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顺着香味向前看去,却见一个临街的院落,如意门,倒座房一应俱全,里面如何看不清楚,但是按着规制这过去也应是个乡绅人家吧。这院落着实有些气派,只是实在有些破败,但这是没法子的事,这时候看起来有些来头的院落,最少也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了。就在这倒座房临街的后墙上开了一扇门,弄了个门面,就在房檐下门口垒着一个灶火,火上支着一口大锅,一股浓郁的肉香味,从锅里一阵阵的散发出来,门楣上挂着一个木牌,写着:“老贾家卤煮”
二和进了店,这店里只有两个人,也许时间还早,除了二和竟没一个客人。站在锅边不停用勺子翻着锅的是个50多岁的男人,锅里的热气不断的翻腾,把这个男人熏的满面油光,店里靠墙放着一张长桌,桌上摆着一溜搪瓷碗、盆、筷筒等家什。长桌的旁边坐着一个小伙子,双手背在脑后,翘着二郎腿,悠闲的晃着脚。
这店里倒是干净,只是采光差了点。四方的木头桌,桌子的四边四条长木凳,二和挑了一张光线好的桌子坐了下来,说道:“老板,先来一碗尝尝,一会儿再来两个火烧”
老板应道:“好嘞,您稍等。”又扭头朝里面喊道:“小树,一碗卤煮,两个火烧”
里面的小伙子应了一声,拿着碗给二和盛了过来,转身又把蒜泥、腐乳、芫荽等小料一一端过来。看着汤汁浓郁,肉香扑鼻的卤煮,二和也不等火烧了,直接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转眼一碗已经下肚。这一碗下肚,才略略垫了垫饥,接着又是一碗,东西一入口,香味满嘴满脑,有多久不吃这东西了,仿佛嘴里的味蕾突然从冬眠中醒过来一样,那叫一个爽利。这时候那小伙子把火烧端了过来,这火烧的井字刀痕,夹一筷子,放在嘴里,油汪汪的那叫一个好吃。二和不由的说道:“好手艺,地道!”
那小伙子说道:“哥们,你算来着了,我们老贾家卤煮,今儿可是第一天开张。您要赶早了没这店,要是赶晚了,估计今天得关张。老辈人,谁不知道老贾家卤煮!”
那老板道:“咱这手艺是祖传的,这卤煮原本是苦哈哈吃的玩样儿,再怎么地道也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前清那会有一次贝勒府的管家的老婆路过这儿,闻着这老贾家卤煮的味道那叫一个香,忍不住就吃了一碗,她这一吃,就念念不忘了,这一来二去贝勒爷也知道了。以后呢这贝勒也来吃,这旗人好吃、好玩,有贝勒爷带头左近的旗人就都过来吃,后来前清没了,可这些旗人还是驴倒架不倒,大清完了一点都没耽误旗人老爷们吃喝。老贾家卤煮的小买卖倒是越发的兴旺了。到了民国说起老贾家卤煮,在四九城也是有一号的。”
二和附和道:“这还真没想道,您这卤煮还是传统美食。那您这店面的牌子得找个人重新写一下,怎么样也得写上,中华老字号老贾家卤煮,别人一看这匾额,就得进来吃一碗呐。再说了,这旗人尽出文化人了,您找个有名号的旗人,写个匾额应该不难吧!您再把这墙上开个窗户,怎么地也要这店里窗明几净不是?您这店里一捯饬,完了再叫人在路口贴几个广告,还怕没人来吗?就怕您到时候忙不过来,忙着数钱数到手抽筋。”
二和说完,那小伙子“吃”得一声笑了出来,回头跟老板说道:“老爷子,您听听,遇上明白人了不是?我说您,您就是不听,您这好好的墙上挖个洞出来,就要开张,怎么看都象是草台班子啊!”
那老板道:“一边呆着去,你老子我还没糊涂呢,这个理儿能不懂?这修房子扩店面要钱,请人写字要钱,印刷广告要钱,小树,你说说这钱哪来?”
二和笑吟吟的,道:“人是活的,您想想办法呐,您请人入股是个办法吧?你这院子不小,腾出一间来出租也是个办法,或者您要有不用的房子卖一处也是个办法。您要生意赚钱了去城里买房多好,这挂甲屯院子是多,可是我看着大多都成危房了”。二和说着摇了摇头。
就听那小树说道:“老爷子,这哥们说的还真是个办法。咱那广亮大门院子,真成危房了,院子里草都一人高了,三进的院子,一个人进去都瘮得慌,趁现在房子还没塌,您赶快卖了吧,咱们又不是没住的地方!”
那老板道:“小树,你说什么呢,那院子是你二爷手里盖起来的小三亩地呢,一水的榆木材料,虽说有些破败,塌不了。”
二和道:“老板,有道是不破不立,你守着这大院子也开不了张啊!再说了,这房子都是从您老辈儿手里传下来的,怎么说也有50年了吧,材料再好它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我看您还真不如处理了,盘活资金把您这店开好了。店开好了,有了现金流水,还有啥不能买的!”
二和接着道:“老板,您这房子,这是刚刚发还的?”
小树道:“这才发还了没几个月,以前是学校的库房,这才能还回来,这要象三庙街的院子,早变成大杂院了,连茅房都填了住上人了,等还回来,猴年马月吧!要我说还是趁早处理了吧,万一政策有变您老可就鸡飞蛋打了!”
这老板道:“说的容易,这房子一时间卖给谁,卖多钱?”
二和道:“买房子人好找,关键您看看这房子卖多钱?”
小树道:“这房价吗,虽然我说不来多少钱,可是这事我还真的合计过。咱除了这个大院子,还有两处院子,我合计着,这卖了房子的钱,能把那两处房子修整一遍,能把咱们这个店面拾掇的像模像样,还有得给您二老留个养老钱,给妹子准备好嫁妆钱。”
二和听着,哈哈的笑了出来,补了一句道:“还有小树的娶媳妇钱,这个不能忘了!”
小树一听,立即说道:“哥们,敞亮啊!就这个意思。”
二和笑着问道:“小树,那你合计出个数目来没有?”
小树脸一红道:“3500,哥们你觉着这价怎么样?”
二和还没搭话,那老板先说话了:“小树,你真敢说,不说这挂甲屯,就说整个海淀,有几个能拿出来这个钱的?”
二和道:“这话说的在理啊,如果人家诚心要卖,其实价不在高低,在于买家是不是能出的起。就说恭王府吧,62年的时候国家估了一下价,说是值三千万,可是别说三千万,现在就是三万,全国也没几个人出的起吧!”
老板道:“谁说不是呢,小树这孩子说话不靠谱,这完全是一厢情愿嘛!”
小树却是呵呵一笑对着二和道:“哥们,刚才我可听你说这买家不愁,你有办法?”
二和看着他笑道:“我都不知道这院子在哪里,院子是圆是方,这就找买家,没这个理吧?”
小树道:“嗨,是这个理儿,是我急了,这个怪我!我说哥们,看你这行头,不会是大院子弟吧?您要是大院的,要找个买家还真就是和玩儿似地。这样,哥们,我先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家老爷子,贾世清。我叫贾小树,插队刚回来,目前待业。”
二和道:“我叫高二和,京大的学生。”
小树道:“我就说嘛,哥们你一看就不一样,文化人啊!我知道,大院子弟在京大的多了去了!”
老板道:“小树,现在也没什么客人,既然高先生有门路,那你先带高先生去院子看看。”
接着又对二和道:“高先生,您看着,要是您看对眼了,跟您朋友说一声,价格好商量!”
二和道:“好,我先看看,完了成不成我给您个话。”
说完,小树带着二和出了门。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小树问道:“哥们,你这一身行头,没两百块下不来吧”
二和道:“两百外汇券,这在友谊商店,也就一般吧!”
小树羡慕道:“要说您不是大院子弟,打死我都不信。您这行头都小三百了,您还一般,我们这样的小户人家,一年都置办不起!”
二和道:“别,千万别说你是小户人家,这小户人家有三进的大院子?再说了,你帮衬着你们家老爷子做好生意,这两三百的还是个钱?”
小树道:“这院子的事,我一会跟您说。做生意是不错,但是和老爷子一样一辈子摆弄猪肠子,还是算了吧!这不是刚回来,工作又没个着落,才给老爷子打个下手嘛,让我一辈子干这个,我还不如在乡下继续种地呢!不过呢,我这算好的了,一起回城的,没工作,又没门路做生意的是多数。待在家里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老娘,老爹甩脸子,兄弟姐妹不待见,插队几年,回来就成多余的了,难啊!有些人在家里就坐不住了,出去打野食,这不,回来这才多长时间,就有两个进号子了!”小树说着一脸的黯然。
两人说着,已经来到院子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