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说——我们曾经争论、调侃了半天的东西,最后才发现自己都不清楚它到底出处何方,甚至不知道我们为何去争。
可不是危言耸听,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算了,咱先喝一杯吧,至于为什么喝——不知道。就像我一会说的例子,争了半天不知道为什么争一样。
来,干。
我这例子是个老梗——左脚踩右脚。
这左脚踩右脚啊,就是说以右脚为基础,左脚用力踩在右脚背上,达到使身体上升的目的。这是一种“轻功”。这种“轻功”,被很多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用过。
大家争论、调侃什么呢?就说这种轻功是否实际、是否科学。
您说这还用得着争吗?那肯定不实际、不科学啊。
我举这个例子,也不是要探讨它实际、科学的问题,而是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争了半天,不知出处何方、不知为何而争。
那时候那些在网上参与争论的人,绝大多数都认为这种轻功的描述——源于金庸先生笔下武当派的梯云纵。其实——这本身就是胡说八道。
因为要是翻看金庸先生的原著,我们却压根找不到梯云纵的具体招式。金庸先生描写梯云纵,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倚天屠龙记》的开篇……
对了,我个人一直把书中少年张君宝的那段,看做是个楔子,尽管金庸不写楔子。
开篇的主要人物是俞岱岩,我印象中俞岱岩用过两次。当然了具体的我也忘了,咱这喝着酒,我也不方便去翻书,全凭记忆。
第一次是为了救人。
那段描写的大意是俞岱岩纵身跃起,在空中一转、一折,救了那个人,然后轻巧的落地。
第二次是俞岱岩被天鹰教骗上了船,纵身高跃,落在了船头。
之后他所有动作都是依靠浪头促使船的摆动,借力用力做出来的。当然了,这也符合武当派武学的风格。
第二个使用梯云纵的是张翠山。张翠山使用时,金庸先生也给梯云纵下了一个等级定义——武当派轻功原为各门、各派之冠。
而张翠山这段,是纵身一跃丈余,右脚在山壁一撑、一借力,又跃起两丈……
第三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张无忌。张无忌抓着圆音大师在空中转折,轻飘落地。然后六大门派的吃瓜们高呼“武当梯云纵”,就这样……
我上面说的,都不是原文。不过这本书看了这么多遍,跟原文不会有太大出入。
总之一点——梯云纵——从来没有具体招式。
其实这是金庸惯用的写法。就像降龙十八掌,或许你能说出它每一掌的名字,但是没有十八掌每一掌的招式。尤其在《倚天》里的武功,像乾坤大挪移——它是内功。每一次使用都会暴露出一些招式和功能,但没有具体的概念。
这种写法很高明,不写详细了——反而让读者有更广阔的联想空间。
不过咱们聊的不是小说写法的问题,咱们还是先回到“左脚踩右脚”的问题上。
梯云纵每次使用,都要依托外物借力,从来没有人借自己身体部位的力。
您看,这就奇怪了,这种“左脚踩右脚”的轻功,压根就不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梯云纵”。可网友们争得面红耳赤、咬牙跺脚的同时,很多人就是以“梯云纵”为出处和依据。
争了半天,都不知道为什么争,拿出的理论、依据,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所以很多时候——“争论”啊,谁对谁错还在其次,我觉得他们主要是喜欢“争”的感觉。
那这个“左脚踩右脚”到底有没有出处呢?还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