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1007000000053

第53章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成就(3)

为印度第三代极地卫星运载火箭,能把12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也可用于发射中程和洲际导弹,这标志着印度运载火箭进入一个新时代。第一个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D1于1994年10月把遥感卫星IRS-P2送入预定极地轨道。2001年1月,用PSLV-C3火箭把试验评估卫星(TES)发射升空,这是印度第一个军用卫星。2003年10月,PSLV-C5火箭将资源卫星1号(RESOURCESAT-1)送入轨道。2005年5月,用PSLV-C6将印度第一个测绘卫星(CARTOSAT-1)和一颗通讯卫星(HAMSAT)送入各自轨道。2007年1月,PSLV-C7把印度第二颗测绘卫星CARTOSAT-2、一个返回式太空航(SRE-1)、一颗阿根廷PEHUENSAT-1卫星和一颗印度尼西亚的地球观测卫星LAPAN-TUBSAT送入各自预定轨道。这种PSLV-C7四级运载火箭高44米,重295吨,交替使用固体和液体燃料发动机。这是印度运载火箭技术的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一箭四星发射,CARTOSAT-2分辨率小于1米,用于军事目的;返回式太空舱的发射,标志着印度载人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两颗外星升空则表明印度卫星发射真正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这既是印度航天事业最新进展,也是印度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最高水平。2008年4月,印度PSLV-C9火箭搭载着10颗卫星在南部斯里赫里戈达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其由四级火箭组成,长度为44.4米。这被称为印度45年航天路上“又一座里程碑”,“展示了印度航天计划的商业应用前景”。

4.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

第四代运载火箭又称静地卫星或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为实现空间技术在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广泛应用,为使通信和气象卫星的容量和覆盖面扩大,在“九五”期间,印度成功研制出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2001年4月,用GSLV-D1将重达1.5吨的GSAT-1试验通信卫星送入离地球22330英里高度的预定位置。2003年5月用GSLV-D2把INSAT-3A送入预定位置。印度利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主要模块研制,能将2500公斤重的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印度还实施低温发动机计划,低温发动机是为发射静地卫星研制的。位于特里凡得琅的维克拉姆?萨拉巴伊航天中心负责研制这种运载火箭,这里有一个液体推进系统研制中心,负责研制低温发动机。在九五期间,印度在俄罗斯帮助下研制低温引擎,2002年2月9日,印度对低温引擎进行试验,并获得成功。将同步卫星送入离地36000公里静止轨道,这被印度航天界称为印度航天计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低温火箭推进技术是一个国家航天水平的重要标志,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日本掌握此项技术,印度是世界上第六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5.印度火箭的进展

从1963年发射第一枚直径仅3英寸的探空火箭、仅能把40公斤重的卫星送上天而开始其航天历程以来,到可发射重达414吨的地球同步卫火箭,从1975年研制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1980年7月首次用自制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罗西尼(Rohini-1)卫星,到2008年4月用自制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C9将十颗卫星送入极地同步轨道,实现一箭十星发射以来,印度走过一条超常规发展的历程。如今印度已掌握制造和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地面控制和卫星回收等技术,建立了一整套空间科学研发体系,在火箭和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跟踪、制导和控制等方面都具备了相当实力,有的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第六个航天大国。印度有意研制可重复使用、即多次发射的运载火箭,以区别于只能使用一次的常规运载火箭。一些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官员甚至号称,与同样可重复使用的美国航天飞机机群相比,印度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将具备“崭新安全性能”。印度官员和媒体也承认,即使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是印度现有运载能力最大的航天运载工具,也不足以自主发射载荷更大的通信卫星,需要继续求助于欧洲的“阿丽亚娜”火箭。

三、空间探索技术

1.登月计划的准备

印度曾实施扩展罗西尼卫星系列计划,即空间卫星探测计划。1992年发射成功的SROSS-C1是印度第一颗天体物理观测卫星。1994年5月发射的SROSS-C2卫星带有射线暴分析仪和迟滞势能分析仪,对天体物理进行多项有重要价值的观测,取得许多有用科学数据。2006年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会议上,约80名顶级科学家一致投票支持印度在2014年实现载人航天,在2020年实现印度人登月梦想。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宣布一个名为“月球初航”的月球探测计划,计划2008年将重达1157磅的月球飞船1号,用印度自制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进入距月球表面60多英里高度的月球极地轨道绕月飞行。2007年发射“一箭四星”,包括印度第一个返回式太空舱。在绕地球轨道上运行11天后重返大气层并溅落在孟加拉湾海域,这样用以研究重返和回收技术。这次发射返回式太空舱是为测试印度所掌握的探测器回收技术,为将来无人乃至载人航天任务作准备。

2.登月计划的实施

2008年10月,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在南部斯里赫里戈达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其安装的成像系统将月球图像传回控制中心,证明美国人曾到过月球;11月,其所携带的月球撞击探测器当天晚间成功撞击月球。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说,首个月球探测器今天成功在月球上着陆,这是印度为期两年的一项太空行动计划之一,该计划旨在为印度下一步太空探测活动奠定基础。印度前总统、火箭专家、撞月计划首个提出者卡拉姆称赞说,随着此次撞月成功,印度有望在15年内把月球变成新的经济和战略制高点。印度计划在这项探测行动结束后,于2011年让月球车登陆月球,并最终完成载人登月计划。

3.火星探测计划

在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相继宣布火星探测计划后,印度也开始酝酿向火星发射探测器。2008年11月16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公布该组织“十一五”计划,其中一部分就是关于火星探测的。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物理研究实验室主任J.N.戈斯瓦米说,“目前的计划只是通过轨道飞行器对火星进行拍摄,尚无登陆火星计划。如果这一项目最终获得批准,印度将在国际环境下开展有关火星的科学活动”。印度计划2013年前发射火星无人探测器,寻找火星生命证据。未来印度太空计划主要发展方向是有人太空项目及可重复使用的卫星项目。

四、空间技术运用

空间技术既可民用,也可军用。除用于气象、农业、森林普查、矿物勘探、海洋资源普查和监测及城市规划等民用外,印度还大量将空间技术用于军用。

1.发展中远程导弹

2007年4月12日印度成功试射的“烈火-3”中程弹道导弹有效载荷在0.6—1.8吨之间,可携带核弹头,采用固体火箭推进,组装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发射状态,且可部署在铁路或公路机动发射平台上,不易被捕捉和摧毁。印度国防部官员称,该导弹射程为3千公里,其射程可覆盖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地区。各方普遍认为,“烈火-3”成功试射标志着印度已具备较完备的核威慑能力,拥有跻身“核俱乐部”的资格。据推测,印度计划首先保证“烈火-3”发射成功,在经过实践检验其性能稳定后对其进行增程,将射程提高到5千公里。印度政府已核准250亿卢比预算,用于研发距洲际弹道导弹(ICBM)只一步之遥的烈火-V型导弹。预计7年后,烈火-Ⅴ可成为印度具备核打击能力的尖端武器。印度媒体说,凭着印度空间技术及其在运载火箭方面的能力,发展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对印度已不存在技术挑战。之后印度将重点发展从“烈火”家族衍生的“苏里雅”系列导弹。未来的“苏里雅-2”射程在8000—12000公里,可打到华盛顿。而“苏里雅-3”比SS-24还大,仅火箭直径就达2.7米,据说射程可达两万公里,足以打击全球任何目标。2008年印度还成功从水下试射弹道导弹,这枚导弹为萨加里卡导弹,长8.5米,直径约1米,可携带500公斤的弹头,射程为700公里。

2.形成反导弹系统

2007年12月6日,印度成功进行导弹拦截试验,一枚印度自行研发的“先进防空(AAD)”新型导弹从孟加拉湾惠勒岛印度武器综合试验场发射升空,在15万米高空成功击毁一枚地对地导弹,成功拦截来袭导弹。印度媒体援引军方的话称,“这次试验的成功,预示着印度将掌握比美国爱国者PAC-3反导系统更先进的技术,印度有望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全面反导部署的大国”。

3.提高太空战斗能力

印度前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2008年2月22日宣称,印度有能力打击外国空间物体,包括太空飞行器残骸,以保护印度领土。他还说,印度能够击落距离地面200公里高度上的他国飞行器,一旦有太空飞行器侵入印度领空,印度有权击落它,从而保护本国及其国民,并且印度已经获得这种能力。

$第三节印度信息科技的发展

印度信息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印度班加罗尔因其软件业闻名世界,被誉为“亚洲硅谷”。在班加罗尔带动下,马德拉斯、海得拉巴等南部城市的高科技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它们成为印度计算机软件“金三角”。为通过推动软件业发展以带动印度信息技术业发展,实现21世纪成为软件超级大国的目标,印度政府对软件业采取诸多倾斜政策,新建近10个软件技术园,把全印18个软件技术园连接成“硅网”,涌现出一大批软件研发公司。印度已成功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在软件开发方面,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991年以来,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以年增50%以上速度发展。1991年其软件出口额只有0.5亿美元,2008年上升到250亿美元。目前,印度软件出口已约占全球市场的20%。由于印度公司非常注重采用国际最先进新技术进行高水平软件开发,IBM、微软、奥拉克等世界著名软件公司都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一些公司甚至将其全球一半以上软件研发项目转移到印度,使印度逐渐成为世界软件研发中心。印度在超级计算机制造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实力。1998年3月,印度科学家宣布研制的PARAM-10000问世,号称亚洲第二大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达每秒1000亿次。该计算机研制成功表明,印度已经进入仅包括美日两国的超级计算机俱乐部。

一、软件开发技术

1.软件产业的产生

从1950年代起,印度政府和科技界就重视计算机及软件开发,安装使用第一代计算机;1960年代,印度使用并开始研制IBM计算机,1980年代,计算机在印度金融、商务、运输、信息等领域广泛使用,1990年代,印度银行、商店和科研等机构广泛使用各种类型计算机,计算机也逐渐走向教育、医疗、政府及各类服务部门。随着计算机的使用逐渐增多,印度一些信息技术公司开始开展信息软件的研发。最早进行软件开发的是塔塔咨询服务公司。早在1960年代,其科研人员就已重视信息软件的研发工作。其后,印度斯坦咨询公司、维普罗信息技术公司、安得拉信息技术公司、巴特信息公司、NIIT公司和TISL公司等,也先后开展信息软件的研发工作。

2.软件产业迅速发展

1980年代中期,拉?甘地政府把计算机和软件开发作为印度追赶世界科技的主要对象后,实行一系列鼓励计算机和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众多软件技术园区,促使印度涌现出一大批新型的信息软件研发企业,如印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萨蒂亚姆计算机服务公司等国际知名的软件开发公司。目前,印度从事信息软件研发或软件服务出口的企业超过7000家,其中大多数软件研发公司都已掌握并能够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如第四代语言技术、图像用户界面技术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等。印度软件技术公司还在智能计算、图形计算、因特网技术、在线教育等诸多领域开发出先进的软件。软件技术产业通行CMM模型,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该模型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研制,其主要用于评估企业软件开发的能力,改进软件开发的过程。CMM把软件开发成熟度分成5个等级,随着等级逐步提高,软件开发风险逐步降低,开发时间逐步缩短,软件开发人力和物力成本逐步减少,灾难性错误发生率逐步降低,因此,CMM可提升潜在客户对软件公司的信心。全球软件公司中能获得CMM最高级别第5级认证的只占7%左右。到2003年,在全世界52家CMM5级企业中,印度竟占42家。到2005年5月为止,印度已有89家软件企业通过美国卡内基?梅窿软件工程研究院的5级质量认证,几乎绝大多数企业取得ISO9000认证。印度公司开发的软件质量在世界上堪称一流。现在,印度软件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美国《财富》杂志500家大公司中,就有超过300家大公司使用印度软件,就是说世界上大约每3家大公司就有1家公司使用的是印度软件。

3.成为世界软件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