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许山兄弟两个介绍,这群山东西绵延百里,看不到尽头,山壁陡峭,多峡谷,山谷中草木茂盛,遮天蔽日,加上地形复杂,不熟悉的人贸然深入,很容易迷失方向。
的确如他们所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树林里行走,很难看到天空,由于很少有人进入,山谷也根本没有路,崎岖难行,越走越是心惊,山谷之间交错纷繁,到处是岔路,有的地方连行人也无法通过,只能绕路,要是没有人领路,就算是有指南针,也非得迷路不可。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真是一点也不虚,想必这绵延百里的群山就是川陕边境的大巴山山脉了。
这一路行来,陆山发现许氏兄弟称得上是艺高人胆大,山谷中由于树木遮蔽,十分的阴凉,所以经常有蛇出没,在听过他说蛇肉可以强身健体的话后,向他请教了蛇的弱点,学着他用树枝捕捉了几条蛇后,再遇到从树上垂下的蛇时,直接把手伸向蛇的七寸处,并用陆山借给他们的青铜剑把蛇头斩断,有几次遇到了竹叶青,陆山还没来得及提醒这是剧毒蛇种,许山就已经伸手捏住了蛇头,拿起青铜剑斩了下去。
听到陆山的述说后,笑了笑,无妨,先生所讲的捕蛇方法十分的有效,只要扣住它的七寸处,任它有再大能耐也反抗不得,听到他说毒蛇会从口中射出毒液后,十分的感兴趣,说道,如果不是山谷在太过危险,需要尽早走出去,真想试试蛇毒的威力。
陆山询问之下才知道,山林之中的大型动物虽然不多,但也是会遇到的,比如豹子和狼,都是非常危险的动物,如果把蛇毒收集起来,使用的时候涂抹在箭支上,不知道效果会怎样。
在山中行进的几日,困苦不甚,由于山高林密,弓箭越来越派不上用场,而且蛇虫众多,几人都把身体包得严严实实的,每当走到林密不通风的地方,身上都是汗流不止。所幸的是,他们在一次宿营的时候,把为开辟营地而斩下的草木烧火时,发现了几种具有驱虫的功效,便收集这些植物的汁液涂抹在身上,并用这些植物的叶子编成环状套在身上各处,探路用的树枝也换成了这些植物的枝干,总算是能驱除一些昆虫,免除一些骚扰,但这都只是权宜之计,为有尽早走出山谷才是良策。
终于在不知行走多少天之后,一行人终于走出了纵横交错的山谷,放眼望去,一览无余,没有多少遮挡物,知道终于是从山里走了出来,都十分的高兴。
在平原上行进了几日后,众人遇到了一条大河,看到这条横贯东西的大河,陆山明白这就是长江的支流汉水了,南郑想必就在河的对岸,但是苦于没有船只,无法渡河,虽然陆山知道木筏可以助他们渡河,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工具,什么都是白瞎。
无奈之下,只得领着一行人顺着河流而下,希望能找到浅滩可以渡河,走了半日后,众人在穿过一片小树林的时候听到前方传来乒乒乓乓的声音,但又不是兵器相交之声,众人赶紧走出树林,发现在树林边上大概有二十个人左右,身着麻布衣,脚蹬草鞋,有的在砍伐树木,有的把倒下的树木拖到河边,看了一会,知道这些人是在造木筏,陆山觉得这些人分工合理,行事之态显得很有组织,应该不是普通人。
正在思索这些人是什么来历的时候,对面有个人走了过来,问道,看几位的样子,是想要渡河吧。
正是如此,本想制造一些渡河的工具,但是苦于没有工具,只得沿河而下以求他法,不想在这里看见你们在建造木筏,就停了下来。陆山回答道。
听到陆山的回答,对方眼中一亮,这位先生也懂制造之术?
陆山点了点头,两人走到正在制造的木筏边上谈论起来,通过交谈得知,这人名叫卫霖,是一名墨者,这些人都是他的师兄弟,他们正是要去往南郑。
在交谈中邀请陆山一行人一同渡河,他自然是欣然答应,由于天色的原因,他们只打造了一条木筏,很快就建造完毕了,木筏很大,一次大概能乘八九人的样子,这群墨者一共有十五人,加上他们五个和马匹,往返三次就可以全部渡河。
众人齐力把木筏推入水中,第一批次渡河的是九名墨者,没用多长时间,就到达了另一边,正在准备返回在,看到这情形,陆山说道,我们向前走走吧,说完就开始沿着河岸向下走去。
卫霖问道,马上就要渡河了,先生可是有其他事情?
陆山有些奇怪的说道,自然是要渡河了,但是在这里怎么渡河,要渡河自然是要到下面。
这下不仅卫霖非常惊讶,连许山也说道,先生,渡河自然是在这里才行,你向下走岂不是离的越来越远。
看这他们一脸奇怪的表情,问道,你们以前渡过河吗?
自然是渡过,我们墨者经常在外行走,难免会遇到河水阻挡道路,卫霖回道。
你们以往渡河是一次全部过去,还是分多次渡河。陆山再次问道。
卫霖回忆了一下,以往都是只渡一次,说完好像明白了什么,先生,难道一次和多次有什么不一样吗?他奇怪的问道。
陆山笑了起来,自然是不一样的,你们跟着我一起走,我慢慢告诉你们。
一边走着,陆山指着对岸的墨者,你们看一看他们到达对岸的位置,再看一看,刚才我们的位置,他们并不是正对着的。正说着,听到人群里有人惊喜的喊一声“我明白了”,引得众人都看了过去,陆山也顺着众人的目光看了过去,看到被这么多人注视着,那人脸色涨的通红。向着陆山说道,我不是有意打断先生讲话的,只是听到一半突然明白先生为什么让我们向前走了,看到大家更好奇的眼神,禁不住低下头去。
陆山笑了起来,不要害怕,你说说看你明白了什么。
卫霖和其他墨子也都问道,巴辰,你明白什么,赶紧说出来啊。
巴辰这才抬起头,先生指出出发时的位置和对岸停泊的位置并不是正对着的,是因为河水是不断往下流去的,所以,渡到对岸再返回来时,是回不到最开始出发的位置的,而是在最开始位置的下方。
听完后,陆山点了点头,夸赞道,你说的很对,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时,有的墨者已经明白过来了,有的还在询问着原因,不停的向陆山看过来,许山向陆山问道,他说的我怎么听不懂。
看了看河中的木筏,他们现在的位置已经差不多了,他找了根树枝,在地上划了两条线,指了指,这是河的两岸,然后划了一条斜线,指明了出发的位置和到达的位置,然后再划一条,如此清晰的讲解,众人一下子就都明白了过来。
卫霖行了一礼,先生真是博学多才,不仅懂得制造之术,而且知晓山川水文。
陆山说道,不必拘礼,久闻墨者擅通机括制造之术,许多制造方面的东西,我还要向你们墨者请教呢。言罢,指了指河中,说道,船来了,大家准备上船吧。
由于卫霖的邀请,陆山几人第二批开始渡河,河水荡漾,木筏在水中晃来晃去,,到了对岸之后,卫霖说道,我们还有些事情需要去做,然后才会赶往南郑,先生可先行一步,不必等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