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妞通话,告诉她我正在沉迷于王小慧的世界里,特别向她推荐了王小慧《我的视觉日记》这本书。小妞很听话并表态说好好好,等我读完她便拜读。小妞即将离开象牙塔走上工作岗位,她能够找到她喜欢的工作也是她的造化。在她成长的道路上,得到过很多长者和前辈的帮扶和提携,她自己也是很努力刻苦,所以才有今天的成绩。有时候我想,是什么让小妞能够如此顺利地走过人生前期的路段,很多时候就是她的听话与配合,比如我们就有许多共同爱好的书籍。我承认我们很少对她指手画脚,基本上我们的意见她会采纳,然后再发扬光大。而她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同样会尊重她。我希望,学新闻出身的小妞以王小慧为榜样,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用两天时间读完《我的视觉日记》,平静中带有震撼。因为去年和交大卓越女性高级研修班的同学一起去参观王小慧艺术馆时,已经对小慧老师有所了解。她不是一般的女性,是“女神”。在她旅德生活15年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然而,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她是王小慧。在这本书的《序》中,她的老师马克斯写道:“你是个以世界为家、到处漫游的长途跋涉者,你常常问自己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属于哪里。19世纪德国最重要的诗人海因里希·海涅一生大部分时间住在巴黎,他也常常为这个问题所困扰,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家乡’,一个理想中的家乡。当我欣赏你的摄影作品或是阅读你的文字时,我知道你在到处寻找你的家乡,但你在哪儿也不会找到,除非在你自己那里。你就是自己的家乡,你只需要丰富她。”我借用这本书中小慧老师的一段话,表达我对她的景仰和膜拜。她在写《理想主义的傻瓜》一篇中,写到他们一行8人小组赴柬埔寨,人员大多是古建筑保护专家,有两位研究员、一位建设师、一位化学家、一位铜版画家、一位大银行家、两位摄影师,他们历尽艰辛帮助柬埔寨修复举世闻名的吴哥窟。跟他们这样完全不同职业的人一起聊天很长知识,常会听到一些你从没关心过的新鲜事。他们都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行业内的名望,物质生活自然也算优越,但没人抱怨一句食宿条件差。“我喜欢这些人能上能下,有弹性和宽容度。宽容度是摄影的一个专业名词,指胶卷相纸等感光材料能适应的光的区域,但用在人身上我倒觉得挺恰当的。好多人宽容度太低,所以他只能在一个很小的幅度内活动,要么登不了大雅之堂,要么吃不了苦,超出这个幅度他便不能自如,因此在生活中他的局限性就大。”
读着读着我流下许多泪水,一是感动,二是心痛。陈鲁豫同样有这样的感受。她说:“《我的视觉日记》我读了三遍,看一遍流一次眼泪。看过之后,我想我和无数的读者一样,深深爱上了这本书的作者王小慧。”旅德作家ChnPPiPg说:“身为女人,却也喜欢过很多其他的女人,看得多了,一般的女子也就觉得平常而普通了些。因为自己觉得还算是有些不同经历的人,可是自遇见王小慧之后,才觉得自己那点原来也算不上什么经历。才发现和她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里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在满眼平常与普通的故事中,骤然就多了这样一种命运的色彩与传奇。”
就在前天,朋友曾辉路过苏州。在苏州之行前为了避免让曾辉扑空的遗憾,我给王小慧艺术馆的副总钱荣伟女士打电话,告知我们到达的时间。钱总安排副主任燕子与我们对接。于是我又有一次踏进艺术馆的机会。同样照了很多的照片,同样有很多的感悟。平江路给我留下十分美好的回忆,于是我决定加入到“王小慧艺术馆之友”,成为“王小慧艺术馆之友”的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