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快乐领导
10091800000010

第10章 魅力源自何处

魅力来源于行为风格,更来源于积极心理状态。对于如何增强领导魅力,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都曾进行了大量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教授认为,拥有魅力的领导者,应具有自我广延的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具有自我客体化以及具有现实知觉等基本特征。由此看来,领导力本质上就是领导心理影响力,领导者的心理世界乃至精神状态不仅直接影响且决定着领导力的强弱,对领导威信威望也产生着深刻影响。尤其是在社会活动中,领导者的积极适应状态、情绪稳定性及性格因素是领导魅力和领导影响力产生的奥秘所在。

一、人际适应而自在

心理学研究认为,任何人都具有普遍的社会安全感需要。这种安全感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联系,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干部之所以看重同他人的交往,注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接纳和帮助,即是希望能够尽快地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的表现。这种真诚的、亲密的人际关系一旦确立下来,不仅会增强开拓工作新局面的自信心,而且会极大地满足社会安全感的基本需要。需要指出的是,要拥有充实的情感体验,就必须把握真诚待人、勤政为民的要旨,真心实意地替他人着想,替百姓分忧,为群众动真情、办实事。这是获得充满人间温情的社会安全感、得到“群众公认”的奥秘所在。但有的领导者却使这种人际情感体验扭曲化、庸俗化,有的领导者一味沉湎于觥筹交错之中领悟所谓的“情感深厚”;有的领导者甚至通过换帖子、拜把子,搞“金兰结义”,以求世俗化的情感效应;还有的视草芥若芝兰,迷魂汤一吃,迷魂舞一跳,便恍恍惚惚,飘飘然,自以为感觉良好。殊不知,虽应酬繁,但难消寂寞空虚。由于脱离群众,失去真诚,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终究难觅人生知己,愈加会体验到情感的失落与不安全,这只能是一种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表现。

二、了解自己而快乐

著名心理学家密特尔曼(Mittelman)认为,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所学所能做出适当的评价是成熟自我意识的标准之一。领导者具备清醒的自我意识,首先就要在以下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一是在自我认识上加强训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审视等,亦即搞清楚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是一个性格内向型的人还是外向型的人;是一个反应敏捷、思维灵活的人还是一个反应迟缓、想象呆板的人;是一个依赖顺从型的人还是一个独立支配型的人。二是自我体验要深刻,即“自重、自警”,包括自我感受、自我珍惜、自我尊重、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等,就是要搞清楚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价值意义何在,领导干部的荣誉感体现在何处等。三是自我调节控制力要强,亦称“自励”,包括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勉励、自我矫正等。亦即清楚理解怎样才会获得积极愉快的人生,怎样才能达到自我完善的境地。毋庸置疑,一个人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行为协调一致,内心才是稳定和踏实的,才能感到充实而有力量。可是,在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者却不尽然。他们或自命不凡,自视清高,显得卓尔不群,兴趣索然;或自轻自贱,举止猥琐,显得不伦不类,让人鄙视。归纳起来,在领导者自我意识发展中,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种类型。一是自我肯定型,这是主流,即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协调,自我意识清楚明确。如有的领导者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心境明朗,情绪稳定,脚踏实地,各方面的工作井井有条,活而不乱;有的“自省、自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协调团结,目标明确,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二是自我否定型,即理想与现实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分裂。好大喜功,华而不实,不求实际效果,只图形式热闹,心境浮躁,对挫折的承受力弱,稍遇不顺心,便归咎于客观事物,要么一蹶不振,意志消沉;要么孤芳自赏,自欺欺人,造成工作或事业上的损失。摇摆于理想与现实之中,动机冲突强烈,心理负荷较重。这类干部虽是少数,但影响很大,必须认真对待。

三、情绪积极而增力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情感是一种反映人与内外界环境的特殊心理体验。情绪的发生往往与那些比较低层次的天然需要相联系;情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属于高层次的心理体验。人的任何行为都与情绪情感发生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情绪情感状态对于人的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感受到,积极的情绪情感总使人心情愉快,干劲儿倍增。健康、活泼、热情、乐观的心理体验不仅给人以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而且能减缓身心负荷与压力,消除紧张恐惧,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另外,乐观积极的情绪情感也能够调节心理气氛,改变生活和工作中的沉闷感,有助于促进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提高工作效率。相反,消极不愉快的情绪情感则对人的身心有害。愤怒、焦虑、紧张、恐惧、嫉妒、忧愁不仅降低人的活力,而且会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干扰阻碍作用,从而诱发各种身心疾病。过度抑郁、苦闷、嫉妒,不仅使个人处于无穷无尽的烦恼中难以自拔,而且会使人神经功能失调,导致未老先衰。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长期焦虑、压抑和紧张,是胃溃疡、高血压、心脏病和肿瘤的诱因。作为领导干部,肩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工作局面,迫切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情绪情感状态,使自己始终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赢得事业上的成就与成功。但是,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而是处处被情绪所左右,工作或生活中稍遇不顺心的事,便心情烦躁,坐卧不宁;有的把家庭中的一些矛盾带到工作中来;有的则将工作上遇到的不如意投射到家庭生活中,使周围人心惶惶,无所适从;更有甚者,情绪反复无常,以个人好恶来对待工作,愉快时什么都容易解决,不高兴时什么都难办,这种不健康不稳定的心态往往还导致部门之间或上下级之间连锁的不良情绪反应。因此,领导干部讲究心理健康,情绪情感要健康,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进行情绪调节,获得积极愉快且满意的情绪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工作搞好。

四、性格健全而自得

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全的性格特征指的是性格在态度上、情绪上、理智上和意志特征上表现出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从性格的态度特征上讲,主要体现在个人对社会、对集体、对工作、对学习、对他人和自己的相互关系上。如有的领导干部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有的领导干部热爱集体,一心为民;有的领导干部关心他人,富于同情心;有的领导干部虚怀若谷,勤奋朴实,工作责任心强。与此相反,有的领导干部自私、虚伪、善于阿谀奉承,为人狡诈冷酷;有的领导干部自负自满,任性放纵,工作缺乏责任心。从性格的情绪特征上讲,有的领导干部情绪活动大起大落,容易控制;有的领导干部情绪体验比较微弱,对身心状态和工作影响较少;有的领导干部精神饱满,积极乐观,不以职务升降论荣誉,不以职位高低品贵贱,心境平稳,神态自若。相反,有的领导干部则经常闷闷不乐,焦虑烦躁;有的领导干部一遇挫折便萎靡不振,郁郁寡欢;有的领导干部一旦失意,便情绪失控,几乎判若两人。从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讲,有的领导干部观察敏锐,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够仔细求证,大胆决策;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上雷厉风行,果断刚强;有的领导干部粗中有细,富于思考判断,作风细腻,章法清楚。相反,有的领导干部是粗而不细,不求甚解;有的感情用事,不善思考;有的领导干部作风粗暴,独断专行;有的领导干部沉溺于幻想,罗曼蒂克,拍脑袋出成绩,拍胸脯耍威风;有的领导干部做工作虎头蛇尾,缺少章法,总想一鸣惊人,结果搞得一塌糊涂。从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讲,有的领导干部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目标明确,工作扎实;有的果断积极,行动敏捷;有的勇敢坚定,不屈不挠;有的自制坚韧,锲而不舍。相反,有的优柔寡断,“人云亦云”;有的朝三暮四,退缩忍让;有的怯懦恐惧,消极防御;有的疑心太重,患得患失。由于性格品质的不同,反映在领导干部思想作风、认识水平、工作效果上也不一致。尤其是那些在性格方面存在种种缺陷的领导干部,如果不注意加强培养和锻炼,难当大任,即使一时当任,也难免出现失误,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

五、心理相容而亲和

宽容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附带特点。宽容的标志是善于尊重人理解人,表现为能够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一切,能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到人或大自然蕴藏的美。作为领导干部,善于发现身边或周围每个人的特点和长处,是讲究领导艺术的表现。唯有这样,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牢固的情感反映,在于相互间的尊重和理解。由于尊重和理解,能够使对方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感”,激发起与之患难与共的心理感受,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干群之间关系融洽,上下级之间团结和睦。在这种宽容的心理氛围中工作和学习,共同品尝并体验到自身的“重要感”,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会大增。如有的企业亏损,干群一心“精神不亏损”,短时间扭亏为盈;有的部门毫无生气,工作效益严重下降,换了领导之后,局面大变,士气上升,前后反差明显。其实质就在于“多一点”和“少一点”的关系上。只要多一点尊重与理解,多一点宽容与公正,少一点冷漠与偏见,少一点自私与猜忌,必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奇异效果。然而,在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心胸狭窄,容人之心不足,妒人之心有余,总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害怕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妒贤嫉能,排斥异己,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到群体士气;有的同事之间缺乏真诚,心理不相容,彼此猜忌推测;尤其是有的主要负责人之间自立门户,互不沟通往来,较劲憋气,导致怨声载道、民怨沸腾;还有的貌似高明,颐指气使,指手画脚,独断专行,不尊重他人感情,不珍惜群众的劳动成果,造成干群之间、领导之间的情绪对立,给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留下可乘之机;更有甚者,动机卑劣,拨弄是非,造谣中伤,打击报复,导致众叛亲离,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六、富于同情心和责任感而崇高

同情心缘于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真诚的关切和爱护,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具体表现。心理学上把一个人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从情感和理智两方面进行统一评价,称之为“良心”。当一个人从这两个方面来审视自己的心灵,并感觉到自己的追求与准则时,就会产生一种“无愧于心”的感受。同时,获得一种极大的愉悦和满足,进一步增强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及克服挫折困难的勇气。反之,则会产生“良心”上的不安与冲突,体验到羞愧和内疚的情感,促使自己改正自己的行为,并力图重新树立起自己的完美形象。譬如有的领导干部到贫困地区调查时,看到当地百姓的贫苦生活,心中涌现出无比的同情与关爱,以至于流泪动情,送钱送物。其潜在原因即是一种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同情心使然。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人民公仆孔繁森能将两个嗷嗷待哺的孤儿拥入自己的怀抱,能背着小药箱走遍阿里地区,正是这种高尚情操驱使着他视百姓若父母,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诚诺言。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个别领导干部那种作威作福,侵吞民脂民膏,大肆挥霍浪费,贪污腐败的丑恶行径。他们根本不可能获得“问心无愧”的极大愉快和满足感,有的只可能是紧张、焦虑、内疚和不安全、不稳定感。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意识必然侵害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堕入毁灭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