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山状元泉有许多传说,是否喝那水就能中状元或是那里出了什么状元郎之类的人物,我不得而知,但是这几年的确兴起去那里取水喝的流行风。
状元泉水的确比邕江水好喝许多,清澈透亮、清冽甘甜,无杂质,没有泥土的味道,可以直接饮用,放久不变味。特别是用来煮稀饭,米汤亮泽,稀稠适度,放置两三天依旧不坏。老人说,用这泉水泡茶,茶味更醇。
其实青秀山上共有三处泉水,老南宁都知道哪口泉水的水质好喝,萝卜青菜,各人所爱。有的喜欢董泉的水,有的喜欢部队那边的从地下抽取的泉水,我却喜欢上山路上的那口状元泉泉水。喝了一段时间,小妞再也不愿意喝别的水了,哪怕是高级进口的瓶装水,或者是流行的碳酸饮料。
每星期先生都要去取水一次,每次都要花很长时间,今天我闲来无事,软磨硬泡与先生上山取水。9:38我们的车子停靠在状元泉旁,那里已有两位老人在取水。我到那泉边一看,哇哇哇,原来这就是青秀山著名的状元泉啊,一截15厘米长的塑料管从地上伸出来,距离地面只有15厘米高,那泉只是一个泉眼,那水用“涓涓细流”来形容不太合适,用“取水”这个词也不太合适,那分明是“等水”,而且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等”!
我在那里计算等一瓶水的时间,一般一分钟等得1斤水,一个10斤油壶大约是9分钟。我问那老者,一般等一次能喝几天?老者说,平时只有两老喝,可以喝一个星期左右,若周末孩子们回来就用多一点。老者已喝状元泉水有好几年了,无论寒冬酷暑不曾间断。再说老者年过七旬,进山不用门票,所以等水均是老者所为。我再问及喝这水有什么好处,老者说身体好啊没感冒。我说是不是您经常上山能锻炼身体,身体才这么硬朗吧。老者笑而不答。再看看老者的水壶,是用铁丝和麻绳捆绑得很结实,装备比较精良,看来不是一次两次地等水,应该是很资深而且是准备打持久战的那种架势。
另一老人也是70多岁了,精神矍铄。5年来也是风雨无阻地上山等水。聊天时我问他在家一般做什么,他说这几年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来青秀山等水,喝了三代人哩。我不解。他朗朗大笑,说我们喝了儿子喝,现在又是等给孙子喝。呵呵,的确三代人了。我再问他,孩子喝了这里的水考上什么好学校了,老者说,那时孩子已长大,现在孙子还小呢,看来是等看孙子中状元了,说得大家都笑哈哈。看着老人的新摩托车,我问他以前是如何上山的,他说以前是单车,现在换摩托车了,鸟枪换炮。
排在我后面还有两位老人,其中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操着北方口音。你能猜出他的年纪吗?嘿嘿,不小了,78岁,骑着个三轮车。大概把他家里能蓄水用的家当全部带上来了,我数了一下有9个壶,可等140斤水。问他能吃多久,他说一次半个月吧。我只好摇头,只叹佩服。鹤发童颜的老者说,他等水也是有5年时间了,每次等水家里都是兴师动众的,他也很热爱等水这项工作,每次都是他来等。我问他老伴不来吗?他说有其他事呢,不会骑车。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说话条理分明,猜得出曾经有过不凡的经历。老者还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让我大为感动,去年这泉水出水很少,还曾经断流,有一次他竟然半夜两点钟就来等水,等到天亮也没能等水满,现在算是水量多的了。另一老者也说去年曾等一次5个小时。老者说以前等水是用手提,后来用肩背,再后来才用单车,现在用三轮车了。我惊愕不已。如果老人的孩子知道等水是如此的艰难,断然不会让老人们上山了。
水还在一点一点地流出。我问老者,这水一直是这样吗?老者说,前几年出水蛮多的,就是这两年水量少了许多。我说青秀山上的植被没有被破坏,为什么水会越来越少呢?老者说因为干旱,南宁地表水蒸发过多,地下水也抽取过多,就影响出水了。哦,原来所有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那里流走多了这里也会减少。老者着急,我也有一丝心痛的感觉。
11:23才开始轮到我们等。一心想亲自放壶取水,因为我手痛,先生不许。先生有经验了,塑料壶是要平放才行,先是用一块小砖头垫住塑料壶口,上面还用两块砖头压住,固定壶,就让那珍贵的水慢慢流进壶口,不能浪费一滴水的,反复调整几次才能固定下来。等到水满一半时又把大壶拿出来,换上小壶等,再倒入大壶,如此反复多次,才能装满一壶水。我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原来先生一年来都是这样等水的,原来我们在家用水却是这么不珍惜!
今天的我,穿着艳黄色的上衣,白色裤子,非常鲜艳的行头,在几个老者中间显得很醒目。其实我一直在担心会碰到熟人,所以还戴了一顶帽子,先生却是大大方方的,一会帮别人放壶,一会帮别人倒水,忙得不亦乐乎。我发觉到有好事者的“咔嚓”声,就对他说你要找亮点就应该找那些老人家吧,看看他们的壶。说者笑听者也笑。状元泉那段路已修了新路,但许多车辆仍然喜欢走旧路,行人也喜欢走过这边,车辆经过时还会减速看看我们在做什么,行人更不用说,好奇的还会倒出矿泉水,就用空瓶来和我们等水。小孩子更是围观不散,我又犯了老毛病,还在那里热情洋溢地宣传此水的好处,热情地倒出那珍贵的水让人品尝。先生气得吹胡子瞪眼的,却又无可奈何,心痛那“等来不易”的水,让那些老者们都笑我了。呵呵,我们竟然也成了青秀山一个亮丽的景点啦!
12:25,终于完成了我们伟大的等水工程。打道回府时,先生淡淡地说:去年的水有时才出来一滴一滴的,很难等,有时碰到空七军的人来等水,更是不得了,他们会带来30个大壶,一等就是大半天,碰到了就自认倒霉。还有一些年轻人,一来就不耐烦,等完了还要洗手洗脸。时常还有一宝马和一大奔来等水,不过他们都是晚上来的多,也是大壶小壶的。我问先生为何不在晚上等,他说晚上蚊子太厉害了,冷天时风又太大。想着那些辛勤的老人们不论天寒地冻无怨无悔地为孩子们等水,想着先生为了小女高考能喝上这里的水不论烈日酷暑而坚持默默地等水,想着我和小女理所当然只知道享受而不曾在乎先生的付出,我突然抑制不住地泪流满面,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