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传家风(成风化人)
10255300000003

第3章 新华街道 友爱邻里 共创幸福

共同携手 缔造幸福家园

——记新华街道红星社区

新华街道红星社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活动为载体,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指向,整合区内资源,多元共治共享,带领居民共同缔造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园。浓郁的家风文化及优美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融洽的邻里关系让人们感觉到快乐与温馨,这就是红星社区开展“共同携手缔造幸福家园,共建‘家’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按照区里要求,社区对各楼院的好家教好家风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开展了“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邻居节活动,以“读、讲、传、晒、演、行”六位一体展开活动。带领居民尤其是学生诵读百家励志箴言、百首经典诗词、百条名句家训,让传统文化在群众中入脑入心,打造浓浓“家”文化。

社区开展以“展示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的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结合道德讲堂活动、母亲课堂,立足社区实际,充分发动居民,运用多种形式,荟萃和展现家庭文化建设成果和蕴藏在广大家庭中的好家风、好家训,引导广大居民和家庭在参与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通过活动的开展,现已经评选出以“互敬互爱,美满幸福”王金玉家庭、“孝老爱亲,家庭和睦”冯燕家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争做好儿女”那淑琴家庭等为代表的一批身边好人、最美家庭代表。

社区根据评选出的好家庭,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的宣讲活动,如今年68岁的那淑琴老人,常年热心公益,谁家有大事小情她只要知道就愿意帮忙。邻居老人去世,她帮忙穿装老衣服,料理后事;老人生病,她给买药喂药,买营养品;老人过生日,她给买寿糕水果。她真诚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为社会发挥余热。一次看报纸时,她在看到《辽沈晚报》刊登的“福彩相伴情暖公交”公益活动后,就有了为公交车献爱心坐垫的想法。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后,他们也一致赞同。在一家人的努力下,几天后30多个装温暖心意的坐垫铺到了248路公交车的座椅上。那淑琴的感人事迹鼓舞着红星社区的每个居民。

红星社区以文化为核心,以书香雅苑为阵地,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方向,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促进居民家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提升社区文明程度,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开展了“墨韵书香传经典家训诵读承家风”活动;以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服务人民水平、增强个人文化素质为中心,以“全民阅读、善学修身”为主题,号召全社区干部及辖区居民、驻街学校、非公企业单位人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开展“诵楚辞、育家风、诚聚家国情”端午特别活动。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社区大力开展家教家风活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和谐文明氛围。组织走访慰问老党员,月饼传统中秋赠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送去节日的温暖、快乐和祝福,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为了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增强全社会的敬老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让广大老年朋友度过一个祥和、愉快的重阳节,给老年人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展示的平台,丰富老年人生活,组织“情暖九月九真爱敬老情”诗歌朗诵会,借此来表达对老人们的关爱之心。结合社区美食街的资源共享优势,组织“远亲不如近邻”邻里节日狂欢,组织社区党员及居民代表在家备好拿手好菜,并组织餐饮商企联合会各个商家带来他们的特色菜品与党员居民代表一起品百家宴,评选出第一、二、三名美味菜品,同时社区歌舞团的演员还带来了精彩的演出。

红星社区以“共诚文化”为主题,通过书、画、文体活动、特色街区建设的形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诚待人,以诚经营,以诚为国,以诚为家,为居民提供至诚的服务。在居民及企业经营者中开展“以诚经营”、讲诚信、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的家文化活动,更好地落实“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活动,带动广大企业和居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星社区与商家加强联系,互动互助,共驻、共建大太原商业街,建流动党员之家,树非公党建品牌,为发展街区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今后的工作中,红星社区将继续挖掘各类有代表性的家庭,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的社区风尚,让他们的先进事迹传到千家万户,让更多的家庭都来学习他们的闪光点和过人之处,用这股正能量把社区的大家庭建设得更加和谐、美好!家和万事兴,仁爱三春暖,生动诠释了家庭美德的丰富内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用真情传递着温暖,红星社区将为缔造幸福家园而继续努力。

由莲香:家风家教代代相传

——记新华街道丰泽社区文明家庭

要讲家风家教,还要从由莲香的父母说起。

由莲香的父母是同年生,有着相似的经历,都在十来岁时丧母。由莲香的爷爷带着四个儿子,姥爷带着两儿一女艰苦度日。由莲香的母亲19岁时嫁到由家,挑起了料理全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她勤劳又善良,孝敬公公,关心三个小叔子,与婆家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小叔子们称她为嫂娘。

一、父母的家国情怀

1948年,在全国解放前夕,由莲香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当时政府考虑由家的实际困难,征求由莲香母亲的意见,由家都是纯朴人,没什么豪言壮语,只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国家哪有小家,二人未假考虑便毅然决然地在申请表上按了手印。从此由家失去了经济支柱。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政府并没有忘记他们所处的困境,他们过上了供给制的生活。对于这段生活,虽然当时年幼,却令由莲香至今记忆犹新,在她的心里深深地打上了感谢党和国家的烙印,在灵魂深处播下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种子。

由莲香的母亲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更恳切,邻里之间相处和睦。她的人生格言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宁吃亏不占便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的处事哲学也让由莲香姐妹受益一生。

二、一份满意的答卷

由莲香1965年参加工作,和爱人在同一单位。1968年,正当两个年轻人准备结婚之际,她的准公公查出了膀胱癌,而且已是晚期。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对于两个年轻人来说,好像天要塌下来了,令他们不知如何是好。当时由莲香也很纠结,心情很矛盾。他俩好不容易攒了一年多的钱(也就四五百元),如果拿出来,手术失败怎么办?岂不落个人财两空?但看到老人痛苦的表情,求生的欲望,看到全家人祈求的目光,她毅然做出决定:救人要紧。钱没了还可以再攒,人没了还能回来吗?因此,她毫不犹豫地把存折拿出来交给了老人。即使手术不成功,他们也尽了孝心,没有遗憾。

可喜的是,手术非常成功,老人家的人生路又延续了十年。老人死里逃生,非常高兴,逢人就讲是由莲香这个没过门的儿媳妇救了他的命。由莲香也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传承家风家教结硕果

婚期虽推迟了一年,经济情况却并未好转,他们仍然是白手起家。几年后,二人世界已成四口之家,但是生活依旧拮据。在自己的生活之外,他们还要抚养在农村生活的公婆,真是雪上加霜。由莲香的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主动帮她带孩子,还安慰她说:“你公婆是农村人,供出个大学生不容易,他们没有生活来源,身体又不好,你要多孝敬他们。你现在不孝敬公婆,将来你儿子也不孝敬你,一辈推一辈走(即传承)。”父母的支持让由莲香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她每月从仅仅32元的工资中拿出10元寄给农村的公婆,逢年过节或秋天买粮,还要多寄点儿。随着工资的增长,给他们寄的钱也增多。老人既骄傲又自豪,逢人便夸赞,于是村里的亲朋好友就都知道了由莲香是个孝顺的好儿媳。

现在,由莲香把敬老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也都很受益。应了母亲的话,她的两个孩子也都很孝顺,家里缺什么都主动送过来,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莲香还教育孩子们,对双方老人都要同等相待,不要厚此薄彼,孩子们也都做得很好。由莲香的女儿与婆婆、姑嫂们的关系处得也都很好,和大姑姐、小姑子相处得亲如姐妹,常夸婆婆几乎是完人,婆婆也说儿媳贤惠,有这样的好儿媳简直是祖坟上冒青烟。由莲香的儿子与岳父、岳母相处得也好,岳父母待他如同亲生儿子,关心体贴。看到亲家老人对自己的儿女真诚关心,由莲香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由莲香的女儿是沈阳市第七中学的英语教师。她常提醒女儿要不断学习、认真备课,教书育人不能误人子弟。女儿的工作很努力,很快被评为高级教师。由莲香的儿子是银行职员,她常嘱咐儿子工作一定要认真,在金钱方面要把握好自己,儿子也信心十足地请妈妈放心,自己一定负责且诚实。由于工作认真,踏实肯干,成绩突出,由莲香的儿子很快被提拔为中层干部,主管部门工作。

儿女们的表现又传给了下一代。由莲香的外孙女如今已是大连医科大学七年制的大四学生,学习上进,年年获奖学金,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去养老院做义工、无偿献血等,2016年暑期,被选拔去美国做交流学生。由莲香的孙子是大东一中的高二学生,不但学习努力,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表现出格外的关爱,甚至能拿出压岁钱给奶奶买治疗仪,令由莲香很感动。看着孙子、孙女都有出息又有孝心,由莲香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四、亲情依旧

虽然由莲香的父母、公婆早已过世,但亲情依旧。虽然老人不在了,但是由家不但没散反而更加亲近、更有凝聚力。由莲香夫妻每年春节都要回农村老家祭奠老人,与兄弟姐妹老少四辈团聚,相聚言欢。虽然也有不情愿的时候,但她能经常告诫自己:人在情意在,黄金有价,情义无价,不要因为钱而影响感情。由莲香的姐姐也常提醒她:舍得舍得,不舍不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老两口商量,每年拿出两个月的工资(一万元左右)帮衬生活相对困难的姐弟,帮助他们解决家中的大事小情。正因如此,家人间的亲情得以不断提升。每当受到亲人的赞扬,由莲香也真正领悟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含义。去掉私心,心里就豁亮了,充满正能量,心胸更坦荡,身心更健康。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照亮人生路的一盏明灯。

五、夕阳无限好,晚霞映朝辉

由莲香说,人老,心不能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誓言不能变。她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和会议,并积极发言,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支持社区工作,曾参加社区组织五个班的活动,而且遵章守纪,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少请假,不请假,支持领导工作,完成领导及同志们交给的各项任务。她顾全大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有一次,由莲香的老伴儿生病了,需要做检查,正赶上她所在的小组值日,厨艺课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身为组长的她不能扔下工作不管,只好让儿子请假陪父亲去医院,她如期完成了课前准备工作。还有一次,也是社区的厨艺课,与她所在单位的党员活动冲突,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买好食材,早晨提前一个小时来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才离开。

由莲香还积极参与为社区修补破旧桌椅的工作,使旧桌椅旧貌换新颜。在合唱团购买服装的时候,她主动为学员垫付购买演出服装的部分款项,解了燃眉之急。有的同志没有演出服装,找到她时,她从不拒绝,为同志提供方便。有时上课班组长不在,她便主动承担组长工作,保证课堂正常秩序。端午节,社区要慰问低保户,给他们送粽子,在团长的带领下,利用一早一晚休息时间淘米、换水、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使大家的工作井然有序。她还积极参加社区对辖区内低保户老人的帮扶小组,参加社区组织的安全巡逻任务和维护交通秩序的任务。

平时,她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主动向党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群众,不说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和事,赢得了社区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但是,她觉得自己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她的心里,始终都记得毛主席说过的话:“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她觉得,自己为大家做点善事、实事,就起到了一颗螺丝钉的作用,同时也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莲香说,自己良好品德的养成,应该感谢父母,感谢党的培养教育,感谢社区领导为中老年人搭建的有益身心健康和情感交流的平台,感谢身边的良师益友,感谢朝夕相处半个世纪的老伴儿。她说,要把感恩、孝顺、善良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那淑琴:传播正能量 争做好儿女

——记新华街道红星社区文明家庭

那淑琴今年66岁,现居住在和平区太原南街193号,原是沈阳市起重设备厂工人,已退休。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孝道是尊老敬老的社会道德风范,做儿女的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父母养育之恩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几十年来,那淑琴一直伺候患病的老父亲,2014年1月,因长期受疾病的折磨,那淑琴的父亲去世了,老父亲去世时92岁高龄。

那淑琴的父亲生前患有肺气肿、哮喘、心梗,1983年患上直肠癌后又做了切除手术,术后体外导流,生活不能自理,身边要有人照顾。那淑琴和兄弟姐妹轮流照顾了一段时间,后来兄弟姐妹就坚持不下去了,那淑琴和爱人就把老父亲接到自己家里,无微不至地照看老人。30多年来,为父亲端屎端尿,换药洗绷带,冲洗伤口,有时老人肚子受凉,一天大便好几次,粪便顺着肠子往外淌,弄得床上、被子上衣服裤子全都是,捂都捂不住,那臭味可想而知。那淑琴就马上把沾上粪便的床单衣服扔进盆里用手搓洗,冬天时,洗完的衣服不干,家里人就齐动手,用暖风吹,用小太阳烤;夏天屋子里闷热,老人在床上躺着,不敢让他吹电扇,怕他受风,就给他扇扇子;怕老人起痱子,就得常给老人洗澡;老人牙口不好,饭菜就必须得软,还得有营养,那淑琴就变着花样给他做,看到父亲吃的高兴,她也很开心。每年父亲过生日,她都提前给父亲准备好生日礼物,全家人欢聚一堂,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为了逗父亲开心,每到周日,那淑琴家都办个“家庭演唱会”,由那淑琴和小外孙女主持,家庭成员分别表演节目,把老人逗得哈哈大笑,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人人都有老的那天,人性之美在于孝为先,孝字当头全家安。2013年10月,那淑琴83岁的大姑姐生病住院了,患有小脑萎缩、心绞痛,在她住院期间,那淑琴每天在家给她把饭菜做好,路远怕饭菜凉,她就用保温杯装好,再用棉被包好,送到医院;看到大姑姐吃饭时心满意足的样子,她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医院的条件不好,她就给大姑姐买了泡脚盆,帮她洗脚,擦洗身子,清洗内衣裤。大姑姐看到她每天在医院里忙前忙后地照顾她,心里特别不好受,对她说:

“难为你了,弟妹。还没听说谁家弟妹伺候大姑姐的,你也是快七十的人了。”那淑琴笑笑,对她说:“我们是一家人,你这么大年纪了,又是我大姑姐,照顾你是应该的。”

出院后,大姑姐不想回自己的家,想去那淑琴家换换环境,那淑琴的女儿和女婿就把她接到家里住。那家的条件也不好,住的是老楼,而且是顶楼,她怕大姑姐冻着,就和孩子们商量给她租个房子住,每月1200元。大姑姐走路不方便,那淑琴怕她摔着,就天天给她倒便盆、收拾卫生,把做好的饭菜端到她住的屋里。现在,大姑姐已经86岁了,身体恢复得很好。2016年2月初大姑姐过生日,那淑琴一家带老人去饭店,全家人都很高兴,那淑琴花300多元给大姑姐买了一件唐装,她穿在身上乐得合不拢嘴,像小孩子一样开心!

那淑琴有一副热心肠,谁家有大事小情,她只要知道就愿意帮忙。邻居老人去世,她帮料理后事;老人生病,她给买药喂药,买营养品;老人过生日,她给买寿糕水果。她真诚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为社会发挥余热。

2014年3月24日,她去帕利恒养老院为李淑琴老人捐款100元、捐衣服、羊毛衫。2014年5月11日是母亲节,那淑琴是辽宁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和遗嘱服务队的爱心志愿者,又是金秋艺术团的团长。5月9日这天,那淑琴带领全团演职人员去养老院慰问演出,他们和老人一起包饺子,为老人洗脚、剪指甲,陪老人聊天,让他们感到不孤单不寂寞。那淑琴希望用实际行动唤起身边的人加入到尊老敬老的队伍中来,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那淑琴说:“虽然我是普通的退休老人,但我要把爱心传递下去,做一个好市民。”

2012年12月,那淑琴看到辽沈晚报刊登“福彩相伴情暖公交”的公益活动后,就有了为公交车献爱心坐垫的想法。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后,家人也一致赞同,连老父亲都戴上花镜帮她一起缝制。几天后,这30多个装满温暖心意的坐垫铺到了248路公交车的座椅上。

那淑琴说,在今后的生活中,她将继续把她的满腔热血投入到爱心活动中,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把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继续弘扬下去。

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家风无言,却是每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指引。人生而立于天地,首先要学会做人,而做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诚实守信。人有信,则人信之;人无信,则人避之。诚信是做人之本,是立业之基,尊严从诚信中立,事业从诚信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