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幼年的莎士比亚进入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掌握了拉丁文和写作的基本技巧。当时一些伦敦的剧团经常来到镇上演出,这是莎士比亚与戏剧的最初接触。在二十几岁的时候,莎士比亚前往伦敦闯荡,最初在剧团里打杂、“跑龙套”,渐渐参与一些导演和剧本改编工作。不久之后,他开始独立的戏剧创作,很快便在伦敦剧坛崭露头角,甚至遭到当时风头正盛的“大学才子派”作家的妒忌与攻击。1594年,莎士比亚成为受到皇室庇护的宫内大臣剧团一员,他的作品不仅随剧团在各地巡演,更经常在宫中演出,使他在戏剧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除了剧本创作,他还身兼导演和剧团股东,有时也亲自登台演出。大约在1611年,莎士比亚回到斯特拉福,并在家乡完成了他最后的几部作品。1616年4月23日,一代文豪在故里阖然长逝。在他去世7年之后,剧团的好友收集整理了他的作品,出版了后世被称作“第一对开本”的莎士比亚戏剧集。
莎士比亚一共留下了37部戏剧作品。早期(1590—1600)的创作以历史剧和喜剧为主。当时正是英国处于经济繁荣、国势强盛的年代,爱国热情高涨,反映英国历史题材的戏剧也因此大受欢迎。除了《亨利八世》外,莎士比亚的历史剧都创作于这个时期,反映了英法百年战争、玫瑰战争等著名历史事件。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还创作了大量的喜剧作品,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莎士比亚的创作中期(1601—1608)又被称为“悲剧时期”,他的11部悲剧作品包括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此时英国社会矛盾加剧,剧作风格也由前期的高昂明快渐转沉郁,并加强了对现实的揭露与批判。晚期(1609—1612)的创作当以传奇剧为代表,包括《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在这些剧作中,莎士比亚以梦幻的方式展现理想,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发展也都富于传奇色彩。
除了创作戏剧作品,莎士比亚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从1590年至1598年,莎士比亚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前126首歌颂与一位贵族青年朋友的友谊,第127首到第152首则献给一位肤色黝黑的女郎,诗歌中又蕴含着莎士比亚对社会、艺术、人生的感悟与思索。每首诗自成独立的诗篇,构思奇特,韵律优美,特别是最后两行时见奇语警句。此外,莎士比亚早年还创作有两首长篇叙事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和《鲁克丽斯受辱记》,在戏剧中穿插的诗歌也不乏佳作。
莎士比亚对后世的戏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不受“三一律”的束缚,突破喜剧、悲剧的界限,以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深刻地描绘英国社会生活的景象。莎士比亚笔下塑造了无数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如哈姆雷特、罗蜜欧与朱丽叶、吝啬鬼夏洛克、小人物福斯塔夫等,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生存还是毁灭”等经典台词也广为传诵,甚至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至今仍在全球各国上演,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样式。
本书是本社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之一,精选莎士比亚戏剧10部和诗歌11首(其中长篇作品为选段),采用朱生豪、梁宗岱等名家译本(为保留译本原貌,人名、地名等译名不做统一),另请研究名家为每篇作品撰写鉴赏文章,有助于作者更好地领会莎士比亚作品的独特魅力。书后附有《莎士比亚生平与创作年表》,供读者参考。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