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吃货帝国
10078300000042

第42章 去逝

汉室有个和后世朝代不一样的事。

那就是天子是绝对不会有错!

假如发生了错事,那么肯定是底下的大臣有错,肯定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

而受命于天的天子是绝对不会有错的。

许延寿的话让不少人沉默了,天汉年间发生的事情虽然没有几个人亲身经历过,但因为发生的时间离现在不远,因此大家都听说过。

武帝后期,繁重的徭役赋税,苛刻的刑法律令,加上连年自然灾害,以致出现了“民力屈,财力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的社会危机现象,到天汉二年,终于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农民反抗浪潮。

起义以南阳、楚、齐及燕、赵之间地区最为剧烈,甚至于连京城长安附近亦时有发生。起义队伍大者数千人,小者数百人,他们举兵攻打城邑,夺取武库兵器,释放囚犯,诛杀郡县官吏,所到之处,给郡县官府以沉重打击。

当时武帝遣御史中丞、丞相长史前往各郡县监督地方官吏镇压无效,再遣直指绣衣御史范昆,暴胜之、王翁孺、江充等分赴各地发兵镇压,在有的大郡甚至于一次斩杀义军达万余人,但义军余部仍散而复聚坚持斗争。

这样的事情持续了好几年,不得已武帝只能采取了招抚大赦天下的招数,对于起义队伍也只杀几个领头的,其余从者采取不追究的办法,才勉强将起义镇压下去。

当时二千石的郡守都尉是当猪宰,事后也没人为这些人叫冤,甚至于幸免于难的家人也不敢出头为这些人报仇,毕竟那些起义队伍先别说能不能打得过,就是那些义军放下的刀剑变成了顺民,人家既然能搞你一次,逼急了,人家就能搞你第二次。

偷偷摸摸的没被发现还好,一旦被人发现了,那可就是违抗圣旨,全家都倒霉。

这还只是农民,虽然西汉的农民男子也有一定的军事素质,但还是比不了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别看那些老兵可能五六十岁是个老头了,但人家照样能杀人。

让无数人心里沉甸甸的是,这几万退役士兵还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好几批了,真正退役加上内部替换的士兵,加起来这一次要从长城各处陆陆续续份几批退下来近十五万人。

更艹蛋的是这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可能名单都已经上报。

这个时候许延寿来这一招,就让所有人都没有台阶下了。

支持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和自己的族人屁股上一点屎都没有,族人没有一个是纨绔子弟没有欺压过百姓。

可不支持,这……

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到时候真被许延寿一语戳中,真有人因此反叛,那……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华夏就有起义军,只是声势不大很快就被当权者镇压的下去,然后该怎么样就这么样,没有陈胜吴广起义影响那么大,推翻了秦王朝。

诸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在奋斗,为生存奋斗,为子嗣后裔奋斗。

诸夏民族是要求最少的民族,同时也是最现实的民族,谁动这两项东西多了,让百姓们活不下去了,那大家不介意起义推翻所谓的统治者。

到时候要是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天子可能没事,但三公九卿二千石以上的大臣不知道要凉多少,尤其是丞相和御史大夫是首当其冲。

而且这种消息今天之后肯定会传遍大江南北,根本就拦不住。

到时候谁反对,谁就是所有将士的敌人,别看现在功勋弱势,但那是对天子而言,对于文臣来说还是哥哥级人物,领头的大佬照样连天子都敢喷,更何况这事又是许延寿这个外戚上奏的,这要是反对……小心等太子继位后,许家给你小鞋穿。

所以这事虽然刘询还没下旨,但许延寿的意思是大势已定,让太子不用在担心这事。

第二件事,有些出乎刘世的意料,那就是便宜弟弟刘钦的母亲刘询的宠妃张婕妤因风寒在几天前去逝了。

老实说,刘世还真不知道这事,历史上也没记载,最关键的是当年央妈拍摄的时候,可是让张婕妤活到了刘询死后,然后随儿子去了淮阳,然后刘世就一直认为张婕妤死在刘询之后。

他是真的没想到,这个时候张婕妤就去逝了。

不过仔细想想,其实这事也有迹可循。

因为作为原主争夺皇位的最大竞争对手,刘钦在争夺皇位上做了什么事?

都是一些小动作,反正看史书记载他没搞出什么大事来,然后就被刘询任命韦玄成做淮阳中尉,教导他兄友弟恭,史书上对刘钦的记载更多的是在原主继位后和他那贪财的舅舅搞出来的笑话。

争权夺利这种事情,史书是肯定不会明写,但还是能看见一些端倪,推测出一些事情来。

西汉的哪一位天子的位子是如历史上的原主那样顺风顺水得到的,私底下都有对手。

赵王刘如意,怀王刘揖,梁王刘武,江都王刘非,昌邑王刘髆,燕王刘旦……

哪一个储君的有利竞争者不是给当时的太子甚至于天子,都制造了N多麻烦,有甚者甚至于差点真把太子拉下马来自己上。

但据刘世回忆,这货还真没有半点记载,私底下虽然做出一副要争太子之位的架势来,只是在那里无痛生痒般的各种哼哼,实事一件都没有,连在刘询面前上眼药都没有几次。

也不知道是刘钦隐藏的好,还是真如此弱渣。

要不是史书上有这么几句“宪王壮大,好经书、法律,聪达有材,帝甚爱之。”“淮阳宪王于时诸侯为聪察矣,张博诱之,几陷无道。”“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真我子也!”

刘世还真不觉得刘钦能威胁到原主,就是刘钦的母族张家,虽然有各种小动作,但也多是拉拢文臣,而且找的也不是大佬,是一些看上去郁郁不得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