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
“你跟林修什么关系?!”
一边想着蓝嘉琳纸条里的内容,一边沐浴在初秋午后的阳光下,校道上的林秀虽说一脸惬意,但思绪早已经不知道发散到哪里去了。
她为什么突然这么问?
她那么确定自己跟林修有什么关系不成?
那位惊艳了所有人的蓝嘉琳师姐,难不成跟林修有什么关系吗?
这实在让林秀想不通,但按道理讲,两人不应该有什么交际才对吧?三年前那位天才后卫林修,在绿森林学院也就读了一个学年,便宣布休学参加美职篮选秀。而蓝嘉琳现在读大三,那就是林修进入到美职篮后,才入学绿森林学院的。
如此一来,两人又怎么可能有交集呢?
带着大小不一的各种问号,林秀不知不觉的已经走到了一片沉静的绿森林球馆门口。
林秀看了看时间,现在距离沈骏教练规定的集训时间下午4点还有大半个小时,也难怪球馆内外都是一片静谧的说。
来到绿森林学院两个星期了,但这只不过是自己第三次来到这座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球馆罢。
带着午后的闲情惬意,走进绿森林球馆后,林秀在替补席上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座有数十年历史的球馆。
这座显得有些陈旧的球馆上空,悬挂着8面巨大的旗帜,这代表着“绿巨人”在“U联赛”中的8个全国总冠军!
而在8面大旗帜周围,则有着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小旗帜点缀着。这些小旗帜,要么是球员所获得的各种个人荣誉,要么是分区冠军的代表,这足以见得,在前面18届“U联赛”中,绿森林学院所获得的荣誉是难以计量的。
特别是在“五连冠”时期,绿森林学院的阵容中可谓是高手林立,天才拥挤,尽管没有像三年前林修那样各方面突出的领军人物,但那个时期的绿森林学院有着一支难以撼动的整体,他们凭着整体的强大完成了一个时期的垄断,创造了一段至今依旧不为人们所忘的篮坛佳话。
由于距离集合的时间尚早,球馆内只有自己一人,趁着这种静谧,林秀也是饶有兴趣的看着球馆上空那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殊荣。
很快的,林秀发现了一些令自己诧异的问题——球馆上空那些代表个人殊荣的旗帜,居然只有三面代表全国赛“得分王”!其中最为崭新的一面,自然是林修在2年前所获得的。那些色泽黯淡,稍显陈旧的,更多是“篮板王”、“盖帽王”、“助攻王”这样的殊荣。
这是怎么回事???
难不成,“八冠王”绿森林学院因为获得的“得分王”次数实在太多,因为球馆顶部悬挂不下,所以撤下部分不成?
这样的猜想马上就可以被否定的说。
国际篮联正式比赛所规定的篮球场地标准为:长28米,宽15米,面积也就是420平方米。而篮球馆内因为两边还有着观众席、主客队更衣室、技术台、设备室等,其占地面积肯定超过1000平方米。
按照这样的标准做个简单的“容积实验”,这就算是让绿森林学院将18届“U联赛”的团队殊荣、个人殊荣都拿遍了,都做成纪念旗帜悬挂在球馆上空,那可不可能将球馆上空给铺满的说。
如此也意味着,“八冠王”绿森林学院在称霸“U联赛”的那些年里,一直坚持着整体、团队的打法,甚至乎,他们有着强大的内线,利用强有力的篮板球保障,让整体篮球运转到极致。
在这个后卫球员当家作主的“小球时代”,单体的统治力压过了整体的力量。
现如今,无论是职业赛场还是校园赛场,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更多是以超级球星那惊骇世俗的得分能力为主导,其他球员围着其打援的“巨星打法”。
包括三年前的林修,也是如此——利用强大的个人得分能力劈荆斩棘,再辅以自身同样出彩的组织能力,将球队的其他角色球员们串联起来,形成“以我为主,多点开花”的无解打法。
如此一来,强队的立足根本,便在于阵容中是否至少有一位砍分如砍菜般麻利的“得分王”坐镇后场。
为什么不是坐镇内线,是坐镇后场呢?
这就是技战术演变的原因所在了!
有着强横身体素质,在攻防两端俱佳的“内线大杀器”可谓是80、90年代美职篮赛场强队的标配。他们在内线如入无人之境,各种疯狂的肆虐,各种疯狂的搅和,将油漆区变成惨绝人寰的修罗场,让后卫球员不敢轻易突破进内线上篮得分。
随着统治级的内线人才不断凋零,曾经的内线统治打法逐渐式微,再加上得分端更加追求效率,更多的大个子开始苦练外线投射能力,越来越多的球队更愿意围绕着三分线打转,更追求高效的三分投射与高效的快速反击来得分。
大个子的机动能力差,自然无法在快速反击中为球队助得一臂之力。
所以,在现代篮球进入“小球时代”后,担心失业的大个子们开始往两个方向发展:专干脏活累活的内线蓝领、外线投射能力出色高个子投手。
也有一种说法是:现代篮球的训练方式愈加科学,球员们的投射能力日益精进,再加上各种苛刻的篮球规则不断被修订、递增,导致内线球员们无法像昔日一般轻易打出统治级的表现。所以,“小球时代”的到来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对于这一现状,有人生动形象的形容:“这就像冷兵器往热兵器过渡一样。以前没有枪,胜负还是靠肉搏、靠拼刺刀,偶尔射个弓,打打驽;现在的枪支火炮,不仅射程远,还精准得变态,谁还傻傻的冲上去拼刺刀呢?”
(PS:咳咳……没错!这话就是阿谋说的嗯……)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现代篮球“三分满天飞,后卫横着走”的现状,都不能否认的是:“小球打法”让得分端更加的高效、更加具备观赏性,同时也降低了球员们因为不断的贴身肉搏而意外受伤的可能性。
由此,球商过人林秀基本可以做出判断:“绿巨人”的没落,在于时代变迁,而技战术打法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现代篮球进入到“小球时代”后,“绿巨人”曾经引以为傲的整体打法、内线统治与时代格格不入,只能在与新产物的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无情的淘汰,最终沉沦。
这显然也不是“绿巨人”不愿意变通的原因所导致——在三年前吸收了林修这种天赋异禀的天才后卫后,球队马上切入到小球打法,以林修为核心建立起一系列骇人的战术打法。
但毕竟,一名能够成为战术核心的超级得分手,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
林修的离开,也意味着当年那套为其量身定做的小球打法直接崩盘,在他那个核心主导的位置后继无人后,如果继续坚持那套已经失去核心驱动力的小球打法,那么“绿巨人”直接跌回谷底,甚至创造历史最差战绩,这也成为必然。
当然了,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林秀自己的猜想,至于有没有更多原因,或者其他原因直接导致绿森林学院的堕落,这个就得靠他融入到校队后做进一步的了解了。
就在林秀一个人坐在球场外围的替补席位置上,各种想法万千的时候,球馆外突然走来了一高一矮的两个人影。
虽说是“一高一矮”,这是因为与身高接近200公分的大个子李铮形成对比,导致的视觉冲击罢。这大概掂量着,这“矮者”也得有180公分以上吧。
“哈,林秀师弟,这么早就过来集合了呀?”
听着这把充满磁性的声音,林秀将自己脑海中的各种思绪清除一空,往球馆门口处放眼望去。这正冲着自己说话者,不正是那天与沈骏教练一同试训自己和陈龙的校队成员李铮吗?
毕竟李铮是学校大三的学生,不仅是大自己两届的师兄,也是校队的主力之一,无论如何,自己这个大一新生还是得尊重对方的。
只见林秀赶紧站起身来,敬重的回应一声:“李铮师兄好。”
然而,在两人走近过来,看清了李铮身边较矮者的面孔后,林秀却是一愣。
这一张文雅,******的书生面孔熟悉无比。自己不仅见过他,还在自己的绿森林学院校内赛首秀上与其交过手,只不过当时自己是在场上,对方却是在场下罢——没错!李铮身边这位,正是“新生杯”财会系的教练!
两人走进绿森林球馆,走向自己所在位置后,先开口的正是这位看着温文尔雅的财会系教练。
“你好呀林秀同学,我是校队目前的主力得分后卫,财会系大二学生,罗皓。相信,你对我还有点儿印象吧?”
说罢,对方冲着自己善意一笑,并友好的伸出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