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5日晚,我看到新华社驻东京记者张可喜采写的一篇题为《日本计划构筑“失败学”》的科技新闻,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近几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失败”是一种知识资源,并且开始对各个领域的“失败”进行初步的研究,80万字的《误诊学》和20万字的《失败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但是,我国对“失败”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还停留在无组织、无计划的自发阶段。日本科技厅专门设立“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把科技领域里发生的事故和失败搜集起来作理论上的探讨,构筑一部“失败学”,这种做法,对我国是有借鉴价值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新的知识和新的发现,都是建立在前人“失败”的基础上的。人们通过对失败的研究,可以开发出新的思路、新的知识和新的财富。我们国家不乏“事故资源”和“失败资源”,问题在于要借鉴他山之石,尽快唤起各级领导干部研究和利用这种特殊知识资源的自觉性。
当天晚上,我打电话给值班副总编辑,让他告诉编辑部的同志,争取在一个小时之内写一篇反映日本构筑《失败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发的详细材料,供各级领导同志参阅。由于驻东京的记者掌握的具体材料不是很多,需要进行追踪采访,这篇稿件需要拖延几天才能写出来。
长期以来,新华社的驻外记者比较重视对驻在国经济形势和科技成果的报道,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今后应该继续加强和改进。但是,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大多数国家为了在21世纪新的世界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理论、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的竞争,从而在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引发了一系列革命性变化。作为新华社的驻外记者,要紧紧抓住国力竞争的核心问题,密切关注上述各个方面的苗头性变化,力求从中发现新的发展理论、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战略、新的发展策略、新的发展途径、新的发展措施,寻找对我国有借鉴价值的做法和经验。这种新鲜的“启发”,可以演化成全社会共同的财富。
(2000年7月7日“值班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