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创建黑旗军
1857年的一天,年已20岁,身材中等而略显瘦削的刘永福,像往日一样,到山上砍了一担柴准备挑到集市上卖。午后觉得又热又累,就在路边倦睡,迷糊中,梦见一个长髯老人对他说:“黑虎将军耶?尚在山林隐伏,曷不出山乎?”醒来之后才知是一个梦,但却勾起他脱离现在那种没有希望的生活,外出另外寻找出路的念头。
刘永福,1837年出生在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古森峒小峰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始名刘建业,又名刘义,后名刘永福,号渊亭。父刘以来,母陈媪。刘家后来又辗转搬到上思的平福新圩八甲村、隆州的柜口村,架茅为屋,辟坡而耕,生活十分贫苦。为了帮补家庭,刘永福13岁就到河艇上当小工,换取衣食。两年后,年仅15岁的刘永福就被船主雇为摊师,在船头指挥行船。在这种出没波涛的水上生涯中,他经历风雨,增长知识,锻炼体力和胆识。每次行船归来,还在父亲的指点下学习拳棒,渐渐练成一身好武艺。后人说他:“膂力过人,学拳棒,好击剑,为万人敌。”
在这种艰难的日子里,刘永福的孝心不减。当时刘母陈媪当接生妇及为人祷神祈福,因家里贫穷,即使在寒冷的岁暮寒天,也经常夜间出去。由于家门临近小河,往返必须涉渡河水。刘永福每到夜深,就撑一只竹筏停在河畔等母亲归来。这时往往是月暗星稀,四无声籁。有时没有竹筏,刘永福就赤足单衣,立河畔相望,有时遇阴风细雨亦不避。黑夜中望见隔岸人影,则用二指撮唇呼啸。人影渐近,察见偻行挟小提筐者为其母,遂急举长篙点竹筏,渡对岸相迎。如果母亲不能按时归来,刘永福往往露立到听闻鸡鸣天亮时止。
1854年,刘永福17岁。他的一家老小虽然累死累活地辛勤劳动,但家境依然贫寒。这年的秋八月,刘母病死,死后无以为殓,只得买来四合板草草薄葬。葬时,刘永福立在坟场悲痛而号,晕了过去。十一月,穷苦一生的刘以来也在贫病交加中悲惨地死去,一贫如洗的刘永福只得用家中仅有的几块床板拼成一副棺材,才勉强将父亲入地埋葬。孰料丧事刚过,债主又追上门来讨债,无奈,刘永福只得将仅有的房屋家产变卖抵债。结果,他除了一个光身之外,已别无他物,连个栖身的地方也没有,只好暂借邻乡岗凤村陆二叔家的茅舍居住,依靠每日打鱼采樵换取衣食,就这样苦苦地又过了三年。据说,在这期间,刘永福曾经跟随友人到越南芒街打工,这是他和越南发生联系的开始。时间久了,刘永福感到生活无聊,仍回国归至陆二叔家,重操旧日行当,时而樵采,或复为舟师。开头说到刘永福打柴的事情,不过是他这段时间日常生活中的一幕。
这天傍晚,刘永福手里拿着用打柴换来的一小包米,拖着疲劳的身子回岗凤村。在邻村村头的一块空地上,看到一个年约三十、身体壮实的男子正在练武,便高兴地上前招呼:“王师父!”王师父名叫王者佐,是邻村一个殷实人家的子弟,文武双全。他看到刘永福聪明伶俐,手脚利索,认为是个练武的好材料,所以平日遇到机会,就会教刘永福武艺。刘永福小时候就跟父亲刘以来学过武艺,有着一定的基础,现在王者佐愿意教他,当然高兴。在王者佐的点拨下,刘永福进步很快,算是王者佐的得意徒弟。
看着刘永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样子,王者佐一阵心痛,忙招呼刘永福坐下歇息。这时,王者佐注意到刘永福手中拿着的米袋,惊讶地问:“你今天的收获就这么一点点?”
刘永福苦笑着点点头说:“今天还算顺利,总算换到米,有时倒霉起来,连这样的一包米都不一定能换到!”
王者佐同情地摇摇头:“像你这样能吃苦耐劳,又有一身功夫,应该是能成一番事业的人,而不是这样忍饥挨饿的呀!”
刘永福望着自己破烂的衣服:“米无一筒,衣无两套,听人饭碗响而后可充饥,一日两餐,借免饥寒,愿已足了,尚望什么福,讲什么禄,言什么寿耶?”
王者佐说:“不成,你不能这样耗下去,应该另找出路!”
刘永福莫明其妙地问:“出路?像我这样的穷人还有什么出路?”
王者佐拉着刘永福的手说:“穷人当然还有出路,你看,远的有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明朝的李自成张献忠起义,近的有我们两广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穷人找出路的例子!”
刘永福有点茫然地说:“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今天——”
王者佐:“今天又不是一样,你不知道吗?新宁州出了一个叫吴凌云的人,正在聚集一大群穷人起义,反抗贫穷的命运。各地穷人纷纷起来响应,你不如也去碰碰机会!”
刘永福陷入沉思,良久,他才挥挥手中的米袋说:“大丈夫不能为老百姓造福,已经够羞愧了,又怎么能总在家待着什么都不做,我确实应该出来做点事了!”
说干就干,几天后,刘永福邀约几个乡人一同外出参加农民军。他们先在迁隆投入以钦州那良人郑三为头目的一支农民军小部队中,图的是有粮饷领。到1860年,郑三无法发给粮饷,刘永福又改投到另一支农民军吴二部下,图的也是有粮饷发给。等到吴二也无法发给饷粮,刘永福又改投到另一支农民军王士林部下,在那里待了五年。在当时各支人马混战过程中,刘永福他们曾一度进入越南国境:“王士林以此时兵马强盛,遂统领数千人攻栋州、帘栋、高槽等圩。诸地离竹朴200余里,皆安南境。”这些经历,成为后来刘永福率部入越南的先声。到1865年,刘永福又改投到黄恩宏军中,在那里待了年余。
到1866年,刘永福带着愿意追随他的200余人改投驻守在归顺(今广西扶绶)的吴阿忠,吴阿忠即令从来的200余人皆由刘永福统率,以便利指挥,并命掌理钱粮者卓二,给刘永福发钱二十千及白米多包,这件事同时成了黑旗军诞生的契机。
刘永福作战勇敢,治军恩威并用,所以部下都愿意听从他的指挥驱策。后来,刘永福率领部下在吴阿忠营中打了几次胜仗,屡立战功,被吴阿忠委为“左翼先锋”,开始有了些小名气。可是,刘永福投入吴阿忠部下不久,形势就急剧恶化。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清政府可以腾出手来镇压各地的反清武装了。1867年,广西清军集中上万大军围攻归顺,吴阿忠虽知力不能敌,但仍坚守归顺孤城,顽强抵抗,双方互胜负。然而,随着吴阿忠在一次战斗中受伤后,农民军的指挥遭到削弱,士气逐渐低落,原来供给粮饷的百姓也改变了态度。这时,吴阿忠又派人来找刘永福,说十分喜欢刘永福,想将一个妹妹嫁给刘永福。
对于吴阿忠的这番举动,刘永福知道麻烦来了。不是说他嫌弃吴阿忠的妹妹有什么缺点而不愿意这门婚事,而是刘永福知道这是吴阿忠笼络自己的一种方式,结成姻亲后,刘永福就得死心塌地追随吴阿忠,荣辱与共,生死一起。但刘永福这时已看到吴阿忠军中人多而粮少,不日将有匮乏之虞,而清军人马众多,久围不解,求生的本能又使他考虑要脱离吴阿忠另觅出路。刘永福考虑自己的部队应该有独立的名号和旗帜为标志,于是在驻地安德水神庙召集大小头目商量这个事情。
安德水神庙是一间寻常的乡村小庙,不但面积小,而且在战乱时期缺乏香火,所以墙垣破败,佛像损毁,到处是厚厚的灰尘,显然已经很久没人打扫了。但聚集在一起的大小头目个个都神情严肃,谨言慎语,好像生怕说错了话,会影响部队的前途。
刘永福看到大家的精神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就慢慢地开口:“大家都知道,归顺已被官军围得像铁桶一般,我们看样子是回不去了,以后的日子要靠我们自己管自己了!”
听到这里,大小头目情不自禁地齐声喊道:“我们都听义哥的,我们都听义哥的!”
刘永福往下压压手,意思叫大家静下来,然后说:“但我向来隶属他人部下,未尝自领一军独当一面,如果又遇到粮食缺乏的情况,又不能为大家找到一条出路,我有何面目对众兄弟?”
下面坐着的一个名叫农秀业的刘永福亲信头目大声说:“船到滩头水路开,只要跟着义哥走,将来何至束手无策?”
众头目在下面七嘴八舌地附和起来。刘永福等大家闹嚷一阵后,才说:“既然大家都愿意跟着我走,那么,我们要选择一面旗帜作我们的标志,如黄崇英黄头目用的就是黄旗,梁天锡梁头目用的就是红旗,我们应该用什么旗呢?”
下面又是一阵乱嚷:“青旗,青旗!”“绿旗,绿旗也不错!”“金旗,金旗多威势!”
听着这些乱嚷声,刘永福不觉有些烦心。他下意识地将眼睛往外面望去,发现这个水神庙中供奉的水神玄武大帝,其标志的旗帜就是一面七星黑旗,正直立在庙中。刘永福心中一动,就指着七星黑旗对众人大声说:“就用这面七星黑旗好了,我们的军队就叫黑旗军!”
大家愣了一下,齐齐盯着七星黑旗看了一会儿,然后兴奋地叫起来:“七星黑旗好!叫黑旗军好!”
刘永福趁热打铁地叫人照样仿制一面大的七星黑旗,然后占卜一个吉日将它悬挂在庙前,并集中部下宣布黑旗军成立。众人都很高兴地说:“我们应当崇奉这面七星黑旗,义哥之信义如神。”
刘永福听见这些议论,就说:“黑旗已经悬立,今天我们要举行一个聚义形式,应当祭旗,用牲醴昭告天地黑旗军的成立,以证明大家的同心共德。”
大家都深以为然,于是刘永福叫人准备牲醴,在庙前与部下拜祭七星黑旗并盟誓。当行礼时,黑旗忽然被大风吹歪,大家脸色大变,以为是不祥征兆。这时,恰好刘永福对着黑旗下拜,黑旗在转瞬间又为风吹正,直立不倒,如有人扶持之者,众人又以为是大吉祥,是神灵在保佑黑旗军,于是都拍手欢呼,将黑旗稳稳直立。刘永福与部下就在庭中摆设大案,燃香焚楮,昭告天地,歃血为盟,愿共同戮力,永勿反悔。并将吴阿忠所颁给他的左翼先锋象牙印以剑斫烂拆毁,以示决裂。
既然已与吴阿忠决裂,那么,黑旗军的出路何在呢?刘永福就向部下提出到越南去发展的想法。因为当时中越边境没有严格划分,边境管理十分松弛,而越南军队的战斗力很低,对广西反清武装没有多大威胁,黑旗军入越后生存环境会比留在广西边境要好。而且刘永福还有改变行动方式的念头:即改变以往与官府作对的做法,有了向越南政府靠拢的打算。他对部下说。“现在越南苗人瑶人等少数民族正在造反,各霸一方,越国王家军队与他们战则必败,无法以救百万生民。我们这次去越南,意在帮越王攻击那些造反的苗人瑶人。事情可为则为之,事情不可为又当见机而行耳。”
第二节 创建保胜根据地
商议既定,1867年,年已30岁的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将士300余人脱离吴阿忠,从安德小路进入越南。当他们来到一个叫作苏街大墟的越南乡镇时,被派去开路的部下头目农秀业已在路边等待他们,原来这苏街大墟就是农秀业为黑旗军选择的第一个落脚点。当天晚上,在安排好将士住宿后,农秀业悄悄向刘永福报告,原来他已侦探清楚,苏街大墟是由原为广西农民军将领,后入越取得越南政府授予官职的邓志雄、梁俊秀率领百余人占据的,实力远不如黑旗军;而苏街大墟人口较多,市面繁荣,完全可以供养黑旗军。因此,农秀业向他建议袭杀邓志雄、梁俊秀,夺取苏街大墟作为黑旗军的立足之地。但是,刘永福坚定了原来的想法,他断然否定了农秀业的建议;“这样的事情未能使得,我们初入越南干事,未知情况如何,要怎样做才能打开局面,只有专讲义气方可得到其他人的信用,有希望发达。如果一开始就袭杀接待自己的朋友,是恩将仇报的行为。恶名传播出去,以后再想投奔别处,谁还敢相容?我怕栖身无所,天地虽宽,何处为立足处耶?好在你们还未动手,未做出这样的事,若干了此事,谁还会去接我们?如我知道有这样的情节,也必定不会来矣!你们切切不可轻于举动,为上策也。我们不但不能袭杀邓志雄、梁俊秀,还应该备办礼物去拜访他们,交个朋友!”
刘永福的这种光明磊落的态度,感动了邓志雄和梁俊秀,在他们的帮助下,经过将近一年的徘徊和选择,1868年春,年已31岁的刘永福,大概是通过邓志雄等向越南政府表示归顺,将所率黑旗军改称为越南民间武装团练。打着邓志雄等人帮助从越南政府那里弄到的剿匪名义,率领黑旗军进驻六安州。
六安州下辖六董,每董有30余社,在刘永福未来之前,属于白旗军头领盘文义的势力范围。盘文义为人凶狠异常,所有受他控制的各府县,遭其荼毒残害者,呼号无门,真是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无可奈何,只得任其鱼肉。越南政府曾多次派兵征剿,但都被盘文义打败,以至各乡受害者,只得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显然,这是一股与越南政府和人民为敌的恶霸势力。
刘永福率领黑旗军进驻六安州后,四乡百姓如久旱逢甘霖,欢声载道,纷纷前来恳求保护他们免受盘文义的扰害,并表示愿意供给粮饷,黑旗军为了取得立足之地,也答应负起对老百姓保护之责。
黑旅军进扎六安州,这却惹怒了盘文义,他对刘永福恨之入骨,多次起兵前来攻打,据说兵力最多时达到1万余人。而黑旗军仅有300余人,但刘永福依靠当地老百姓的帮助,巧布竹签阵,终于打败了盘文义。趁着盘文义部下因为战败而军心动摇的时候,刘永福设计刺杀了盘文义,除去黑旗军入越后的第一个对手。接着,刘永福派黑旗军将士将六安州邻近各处盘文义所设各级伪官陆续擒获斩首,将那些伪官首级与盘文义的首级一同派人解呈越南的三圻巡抚请功,经过三圻巡抚的保奏,越南国王赏给刘永福等人百户的官衔。
几乎是在歼灭盘文义后,刘永福就因六安州地盘太小,越南原住民太多,越南官府管辖太强,不利于黑旗军的进一步发展,便着手准备攻打保胜。
越南的红江发源于我国云南,上游叫沅江,蛮耗以下才叫红河,它从西北流向东南,和从东北流来的南溪河汇合。合口的地方北岸是云南河口,南岸即越南保胜。因此,取道红江无论是越南商贸进入云南,抑或是云南货物输往越南,都要经过保胜,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提供了设关收税的良好条件。但这个地方却被一个名叫何均昌的武装头目占据,到处设立关卡,强行征收过往客商的关税,而越南政府却不能过问。刘永福决定起兵攻夺保胜,“一则为越王出力,一则为自己栖身”。
何均昌听说黑旗军来攻,急忙派自己的部下前去迎敌。但哪里是黑旌军的对手,结果,损兵折将,大败而回。双方鏖战了几个月,黑旗军人马精壮,以一当百,以少胜多,多次打败何均昌所部。何均昌势穷力蹙,只得派人去河阳请黄崇英部前来助战。黄崇英原为吴阿忠手下的得力将领,延陵国失败后,他率领部分农民军溃退到越南。当时,黄崇英占据河阳地区,手下有兵数千人,他的几个兄弟也分别率数千人占据其他地方,他同时还不断召集和联络其余陆续败退入越的广西农民军余部,形成一股与越南政府对抗的割据势力,从而成为中越两国政府共同追剿的对象。
黄崇英士卒众多,人马精练,早就有意夺取保胜,扩大自己的地盘,但一直找不到出兵的机会,现在看到何均昌来求援,正中下怀,马上号令全部人马拔队启程,连同家小一同带上,以便一旦占据保胜,即作为永久根据地。
刘永福闻知黄崇英率兵前来,见他们人多势众,难以抵敌,于是决定委曲求全,以退为进,遂派人携带厚礼前去迎接黄崇英。黄崇英在吴阿忠部下时曾与刘永福共事,地位已远远高于刘永福,入越后扩大的人马又是黑旗军的十多倍,很自然就以大头目自居,却不知刘永福已不再是昔日那种落魄无依时的角色。刘永福一是不再甘心扮演受别人呼来喝去,跟随鞍前马后的二、三流人物;二是心中并不佩服黄崇英,没有把他看成是可以打开局面的雄图大略的领袖;三是前十年追随农民军各将领转战各地,最后落得个粮饷无着、安身不得的窘困结局,也使他感到农民军已在走下坡路,自己需要另闯一条路出来。因而就打定主意要和黄崇英分庭抗礼,一决高低。只是目前迫于对方人多势重,只得暂时虚与委蛇,装出一副服帖顺从的样子,其实却是貌合神离,对黄崇英处处提防,时时戒备,终至公开为敌,刀兵相见。一天夜晚,刘永福得到黄崇英军出动的消息,认为是来偷袭黑旗军,便先发制人,抢先向黄崇英军发动进攻,黄崇英猝不及防,被刘永福杀得丢盔弃甲,死伤惨重。以后,双方又交手几次,互有胜负。最后,黄崇英坚持不住,只得丢下辎重,带领残兵败将逃回河阳。
保胜原是红河的洪水冲刷出的一大片河滩地,河滩地的靠边处则是一片坡度不大的丘陵,由于它远离山西等边境城市,加上地理环境不是很好,所以,开始时并没有多少越南人在那里居住。何均昌虽然占据保胜已有一段时间了,但也没有搞多少建筑。所以只有稀拉拉的几间竹篱房屋,连一条整齐的街道也没有。进驻之始,一些黑旗军将士甚至有些沮丧:“这不就是一片荒滩吗?怎么住人啊!”可刘永福却感到十分欣喜:没有越南人居住,正好招募中国人来开垦种地;没有房子,正好按照我们中国的习惯,建筑我们中国风格的房子。有了这个想法,他马上召集大小头目商议,统一大家的认识,最后决定大量召集溃退入越的农民军余部,鼓励每个黑旗军将士娶妻生子,无论婚否,都可以将亲友带来保胜,黑旗军除帮助他们建造房屋外,还无偿拨给田地让他们耕种。总之,在尽量短的时间里,把保胜开发成一个繁荣富庶的中国式的聚居地,不但安置黑旗军将士及其家属,还要建设成为黑旗军牢固的后勤基地。
当时,为了追剿溃败入越的农民军首领吴阿忠、黄崇英,清政府命广西提督冯子材率兵入越作战。1869年七月,吴阿忠在北宁中弹受伤,不久后死去。入越广西农民军势力最大的黄崇英就成了主要打击的对象。这时,刘永福认为这是向越南政府表示诚意的机会,就请求率领黑旗军协助中越官军与黄崇英作战。这使得越南政府对刘永福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进一步承认刘永福和黑旗军已经可以合法地留在保胜。而冯子材因为刘永福协助清军打败黄崇英,也赏给刘永福蓝翎功牌。
这次刘永福协助冯子材追剿黄崇英,还给他自己和黑旗军带来了两点变化:一是刘永福接受了清政府的四品翎顶功牌和木质关防。虽然这不过是一些虚衔并非实际官职,但却意味着刘永福开始和清政府搭上了关系,在清政府眼里算是已经改邪归正,而不再是被清军追剿的对象,表示承认刘永福已具有合法身份。二是黑旗军内部初步摆脱过去那种散漫自发、近似各自为政的组织形式,开始仿照清军营制进行改编,这对提高黑旗军的战斗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871年以后,随着黑旗军在保胜站稳脚跟以及不断打败黄崇英等情势的发展,刘永福声望大振,入越的广西农民军的几支队伍如杨著恩、吴风典、黄守忠等部先后前来投奔,特别是黄守忠部的加入,一下子就带来千余人,就使原来只有几百人的黑旗军,很快扩展到2000多人,成为北圻地区举足轻重的一支武装力量。凭着这两千余兵马,刘永福虽然还未能完全制服黄崇英,却可以改变过去坐待敌攻、被动挨打的状态,转而可以主动出击黄崇英了。
刘永福和黄崇英的战争,一直持续到光绪元年(1875),这年,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协助中越官军擒杀了黄崇英。在这段时间里,刘永福已经逐渐取得越南政府的信任,官职也从保胜防御使、副领兵,升到正领兵。
虽然对于刘永福来说,无论是防御使抑或是顿兵,都不过是一些虚衔,黑旗军并不因此就增加一兵一卒,或是扩大地盘。但是,这两种官衔却是越南的三、四品武职,比起百户来是高多了。这表明越南政府对待刘永福的态度,已从单纯的利用转变为逐渐信任。作为这种信任的一个显著标志,是越南政府在同治十三年(1874)决定在红江弛禁通商,正式允许黑旗军在保胜设关收税,以补军用。
得到越南政府的正式允许后,刘永福遂大力经营保胜。保胜原来并无城垣,这时刘永福建起一座周围约二里许的小城,城边建起五座高大坚固的炮楼,以拱卫全城。刘永福和自己的家属、警卫部队由干儿子刘成良管带的后营精壮勇丁300名,由刘文谦、刘启亮管带的亲兵营精壮勇丁120名等人员约500人住在城内,城外则搭建房屋开辟街道,安置黑旗军将士的家属居住,或做生意,或种田和经营小手工业等,各自谋生。而黑旗军将士则以营为单位,分布在各地驻守,并征收赋税作军费。
刘永福除了在保胜设关由自己收税外,又在其下游保河、屯鹤、壮支等地也设支关,上游程舍、家喻等地设正关,由黑旗军的前营督带黄守忠、左右管带吴风典、杨著恩等承办分税。当时进出各关的商货,由云南而下者,除烟土照例不抽税外,抽税商品以锡为大宗,以2500斤为一票,每年可抽2000余票。由河内而上者,以盐为大宗,每年可抽税百万斤。合计保胜关每年可抽税银5万两上下;商家如银不足,可以用物相抵,这些税银都由刘永福支配,主要用于黑旗军的军费开支。红江诸关除保胜关以银作税外,其余各关都收铜钱做税款,计程舍、家喻两关每年各抽税钱十六七万贯,壮支、屯鹤、保河等三关每年各可抽六七万贯,这些钱则由前营和左右两营分收,作为他们所部的饷需。有了巩固的根据地和可靠的经济来源,就为黑旗军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刘永福并将黑旗军将领弁勇分往各地驻扎:其中督带前营黄守忠,率领精壮勇丁1000人驻扎兴化省城;管带左营吴凤典率领精壮勇丁400名和管带右营杨著恩率领的精壮勇丁300,一起驻扎山西省城;管带前队叶成林,率领精壮勇丁250名驻扎龙鲁;王玉枝率领精壮勇丁200名,防堵河阳;邓遇霖率领精壮勇丁150名,防堵安隆。共约3000人。武器装备是洋枪200支,火药枪400支,火绳枪450支,火筒炮63尊。从这些武器装备的情况来看,黑旗军是以热兵器为主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着相当的战斗力。
曾与刘永福在越南有过接触的唐景崧,在他所著《请缨日记》中记述:刘永福在保胜时,“所部必为之娶妻,将备分榷关税,走卒听其贸易”。这样做,可以保障供给,安定黑旗军将士的人心,使保胜成为黑旗军巩固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