他们不同,普通人一般都是薪水固定,没有什么额外收入,所以若有需要用钱的突发情况,一份储蓄就能帮助渡过难关,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由此可见,储蓄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要从当下,哪怕是从一元钱做起,以备不时之需。但储蓄是个长期投资,如果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态,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坚持积累自己的财富,那储蓄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我们一直在提的哈佛教导学生“每月必须存工资的30%作为硬性储蓄指标”,正是充分说明了储蓄的比例分配与持续性。或许每月让你拿出一部分钱存起来,日子会过得不太轻松,但只要坚持从点滴做起,终有一天,储蓄会回报你以惊喜。

张伟和妻子同在一个公司上班,因为公司效益不太好,所以每人每月也就1000多元的工资。再除去用在孩子身上的钱和日常开支,也就所剩无几了。但日子过得再紧,张伟夫妇也坚持每月挤出500元用于定期储蓄。

张伟夫妇不会投资,自然也无法接受高风险投资带来的刺激,于是他们就选择了低风险低回报的储蓄做理财方式。每月月底,公司都会准时把工资打到他们的工资卡上。但因为基本工资不多,活期利息也低,张伟就把钱提出来,将其转存为一年定期,这样就可以得到较高利息了。

后来张伟又选择了按月存款,这样每个月都可以获得利润且分担了风险。虽然利润不高,但张伟坚信积少成多,总有一天能看到成果。夫妻俩就这样坚持了很多年,现在已经买了一所不大不小的房子,孩子也长大了,日子变得更好了。虽然他们在买房初期也找别人借过钱,但很快就还上了。

储蓄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作为普通的工薪族,我们可以学习张伟夫妇这种储蓄观念。有人认为储蓄是枯燥的投资,对这个提不起精神来,但只要从现在的每一分钱开始存储,几百变成几千,几千又变成几万,最终目标总会因为你的坚持而实现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游戏,培养自己跟银行、跟生活做游戏的意识。

一、拿到工资先存钱

首先要合理分配家庭的必需支出,可以办理每月把固定数额的工资打入银行账户的业务,就当自己只拿到扣除后的钱。如果日常开销不够,就想办法摒弃不必要的消费——“手头不轻松我照样过得很好!”

二、给自己设置一个梦想

“我在几年以后要买什么?”可以确定一个长远目标,然后把这个目标写下来,贴在床头或门上等醒目的位置,时常提醒你看到储蓄终点的美好未来,激励你坚持储蓄——“用每月最少的钱买未来最大的东西!”

三、放弃对存款的挂念

可以把储蓄卡或者存折交给亲人保管,断掉随时想去支钱的念头,不要太在意你手中还有存款并情不自禁去打它的主意——“切断后路,坚持就是胜利!”

钱是存出来的。再大的财富都是由小财富点滴积累而成,“水滴石穿”就是储蓄最好的诠释。它就像一滴水,需要你坚持不懈地增加它的力量,才能在日后看到质的飞跃。如果你想看到改变,就不能抱着随随便便的心态应付储蓄,它需要你付出实际行动,更需要你持之以恒。

储蓄理财,不同人群要有不同的方法

哈佛商学院曾教导走进误区的学生:利润不等于现金。

现金等于利润,但利润不完全等于现金,这句话放在利息上是个很有趣的体现。前些年,中国走进“负利率”时代,人们纷纷抱怨利息太少,就差倒找钱给银行了,于是纷纷把钱转投其他投资项目。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并不能承担投资所带来的风险时,就又把钱拿回银行吃起利息来。

从储蓄方面说,利息只是它给你的利润回报的一个附加值,储蓄最大的利润是帮助你管理好自己的财务,合理使用资金,给你未来的生活一个坚强后盾。很多人都在搜寻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但对于承担风险能力弱又相当保守的人来说,储蓄是他们积累财富最稳妥的办法。

有人不甘心用辛苦攒下的钱赚取屈指可数的利息小钱,但他们不知道,看似简单的储蓄其实也有很多学问,如果储蓄的方法运用得当,利息也是可以给你带来可观利润的。

岳薇是普通上班族,过得比较节俭,工资刨掉日常开支,每月的闲钱能保持在2000元上下。与“用钱生钱”的人不同,岳薇选择了保守的储蓄方式,一年下来却发现工资卡上只有100多元利息。

后来岳薇改变了存钱策略,在每月发工资后,她将固定结余整存整取一年期,这样一年后她就有十二张单子,每月都能有一张单子到期。如果需要用钱,可以选一张单子取出里面的钱来。不需要的话就把“到期存款”加上当月结余一起再存起来。

比如岳薇的每月结余是2000元,若放在工资卡里存活期,一年后只有24126元。但如果采用循环储蓄方式存钱,一年后就会变成24540元,足足比原来的利息高了三倍。

像岳薇这种“十二单”的储蓄方法,是最适合上班族和“月光族”的。但它只是储蓄组合中的一个,我们可以看看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不同人群“多赚银行的钱”。

阶梯储蓄法——适合积累教育基金

这是一种与“十二单”类似的存款方法,尤其适合能拿年终奖(或其他单项大笔收入)的人。

假如你手头有5万元,把这5万元平均分成五份,各按一、二、三、四、五年定期存入。一年以后,把到期的一年定期存单续存,并改为五年定期。第二年就把到期的两年定期存单续存并改为五年定期,下面依此类推。五年以后,你的五张存单就都变成五年期的定期存单,并且每年都会有一张存单到期。这种储蓄方式可以让你享受五年定期的高利息,非常适用于大笔现金的储蓄。如果能把“阶梯储蓄法”与“十二单”相结合,那就非常完美了。

驴打滚储蓄法——适合积累养老金

这是将“存本取息”和“零存整取”结合起来的储蓄方法。

仍以你现有5万元为例,先把它存成“存本取息”,设为“A折”。一个月后取出得到的第一个月利息,再用这笔利息开个“零存整取”储蓄户头,设为“B折”。以后每月从“A折”取出利息存到“B折”,这样不仅得到了“存本取息”的利息,而且又让这笔利息通过“零存整取”利滚利,使一笔钱能取得两份利息,只要长期坚持,也能得到可观回报。

交替储蓄法——适合闲钱较多,又可能急需用钱的人

如果你有5万元,把它分成不同份额的四份,比如分别存成5000元、1万元、15000元和2万元,你就一共有四张存单。然后在一年之内,不管你什么时候需要用钱,都可以取出和所需数额接近的那张存单。这样既避免了动用大存单,也能最大限度得到利息收入,减少利息损失。

分份儿储蓄法——适合一年内用钱金额和时间都不确定的人

假设,把5万元分成两份,每份25000元,分别办成半年和一年的定期存款。半年后,将到期的半年期存款改存成一年期,并将这两张一年期的存单都设定成自动转存。这样交替储蓄,两张存单的循环周期为半年。如果半年后有急用,你可以取出任意一张存单使用,而你的存款也不会全部都按活期储蓄存款计算利息。

以上方法只是最基本的几种,如果愿意深入了解储蓄,或许自己也能琢磨出更好的点子。

总之,储蓄是最基础的投资理财方式,千万不要小看利息。如果能聪明地使用一些技巧存钱,利息也能如滚雪球般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就此真正积累下了宝贵的资产。

你会存钱吗?五种存款技巧让你“榨干”银行利息

哈佛商学院的老师曾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过幸福感。一个人的幸福感可能来自很多方面,比如享受高品质的身体护理、穿名牌服装、开跑车、使用高级化妆品……“那么存钱的意义对你来说或许真的不大,因为花钱为你带来了满足感,而存钱会约束住你,降低你的幸福感。”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愿望是买一幢自己的房子,不用为将来的医药费、养老金发愁,想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年老以后可以出门旅行。那么对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存钱是你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所要迈出的第一步。尽管在这条路上你的消费能力或许被动降低,但随着梦想的终点越来越近,你的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强烈。

存钱是我们通向美好未来的起点,但存钱并不是把钱放在银行里慢慢积累那么简单。在我们决定开始存钱时,除了挑选回报最高的储蓄品种付诸行动,最重要的还是要“量体裁衣”,找到适合自己的储蓄方法,让钱在银行里利益最大化。

李妍妍喜欢把到期时间很接近的几张定期储蓄存单攒到一起,等全部到期后再拿到银行转存,这样她就能得到一张数额比较大的定期存单。用她的话来说,“化零为整,打理起来非常方便”。

但哈佛理财顾问认为,虽然很多人都很喜欢这种方式,可有时需要提前支取时,就会对储户的利益造成损失。像李妍妍这样对钱没有特别用途的人,比较适合将大笔定期存款分开存成几笔,如果遇到急用的情况,就可以尽量减少利息上的损失。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究竟什么样的储蓄方式才是适合自己的呢?

除了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储蓄品种,不被银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项业务所迷惑,还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存储期限。虽然这两点很简单,但往往就因为它们的简单而被很多人忽略掉。储户要学会分析储蓄品种的利弊,然后对存款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不要因为想多产生利息就选不适合自己的存款期限。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如果运用好这些技巧,也可以让储蓄发挥超常的“生钱”作用。

一、巧排定期存款金额

有不少人图保管方便,喜欢在投定期储蓄时存成大存单。看似可以收获高利息,可一旦有急用,就是再小的金额也得破开这张大存单,这样反而损失了利息。所以,在储蓄时要排开金额,以1万元为例,可以呈金字塔状发散,分成1000元、2000元、3000元、4000元各自存储。这样就算会因为突发事件提前支取,利息的损失也会降到最低。

二、约定自动续(转)存

如果储户在定期存款到期后,不去银行进行储蓄转存,那么存款的超期部分将会被按活期利率计算利息,这样的话,利息收入势必会遭受损失。如果存款金额很大,那利息损失就会更大。因此,在选择定期储蓄时要注意与银行约定自动续(转)存,这样在转存时,银行会把原来存款的本利都转成定期储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七天通知存款利率高

“七天通知存款”是介于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之间的业务。储户在储蓄时不用约定存期,只需在支取时提前七天通知银行要提出存款的日期和金额即可。个人起存点和最低支取额均为5万元,需一次存入,可以分批支取,利随本清。看起来有一点麻烦,但利率比较高,还是很划算的。

四、急需钱时用“部提”

生活中难免遇到急需用钱的情况,如果这时存单又没到期怎么办?现在很多银行推出了定期储蓄存款部分提前支取业务,选择这个方法,储户就不用为解燃眉之急提前支取全部定期存款,进而使利息受到损失了。

五、灵活使用信用卡

日常开支、购物、手机充值、分期付款等都可以用信用卡来解决。算好账单日,在最后还款日前还清欠款,这样既花银行的钱也不用付利息,自己的存款还可以放在银行里“生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有一点要注意,要理智刷卡,不要往卡里存钱或者多还款,因为你如果取钱还要收取手续费。

巴菲特认为:“‘先存再花’改变命运。”如今储蓄成为普通人最稳妥的理财方式,那么在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你要怎样做才能得到与众不同的回报呢?

除了在存钱上运用一些小窍门,平时还要多多留意银行的政策变化,比如又推出了什么新的储蓄品种,又增加了什么新的储蓄组合方式。

你重视储蓄,储蓄自然会给你丰厚的回报,长期积累的财富同样不容小觑。这其中的方法固然多种多样,但如果可以将各个方式“强强联合”,一定能让你的存款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红色预警】你真的“会”花钱吗?

哈佛商学院在学习初期都会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概念:“一个人会不会花钱,和他掌握多少金钱没有关系。不能小看每一分钱,要学会管好自己的钱,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理性消费也是理财的一种形式,理财不仅要学会管好手中的金钱,也要学会如何花钱。只有学会合理使用金钱、控制住资金的流向,才能打好理财的基础。所以,理性消费也就是理财的基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抱怨:“不知不觉就把钱花完了”“钱总是不够花,但也不太清楚具体花在哪里了”……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试验:给甲和乙每人200元钱,不同的是甲的钱是一张整钱加零钱,乙的钱是两张整钱,然后让他们分别去超市消费。结果甲只花了70元,而乙却花了100多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人们手里只有一张整钱时,往往会先花零钱,而不太愿意破开这张整钱。在这个意念的约束下,人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则会先考虑:“买这个还得把钱破开?算了,下次再说吧!”如果不是必需品,那就说明暂时还没有买的必要,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费。而在手握两张整钱时,会抱着反正总要破开一张的心态来购物,也就解除这种心理上的约束了。

什么是不理性消费?人们通常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实践了这个概念,比如从超市里出来,总会发现袋子里多了一些购买计划之外的东西;因为对金钱流出没有具体感觉,所以刷卡消费时不知不觉就使信用卡透支;面对商家的打折促销,贪便宜买回很多非必需品;还有的人去挑战超过自己购买力的高端商品……这些都是人们生活里计划外的开支。

有人说自己在节省这些计划外消费时就做得非常好,有位年薪达到15万元的80后在论坛上对自己的省钱方式津津乐道:“现在有双球鞋还是大学时买的,穿了快六年了”“早饭一般都是一元的杂粮饼,只有请客户才去饭店,吃饭还能赚钱。”

与那些冲动购物的人相比,这位80后确实很理性。但俗话说得好:“花钱要花在刀刃上。”这并不是说让你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而是说要合理地消费,把钱花在值得的地方,节省本可以不必浪费的金钱,而不是做一个葛朗台。

小李宁刚刚上幼儿园,有天下午他的爸爸接他接晚了,李宁觉得很委屈,对爸爸说:“别的小朋友都走了。”爸爸从包里拿出刚买的玩具火车,但李宁不太满意,说:“爸爸,这个火车好小。”爸爸说:“是小了一点,但大的花钱多,小的便宜一点啊。”李宁想了想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买便宜的吧。”

经过菜市场时,妈妈准备买些熟食回去。李宁问妈妈:“妈妈,这个便宜吗?”妈妈回答:“不便宜,但是价格挺合适。”李宁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买合适的,贵的不买。”

理性消费既不难做到,也不用抠门儿。像李宁一家这样,只买合适的、必需的,不求最贵但求合适就可以了。那么通过什么方法可以避免钱在无意识的时候随手花掉呢?有许多简单的小办法都可以帮你省钱。

一、去超市时给自己列个购物清单,把哪些是必须买的详细写下来,照着清单消费,不要对单子以外的商品轻易动心。

二、尽量不要使用信用卡,因为刷卡消费会给人造成没有花钱的错觉,但实际上你的确已经完成消费了。非大额交易时使用现金,金钱的流通会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以提醒你花了多少钱。

三、出门只带少量现金,尽量别带很多。带一张100元,能不找开就不找开。再带一张20元,尽量只花这点零钱。

四、不在饥饿、愤怒时逛街,因为处于情绪波动中的人很容易冲动消费,千万不要犯这种代价昂贵的错误。

五、若是遇到实在喜欢的东西,而它又不太便宜,就先在纸上写下来,放上三五天后再回头看:你现在是否还需要它?

理性消费,就是要学会保持自己的理性,判断哪些东西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拒绝不必要开支,通过日积月累也会拥有自己的一笔小财富。但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起自己珍惜金钱、合理安排金钱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