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朱爱新打电话说最近要回村看看。
朱爱新自从来贵满月前回来过一次,就再也没回来过。一来是因为自己的妻子梁巧珍下岗后无活可干,在家呆了一年多。二来是第二年儿子也没有考个好的大学,便开始了复读。这年国企下岗潮仍在继续,达到了最高峰。梁巧珍的姐姐梁冬琴和姐夫王振宇也下岗了,孩子在大二正等着学费去报道。姐妹俩就像是被逼上梁山一样,两人咬紧牙关合伙出资开了一个奶茶店,当然也卖茶叶什么的。别看这个小小的店,一开始没什么生意也够他们忙活的。虽然一开始生意是惨淡经营的,但是这东西还谈不上亏本不亏本的。
大概是因为朱爱新的单位也在精简机构,天天搞得人心惶惶。朱爱明辞职的想法都有了。他平时一有空闲时间,就一起运货物,所谓的跑跑腿,这也是一个读书人的无奈,放不下的清高。凡是读书人都是十分好面子的,然而这已经迫不得已了。
“老朱,你怎么运货了?”熟悉的街坊看见了朱爱新总会惊奇地问。
“是朱主任吗?”单位的同事在路上看见他总是怀疑地问。
一开始,开着小货车的朱爱新在车位上便憨厚地一笑,还不好意思,毕竟自己拉下面子是鼓起很大勇气的,然后辩解道:“亲戚开个店,帮帮忙。”要是有人问起什么亲戚开什么店,朱爱新便支支吾吾的。后来要是有人这样问,他总是回答:“我开货车就不是我老朱了吗?国家也鼓励个体经济发展,我觉得是好事。哪天下岗后自谋职业,不一定地坏事。”
几个人一起早摸黑,生意一般,但是人手少,店里还是忙得不行。最重要的这种店一刻也不能离开人。也许是地理位置好,也许是是第一家,生意慢慢好起来。他们开了第二家店,盘下了一个旧厂房,改建成一家组合家具店。后来第一家奶茶店生意红火的时候,遇上了县政府拆迁,获得了一笔补偿,他们于是在距离第一家店面不远处又盘下了一间新的门面。
如此良性循环,连梁巧珍自己不敢相信自己。她以前就是单位一名普通卑微的工人,被领导吆喝来吆喝去。下岗在家连自己的儿子都看不起自己。她曾经躲在被窝里哭过,绝望地想掐死自己。幸亏姐姐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俩尽心尽力,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
正如那句话所说,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今天看来,梁巧珍非常感谢单位的下岗。那些找关系把自己留在岗位的人,现在都羡慕她。那种混得最好的人也就一官半职。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儿子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好的工作,一起经营着几个店铺,对她这个母亲发自内心的敬佩。
这次回来,他们并不是炫耀,而是有个想法,那就是建议村长朱前打造旅游村。
朱爱新开着车带夫人和女儿回了村,特地买来很多城里孩子玩的玩具和衣物,还带了五千元,准备让朱爱明帮忙把自己的老宅子整理一番,以后多回来住住,乡下空气好,朱家村简直就像是美丽的天然度假村。他去了那么多度假村,也比不上家里的朱家村,熟悉亲切,所有的金窝银窝都没有自家的狗窝舒服。
等以后有钱了,他朱爱新要光复祖业,把自家以前的朱家大院给重建起来,要永远成为朱家村的招牌。他就是朱家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他们家以后世世代代要出研究生、博士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不仅自己走出去,还要朱家村也能够走出去。他预测朱家村以后肯定是可以打造旅游村的。
可是这次朱爱新带着妻儿回来,久违的桂花香味再也闻不到了,只是看见村子里路面上塑料袋漫天飞舞,甚至有的被风吹到树枝上呜呜作响。沿着村路那条清澈的河流早已污水横流,整个村庄除了那个硕大的水库还没有污染外,到处都是污染。朱爱新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泳的下游溪水已经变得再也看不见水底了,长满浑浊的苔藓绿,塑料袋和泡沫漂浮在上面。只有朱家村上游的溪水还是照例清澈如初。
上午十点左右,太阳温暖并不热烈,秋风凉爽宜人。何梅已经在家忙活饭菜了。
一辆红色光亮的轿车缓慢驶进了朱家村,停在村头,从车里下来了四个人。这就是朱爱明一家三口,加上他儿子的女朋友。朱爱明还是老样子只是有些胖,梁巧珍已不是以前那温柔依人的样子了,变成了一位自信干练的短发女强人,儿子朱耀变成了一个又高又壮的小伙子,脸上流露着甜蜜的幸福,他的女朋友高挑时尚,一头棕黄色的卷发。
朱爱明和何梅以及来贵三人出门热情地迎接了他们,还带领他们参观了新房子。关于小七逃跑的事情,他们从来就没告诉过他。虽然朱仙花是嫁到城里富豪别墅区,然而他们的交集很少,一个是城东,一个是城西。而且何梅还特地打过招呼,小七逃跑的事情不要让朱爱新知道。朱仙花这这几年结婚生了双胞胎,也没有时间看望朱爱新他们。
“来贵妈也出去打工了?”朱爱新一看新房子也没有小七便问道。
“她和大宝一起出去打工了。”何梅没有说出下半句。朱爱明想插嘴,何梅便打断了他。
这时,来贵在一边接上了说道:“村里人都说,我妈跑了。”何梅狠狠地瞪了来贵一眼,来贵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便低下头。
朱爱新看了看来贵,摸了摸他的脑袋,给了一个厚厚的红包,来贵不要,递给了何梅。何梅把它递给了朱耀。朱耀还是把红包又给了何梅。
“嫂子,你就收下吧。算是我们给来贵的。”梁巧珍在一边劝道。
“巧珍,这钱我们不能收,欠你的钱还没还。这些年手头好些了,前年刚搬进新房子里。”何梅觉得这些年有了大宝在外打工挣钱,这借钱过日子的日子结束了,只是以前欠朱爱新的钱没有还,等着手头真正富裕了就立马还上。这些年这钱也没有乱花,除了那年卖桂花树一激动买了一台彩电。
“本想他爸妈出去打工,日子好过了,没想到他妈跑了。”何梅突然哽咽。
“别说了,收下吧,这些年我们手头好过了,欠我们的钱不急。不够用的话,你和我说一声就行。”梁巧珍很同情何梅,一点也没有城里人的势利。
“现在日子马马虎虎的,大宝也挣钱了,刘建红他做了来贵的干爸也会给钱,我们就是慢慢还债。你们的钱哪一天我们一定还上。”何梅还是把装了两千块的红包给了朱耀。
“来贵你要好好读书,考进县城一中就住我们家。到时我们带你去吃肯德基。”朱爱新鼓励地说。
就在前两年,肯德基开进了县城。崇洋媚外的市民们把人家的快餐当成了美味,每次站在店前排队的人就有两百米,其火爆程度可想而知。自从城里有了这个肯德基,也许是孩子们在大人面前听到过多的谈论,吃肯德基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对于这个山村的来贵来说,肯德基他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但是他从朱爱新说话的语气里得知那肯定是了不起的美味。他是先眨巴着眼睛,然后又是露出惊喜的眼神。
“嗨,肯德基就是吃汉堡包和炸鸡腿。等你考进了一中,我每周都带你去吃一顿。”朱耀在一旁解释道。
来贵不知道肯德基的炸鸡腿和家里奶奶给他做的油炸鸡腿有什么区别,但是又不敢再继续问下去,只是假装很友好地点点头。
朱爱新和朱爱明兄弟两人聊了好久,下午的时候村长朱前得知朱爱新回村,也捧着茶杯进来坐了一会。朱爱新便把朱家村打造旅游村的想法告诉了朱前,朱前听后哈哈大笑,他心里想镇里办个厂都不行,还打造旅游村呢!
“老兄,别做梦了!村里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再说村里环境也没以前好了!”朱前一句否定了他。
不过,朱前就是个矛盾的人,一方面想着村里平安无事,他这个村长一直当下去,一方面想着折腾从中牟利。他儿子春节国外旅游回来也没有说回来看看这个乡下的老爹老妈,归根结底还是他不够有钱有势。
于是,他在朱爱明走后,还是电话徐建国聊上几句,顺便探讨朱家村旅游开发的可能性,意在提醒镇里做规划,他坐收渔利。
朱爱新的这几年发达,还是得益于县镇乡的人们对组合家具的疯狂,他们也表示如果朱家村打造旅游区,他也考虑合作投资。
朱前思前想后,向徐建国建议打造旅游村的事情,徐建国也跟镇长谈过,镇长也愿意,只是谁愿意来承包旅游开发。如果找不到承包商这一切都是免谈。于是,这只是个美好的建议而已。
不过今年下半年政府确实做了两件件实事。一是镇里各条大马路都修成了水泥道,当然这不是本镇才这样,县里其它镇也是这样。靠近镇里的几条马路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据说各村里的马路和太阳能路灯也在明后两年实现的。二是镇上有了保洁人员每天清理垃圾,街道上的垃圾有了集中堆放的地方。因此镇上的街道比以前干净多了,废弃的垃圾袋和摊贩们丢弃的菜叶垃圾都不见了。不过农村里垃圾还是由村民们自己处理,大多都是焚烧,发出难闻的塑料味。
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农村环境没有以前好了,物价上涨,东西没有以前耐用了,以前一个两块钱的铁脸盆可以用一辈子,现在十块钱的塑料脸盆用不了两年。每过一年,物价都涨一番,这钱挣得多,花得多。
年底的朱家村外出打工的人陆续回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家有了彩电和固定电话,一是因为今年市场上彩电价格大战,彩电价钱几乎减半;二是随着手机的普及(那时县城里已经有了国产彩屏手机了),固电话安装费只是以前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年轻人还给自己买了一部国产黑白手机(移动电话)做为新年礼物。不管平时在外面打工有多苦多累,此时他们让家里有了彩电和固定电话,让一家老小有了过年的新衣新鞋,自己拥有一部移动电话,这种成就感是有说不出的幸福!
还有他们也会津津乐道上海的东方明珠,浙江的杭州西湖,北京的长城故宫,让没有出外打工的人心驰神往。当然最心驰神往的还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