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1007000000072

第72章 印度发展高科技的经验(6)

长期以来,印度政府强调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还强调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1950年代中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后,印度政府设立了一大批工程技术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60年代中期发起绿色革命后,印度政府又设立了一大批农业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使每个主要邦都有一所农业高等院校,有的邦甚至有3—4所农业高等院校。19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发展,印度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产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并把它列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了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印度各邦政府几乎都有自己的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计划与相关措施,印度政府还与企业合作,于1999年创立印度信息技术协会,其目标是既培养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学士、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也开设从1.5—6个月的短期课程,以训练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加速知识经济发展,印度政府提出,要加强应用型的研发项目以实现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加强科研机构、大学与商业公司的合作;加大对基础科学、特别是大学从事研究的支持力度;建立科技企业家园区,解决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脱节的问题。要加大对知识密集型行业和企业的公共和私人投资;创立世界级研发中心,设立信息技术园、生物技术园和药品工业园;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投资自由化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跨国公司来印度进行研发投资。为了加速知识经济发展,印度政府和工业部门都强调企业创新在未来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注意探索和培育知识型企业的创新机制。

2.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独立后,印度高科技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印度拥有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但198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是印度拥有大量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但这些技术人才主要不是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而主要是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印度的信息技术教育体制主要包括分布各地的大学、印度技术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印度科学学院及地区性工程学院和专科学校,还有私人开办的教育培训学校和公司。印度的大学、工程学院、医学院及其他研发性组织还组成网络,共同发展作为辅助性计划的远程教育,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由于长期以来执行重视高等教育、培养尖端人才的教育政策,印度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则主要是通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甚至主要通过私营部门机构培训的,使印度在全世界赢得了高水平软件专家培养基地的声誉。数以百计私人计算机培训机构遍布印度全国各地,仅Aptech计算机教育公司在印度国内就有1030个培训基地。印度每年有高达250万的信息技术、工程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毕业生,其中有65万研究生和4000—6000名博士生。为了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印度政府强调加大对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使课程设置更能适应人才的市场需求。

3.注意推广职业技术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走向深入,高科技正渗透到全球每一个角落,如信息技术已进入偏远地区。在印度,信息技术也扩散到偏远农村地区。而受惠最大的莫过于印度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广大妇女。如在喜马拉雅山高原印度东北部锡金邦以放牧牦牛为生的部落。现在留在部落的妇女,通过电脑就能够给远方的丈夫发电子邮件。该邦目前共有40个社区信息中心,都在边远地区。每个中心内设有6台电脑,有些中心甚至设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喀拉拉邦有14个县都已建立信息中心。自从有了电脑之后,农村妇女从此多了一种就业机会——在电脑上为政府打文件。安得拉邦过去由男人控制的村议会一直阻挠妇女接触政府的就业培训计划,现在村民都能够通过互联网与政府联系,妇女们能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参与就业培训,寻找工作,改善自身经济状况。

三、科学对待科技人才外流

独立后,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为印度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但是长期以来,印度经济增长缓慢,难以吸收迅速增加的科技人才,造成科技人才大量失业。为了谋取生路,他们只好到国外就业,造成科技人才大量外流。这引起了印度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呼吁尽快制止科技人才外流。但是,印度政府领导人科学地对待科技人才外流,将其看作是印度在国外银行的储蓄。实际上,许多在国外就业的印度科技工作者,提高了科技水平,取得了骄人的成就。1990年代初期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加速增长,印度国内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在国外就业的印度科技人才纷纷回到印度,有力地推动了印度高科技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1.印度科技人才大量外流

独立后,印度科技人才大量失业。到1970年代末期,约50%的印度高校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由于受到良好的教育,更兼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加上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有良好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他们纷纷到这些国家寻找工作,从而造成印度科技人才大量外流。印度学生大都可在本国攻读专业和学位,随后以HBI签证去美国。印度每年还有1.5—2万名学生收到美国学生签证。从197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末期,移居美国的印度人为72万。据麻省理工学院一位亚裔教授调查,从印度抵达美国的移民中,只有3%的人没有受过大学教育。这些新移民1970年代来美国,1980年代便占据了南旧金山高科技走廊的工程师岗位,逐渐地由工程师进入管理层,后又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据估计,1990年代末期,在美国硅谷有7%的高科技企业是由印度人经营的。美国硅谷中1/3的工程师、高科技公司中7%的执行总裁为印度裔人士。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硅谷中,共有774家印度人任总裁的高科技公司。在美国的各国移民中,印度移民人均收入是最高的。光凭在美国银行的存款,一些印度人就可成为合法的投资移民。实际上,甚至大多数印度移民认为美国的教育有点儿欠缺。印度德里工程学院毕业的马尔?哈特拉认为,“比较这里的伊利诺斯理工学院”,“你几乎可以闭着眼睛通过那些课程。我至今不明白这个国家怎么还能走在世界的前头”。

2.科学对待科技人才外流

面对科技人才大量外流,印度社会各界呼吁政府应当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但是,印度政府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在1980年代中期就明确指出,大量科技人才外流,对于印度来说,这些移民本身就是一份造福社会的财富,而不是负担,是一笔存在美国等国家银行中的宝贵财富,正在等待着我们去提取。瓦杰帕伊总理曾在一次“海外印度人日”大会上对在场的印侨深情地说:“想回来的时候就回来,我们的大门是永远向你们敞开的!”实际上,移民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印度科技人才,绝大多数都干得很成功。许多印度人管理着《财富》500家公司中的相当一部分公司,担任着投资顾问和有价证券的分析家。从事新经济而发财的印度裔巨富有好几千人,其中创设网络公司的佼佼者更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财富。这些既拥有巨额资金,又拥有世界先进科技的海外印度移民,正如拉吉夫?甘地所说,是印度的巨大财富。1990年代初期印度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后,经济加速增长,对高级科技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猛增,印度国内也出现高级科技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随着软件技术产业迅速增长,印度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软件开发人才严重短缺。这威胁到印度在全球离岸信息技术服务业外包中的主导地位。为了解决信息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信息技术企业还从全行业抢夺人才资源,促使软件开发人员薪金大幅度上涨。

3.科技人才回归与高科技发展

长期以来,移居海外的印度人超过两千万人。1990年代初以来,这种人才外流已经发生了逆转。亚洲新兴经济体强劲的经济增长、宏伟的企业目标,数量有限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促使亚洲企业卷入一场争夺高级人才的大战。谁能赢得这场人才大战,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谁会在亚太地区获得成功。在企业争夺下,高级人才薪酬已达到闻所未闻的水平。甚至连美国硅谷的印度软件工程师也被高额薪酬和高级职位吸引回国。印度迎来一个科技人才归国潮,越来越多的海归人士回国贡献知识和才能。在美国硅谷大发其财的印度人,纷纷携带资金、技术、合同、人才,回归故里求发展。据统计,1990年代,海外印度人对本土的投资近6亿美元,占同期外商在印度直接投资总额的30%。过去人才外流反而变成一个优势,这些从海外归来的、全球化的印度人既熟悉本国的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又了解海外的文化和社会状况,掌握着先进的技术、领导和管理经验。他们中许多人在印度和国外都有落脚点,与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成为印度社会和商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加强了印度与美国硅谷及其他许多地方的联系,从而推动着印度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