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2]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5页。
[3]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5页。
[4]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页。
[5]“流乐”,即瑶语,意“玩乐”的意思。
[6]刘小春:《瑶族“还盘王愿”与〈盘王大歌〉浅探》,载广西瑶学会编:《瑶学研究》第二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203—205页。
[7]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绪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页。
[8]郑振满,陈春声主编:《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9]向柏松:《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0]陈桥驿:《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考源·序》,载吕洪年:《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考源》,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11][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2]刘仲宇:《中国精怪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1—82页。
[13]徐华龙:《妖怪精故事的研究》,《文化学刊》,2009年第2期。
[14][晋]葛洪著,张广保编:《抱朴子内篇》,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
[15][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七,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652页。
[16][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七,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655页。
[17]刘仲宇:《中国精怪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22页。
[18][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9][清]袁枚:《子不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20][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1]康新民:《白蛇传文化集萃》(异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
[22][法]拉法格:《宗教与资本》,三联书店1963年版。
[23]刘仲宇:《中国精怪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24]刘仲宇:《中国精怪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25][晋]干宝:《搜神记》卷三,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41页。
[26][晋]干宝:《搜神记》,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94页。
[27][晋]干宝:《搜神记》,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38页。
[28][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八,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750页。
[29][晋]干宝:《搜神记》卷八,中国画报出版2013年版,第243页。
[30]李剑国:《中国狐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31]刘仲宇:《中国精怪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7页。
[32][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9页。
[33]何星亮:《图腾的起源》,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34]陶阳、钟秀:《中国神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708页。
[35]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336—337页。
[36]中国基督教协会:《圣经》中英文版,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1995年版。
[37]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33页。
[38][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中华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48页。
[39]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12页。
[40]施联朱:《高山族族源考略》,载《民族史论文选1951—1983》(下册),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页。转引自《腾蛇乘雾》,第151页。
[41]罗香林:《中夏系统之百越》,独立出版社1943年版。
[42]金荣华整理:《台东卑南族口传文学选》,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65页。
[43]金荣华整理:《台东大南村鲁凯族口传文学》,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5—60页。转引自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10—411页。
[44]刘守华:《蛇郎故事比较研究》,载《民间文学论坛》,1987年第3期。
[45]张六合搜集整理:《二梅嫁蛇郎》,收录于《中国精怪故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页。
[46]闻一多:《神话与诗》之《伏羲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47]刘锡诚:《与蛇共舞》,《民俗研究》,1999年第4期。
[48]朱兴山讲述,尹培民采录:《蛇胎》,收录于康新民主编:《白蛇传文化集萃》(异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60—162页。
[49]王讯:《腾蛇乘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页。
[50][宋]李昉:《太平广记》第456卷,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729页。
[51]蔡春华:《中日文学中的蛇形象》,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74页。
[52]康新民:《白蛇传文化集萃》(异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43—58页。
[53]蔡春华:《中日文学中的蛇形象》,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07页。
[54]据[明]洪楩:《西湖三塔记》,《清平山堂话本》(卷一)(谭正壁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改写)。
[55]朱兴山讲述,尹培民采录:《蛇美人》,收录于康新民主编:《白蛇传文化集萃》(异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158页。
[56]戴不凡:《试论〈白蛇传〉故事》,收录于戴不凡等:《名家谈〈白蛇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57]宗震名讲述,郭维庚采录:《泪漫金山寺》,收录于康新民主编:《白蛇传文化集萃》(异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323—325页。
[58]田汉:《田汉全集》(第九卷),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46页。
[59]康新民:《白蛇传文化集萃》(异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95—197页。
[60]叶大兵:《樟湖的蛇王节》,载《民俗研究》,1997年第2期。
[61]何彬:《蛇王节·闽越文化·稻作习俗——浅谈闽北樟湖的蛇王节》,《思想战线》,2001年第3期。
[62]何彬:《蛇王节·闽越文化·稻作习俗——浅谈闽北樟湖的蛇王节》,载《思想战线》,2001年第3期。
[63][东汉]赵晔:《吴越春秋》,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64]李剑国:《中国狐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65]陈宏:《狐狸精原型的文化阐释》,载《北方论丛》,1995年第2期。
[66][晋]干宝:《搜神记》卷三,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46页。
[67]李剑国:《中国狐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68]李剑国:《中国狐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69][日]吉野裕子:《神秘的狐狸——阴阳五行与狐崇拜》,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70][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第九册卷四四七,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658页。
[71][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43页。
[72][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37页。
[73][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四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612页。
[74]《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75][美]康笑菲:《说狐》,姚政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3页。
[76]李剑国:《中国狐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8—224页。
[77][唐]沈既济:《唐代传奇选》,外文出版社2000年版。
[78][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682页。
[79]朱月:《天保村的狐信仰》,载《文化学刊》,2007年第1期。下文关于天保村狐信仰的介绍均引自此文。
[80][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八《鬼怪·京师狐魅》,中华书局1959年版。
[81]李剑国:《中国狐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82]据笔者于2012年11月12日在张俊玉(江苏阜宁人,64岁)家中访谈资料整理。
[83]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1页。
[84]汪玢玲:《中国虎文化探源》,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85]吕薇:《“昆仑”语义释源》,收录于游琪、刘锡诚主编:《葫芦与象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86]孙正国:《中国化身型虎故事的母题阐释——中国虎故事类型研究之二》,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87]吴乃华:《民间虎俗与生殖崇拜》,载《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
[88][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人化虎》,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158页。
[89]孙正国:《中国化身型虎故事的母题阐释——中国虎故事类型研究之二》,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90][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王利器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91]金官布:《唐志怪小说“虎精”故事中的变形母题探研》,载《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92]唐楚臣:《与虎共舞——楚雄彝族虎节纪实》,载《民间文化》,2002年第2期。
[93]以上虎神节仪式相关内容根据杨甫旺、刘祖鑫《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跳虎节历史文化考察》整理,载《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
[94]《牡帕密帕的故事》,收录于《拉祜族民间文学集成》,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90—100页。
[95]陶阳、钟秀编:《中国神话》之《开天辟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96]李子贤编:《云南少数民族神话选》之《谷子的传说》,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60—261页。
[97]刘锡诚:《中国民间故事中的鼠婚》,载《民俗研究》,1996年第3期。
[98]改写于《鼠壤坟传说》,见《大唐西域记》卷12。
[99]谭蝉雪:《西域鼠国及鼠神摭谈》,载《敦煌研究》,1994年第2期。
[100]《四川开江县民间文学资料集》,1988年编印,第48页。
[101]马昌仪:《中国鼠婚故事类型研究》,载《民俗研究》,1997年第3期。
[102]鄂西州民委、文化局编:《鄂西民间故事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331页。
[103]陕西《孝义厅志》(十二卷光绪九年刻本),转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北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76页。
[104]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105]转引自宋兆麟:《灭鼠还是求子——老鼠嫁女年画剖析》,载《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106]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页。
[107]何红一:《人日节与鼠嫁女》,载《民俗研究》,2000年第3期。
[108]参见贵州民间文艺研究会编:《民间文学资料》,第41集,1986年。
[109]黄义仁、韦廉舟:《布依族民俗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6页。
[110]王清士:《布依族文学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8页。
[111]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第215页。
[112]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编:《百越民族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58页。
[113]陈维刚:《广西侗族的鱼图腾崇拜》,载《广西民族研究》,1990年第4期。
[114]闻一多:《神话与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9页。
[115]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46—150页。
[116]朱小平:《中国民间文学中“鱼”的意象》,《沧桑》,2009年第2期。
[117]祖岱年:《试论水族民间童话与寓言》,载《贵州民族研究》(季刊),1983年第2期。
[118]车锡伦、孙叔瀛:《中国精怪故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473—477页。
[119]《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学苑出版社1993年版。
[120]参见彝族、拉祜族、维吾尔族、高山族、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121]释圣严:《比较宗教学》,台湾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7页。
[122]杨甫旺、马粼:《彝族树崇拜与生殖崇拜》,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23]张昭:《浅论“南诏铁柱”的崇拜是早期山地民族树崇拜的传承》,载《云南文物》,1992年第12期。
[124][晋]释道安:《法苑珠林校注》(周叔迦、苏晋仁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388页。
[125][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35—236页。
[126]张双棣:《淮南子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53—1457页。
[127][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校释》,王明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7、第304页。
[128][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5页。
[129][宋]李昉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381页。
[130][晋]干宝:《搜神记》,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33页。
[131][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4页。
[132][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232页。
[133][晋]郭璞:《玄中记》,见鲁迅《鲁迅辑录古籍丛编·古小说钩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6—457页。
[134][晋]干宝:《搜神记》,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34页。
[135][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见鲁迅《鲁迅辑录古籍丛编·古小说钩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8页。
[136][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四,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47页。
[137][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36页。
[138]张黎明:《中国文化中树木精怪嬗变源流辨析》,载《古代文明》,2013年第10期。
[139][晋]干宝:《搜神记》,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35页。
[140]王立:《中古树神禁忌母题及其文化传播意义》,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141]《鲁迅小说钩沉》,见《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页。
[142]李剑国:《新辑搜神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54页。
[143][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校释》,王明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1页。
[144]赵丽霞:《花卉文学与唐宋时代的审美意识》,中南民族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145]以上十二花神据李菁博等《花神文化和花朝节传统的兴衰与保护》,载《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整理。
[146]秦味芸:《月令粹编》,台北:文广书局1970年版。
[147]王蕾:《唐宋时期的花朝节》,载《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第17期。
[148][清]董皓、阮元等:《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49]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15页。
[150][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六,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391页。
[151][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六,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392页。
[152][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六,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391页。
[153][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七,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395页。
[154][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七,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3394页。
[155][明]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醒世通言》第四卷,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9页。
[156]车锡伦、孙叔瀛:《中国精怪故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703—7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