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原子能部计划到2020年实现核装机容量达到2万兆瓦。其核装机由增压重水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和高级轻水反应堆组成。增压重水反应堆技术现已达到成熟阶段。下一步是考虑降低成本,改进设计和扩能。力争到2020年使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技术达到成熟阶段。要做的工作包括研究、开发和示范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技术和相应的燃料循环技术。研发目标集中在建造具有设计寿命长、热效率高、燃料燃烧值高、倍增时间短、低成本的核电厂上。核能计划第三阶段致力于大规模利用钍,包括建造重水反应堆,在探测出铀资源后,开采新的铀矿,建造新的和扩大现有核燃料厂,生产足够多的核废料再加工设备和核废料管理设备。研发则集中在开发燃料循环中使所有化学操作能效高而又接近零放电的加工流程图。辐射技术开发则要有利于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或通过提供更好的保健服务和癌症治疗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现有技术的规模和开发新技术,特别要重视本国加速器开发,并将之应用于工业、医疗和食品保存中。要重视激光及其在卫生保健和材料加工中的大规模应用。
$第二节 信息科技发展战略与调整
独立后,印度社会上下开始使用电子信息科技产品,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1980年代在世界各地兴起的信息科技革命,迅速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化时代,并且大大加快了世界经济和世界军事发展的步伐。互联网出现,使地球似乎变得更小,各地之间的地理距离明显拉近,人类获得信息的数量大为增多,获得信息的速度明显加快,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简便,世界事务也更加透明了。蓬勃发展的信息科技蕴藏着巨大科技发展潜力,也为世界各国带来重要的经济发展机遇。印度政府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迅速形成印度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并制订出印度信息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促进信息科技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决心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使印度成为世界信息科技超级大国,使信息科技成为印度高科技的重要标志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根据世界信息科技发展的态势和印度信息科技发展的具体实际,印度政府也注重调整信息科技发展战略。
一、信息科技发展的总战略
1.信息科技发展总战略的形成
1980年代,世界各地爆发了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后,印度政府开始高度重视信息科技的发展,并把信息科技等高新科技作为印度科技发展的重点。英?甘地政府目睹正在世界各地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开始重视信息科技,1981年制定计算机政策。拉?甘地目睹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爆炸带来的巨大进步,1984年上台后不久就公布新计算机政策和促进软件发展与出口政策,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大力扶持信息科技研究开发,特别是积极支持软件开发,推动信息科技产业发展。1991年,拉奥总理上台后,为支持信息科技研发和信息产业发展,制定了诸多新政策。1998年,瓦杰帕伊上台后,印度政府组建由总理任组长的“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制定出“印度信息技术发展计划”,提出把印度建成“信息产业超级大国”的战略目标。从而促使印度信息科技发展战略逐渐形成。
2.信息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战略
长期以来,自力更生一直是印度科技战略的指导方针,也是印度高新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但是,印度也强调技术引进是为了增强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能力。这个指导思想也是印度信息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因此,在信息科技发展进程中,印度也积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极大地增强了印度信息科技研究开发的能力,并使印度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软件研究开发中心。从印度信息科技发展战略的形成,我们不难发现,印度发展信息科技和信息科技产业的总体战略目标是:用信息科技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全力发展信息科技和信息科技产业,使印度成为信息科技超级大国,实现社会转型跨越式地进入知识社会。早在1990年代后期,世界知名的微软公司前总裁比尔?盖茨就曾经指出,21世纪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不是日本,也不是欧洲国家,而是印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印度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总体目标的充分肯定。
3.信息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
为了实现信息科技发展总体目标,印度政府还制定了诸多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包括1980年代中期制订的软件出口促进计划和软件开发人才培训计划、1989年制订的软件技术园区计划和1998年推出的《2008年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其中以1998年推出的《2008年信息技术行动计划》最为重要。该计划提出了印度信息技术发展的长远目标是,要使印度成为“世界信息技术产业超级大国”,到2008年使印度软件出口达到500亿美元。
二、信息科技发展的具体战略
印度信息科技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是,要使印度在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硬件设计和制造等信息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并把信息科技运用于经济发展、科技教育和国防建设等部门,使印度不仅成为信息科技生产大国,而且成为信息科技消费大国。
1.推行软件技术人才开发战略
印度软件技术产业能够迅速崛起,人才开发战略的成功执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独立后,在印度“国家教育政策”指导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稳步提高,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年代1.2%逐步提高到3.9%—4.0%,进入新世纪已接近6%。到2005年,印度有335所大学,其中邦立大学215所,中央直属大学20所,在校学生总数1048万。为了满足信息科技及其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印度政府实行了诸多政策措施,加速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一是继续发挥印度理工学院在培养高级信息科技人才方面的传统优势;二是在400多所大学、1000多所工程技术学院设立计算机专业,开设电脑软件硬件课程,形成多层次信息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三是拓宽信息科技人才培养渠道,大力吸引外资和私人资本投入信息科技培训;四是以各种优惠政策、优厚待遇、优越条件吸引印裔信息科技人才回国创业。随着印度经济加速增长和软件产业高速发展,一大批在西方国家信息科技产业工作的印度人陆续回到印度,在印度积极创办信息科技产业。
2.实施软件技术园区计划
为保证政府各项促进信息科技和信息科技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得到认真贯彻和执行,促进信息科技发展,推动信息软件产业发展,1989年,印度政府电子工业部(现通讯和信息技术部前身)制定并实施软件技术园区计划。为加强软件技术园区计划的执行,1991年,政府在电子工业部建立印度软件技术园区中心。印度先后在班加罗尔、海德拉巴、马德拉斯、孟买、浦那、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三十多个软件技术园区,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是印度建园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软件技术园区。软件技术园区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印度信息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
3.促进软件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
为推动信息科技及软件技术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涉及关税、所得税、货物税、劳务税、版权、进出口政策、信贷政策、外汇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其主要包括,允许在信息技术领域内建立全额外资企业,外方的技术诀窍转让费、版费、股息投资的本息,在缴纳相应的所得税后,可全部汇往国外;软件园区注册的企业在进口资本货物时,免征任何关税等。这些政策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印度信息科技水平的提高,还有力地促进印度软件园区不断发展壮大,为印度增加了外汇收入,改善了印度的国际收支状况,极大地鼓舞了印度发展高科技的信心,并坚定了印度发展高科技的决心,也为印度发展其他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提供了政策基础。
4.修改和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促进软件技术产业发展,自1980年代起,印度政府相继修改《公司法》、《所得税法》和《关税法》等法律,为软件等高科技产品出口创造了稳定的法律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促进信息科技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印度还颁布《信息技术法》,并于2000年10月18日生效。该法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散布计算机病毒、中断服务、软件复制、篡改源文件、伪造电子签字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保护和惩罚的规定,从法律上保障信息科技和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印度政府还修改《专利法》,使之与国际接轨,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促进世界对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认同,鼓励外资对印度信息技术产业投资,推动印度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5.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
1990年代后,信息技术全球化,通讯条件大为改观,促使跨国公司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将诸如客户服务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等前台办公室和诸如数据处理、数据加工等后台办公室工作,交给专门信息服务公司和企业完成。由于这些工作处于欧美跨国公司产业链的低端,如将其交给有能力且收费低廉的印度公司完成,就可大大节约成本;而对印度公司来说则是一笔可观收入。美印之间时差约十多个小时,美国银行下午下班时将数据结算等工作交给刚上班的印度公司处理,到美国银行第二天上班时可收到整理完成的数据,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国际信息技术和数据服务外包市场。这为软件技术公司和数据服务公司提供了巨大商机,印度政府和公司敏锐地抓住这一机会,借此将经济从资本驱动型转向知识驱动型,发展面向全球的服务型知识经济。因此,构建信息技术和数据外包服务中心,成为印度政府的重要政策导向和企业的基本出发点。印度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目标包括:一是保持和发挥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在人力资源、通信和软件园区基础设施的优势;二是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三是采取促进投资的政策,为外包行业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四是建全法律机制为外包企业提供保证数据安全和保守企业秘密的法律保证;五是增强印度在信息技术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现在,印度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管理超级大国,一个能接管世界各地跨国公司并能提升它们业绩的国家”。
三、信息科技发展战略的调整
2000年,印度政府内阁科学顾问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共同向总理提交一份《知识社会转型战略》报告,提出:“印度有后来居上的能力,可以通过社会转型跨越式地进入知识社会。”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使印度实施建立知识大国的目标充满信心。长期以来,印度信息科技主要指软件技术,软件技术成为印度表现最突出的高新科技。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印度信息科技软件硬和硬件软。1990年代以来,印度注重调整国家信息科技发展战略,其调整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强化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和相关外包服务产业的领先优势,着力发展信息科技硬件产业,使印度真正成为“世界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和“全球性管理超级大国”。
1.强化软件开发和外包服务
信息技术产业是高技术、高投入、高收入的新技术产业。印度在该技术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已取得巨大成功。这不仅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印度经济的腾飞,更增加了印度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如今,信息技术产业已深入到每个印度人的心。中央政府重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各邦政府也同样重视并大力扶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如今,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能力和内在质量,已经成为印度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重点。印度信息技术服务业外包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增加,也正在向知识外包过渡,即向高端业务外包发展。目前,印度每年通过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获得的收入已经超过500亿美元,使印度成为世界重要的软件研究开发中心、世界办公室和世界实验室。
2.大力发展硬件技术
印度在信息硬件技术领域还是相对薄弱,其产值在信息业产值中的比重也多年徘徊在20%左右。因此,从1991年开始,印度政府实施了电子硬件技术园区计划。根据此计划,印度中央政府、各邦政府,及公营和私营机构,都可以建立电子硬件技术园区。印度正在采取措施,整合软件和硬件力量,从而促进硬件产业的发展。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印度高级计算机研究中心已经研制出超级计算机,其性能甚至超过美国的同类产品。因此,印度在信息硬件技术领域也获得了重要进步。
$第三节 空间科技发展战略与调整
为使印度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印度政府非常重视空间科技的发展。印度航天计划始于1963年。印度从1963年发射第一枚直径仅3英寸的探空火箭后,从此开始其航天历程,到今天可发射重达414吨的地球同步卫火箭;从1975年研制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1980年首次用自行研制的卫星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罗西尼卫星,到2007年用自行研制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C7将一颗返回式太空舱和三颗卫星送入635公里的极地同步轨道,实现一箭四星的发射,后又实现一箭十星的发射。目前,印度已形成地球同步卫星和极地卫星两个系列运载火箭系统,及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两个系列卫星系统,它们组成当前印度空间发展计划和空间技术的主体。印度已掌握制造和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地面控制和卫星回收等技术,建立了一整套空间科学研发体系,在火箭和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跟踪、制导和控制等方面,都具备相当实力,并且有的空间科技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第六个航天大国。
一、空间科技发展战略
印度独立后,历届政府领导人都怀有作“有声有色”世界大国的梦想,认为只要印度具备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能成为世界大国。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空间科技的发展,并把发展空间技术看作其增强综合国力、接近和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大国理想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的捷径。
1.空间科技发展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