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1007000000019

第19章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规划(4)

印度遥感卫星系统计划(即国家自然资源遥感计划)隶属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由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规划委员会进行管理。至今已发射IRS系列卫星共计13颗,其中有8颗正在使用,组成印度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印度1988年发射第一颗印度遥感卫星IRS-1A,开始应用遥感技术对国家资源进行调查和管理。2001年发射试验评估卫星(TES),实际是一颗军用遥感卫星,其分辨率达到1米。2003年发射资源卫星1号,2005年发射的测绘卫星1号(CARTOSAT-1),为印度第一颗高分辨率地球资源探测、测绘和情报卫星,标志印度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高分辨率成像卫星国家之一。2007年,印度发射第十二颗遥感卫星——测绘卫星2号,是印度目前最先进的遥感卫星。同上。它们形成印度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NNRMS)的核心。

3.扩展的罗西尼卫星系列计划

即空间卫星探测计划。1980年,印度首次用自制四级SLV-3E2火箭把一颗重40公斤罗西尼1型探测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1981年用SLV-3D1发射的罗西尼2型卫星及1983年用SLV-3D2发射的罗西尼3型卫星,均为印度第一代极地卫星运载火箭。之后,印度实施扩展的罗西尼卫星系列计划,即空间卫星探测计划。1992年5月发射成功的SROSS-C1是印度第一颗天体物理观测卫星。1994年5月发射的SROSS-C2卫星带有射线暴分析仪和迟滞势能分析仪,对天体物理进行多项有重要价值观测,取得了许多有用的科学数据。

4.极轨卫星运载器计划

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即PSLV火箭,在1994年10月15日PSLV-D2发射成功后,1996年3月21日PSLV-D3将IRS-P3发射升空,使印度具有将1000公斤级的遥感卫星送入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能力。1992年5月和1994年5月分别用第二代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增强型卫星运载火箭)ASLV-D3和ASLV-D4把SROSS-C(天体物理观测卫星)和SROSS-C2发射升空。其运载能力大大提高,能将150千克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第三代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能把1200公斤的卫星送入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也可用于发射中程和洲际导弹,这标志着印度运载火箭进入一个新时代。1994年10月,第一个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D1把遥感卫星IRS-P2送入预定极地轨道。1996年3月,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D3将遥感卫星IRS-P3送入预定轨道,使印度具有将1000公斤级遥感卫星送入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能力。1997年9月,PSLV-C1把IRS-D1送入太空。1999年5月,PSLV-C2将印度第一个海洋遥感卫星IRS-P4送入预定轨道;PSLV-C2还把一颗韩国卫星和一颗德国卫星送入轨道,首次实现一箭三星发射和多轨道发射,也是印度首次商业发射。这标志着印度卫星发射技术已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5.静地卫星运载器计划

即地球同步卫星计划。它利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主要模块研制,能将2500公斤级的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印度为实现空间技术在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为使通信和气象卫星容量和覆盖面扩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期间(1997-2002年)成功研制出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印度还计划用GSLV火箭对水星、金星和火星进行探测,也希望用它来开拓全球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6.低温发动机计划

这是印度为发射静地卫星研制的,这种发动机直径2.8米,长9米,携带液氢、液氧推进剂12.5吨,燃烧时间800秒,推力达到73.5千牛顿。“九五”计划期间印度在俄罗斯帮助下开始研制低温引擎,并于2002年2月9日对低温引擎进行试验。这种用液体燃料的样机已通过6000秒测试,这种引擎将被安装在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第三级火箭上,将同步卫星送入离地36000公里的静止轨道。

7.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计划

该计划由印度政府航天部主管,中央和邦政府的许多相关部门都参加该项目,从多颗遥感卫星发回的高分辨率立体图像与7个地面站构成了印度的自然资源管理系统,随时对印度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和管理,也可以进行农作物产量评估、地表水测量、森林调查、土地利用测绘和城市测绘等。其隶属于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由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规划委员会进行管理。印度发射的遥感卫星成为该系统的核心,为印度自然资源管理提供长期遥感数据服务,为实现印度自然资源最佳利用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1980年代开始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印度曾制订诸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推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自1980年代世界爆发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后,印度也把这些高新技术作为发展重点。从英?甘地政府时期开始,印度就重视信息技术研发,1981年,制订计算机政策,主张放宽进口、降低关税等。1984年底拉?甘地总理上台后,目睹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响亮口号,大力扶持信息技术发展:1984年底连续出台新计算机政策和“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训政策”,1989年制定“软件技术园区计划”。为推动信息技术研发,1990年代印度政府推出“国家电子/IT硬件制造政策草案”,1998年推出“2008信息技术行动计划”等。

1.计算机软件发展计划

1984年底,拉?甘地总理上台后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响亮口号,大力扶持信息技术发展。1984年底,拉?甘地政府连续出台新计算机政策和“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训政策”,为软件开发和软件出口提供了诸多政策优惠,以促进软件开发和软件出口迅速发展。为了加速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发展,1989年,印度政府电子工业局(现信息技术部前身)制定了“软件技术园区计划”,为软件技术产业改善了政策环境和通信基础设施,从而促进软件出口。该计划决定在班加罗尔、孟买、钦奈、海德拉巴、德里和加尔各答等印度主要城市设立众多软件技术园区,以推动印度软件产业和软件出口迅速发展。1991年,拉奥政府上台,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发起经济改革的同时,为了支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制定了不少相关的新政策,诸如放宽税收限制,鼓励外商投资,允许外商控股100%等。

2.国家电子/IT硬件制造政策草案

进入1990年代,印度政府在继续支持软件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推动计算机硬件的发展。1990年代,印度政府推出了“国家电子/IT硬件制造政策草案”,特别提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印度自己的超级计算机。为此,政府向计算机硬件制造单位提供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和进出口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巴巴原子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中心、英?甘地原子研究中心、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印度国防研究组织等许多研发单位,积极参与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终于在1990年代后期成功研发出超级计算机,且其性能可以与美国相同种类的超级计算机相比,而价格却更加便宜,因此,此类计算机先后向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出口。

3.2008年信息技术行动计划

1998年,印度政府组建由瓦杰帕伊总理任组长的“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推出雄心勃勃的《2008年信息技术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长远目标,那就是,要使印度成为“世界信息技术产业超级大国”,到2008年使印度软件出口(包括服务)达到500亿美元。这一计划的出台被认为是印度核爆炸之后的又一个“爆炸性”事件。它显示出印度政府要在新世纪中发展信息技术、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的信心和决心。为此,印度政府制定了发展软件产业的108条措施,从购地、贷款、税收、投资、设备进口、产品出口等各个方面提供优惠的政策。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印度的信息产业得到蓬勃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四、1980年代开始的生物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印度也不甘落后。在开展生物科学研究同时,印度还十分重视生物工程技术开发。为加强生物科学研究,1986至1997年,印度实施了“生物信息研究计划”;1995年又发起“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为加强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印度也实施了诸多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活动。

1.生物信息研究计划

进入1980年代中期,印度拉?甘地政府在大力发展信息科技及其相关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发展生物科技及其相关产业。19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制订和实施“1986—1997年生物信息研究计划”,决定在全国各地建立由63个生物信息中心组成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服务网。这个网络开发出100个以上数据库和30个软件包,将各种计算机生物学软件包整合在一起,以满足生物技术项目领域的应用。

2.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计划

1995年印度发起的“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计划”,促进干细胞研究,启动许多项目进行胚胎和成年干细胞研究;开展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医学器械、生物器械和生物医学传感器等生物工程项目;启动人类遗传学、人类基因组功能和结构的多样性及微生物方面研究项目,启动主要人类遗传学和基因组研究项目。为了推动该计划的顺利开展,印度政府还将制定了一部综合的、具有法典性质的“人类组织法”(2005年末)和再生医学的指导方针,还准备制定干细胞研究指导方针。同时,印度政府决定创立DNA和干细胞库,并制定动物试验法。印度政府还强调,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保密和反馈。印度政府也指出,要通过教育、会议等方式,做到让公众知晓。

3.生物工程技术项目

为了加速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印度生物科技界进行了一些生物工程技术项目。印度正在一些真菌、细菌中进行转化研究和进一步研究,以期实现商业化生产。印度对生物资源多样性在原始和次级水平上进行研究,以期开发出可能的生物资源产品。印度还开展改进生物资源能力建设项目。在甘蔗基因组计划下,进行甘蔗EST测序,甘蔗基于微卫星标记的标志基因的顺序已启动;还启动研究院所网络计划,应用生物技术以改良茶叶、咖啡、黄麻和紫胶虫。为保存和鉴定更多资源,进一步加强四个基因库建设,印度还对一些物种的低温保存进行研究。印度继续支持林木、园艺和大田作物的研发项目,特别支持一些重要植物材料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大规模繁殖;应用分子标记鉴定植物多样性,用转基因技术和分子生物育种方法提高一些品种产量,生产无病优良植物材料,鼓励延长货架寿命和遗传特性的研究。在动物生物技术领域,开展对提高动物生育性能、改进动物品质等方面研究;发起对动物各类疾病防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启动与茧重、茧层重等数量性状位点有关的DNA标志基因的鉴定;开发对主要传染病、急性病和生理紊乱疾病的疫苗和诊断技术等。除现有的生物技术园区和孵化中心外,还新批准成立了4个新的生物技术孵化中心。

五、1980年代开始的海洋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从196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开始重视海洋科学研究,在大学设立多家海洋研究中心,从事不同领域海洋科学研究。1981年,印度政府成立海洋开发部,1982年,印度科学家登上南极大陆进行极地科学考察,1984年和1989年分别建立第一和第二个南极站。2006年,印度政府把印度气象部、国家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和浦那地球风险评估中心与海洋开发部合并,成立地球科学部,综合监管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技术和地震科学,把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与海洋安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通过发展海洋科技,实现海洋大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