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蓝色战略(全集)
1011600000009

第9章 蓝色战略·南海篇(4)

1998年,东南亚经济危机时期,正是中国顶着压力宣布人民币不贬值才使东南亚国家未受到第二轮冲击,恰恰是这一年,南海话题出奇的平静。2010年越南国内经济情况出现恶化,越南总理阮晋勇来华寻求经济援助,此时也未见越南政府想起要伸张“主权”。

这些道理姑且不论,单从法理上说,在南海问题上,前文已经说过,菲律宾、越南两国政府提得最多的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1994年生效,即便以周边国家批准《海洋法公约》的时间为标准,菲律宾议会批准这一公约也是1984年的事,越南国会干脆是在1994年批准的。简而言之,这就是说,先有“九段线”后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因此,中国在和南海周边国家处理海洋争端的过程中,对于某些具体问题可以视情况引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必要的参考,但没必要将其奉若神明。再直白一点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实不适用于中国和周边国家在南海的问题。这是符合一般法律原则——任何法律都只能约束它颁布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即便是以《海洋法公约》内具体条款为准,最终结果也同样如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条款中的第十五条,“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领海界限的划定”已经明确指出:“如果两国海岸彼此相向或相邻,两国中任何一国在彼此没有相反协议的情形下,均无权将其领海伸延至一条其每一点都同测算两国中每一国领海宽度的基线上最近各点距离相等的中间线以外。(原法条)但如因历史性所有权或其他特殊情况而有必要按照与上述规定不同的方法划定两国领海的界限,则不适用上述规定。”

由此来说,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利益争端而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实更多的是适用于中国在东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之间的主权争端上,而在南海问题上,则只需作为参考便足矣。我国宣称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无论从道理还是法理上说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根本谈不上什么“霸权主义”。

第二节 越南——本身不是问题,格局才是问题

南海争端反应最激烈的是菲律宾和越南,而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国家在对华态度上一度可以用“颠三倒四”来形容。经常是前脚呼吁和平解决,后脚某位官员又高呼“不惜一战”。

譬如,2010年,越南在其党代会上刚刚宣布“要以全党、全军、全民之力保卫东海(即中国南海)”,之后不过半个月的时间,越南海军两艘主力舰艇就又对中国湛江进行友好访问。菲律宾类似的事情自去年以来也办了不少。2012年,在菲律宾政府一再的挑衅之下,南海的局势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菲政府甚至在东盟会议上逼着东盟国家选边站队,可到了7月19日,菲总统发言人又把中国称作是“我们的友好邻居”。可以明确的是,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都不是傻瓜,那么,出现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先来说说越南。按理说,越南是非法侵占南沙岛屿数量最多的国家。论海军实力,越南海军是无法和中国海军南海舰队相比的,但它在这些岛上驻军却形成了既定事实。这就像搭违章建筑的“钉子户”一样,虽然不合乎规定,但你搞“强拆”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就南海石油资源而言,在周边国家中,越南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其实反倒可能是最小的,因为大部分的油井都打在“九段线”以外。然而,这次越南政府喊得最凶的问题,恰恰就是海上石油问题。之所以会这样,问题其实恐怕还要跳出南海才能看得清楚。

除了新加坡这个迷你国之外,越南应该是东南亚国家中内部政令最为统一的国家,然而,自2008年以来,越南国内其实也一直有分裂或“碎片化”的风险。

1975年,越南共产党最终完成了对国家的统一,但这个统一仅仅是政治意义上,从经济、民族认同感方面的统一还只能算是开始,可偏偏就是在这个时候,越共高层却利令智昏,开始对周边国家进行军事侵略,甚至不惜与曾给予自己极大帮助的中国为敌。1979年,越南当局的一系列错误行径最终迫使中国不得不进行自卫还击战,进而引起了两国间长达十年的边境战争……这些我们将在后文详述。简单点说,几十年以来越南高层所做的事就是在一场战争结束以后马上又投入另一场战争,而且场场都需要举国之力。这样一来,越南内部的南北经济整合也就被搁置一边。

1991年苏联解体,而此前黎笋政权对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导致越南在经济上除了苏联之外再没有任何的依托,国家经济因此遭受了重创。这使得一些长期以来被掩盖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其一是上层社会所奉行的“精英主义”。黎笋时代的越共近乎就是苏共的翻版,所以苏联存在的问题越南几乎一样也没落下,虽然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成分保证了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公平,但是在越南很多人的心里,依然认为居于少数的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天然就该高人一等。

在更早一些时候,这个问题其实就已经在越南存在了。曾有参加过抗美援越的中国军人回忆,越南人民军内部等级比较森严,老百姓普遍都有些畏惧“当兵的”,这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以来所奉行的“军民鱼水情”是截然不同的。

在经济运转良好的情况下,老百姓几乎察觉不出“精英主义”有什么不妥。然而,一旦经济出现问题,矛盾也就立时会凸显出来——所谓天然“高人一等”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在财富分配上得以体现。精英阶层所要求的是以他们的身份而非贡献来获得更多的财富,如果领导者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则整个社会必然被彻底撕裂,紧随其后的很可能就是大规模的内乱;而如果不能完全满足精英阶层的要求,那么这些人就会借助手中的资源(主要是面向民众和基层的传媒)频频向越当局发难,这最终还是会加剧社会矛盾。

其二是经济、文化层面的南北二元制问题。从历史渊源上说,越南虽然是以京族为主体的民族,但历史上南北方的差异就很明显,且彼此矛盾不断。所以,越南南北方的共性远没有朝鲜和韩国那么强。

越南当局当初穷兵黩武的政策使得统一国内经济、人文的最佳时机被白白地浪费掉了。而自苏联解体之后,越南国内从党中央总抓经济变成了事实上地方自己搞经济,相对来说越南北部更多的是和中国进行合作,而南部则是和东盟国家合作。日久天长,越南国内就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圈,彼此谁离了谁一时半会也都活得下去。这种经济二元化必然要加剧政治、社会乃至人民思想的分化。如今,从地域上越南可以分成北方派和南方派,从经济上可以分为亲华派和亲美派,从政治主张上可以分为民主派和保守派……可见,越南社会已经开始出现支离破碎的趋势。

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政府一系列轻率的改革举动又给越南带来了第三个大问题。自90年代开始,越南开始大力推动“国退民进”,即私有化改革。这一方面提高了个体经营的灵活性,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但另一方面,由于越南决策者只看到了市场化好的一面,使得改革过于简单、片面,这等于是越南国民经济这部机器只装了“油门”却没有装“刹车”,使得越南国内出现贫富差距加大、政府威信下降、社会思想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最初并不是很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世界的经济都处于一个长时间的景气状态,越南同样是那段时期的受益者,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存量分配的问题,而如果增量一直很大,那么这些问题就不会让人们察觉出来——大伙的日子都在变好,无非是有的步子大点有的小点,都会有一个不错的预期,所以老百姓也就不会太热衷于掺和政治,最多把它当作一个谈资而已。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之后,一切幻想都戛然而止了。那一年越南经济就如同一个一脚踩空掉进下水井的人一样,前一刻还稳稳当当享受欧美的一片赞美声,之后就迎来了高达25%的通货膨胀。

经济的问题最终必然要波及政治,以往的谈资变成了人们发泄愤怒的平台,而越南南部的旧势力也开始活跃起来。除此以外,美国也开始通过或明或暗的渠道对越南国内进行渗透,一方面向越共政府施压,另一方面为“颜色革命”布局——当初美军在越南苦战十年,最终在支撑不足之后才选择“体面地离开”,如今翻盘的机会既然来了,那美国政府自然没理由放弃。

几种因素相互叠加,使得越共的执政合法性开始出现了动摇。这种时候,越南高层企图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来释放国内压力也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了。反对派同样也希望借此能有文章可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其在河内市[51]能通过民间串联连续组织数次大规模游行。

由此在越南国内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政府一方面试图通过在南海“发飙”来在老百姓眼中重新树立形象,为此不惜一切在南海主动挑起事端;另一方面却又不敢把事情真得闹大——真打起来越军的赢面小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一次战败很可能彻底压垮越南政府。越南国内企图“变色”的反对派也在拼命造势,一再挑动老百姓的民族主义情绪。这样可以一举两得:一是通过一系列造势,把自己塑造成了民族尊严的捍卫者,由此收买了人心(可笑的是这些人其实一直企图把美国人重新请回来,让越南重新成为西方事实上的傀儡);二是可以借此把越南政府架在火上——如果越南政府回归理智那么就会被反对派说成是卖国,如果政府一条道走到黑最终战败,那么就会被反对派说成是无能,而无论是“卖国”还是“无能”,最终的结果都将是越南政权变色,反对派上台,美国人以及前西贡政权的大地主、大财阀重新回来,整个越南的民族解放事业重新倒退回半个多世纪前。

上述也是目前中国所不好处理的地方,在战场上打败越南海空军并不难,但一旦因此导致越南出现政权崩盘,那么后面很可能导致整个越南将要变色,或者是重新出现南北分裂。无论是出现哪一种情况,都将导致美国的势力重回越南。如此一来,我国当初十年抗美援越所取得的地缘战略成果也将遭受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