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诗不明白,太后究竟对承安公主做了什么以至于她这么仇恨太后?
“姐姐,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如此仇恨她?”
“因为她伤害了我的母亲!”
语诗惊愕地盯着她。
承安的眼中闪过深深的哀怨,叹道:“或许你想不到,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我没有一刻是不想找她报仇的!”
“那天我跟你说过,太后的手段狠毒,时常叫人防不胜防。从父皇那时候开始,后宫里不知道有多少的人遭了她的毒手!可是,她太狡猾了,根本没有人能抓住她!父皇那时候又身体不好,无心国事,让她逮着机会参与朝政,她就更加有恃无恐了!从那时一直到现在,被她害死的人,真是——”承安说道,“即便是没有死,活下来的人,也没有几个是好过的!”
语诗没有想到,在承安的眼中,太后竟然是那样的歹毒!
“难道说,她对太妃娘娘也——”语诗问,承安点头。
“从我记事开始,母亲身体就没好过,浑身的毛病,说也说不清,治也治不好!你也知道,母亲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的那个哮喘,这么多年,有好几次差点,差点就——”承安的眼眶中渗出了泪水。
“小时候看着母亲被疾病折磨的痛苦,我真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以为她一直都是身体不好的,可是那一年,父皇驾崩之前的一天,我,在母亲那里见到了,见到了九叔!”
“福王?”语诗惊诧地问道。
承安点头:“父皇驾崩前,九叔一直在宫里。那天我听见他对母亲说,他已经告诉父皇太后给母亲下毒的事了,父皇说他会处理!”
“下毒?”语诗问,“你的意思是,太妃娘娘的病是——”
“嗯,那是仁贞皇后去世之后的两年,后宫里的妃子,父皇对母亲是最好的。那年母亲怀了身孕,可是莫名其妙的就胎死腹中。从那时开始,她就病了,很奇怪的病,太医根本搞不清楚。”
“她不停地吃药,吃了好多的药,可是根本不见好,而且越来越严重!那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直到听见九叔跟母亲说的那些话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太后干的!”
“我以为父皇会把她给打入冷宫或是什么,可是,就在我等待的时候,父皇驾崩了!皇兄一登基,她成了圣母皇太后,谁都奈何不了她!”
承安公主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语诗给她轻轻擦着。
“那天在灵堂见了九叔,我就问了他,问他那件事是不是真的!九叔只说,忘记过去!”
语诗盯着她。
她继续说道:“那几年,皇兄没有亲政,朝廷大事多是内阁和太后商议的,后来太后才放弃了垂帘听政。可是,她的势力太大了,根本没有人能把她怎么样!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九叔求过樊太医,请他想法救母亲一命。”
“樊太医?就是现在那个樊太医的父亲吗?”语诗问道。
承安点头:“后来樊太医才发现,母亲的病根本不是不治之症,只是因为拖得太久了,再也治不好了!樊太医就偷偷地换了药方,母亲的身体才慢慢好些了。可是,这件事被太后发现了,樊太医因此被赶出了太医院!”
“原来如此!”语诗道,“那后来呢?是福王告诉你这些的吗?”
“嗯!九叔说,让我好好照顾母亲和弟弟,千万不要在太后面前表现出异常,不要让太后发现我已经知道了那些事!他会帮助我的!我答应他了,因为弟弟太小了,除了我,就没有人再能保护母亲和弟弟!所以,我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从那时到现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在等待机会找太后报仇,把她曾经加注在我母亲身上的痛苦成倍的还给她!”
“你知道太后最怕的是什么吗?”承安问道。
语诗摇头。
“是皇兄不听她的话!她最担心失去对皇兄的控制能力!”承安盯着语诗的双目。
“你认为我能挑拨他们母子关系,是吗?”语诗问道。
承安点头同意,说道:“皇兄对你的感情,我们都看得出来,太后更是清楚!她对你下毒手,那是意料之中的事!这次你躲过了,可是,以后你就不一定了!”
语诗沉思一会儿,承安望着她。
“太后怎么看待我,我心里很清楚。可是,她毕竟是皇上的亲生母亲,你让我去害她,皇上,他的心里有多难受?”语诗说道,“我承认我需要别人的帮助,可是,我没有办法像她一样做那种事!”
“我不想变得跟她一样无耻!”语诗说着,看着承安。
承安无奈地笑了,叹道:“没想到世上竟然真有你这种以德报怨的人!”
“我不想杀她,姐姐。因为,她是皇上敬重的母亲,我不能一边说我爱他,一边又处心积虑地将他母亲置于死地!到头来,最痛苦的人就是皇上!我,做不到!”
承安沉默了,露出非常失望的表情,却听语诗说道:“虽然,我不能想着害死她,可是,我必须要制止她继续害人!不能再让她伤害任何人!”
“你打算怎么办?”承安望着她,问道。
语诗站起身在地上慢慢走着:“就像皇上做的那样!”承安不解的望着她。
“太后她那么在乎自己和皇上的感情,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她对于权力的欲望。如果让她的心中继续存着那份念想,她就一天不会停止她的行为。”语诗转过身朝着承安走过来,“皇上处死李德海,就是削弱了太后在宫里的一份力量。若是想要扳倒她,就要像皇上那么做!”
“你,什么意思?”承安更加糊涂。
语诗坐下来,说道:“太后想要把三皇子立为太子,以便她将来继续操纵朝廷。那么,只要我们把这件事给她阻止了,她,还能做什么?要是她对朝局失去了影响力,她,还能再伤害别人吗?”
承安没有想到,语诗和自己的着眼点完全不同,就这么几句话,她不由得佩服起语诗来!
“好!我同意!”承安应道,“你觉得,咱们该怎么办?”
“这个么,”语诗想了想,“照目前的情势来看,如果我猜的不错,过不久,太后那边就会有动作了!”她望着承安,“静观其变、见招拆招!”
“你说到这个,有件事我得跟你说!”承安道,语诗望着她,承安便把太后让她说服李齐贤提议给敬德候换防的事告诉了语诗。
“换防?”语诗不懂了,就听承安继续说道:“我也没明白,她就这么说了。”
见语诗沉默了,承安道:“要是还有什么事,我会及时派人告诉你的!”
承安告诉语诗,她早就在太后身边安插了人,要是发现太后有针对语诗的举动,会有人立刻来告知于她。
保护母亲的女儿,和保护孩子的母亲,承安和语诗走到了一起。
承安走后,语诗一直在想太后让敬德候换防的事。皇上没有提过,那就应该是没有实施。可是,太后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敬德候远在安徽,他能对太后有什么影响?还是说,太后在肖家逐渐失去兵权之后,开始通过将军行署来继续执掌军队吗?
皇上好不容易把军权收到了自己的手中,太后又打算来分。掌握军权的人,往往可以左右朝局,多少年的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军队的问题,绝不能轻视!
太后能让承安公主知道自己的意图,那就说明她不在乎皇上是不是知道了。将军行署里有晋王,他应该不会背叛母亲;如今,太后又开始拉拢承安公主的驸马,看样子,她真的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计划!因为,三皇子将来要是继位,太后和肖家如果不能控制军队的话,他们也就很难控制朝廷了!那样的话,三皇子即便坐到皇位上,也是坐不稳的!
原来如此,因为敬德候跟晋王不合作,太后才把视线放到了敬德候的身上啊!毕竟,敬德候驻防两江,扼守长江天堑,他要是不和肖家一心,太后就会头疼了!
日子过得越来越快,转眼就到了十一月,天气也开始冷了起来。
语诗的身体已经康复了,每天就在岛上四处走走散步,或是在屋里读书,或是给自己的孩子做些小衣服。日子倒也算是过得开心!
不过,现在后宫里的妃子们,没有人敢来海澜堂了,就连丽妃也不敢了。偶尔静太妃会过来看看她,问问孩子的事,嘱咐她要小心。
每次看着静太妃,语诗就想起她和太后的恩怨。承安公主说她母亲从来都没有说过自己生病的事,就是提到太后,她也只会说太后对她们都很好之类的。语诗感觉到,静太妃其实是个心态很宁静的人,或许正是如此,先帝才叫她“静妃”吧!即使自己被人毒害,她也不去报复,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继续仇恨。那么,她知道承安公主的计划吗?
还有一件让语诗不能忘记的事就是福王和静太妃之间的关系。福王一直住在京城,而且先帝登基后,福王还在宫里住过一阵子。他对静太妃难道是有爱慕之意?从他对她的关心,以及他对承安和翊昕这么多年的照顾来看,福王对静太妃的感情不是一般!如果是他告诉先帝太后毒害静太妃一事,先帝就不会知道弟弟的心意吗?先帝是心思缜密、计划周详之人,一定能够知道福王的想法,可他为何没有任何动作呢?福王虽然风流之名远播,可从来都没有听过他和静太妃之间有任何的传闻!这还真是复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