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是新的开始。
德克尔大学实行小学期制,一个学期分成上下两部分。而目前这一周是课表调整期结束的第一周,下半个学期的课表从这天开始就定下来无法再改动。
苏逸杨最终的课表包括自己兴趣使然而报名的一门法学课,专业必修的三门计算机课,一门工程统计课,和一门辅修的数学课。
虽然苏逸杨还有一个物理辅修专业,但是按照德克尔大学的体系,很多重要的物理课程都仅在秋季开放,于是苏逸杨这一学期根本没有选任何一门物理课。
————————————
苏逸杨在早上8点45分就来到了工程学院的主楼,坐电梯来到十二层。这一层是不少计算机学部教授的办公室所在,也有一些实验室和教室。
他到这里是因为和计算机工程学部的主席阿兰·乔治教授约定了简短的会面。约定时间是9点,他来早了十几分钟。因为考虑到对方可能有其他的会面和事物尚未结束,苏逸杨并不提前去打扰,而是打算先找个地方消磨掉这一小段时间。
他走在冷色调装修的空旷长廊,找了一处教室前的椅子坐下——确切的说是呈弧形约有五六米长,半米宽的一条简约木质矮台,本身就兼具长椅和矮栏的作用。
苏逸杨在来这里的电车上已经把最近在追的网络小说更新都看完了,坐在长椅上翻着手机一时间不知道做什么好,就在微信公众号里乱翻。
翻找的时候,却看到一个沉寂很久的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看那图标想了一下,才记起这是自己的高中历史老师的公众号。
老师大概是近期带高三学生冲刺高等教育进阶统考有感,文章里回顾了他执教几十年里,从带初中生到高中生、从弱班到精英班、从普通学生到超能力者班级的经历。而他最终凝聚的感想,重点落在“推力”这个词上。
凯撒在《高卢战纪》里提过一个理论:大多数困难与障碍,都是自我设限;所以双方实力相当时,果断前行的那一方能够获得压倒性胜利。军官该做的,就是推动士兵们克服最初的那点障碍,积极向前。
世上大多数事,都是如此。你深怕资本不够,你深怕自己不够强,你总觉得关底boss厉害得很,你总要积累足够厚足够多,才敢向前——然后发现,并没那么可怕(注①)。
苏逸杨闭上眼睛叹口气。
对于别人而言,或许这只是比较硬核的鸡汤,然而苏逸杨却觉得正中自己的弱点。因为这正是他缺乏的东西。
在中学那个特殊的培养计划的物理竞赛培训中,教练说,不要炒冷饭似地总是地回顾已经做过的题和已经熟悉的概念和技法,要勇于去继续学新的东西。竞赛题做得差不多了,就要开始看大学教材,学习更贴近前沿的理论和数学工具,在小小的一亩三分地来回打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超前才行……
在苏逸杨大学申请失利的时候,他曾经想过休学一年,第二年重新申请。而他老爸了解他,劝他说,这种长期准备的事情,除非你真的是发挥失常和失误,不然的话,如果第一次做不好,又没有做出大的改变,那么再来一年很可能也只是蹉跎时光。与其总纠结于重做没做好的事,不如想着做好以后的事。
而到如今申研究生,申请实习,可能也是这样。自己性格内向,总是不够主动,有时候倾向于保守退缩,总想把基础打得结实,准备万全了再往前走——但是现实总是紧迫的,哪会有那么多时间和机会,去等自己真的准备万全呢?
“接受不完美的过去,接受残缺,接受遗憾。”
“一路向前,不要回头。”
苏逸杨看看表,约定时间已到。
————————————
学部主任的办公室是很宽敞的,除去一张半包围的办公桌,还有空间摆放一张椭圆形的实木会议桌。一些盆栽绿植放在窗台,书柜里是文件夹、奖章、论文集,配合宽大落地窗照入的晨光和高层的风景,让人心情舒畅。
“你好,Yiyang,我的发音是对的吧?”阿兰·乔治教授身材高大,握手时粗糙的手掌显得有力而沉稳,尽管两鬓已经有些斑白,但是棕色的瞳孔依旧充满着阳光与活力,开朗的话语风格让人如沐春风。
他来自阿美利嘉联邦,本身并不会日语,授课和开会都是用的英文,而这在东瀛的不少高校都是常态。
“欢迎来到我的办公室!很高兴你对我的研究有兴趣。而在一切开始之前,我打算先更进一步地介绍一下我的实验室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