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那一点光
10200200000031

第31章 (三十一)1994又来了一个

水蜜桃的丰收没有增加大宝家的收入,装修新房子的事情只能搁置在一边。一切都照旧,平时小七和桂花一起做家务,周六中午吃过饭就去学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一不小心就入梅了。

朱家村的梅雨季每年都如约而至,不管你喜欢与否,憎恨与否。烦人的梅雨季像是天漏了,成天下雨,太阳就是躲着不见人,家里湿乎乎的,到处都长了毛,只有锅灶及四周是干燥的。每逢这个季节天天用炭盆烘衣服和鞋就是一项任务,稍不留神衣服和鞋就被烘的发焦发黄。自从小七来了以后,每年夏天何梅让小七负责这项任务。

梅雨季节出去干活时间,自然也没有平时多,何梅最大的任务就是利用梅雨天气做黄豆酱和蚕豆酱。何梅把洗净煮熟的黄豆或蚕豆剥壳放在大簸箕里,然后放上村里折下一种干净的树条或稻草铺在上面等着发霉。每两天都翻动一次,等着这簸箕里的黄豆或蚕豆长满霉的时候,大概梅雨季节就过去了。天开始放晴,一夜入夏。

何梅便把这些长满霉毛的黄豆或蚕豆放进一个大瓷盆里,倒进冷却的盐开水,不时地搅拌均匀,放在太阳底下晒制,夜晚也要晒星露的,除非下雨天才搬回家。一直要20-30天闻出一种鲜美的酱香才食用。

家家户户都开始把家里的一切搬出来晒,村里人叫这个为晒霉。大宝和朱爱明便把几张床、一张桌子以及两个衣橱和火箱抬了出来,何梅、桂花、小七便一起忙着把家里的凳子、椅子以及衣服、鞋、被子和竹席子搬出来,都在院子里一字排开。唯独那个红木箱晒在客厅门口的右侧。何梅、桂花、小七三个女人就在家一边翻晒衣被,一边晒豆酱。

有时,何梅让桂花和小七把发霉的衣服和鞋以及雨靴拿到小溪边去洗洗干净,自己在家看着那个宝贝箱子。其实要说这箱子里的宝贝,也就是装在一个大铁盒里祖传下来的宝贝,家里只有何梅和朱爱明知道里面是什么。还有一件女式毛领大衣,在何梅看来不是宝贝的宝贝。剩下就是几块崭新的碎花布和一些刺绣了。

桂花冒着烈日带着小七到小溪边洗洗发霉的东西。溪滩边硕大的柳树(枫杨树,当地人习惯叫柳树)笼罩着一片树荫,洒下一片清凉。由于来溪边洗的人比较多,她们两人便只好选择一个石铺,一个人洗累了,另外一个人接着洗,遇到被单被套洗好了,两人便一人拿一头,一起用力拧,然后便铺晒在溪边的灌木丛上。

溪边的人看着桂花和小七的密切配合,感觉她们就像亲姐妹,便不停地称赞小七的乖巧和大宝福气。

村子里朱老三家的媳妇跑掉以后便没有再买了,光棍至今也没有想法了。但是村尾还有一个叫朱家鹏的小伙子身材魁梧,但说话口嘴还有点歪斜。村里人都当面称其大鹏,背后称其大傻胖。他先前有人介绍一个有点跛的矮个子姑娘,女方坚持要一台缝纫机在村里做缝纫,男方也拿不出这点钱,最后两人没成,然而凡是正常的姑娘都不会有人介绍给他当老婆。所以他也一直打着光棍。

朱家鹏有个妹妹叫朱家富,她原名叫朱家凤,由于父亲朱启昭看儿子朱家鹏迟迟不能娶媳妇,便把女儿改了名字叫朱家富,意思是希望以后家里富裕起来。当时刚好有人建议朱启昭找上门女婿,他思前想后便答应了,也没有钱给女儿准备嫁妆,便自己找村里的熟人一起盖了两间土房子给他们单独住。

这次看到大宝买来的媳妇小七通情达理,朱启昭便又想起来找人给朱家鹏买媳妇。不过这次不是陶丽花介绍的,而是他的亲戚认识的熟人介绍的四川姑娘,比小七便宜,只要两万。只是姑娘年纪比较大,26岁了,不过朱家鹏已经40出头了。姑娘长相个子都还过得去,尤其胸大臀肥,这点朱启昭也算满意。

这个姑娘叫香雨,看起来挺强壮的,齐耳的短发,菱形的黑脸庞,布满了雀斑,大大的眼睛,瞪起人来挺吓人的。她来朱家村的那天天气本来预报是晴天,可是偏偏午后进村的时候下起了一场阵雨,山间小路一下子积满了泥水,幸好朱启昭还让蒋齐军带了一把长柄黑伞和一件透明雨衣。他穿着雨衣,一手打着伞,一手牵着那根紧紧地系在香雨腰上的绳子。香雨就像是一头未驯服的犟牛不紧不慢地走着,让朱启昭恨不得抽上几鞭。蒋齐军、朱家富、朱家鹏跟在后面,任凭大雨浇灌,都淋得像落汤鸡。

朱家村人消息永远灵通,他们还没进屋,村里路上就有人喊道:“他们回来啦!他们回来啦!”然后村里男女老少就陆续从自家屋子里打着伞,甚至有人头顶着脸盆冒雨跑过来围观。全村大概就何梅、桂花和小七她们没有去,其余人都去看热闹。

朱启昭赶紧将香雨带进客厅,便关上大门,任凭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还想看个究竟,便挤在窗户上看,有人趴在门缝里看,但也没看出什么,只好在外面议论着。

有人说,香雨比小七身材高不少,但没有小七面相好。

有人说,小七是处女,是个姑娘。香雨不是,是生过孩子的人。这从走路的样子可以看的出来。

也有人在猜测,她们谁会先跑掉?

也有人说,不管怎么样,她们只要为朱家留后就不错了。女人最重要的是能生孩子。

…………

这些只是猜测而已,但是结果谁能料得到呢?

大家觉得还没看过瘾就没的看了,衣服还被雨水弄的潮乎乎的,来时的心情便全无,带着失落和不满,便很快散去了。朱启昭他们饿极了,回屋换好衣服,然后便用开水冲泡米粉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