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15年山东省情研究报告
10189800000010

第10章

新常态下加强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多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家是企业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宝贵、最稀缺的人才资源。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已经成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实践充分证明,民营企业家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决胜时期。实现我省“十三五”奋斗目标,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赢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作为全省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承担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其引领发展的能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从而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升级版”。这既是各级党委、政府一项重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也是各级统战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按照省委常委会的要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对新常态下加强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全面了解面上情况基础上,先后到17市、30余个县(市、区)和部分民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听取了基层党政部门、工商联和商会组织、民营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建议;开展了抽样调查,向17市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400余份。通过一系列工作,进一步摸清了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的现状,了解了当前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新常态下加强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基本特征

“民营企业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群体概念,而非学术概念和法律概念。目前,全国范围内对“民营企业家”没有权威界定,也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所有者企业家,作为所有者他们仍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另一类是受雇于所有者的职业企业家,也称作职业经理人。我们通常所说的“民营企业家”属于第一类企业家。从上述概念来分析,截至2015年9月,全省民营市场主体(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45.7万户,注册资本(金)53276亿元,从业人员2303.8万人。其中私营企业118.2万户,注册资本(金)47130亿元,从业人员1008.2万人。考虑到存在混合所有制经济成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多元等因素,粗略估计,我省民营企业家数量应当在120万人左右。我们以省工商联第十二届执委会242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执委为重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无论从整体的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来看,还是从企业的规模和层次来看,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出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整体面貌。

(一)年龄结构以中年为主,代际传承任务较重。省工商联执委以上民营企业家中,51岁至60岁的所占比例最大,有121人,占50%;其次是41岁至50岁的,有90人,占37.2%;61岁以上的17人,占7%;31岁至40岁的14人,占5.8%。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34岁。

从我省民营企业家的年龄段分布可以看出,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方面正处在成就事业的重要时段,同时也面临代际传承的艰巨任务。特别是一些有影响力的民营大企业,其“掌门人”年龄结构老化更为严重,省工商联36位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中,50岁以下的仅有9人,55岁以下的也仅有14人,占比分别为25%和38.9%。尽管近年来创业者年龄日益年轻化,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快速老化的趋势。

(二)政治面貌以中共党员为主,年轻一代政治面貌多元化。省工商联执委以上民营企业家中,中共党员超过一半,有124人,占51.2%;无党派人士96人,占39.7%;加入民主党派的22人,占9.1%。

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中中共党员之所以占较大比例,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民营企业的前身是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当时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数是中共党员,再就是各级组织在推荐省工商联执委时会优先倾向中共党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在发展中共党员方面,各级党委给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一定的政策倾斜,通过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新发展的中共党员数量也在增多。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近年来加入民主党派的民营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一代数量呈一定上升趋势。在省委统战部2015年举办的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青年企业家培训班91名学员中,加入民主党派的有19人,占比高达20.9%。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青年企业家希望通过加入民主党派扩大社会交际面和政治参与空间;二是个别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发展成员时积极动员,希望通过发展民营企业家来获取活动经费支持,以增强党派影响力。

(三)整体受教育情况良好,知识结构有待改善。省工商联执委以上民营企业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62人,占66.9%,其中研究生学历的77人,占31.8%;大学专科学历的72人,占29.8%;高中及以下学历的8人,占3.3%。

从学历分布来看,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整体受教育情况良好。但事实上,很多民营企业家的研究生学历甚至本科学历都不是第一学历。抽样调查显示,我省民营企业家第一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高达23.9%,硕士仅占7.8%,没有博士。一些民营企业家思想观念传统,知识更新缓慢,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具备的现代公司治理、国际经贸、资本运营、风险防控等专业知识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长远发展和做大做强。

(四)行业分布广泛,传统行业比重较大。我省民营企业家从事的既有传统行业,也有新兴行业,部分企业已实现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经营,有的企业综合实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从三产分布看,我省民营企业家从事第二产业的多,从事第三产业的少,特别是民营大企业高度集中在第二产业。参与2014年度上规模调研的180家民营企业中,第一产业20家、第二产业135家、第三产业25家,企业数量在三产的分布之比约为11:75:14。从行业分布看,从事传统行业的多,新兴行业的少;从事基础产品生产经营的多,高新技术产业的少;从事加工的企业多,创新型企业少;生产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开展研发活动的民营企业不足1/10。我省2014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共涉及27个二级行业(行业划分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排在前三位,合计占到26—67%。房屋建筑、农副食品加工、金属冶炼、批发零售、纺织、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排名也比较靠前。而从事汽车制造,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艺术业的民营企业很少。新常态下我省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

(五)经商风格务实低调,旗帜性领军人物较少。鲁商作为与徽商、晋商、浙商、粤商齐名的中国五大著名商帮,深受齐鲁文化影响,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逐步形成了勤劳肯干、诚实守信、重情重义、敢于担当的显著特点和精神特质,在全国各地和国际上都享有良好口碑。鲁商经商风格相对稳健,中规中矩,不急功近利、不冒大的风险,长期以来山东民营企业的重大涉法涉诉案件都比较少。但与浙商、粤商等商帮相比,鲁商“敢为天下先、冒险闯市场”的劲头不足,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一般都不事张扬,不喜欢抛头露面,干得多说得少或者只干不说,即使是一些实力很强的民营企业如魏桥集团、信发集团,其董事长张士平、张学信等人都一贯行事低调,以至于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声望和影响力不够大,像马云、柳传志这样能够引领时代风气、代表一方的旗帜性领军人物不多。

(六)政治参与意愿强烈,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省工商联20.4万会员中(工商联干部除外),在各级人大、政协担任职务的共有9845人。其中,人大序列4082人,包括全国人大代表35人,省人大常委1人、代表167人;政协序列5763人,包括全国政协委员4人,省政协常委21人、委员104人。民营企业家们非常看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治身份,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出议案提案数量逐年上升,且质量逐步提高,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部分民营企业家在参加工商联等组织的同时,还自发组成不同形式的民间组织,积极开展活动,沟通信息,联络感情,共谋发展,在一定范围或行业形成了影响力。但总体来看,我省民营企业家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全省120万左右民营企业家中加入工商联组织的仅有20万,占比仅为1/6,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还游离在组织之外,接受党的声音和社会正能量的渠道不畅,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引导还比较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

(七)对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巨大,创新创造活力仍需进一步激发。当前,我省民营经济正处在重要发展机遇期,发展速度较快,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重要源泉,民营企业家队伍也已经成长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是社会贡献率不断提升。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90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3%;实现税收5560.4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64.2%;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到1757.4万人,比2013年底增加255.1万人,对就业的贡献率超过80%。二是民间投资拉动作用明显。2014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34050.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1.9%,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4.1个百分点。三是科技创新贡献突出。我省2014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中,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8个行业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认证的企业技术中心或实验室,64个其他部门认证的技术中心或实验室;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有46家。获得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33项。四是“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2014年,我省民营外贸企业共28123家,占全部外贸企业的78.5%;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1400.6亿美元,占全省的50.4%;全省核准民营企业境外设立企业(机构)393家,中方投资44.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75%和71%。以上数据表明,民营经济对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巨大。但从全国视角加以审视,还存在不小差距,突出表现为市场主体数量偏少、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吸纳就业能力不够强、组织形态比较落后、创新能力比较弱、外向度不够高等等。民营经济仍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迫切需要我们正视差距,补齐短板,加快发展。

二、新常态下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思想动向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突出的特征是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感受的最直接,受到的影响也最大。新常态下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政治上比较坚定,但存在思想波动。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省广大民营企业家能够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广大民营企业家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作出的系列重大部署给予高度评价,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我省2014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中,有新增投资的企业占82.2%,17.8%的企业已经通过国有资本入股本企业、参股国有企业、收购国有企业资产、与国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新企业等形式参与到混合所有制中,表明对市场前景比较看好。但受当前复杂经济形势和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加之国际敌对势力煽动、国内社会矛盾叠加,也有部分民营企业家产生了一些思想波动。经济新常态下,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亟须进一步强化。

(二)发展上比较执着,但对转型升级有畏难情绪。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对经济新常态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想方设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民营市场主体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全省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124.2万户,同比增长82.3%。其中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26.5万户,同比增长97.2%。但也要看到,也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家对经济新常态感到不安和惶恐,对企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有的习惯了拼资源、拼环境、粗放式、高利润的发展方式,心理上很浮躁,不能耐下心来在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上下功夫;有的民营企业实力有限,转型升级所必需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基础条件不具备,加之企业家本人能力有限,只能“被动应付”;还有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内部压力很大,但政府没有给企业在外部减压,税费负担依然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感到没有转型升级的时间和空间。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解决民营企业“想转、敢转、会转”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给予指导支持。

(三)守法上比较自觉,但认为法治环境不够理想。我省广大民营企业家对“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的理念高度认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使他们深受鼓舞,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也有部分民营企业家认为当前的法治环境还不够理想,特别是经济领域法治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行政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公的问题时有发生,部分民营企业家对人身财产安全深感忧虑,“小富即安、大富不安”的情绪有所蔓延。

(四)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主动,但对社会地位感到失落。我省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比较强,重商德、讲诚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注重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踊跃投身光彩事业、公益救助等活动,积极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在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但总体来说,他们认为社会上对民营企业家这一群体的认同度不高,自己付出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感到比较失落。

三、我省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发挥民营企业家才能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商局、省金融办等部门单位,从各自职能出发做了大量工作。各级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组织紧紧围绕“两个健康”工作主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主要做法是:

(一)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壮大民营企业家队伍。民营企业家队伍要健康成长,基础是民营经济要健康发展。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与促进民营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结合起来,在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是2014年高规格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鲁发〔2014〕15号),推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26条措施”;承办了全国工商联十一届三次执委会议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入鲁助推转调创洽谈会,累计签订合同项目2234个,投资额2.9万亿元,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极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投资创业便利化,营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各级统战部、工商联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组织开展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考核工作,深入开展人才、科技、银企“三对接”活动,推动建立省委政法委、省发展改革委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对外经贸交流活动,推动境外山东商会建设,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通过一系列举措,极大地优化了营商环境,全省上下形成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广泛共识和浓厚氛围,为民营企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释放了红利、增添了底气。

(二)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引导。根据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统一部署,在我省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持续深入开展以“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个人梦、企业梦、中国梦”大讨论,举办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典型事迹报告会,广泛开展信誉宣言活动和守法诚信教育,开展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感恩革命老区“沂蒙行”活动,加大民营企业党建和商会党建工作力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誉(简称“四信”),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收到了很好效果。

(三)系统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素质。省有关部门把民营企业出资人、管理人员培训纳入各级人才发展规划,列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培训计划,拓宽民营企业家培训渠道,重点加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青年企业家的培训。一是多渠道、宽领域组织学习培训。省委统战部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选派部分优秀民营企业家参加各类高级研修班,对在全国、省、市级人大、政协作出政治安排的民营企业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二是组织专项培训。结合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在清华大学等地举办“优秀建设者”专项培训班;举办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培训班,积极促进民营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三是实施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2012年以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省委党校、省干部学院举办四期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青年企业家培训班,重点加强政治理论、产业政策和经营管理培训,引导他们提升综合素质能力,顺利实现代际传承。

(四)大力进行宣传表彰,优化民营企业家成长环境。积极运用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平台,深入挖掘和树立一批可信、可学、可比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目前已开展六届,共评选出648名全省优秀建设者,已成为在民营企业家队伍中开展的影响最大、规格最高、特色最鲜明的评选表彰活动。除此之外,认真开展了全省民营企业“实力百强、创新百家、公益百星”三项评选、全省民营企业“关爱员工、实现双赢”评选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开展评选表彰的同时,与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宣传报道,展示优秀民营企业家良好形象。省委宣传部牵头开展的“厚道鲁商”倡树行动,积极宣传推介鲁商文化品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中华工商时报》刊登7个专版,集中宣传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大众日报》开设了“努力实现工作指导重大转变”“微观山东”“齐鲁非公经济优秀建设者”专栏,在头版头条位置连续刊发《解决民企发展难题》等多篇重点报道,集中刊登40余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梦”感言。山东广播电视台开设了“山东民企新创举”专栏,大众网、齐鲁网分别推出“聚焦山东民营经济”大型网络专题,在全省上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积极搭建平台载体,引导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我省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主动承担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职工社会保障等社会责任。通过搭建多种平台,引导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广泛参与光彩事业、扶贫开发、抗震救灾等活动,积极回报社会、成就光彩人生。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参与光彩事业等活动中受到了教育,他们的光彩精神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省组织开展的“民企帮村”活动,参与帮扶的民营企业达13468家,帮扶村庄9728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6万人,带动农民增收73亿元,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10年来,全省累计实施光彩事业项目4289个,到位资金131.62亿元,安排就业62.16万人,帮助64.67万人脱贫。在支援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民营企业家累计捐款捐物达1.42亿元;我省民营企业家在参与贵州毕节试验区建设中累计捐款1505万元。

(六)建立科学工作机制,加强代表人士动态管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发现、培养、储备、使用和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代表人士数据库。加大安排使用力度,积极推荐表现突出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各级工商联执委、常委、副主席,同时还安排了一大批70后、80后青年企业家担任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为他们成长成才搭建了舞台。把综合评价作为选拔和安排代表人士的前置程序,坚持“凡进必评”,建立了由统战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协调机制。高度重视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了省、市、县工商联领导班子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履职考核制度和工商联执常委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会议考核制度,把工商联打造成为发现、培养优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重要基地。

多年来,全省各地在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也形成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一是必须始终把政治引导摆在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努力培养一支拥护党的领导、与党同心同德、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代表人士队伍;二是必须把促进“两个健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教育引导与服务帮助相结合,以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成长,提高工作实效性;三是必须把教育培训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提高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四是必须把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一般规律同民营企业家队伍的特殊性相结合,既要坚持统战工作的原则性,又要体现包容性、灵活性;五是必须把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虽然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与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普遍表现为“见物不见人”。一些地方和部门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但不能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谋划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加强政治引导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措施不力。二是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当前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底数不清,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基本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具体,主要是从各自职能出发来做工作,基本还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有关部门也只能通过抽样了解局部情况,造成工作覆盖面不广,视野不够开阔,选人渠道有限,习惯于在周围熟悉的“老面孔”中找人,社会上许多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家还游离在工作视野之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然会受到影响。三是培养方式比较单一。虽然通过教育培训、评选表彰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但总体来看,培养方式比较单一,不系统、不专业、不持续的问题突出,针对民营企业家队伍的系统化、专业化、高端化、经常化培养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四是安排使用不够科学。综合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经济指标比较容易量化,政治思想和社会贡献指标难以量化。选拔程序不够规范,有的地方往往以经济实力和纳税情况代替政治表现,有的地方选拔安排随意性大,人选民意基础较弱,“凡进必评”原则落实不够严格。同时,“重安排使用、轻教育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对代表人士的履职情况缺乏应有的考核,对不发挥作用的代表人士缺乏有效制约。

四、加强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为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姜异康书记在省委统战工作会议上作出了“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要毫不放松地团结、教育、引导、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要指示。新常态下加强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必须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紧紧抓住当前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的特点精准施策,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家创新创造活力,以更大决心、更有力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真正建立起一支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为我省在“十三五”时期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凝聚起强大力量。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常态下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近年来我省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营商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持续过程,与一些先进省份相比,我省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十三五”时期,要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抓,着力营造透明的法治环境、服务环境和制度环境,稳定民营企业家心理预期,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提供空间。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突出对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吸引、政治引领,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家精神,推动形成健康的政商关系。要巩固深化党政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制度,提倡各级党政“一把手”交民营企业家朋友,带头深入民营企业家中间做工作,真正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保护企业家,形成支持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民营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民营企业家要健康成长。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既“见物”又“见人”,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党政部门和工商联共同参与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综合协调机制,实现各部门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拓展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要将民营企业家队伍纳入人才队伍总体规划,明确任务目标、推进措施和责任主体。各级党委统战部要把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重大任务,加大调研力度,深入研究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相关理论政策的创新更好指导推动工作创新。

(三)突出抓好重点群体。民营企业家队伍面广量大,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重点抓好代表人士和年轻一代两个群体。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执委、常委、副主席、副会长的企业家是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的骨干,必须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当前,特别要针对我省民营企业家正处于交接班高峰期的实际,加强对创二代和青年创业者的教育培养,积极探索工作抓手,通过集中培训、国情考察、实践锻炼等方式,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加强和改进联谊交友方式,善于运用时代语言、大众语言和青年语言,与他们广交深交朋友,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实施思想引导;要把年轻一代纳入到工商联和商会组织中来,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爱国爱党、艰苦创业、奉献社会等优良传统,为他们提供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机会,对其中的优秀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和适当安排。

(四)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要围绕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四个关键环节,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发现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物色发现代表人士,重视从“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泰山学者、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发现高层次人才,积极从战略性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一代创业人才中发现代表人士;建立重大活动发现机制,积极发现领军人物,及时充实到人才数据库。二是健全培养机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从民营企业家的实际需求和成长规律出发,拓展细化具体内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经常化、长期化开展。抓好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工作,统筹制定培训规划,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构建更加适合民营企业家队伍特点、分层培训、有序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扶贫开发、智力支边、新农村建设等实践活动,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三是健全选拔安排机制。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政策性和导向性,坚持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标准,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把“凡进必评”作为首要原则,规范提名、严格程序,做好人选考察,探索人选公示制度。加强后备队伍建设,通过日常联系、调查研究、开展活动、教育培训,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有针对性地储备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骨干。四是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对作出安排后经考核不称职、失去代表性的人士及时作出调整。

(五)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表彰民营企业家先进典型。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优秀建设者精神,树立民营企业家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的良好形象。宣传、统战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组织好经常性、系列性宣传报道,推出一批有影响力、贴近百姓生活的宣传作品,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六)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商会作用。坚持工商联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把工商联作为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发挥其组织体系优势,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壮大会员队伍规模,优化会员结构,使之成为培养和输送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重要阵地。适应民间商会协会大量涌现、作用日益突出的新形势,放宽视野,创新思路,把行业商会协会作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托,引导商会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内部管理,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商会在宣传政策、提供服务、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加强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民营企业和商会党建工作,推动统战工作向商会有效覆盖,把党的活动融入民营企业发展和商会建设的全过程,激发党组织活力,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更好地把民营企业家队伍团结在党的周围。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