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留守:守望的天空
10334000000003

第3章 失衡的天空

他们,本来跟普通的孩子是一样的,生活里面有鲜花,有笑脸,有阳光、青春、健康、活泼……“留守”两个字代表着一种身份上的特殊,这个词语放在具体孩子的身上,就显得有些贬义和忧伤的色彩了。花季的少年,本来应该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可是,他们的世界是寂寞的、残缺的,失去了平衡的季节,使他们迷失在青春的旅程中。

我们下面记录的人物和事件,可能是一种社会的个例,但是这种个例绝不是偶然的。或许你觉得很多事件过于残酷了,但我还是建议能够揭开这层残酷,重新感受一下那份震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很多病痛只有到了晚期,才能引起我们的警醒。很多事情只有到了恶劣的程度,才会被我们足够地重视。

好吧,不能防患于未然,那么,亡羊补牢,犹时未晚。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父母去了外地,把孩子交给了老人和亲戚。由于这些监护人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监护有欠缺,所以由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组成的家庭里,不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首先,监护人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给孩子更多的爱,不忍批评,一切顺着他们。其次,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只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没有文化,身体病弱,有的有心理疾患,甚至还需要别人来照顾,所以同时要监护一个或几个留守儿童,对他们的监护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一方面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的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网络游戏、色情影像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抽烟、酗酒、奇装异服、哥们儿义气等等,是大多数留守儿童身上都存在的问题。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些因素都是构成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隐患。

陨落的花朵

这山是我熟悉的

这水是我熟悉的

这草比妈妈走的那年还绿

这阳光比爸爸打工的深圳还耀眼

河水多么清凉

走,我们去游泳

带上妹妹,带上弟弟

带上七岁的孤单、八岁的寂寞

带上九岁的无助、十岁的思念

在水里是多么快活,多么自由

怎么了,妹妹在水里没了影子

快拉她上来,弟弟拉着我的手

妹妹拉着我的手,快上去,快上去

水好深好深,好凉好凉

水草好滑好滑,鱼儿对着我露出惊讶的表情

快上去,快上去

奶奶还在家等着我们呢

爸爸妈妈,我的学校

亲爱的课本,美丽的世界,才刚刚发芽

弟弟,妹妹,拉着我的手

在天堂我们也在一起——

做一个不再留守的孩子

2013年6月26日,对于文奶奶来说,是她一生的梦魇。就在这一天,三个孙儿一起离她而去。三个同胞兄妹,大的只有10岁,小的年仅5岁。

“崽崽啊,怎么都走了啊!”这撕心裂肺的哭声震惊了乡野,也震痛了无数人的心。

这一天是星期三。上午,刚刚结束期末考试的哥哥小战放下书包,见奶奶没在家,就拎着水桶喊着比他小一岁的妹妹:“小莉,走,咱俩去池塘先洗衣服,一会儿回来写作文,老师说明天上午就要交。”小莉便跟在哥哥的后面向池塘走去。

最小的弟弟小沫沫马上大声喊着:“等等我!我也去!”

“不带你去!你乖乖在家等着睡午觉吧。”姐姐小莉头都没回,甩给小沫沫一句话,就跟着哥哥一溜烟地跑了。小沫沫在后面踉踉跄跄地踩着哥哥姐姐的脚步,也跑向了池塘。

村头的这个大池塘面积有30亩左右,水面很开阔,池塘里种满了荷花,一池清荷在阳光的照耀下愈显青绿,粉红色的荷花一朵接一朵比肩绽放。村里人都喜欢在池塘边洗衣服,夏天一到,小孩子们也都脱得光溜溜地在池塘里面游泳、嬉戏。

这个池塘俨然成了全村人的乐园。

小战把水桶放在岸边,脱下背心短裤,蹲在池塘边开始洗衣服。小莉也学着哥哥的样子,脱下粉红色碎花连衣裙洗了起来。两人正洗得起劲,后面尾随来的小沫沫也到了。小沫沫站在岸边,看着哥哥姐姐,不敢往水里走,嘴里嘟哝着:“哥、姐,我也要洗衣服。”哥哥小战边洗边回头看着弟弟,冲他喊:“你别下来,你个子太小了,水会把你冲跑的。”

“不嘛!不嘛!我也要洗。”小沫沫一边说一边脱下身上的小背心小短裤,一步一步地往水里走。

小沫沫走到哥哥姐姐身边,找了块石头蹲了下来,学着哥哥的样子,往衣服上撩着水。调皮的小沫沫看着哥哥姐姐在认真地洗着衣服,没人理他,他就跳下石头,站在水里向姐姐的身上撩水,小莉生气地还击,两个孩子在水里嬉戏起来。小沫沫为躲避姐姐的追赶向池塘深处跑去。池塘底下都是淤泥,小沫沫没走几步就陷入水中,没等着他开始挣扎就被池水吞没了。小莉眼看着弟弟一下子就没了踪影,急得朝弟弟失足的水面奔去,大声地喊着弟弟的名字……

岸边还在洗衣服的小战听到喊声也奔了过来,两个孩子疯了似的奔向弟弟落水的地方,在水里摸索着。小战和小莉都不会游泳,越走越深,眼看着水没到了两个孩子的肩膀,他俩挣扎着想转身往岸边走,可是池塘下面的淤泥却无情地将他俩拖住。小莉的胳膊拼命地在空中挥动,她大声地哭喊着:“哥哥,快救我!”而哥哥此时也无法挪动身体,他未等喊出一句安慰妹妹的话,就被无情的池水包围,眼看着兄妹两个小小的身躯都不见了踪迹。池塘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又恢复了往昔的宁静……阳光还是那样耀眼,荷花还是那样娇艳,而人间的悲剧,已经悄悄上演。

中午,一个村民途经池塘,看到池塘上面漂浮着一个孩子的尸体。由于距离太远,他无法确认孩子是谁,随即他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村委会。村里人从四面八方奔到事发现场,见到的是5岁的小沫沫的尸体,而此时大家还不知道小战和小莉也被池水吞没。

在池塘岸边,人们发现了三双小拖鞋和一个水桶,由此判断,小战和小莉也失足落水。紧张的搜救打捞工作开始进行,孩子的大伯也从外村闻讯赶来搜救。他焦急地搜寻着,一声声喊着孩子们的名字,可是,偌大一个水塘没有任何声响回应他。直到下午3时,小战和小莉的尸体才被找到。

当村里人抬着孩子三具冰冷的尸体走进文家,文奶奶顿时昏厥在地。她实在难以承受这样残酷的打击。三个鲜活的小生命上午还好好的,转眼就与她生死永隔。

三个孩子的父母去年去深圳的酒店打工,孩子的爷爷又是个智障残疾,每天的生活起居还得要老伴儿来照顾。文奶奶一边要操持家务,一边还要料理孩子们的饮食起居。

老人用颤抖的手,一个个地抚摸着孩子冰冷的身体,老泪纵横。三个曾经给她的晚年生活带来多少快乐与慰藉的宝贝疙瘩,就这样同时抛下她而去。她自责,她后悔,她心痛,她感觉对不起太多的人,她没有照顾好可爱的孙儿。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文奶奶怕就怕三个孩子在她手上有什么闪失。可是,惨绝人寰的悲剧还是发生了,这对年近七旬的文奶奶来说,无疑是一场天大的灾难。

“就让我用这把老骨头换回你们吧!怎么就这样都走了呀!我怎么跟你们的爸妈交代啊!”奶奶的哭声怎么也无法唤醒三个可爱孩子的生命,他们永远地去了,永远都不会再醒来。

惨剧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家人还是无法原谅这位可怜的老人。老人不仅承受着丧孙之痛,还要承受着儿女的误解和怨恨。

我们能批评孩子的父母吗?如果条件允许,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他们哪里会狠心割舍,放弃陪伴孩子的机会?

我们能批评孩子的爷爷奶奶吗?年逾古稀的老人,本该颐养天年,享受着天伦之乐的生活。可是,命运却给了她如此残酷的打击,让她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悲恸。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它早已变成了社会问题。我们不仅仅要呼吁,还要切实地从实际入手,帮助更多的留守家庭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避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惨剧再次发生。

留守少年制造的血案

事发江西。2013年9月,一个17岁高三男生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血案。我们没有亲临现场,可是从报纸上、网络上看到的画面还是触目惊心。凌乱的书桌,摔倒的桌椅,地上是一摊摊鲜红的血迹……男生贾伟的举动震惊了社会。而在发布这条消息的网站,我们看到了很多跟帖留言,更加叫人心痛。

这是一个网络时代,在文明进步达到登峰造极的时代里,人类的道德底线似乎跌到了谷底。在网络媒介上表现最叫人痛心的是发言不用负责,尽管近些时日,我们的网络监管加大了力度,处置了一些非法之徒,可是,更多的网络垃圾我们清除不掉。很多衣冠楚楚的文明人,一旦披上网络的面纱,就变成了狰狞的魔鬼,就可以随便污蔑、造谣、中伤……在留守少年贾伟制造血案的事件中,很多网民不是心痛和震惊,而是幸灾乐祸,这近乎麻木和变态的反应,叫我们加重了悲痛。年轻的老师因为责任心强,对学生的监管严格而命丧办公室,他的死到底值不值得?那个杀人的少年,本来是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可是他举起了利刃,杀害了自己的老师,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面对着这样的血腥,我们怎么能够调侃得起来?

又是留守少年!

在家里人和村里乡亲的眼里,贾伟是个阳光的小帅哥,虽然平时话语很少,可也是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他和姐姐学习都很好,这叫爸爸和妈妈很是欣慰。他原本不该到那所重点高中上学的,可是,那所重点高中是无数考生和家长心中的天堂。这个学校的高三共有1500名左右的学生,很多学生是慕名而来的。因为这所高中的高考成绩位居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据说,曾经输送少年班大学生29人,146人免试保送到全国重点大学,90人考入了北大和清华等重点名校。

贾伟和姐姐在初中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姐姐进入这所重点高中以后,成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这叫贾伟的爸爸和妈妈更加坚定了送贾伟来这所高中上学的决心。

尽管日子拮据,爸爸妈妈也希望贾伟能够成为骄傲。已经有了女儿变成凤凰,自己的儿子也一定能够成为金龙。爸爸和妈妈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家里的收入不多,学习费用不少,尤其是姐姐上了大学以后,花销更大了,所以他们一直在外面打工,日子捉襟见肘,但是看到姐弟俩的成绩,他们还是欣慰的。姐姐高中的时候,一直跟贾伟一起在校外租房同住。贾伟在初中的成绩也不错,可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发现这里的竞争太激烈。37个班级按照学习成绩的好坏排了档次。学校的考试压力很大,老师之间也有竞争,同学之间更是这样,高节奏的学习和重压之下,贾伟有点儿吃不消,甚至开始抵触。姐姐考入大学走了以后,妈妈从乡下来跟他一起租房同住。可是家里本来就经济困难,靠爸爸一个人在外面打工也不行。于是,贾伟就叫妈妈回去,妈妈也正好找到了一份打工的工作。所以,就把贾伟一个人放到了这里。

作为一个留守少年,贾伟缺少沟通,学习兴趣减弱,开始迷恋网络,喜欢看恐怖电影。老师是一个严格认真敬业的老师,他希望贾伟能够振作,好好学习。批评教育几次,贾伟内心抵触的情绪更加强烈。在这个学校采访,很多老师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们最怕的学生是三类,第一类是留守孩子,没有家长在身边监护,学坏的速度很快;第二类是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第三类是迷恋网络不能自拔。”

而贾伟这三条里占了两条,他是叫老师最头疼的那种学生。贾伟的不上进,导致成绩下降。而学校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排的座位都是按照学习成绩好坏。贾伟的座位被排在了最后一排。

上课的时候,贾伟总是玩手机。老师发现以后,警告无效,就没收了手机。在这个学校里,学生的手机普及率基本是百分之百。很多不爱学习的学生上课就按手机玩,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其他学生。老师一次次的警告在贾伟看来,都是针对自己的尊严。他顶嘴,老师就更加严厉地批评。

贾伟的心里非常憋闷,他想努力表达,可是在正义凛然的老师面前,贾伟的一切辩白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们无法揣摩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留守少年贾伟的内心挣扎,是什么念头使这个阳光少年变成杀人的恶魔?是什么动因叫这样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少年向自己的老师举起屠刀?

法医给出的结论是:凶杀不像是新手干的,看起来相当专业。判断情境为:贾伟当时趁老师不备突然拔刀,一只手从后面捂住老师的嘴,用力向后勒老师的脖子,一只手持刀刺入脖子后搅动再抽出,整个过程相当快速,颈动脉破裂,老师当场倒下。救护车赶到的时候,已经回天无力……几天后,逃亡的贾伟在上海自首。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此陨灭,留下一个年轻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孩子孤独无助,而一个花季少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血案发生以后,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如果,我们发现这个少年的情绪变化很大时,给予适当的温暖和慰藉,或许血案就不会发生;如果,贾伟的爸爸和妈妈能够陪一陪他,他不是一个留守的孤僻少年,或许血案就不会发生;如果,我们的教育不单纯盲目地追求分数,而注重能力培养和心理健康,或许血案就不会发生。可是,留给我们的只是血淋淋的事实,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据走访得知,留守孩子一般有以下状况:

一部分家长为了自己能够出去打工赚钱,将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一走了之任其发展。老人基本上没有管理和监护的意识和能力,只管吃饱穿暖,养育孩子属于放纵型。要知道,留守孩子跟正常的孩子是一样的,他们不仅需要温饱,还有很多精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残缺,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身心生长所需的营养很多,不仅需要施肥浇水,还需要及时修整,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走上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

其实这些留守家长也有苦衷,每天下地干活,累得筋疲力尽,哪有时间来过问孩子快乐与否,来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看似是肯定孩子坚强成长的精神,但是,我们谁希望自己的孩子早当家呢?童年本该是纯真烂漫的世界,为什么要他们过早地体验生活的艰辛?

爸爸去哪儿?

冬天到了,而对于辽宁省绥中县的8岁双胞胎姐妹来说,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天气冷了,她们要跟爷爷和奶奶上山抓紧时间捡柴火。家里取暖买不起煤,只能靠着上山捡柴火。8岁的姐妹花,要是在别的家庭,她们该是一对被家里人宠着、爱着的小宝贝,享受着无限的快乐。

可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她们要像大人一样劳作。单薄的身体,衣衫褴褛的穿着,拖着比她们身体还要粗大的树枝往家里运。她们被路过的网友拍到并被发布到网上,引起强烈的关注,有些网友叫她们“拾柴妹”。听着这样的网络词语,我怎么也不能高兴起来。柔弱的肩膀还不堪重负,生活却叫她们过早地成熟。

通过采访得知,姐妹花的家庭很是凄惨。爸爸曾在外地打工,后因病去世。妈妈守着她们生活了一段时间,因无法承受压力竟丢下她们走了。姐妹俩只能跟随年迈的爷爷和奶奶生活。爷爷身体不好,有肺病,可是为了家里能有钱花,不得不农闲的时候出去打工烧炭,留下姐妹俩照顾奶奶。捡柴火,做饭,烧水,家务活姐妹俩都能够完成。

别人家的孩子留守还有一个盼望,盼望爸爸妈妈过年回家。而她们呢,团聚是人生的一种奢望。她们的幸福到底在哪里?对于她们,幸福指数或许特别低。而同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我们,所处的境遇又该有多么的不同啊!

最近电视上热播的一档节目叫《爸爸去哪儿》,据说火得不得了,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我看了一会儿,是一帮明星和孩子在很多地方玩,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有时候镜头很穿帮,比如在野外沙漠的边缘露营,周围其实围了一大群人,都拿着摄像机和相机在拍照。镜头展示给我们的部分,那些所谓的艰苦和真实,故意秀的感觉严重。

我始终不懂编导们制作这档节目的用意,不懂观众喜欢这档节目的原因。可爱的孩子到处都是,只有这些星二代的孩子有这个机会,在电视上展现这份美好,赚足了眼球。孩子简单地去村里拿些蔬菜和水果,周围几十人在护驾。所谓的精彩无非是孩子之间的琐事,正如一位微信好友质疑的那样:“《爸爸去哪儿》是在炫耀星二代的娇贵幸福吗?”而对于6100万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不奢求像星二代一样娇滴滴地问爸爸去哪儿,他们最卑微的愿望就是“爸妈回家吧”!那些廉价笑声的背后,又怎能掩饰得住这么多留守儿童的伤痛与孤独。

我不知道那些留守孩子怎么看待这样的节目,这样的欢声笑语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造成怎样的伤害。面对着这巨大的生存落差,孩子们会不会问一句:为什么我们会是这样的生活?我们也需要呵护。

这样的感慨过后,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沉浸在采访的过程里面,想起那些渴求的眼睛。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无助和无奈。跟一些人说起这件事情,想不到人家说:“这就是命,活该他们是留守孩子。”

我的心那一刻都在颤抖,是的,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可是有权利诘问我们为什么活该受此煎熬。是什么原因叫我们留守?是谁造成了我们的渴求?难道政府没有责任吗?难道社会没有责任吗?我们生来不该是可怜的孩子。

很多留守孩子的监管人都是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隔代教育的弊端有很多。爷爷奶奶有时候心疼孩子,却不懂教育的方法,以为处处依着孩子就是对的,在生活细节各个方面都关照,对孩子的话说一不二。孩子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想叫孩子受一丝委屈。对于生活细节不批评,不指导。孩子有问题了,不从根本上找原因,而是百般地包庇、保护。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人不礼貌,惹是生非。溺爱,是另外一种害子行为。

我们不必详细解读溺爱的故事,每天的新闻资讯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反面教材。

还有一类留守孩子,他们被家长寄居在他人家里。这种情况在广大农村比较多,父母把孩子寄居在亲戚家或者朋友家,给一点儿托管费。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没有在家里的自由随便,变得沉默寡言,有情绪都是自己默默承受着。这些孩子,一旦出去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好控制。当然也有恰恰跟这种情况相反的,孩子不怕亲戚,他们监管不了,使得监管人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苦涩的果子

天还没有亮,表舅和舅妈就起来了。小花睡眼惺忪中听到了舅妈的抱怨,假装没有睡醒……北方的冬天很冷,外面呼呼的冷风吹着。舅妈一激灵醒过来,喊表舅看钟表。表舅顺手打开了电灯,墙上的挂钟嘀嘀嗒嗒地响着,还好,表舅咳嗽几声,总算没有睡过头。表舅卷颗旱烟,就在被窝里趴着抽完。舅妈已经麻利地穿好棉衣棉裤,去外面抱柴火做饭。

外面下了层清雪,风跟着舅妈的走动钻进了屋。小花下意识地往被窝里蜷缩一下身体。舅妈没有发现小花睡醒,跟表舅说:“我就是受累劳作的命,看人家跟大小姐一样,一天啥活不干,我就是养小姐一样伺候也不得好。”表舅慌忙朝舅妈示意小声些。

小花在被窝里委屈地噙着泪水,她又想起了爸爸和妈妈。可是想起爸爸和妈妈的时候,小花竟然想不起来他们长什么模样了。是啊,小花的爸爸和妈妈出门打工三年了,一直没有回来。每年给表舅寄来一些钱,叫表舅和舅妈操心照顾小花。

有时候也买衣服邮寄回来,可是很多次小花都穿不了那些衣服。因为妈妈不知道小花长多大了,买来的衣服总是不合适。舅妈也不叫小花说,那些新衣服都拿去给自己的孩子穿了。

有时候妈妈打来电话,小花拿着话筒,听见里面的声音,感觉是那样的陌生。

这样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小花有时候真的很犯愁。表舅家里开了米面粮油小卖部,平时在家里卖一部分,还要到周边的集市上卖一些。因为路途远,需要早起。舅妈一直抱怨小花不帮家里干活,可是小花觉得自己已经干得够多的了。有时候还要在家里做饭,春天播种,夏天锄苗,秋天收获,小花一直都在参加劳动。

生意不好,舅妈要发牢骚,地里活多忙不过来,舅妈也要甩脸子。有时候小花需要零花钱都拿不到。小花知道,爸爸和妈妈是把零花钱存在舅妈那里的。舅妈在电话里总是说笑着,好像对小花有多关心似的。有时候小花接过话筒,舅妈就站在边上听着小花说什么。本来就已经觉得爸爸妈妈陌生的小花,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有时候小花感觉很孤单。虽然学校里有小伙伴,可是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的烦恼可以跟爸爸妈妈说,今年春天的时候,小花发现了自己身体的小秘密。她给妈妈打电话,接电话的偏偏是爸爸。小花不知道怎么启齿,只好支支吾吾地放下了电话。

幸好有同桌的小伙伴小岚,她最近也有了小秘密。这样小花才没有出丑,想想这些小花真的感觉很羞愧。小花很羡慕他们,总有零花钱,总有人陪着。身体出了问题,大人们马上问寒问暖。

后来,小花认识了邻居叔叔。叔叔长得很帅,像电视剧里的男主角。说话好听,见到小花总是一脸微笑,有时候看得小花脸红红的。小花心想,自己的爸爸要是像他一样就好了,可以每天看着自己笑。有一次小花在集市上看中了一条红色的纱巾,每年的春天,风沙可大了,小花想买一条纱巾围着,可是小花没有钱。那天正好邻居叔叔看到她,就帮小花买了下来。

围上那条红色的纱巾,小花心里暖暖的,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上课的时候,小花几次走神,眼前总是邻居叔叔的笑脸。

邻居叔叔家里有妻子和孩子,每次看到他带着自己的孩子出门去玩,小花都很羡慕。邻居叔叔好像对小花特别关心,自从买了那条红纱巾以后,邻居叔叔总是送小花各种零食和小礼物。小花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她喜欢邻居叔叔送的礼物。有时候她想,这个世界上只有邻居叔叔对自己好。

舅妈烧开了水,做好了饭。表舅起来,匆忙吃口饭,就开始往车上装一袋袋大米和面粉。一袋大米是100斤,表舅干得很吃力。小花想起来,可是她干不动那样的重活。还有,小花的小秘密这个月没有来,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几天吃东西也难受,刚吃下去就恶心地吐出来。小花想,等表舅和舅妈出门,就去镇上的医院看看去。

小花一直在心里想,自己的身体是不是跟邻居叔叔有关呢?

不久前,小花在电话里跟妈妈说在舅妈家生活不高兴,要爸爸妈妈接她走。不巧被舅妈听到了,舅妈就当着表舅的面骂小花是白眼狼,吃着穿着住着他们的,还要说他们不好。小花感觉受到了委屈,伤心地出去瞎转。正巧邻居叔叔在外面,他喊小花去家里玩。

邻居叔叔一个人在家,他给小花拿好东西吃。小花吃饱了,想回家。邻居叔叔说就在他这里睡午觉吧,反正在哪儿都是睡觉。小花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感动,她答应了。邻居叔叔还给小花喝了瓶橙汁,喝完以后,小花就感觉头晕晕的。然后她感觉邻居叔叔很温柔地抱着她,帮她脱衣服……醒来以后,小花很害羞。邻居叔叔给他20块钱,叫小花以后需要钱就来找他。

后来,小花又找了邻居叔叔两次。每次,他都给小花零花钱。有时候家里有人,他就把小花带到外面去。小花虽然心里害怕,可是她有点儿喜欢这样。邻居叔叔说,好朋友之间都是这样的,这是他们之间的秘密,不能叫别人知道。小花就想,自己终于有了“好朋友”,她在这世上不再孤单。

小花这几天总是感觉身体不舒服,约了伙伴去镇上的医院。她要检查一下,是不是肚子里长了瘤子,那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少女小花坐在医院的诊室里等待着结果。医生出来,问小花多大年龄,小花说12岁了。医生很诧异,问,你爸爸妈妈呢?叫他们来吧。小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医生要了小花妈妈的手机号,拨通了电话说:“你女儿怀孕了,已经三个月了。”

小花看着医生在外面打电话,她天真地想:医生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是好事,自己得了病他们就不会离开自己了。

看着周围摇头叹息的医生和护士,小花快活地说:“我爸爸妈妈怎么说?我就知道肚子里长了瘤子,我都感觉到瘤子会动了……”

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她还没有绽放自己的美丽,却意外地收获了一颗苦涩的果子。小花只是太多留守孩子里面的一个。在广大的农村,留守女孩的性安全防范教育极度缺乏。留守女孩的父母对自己的女儿大都缺乏性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认为那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小学阶段的老师也不对学生进行性安全教育。而留守女孩自己因其智力和阅历有限并不知道性的危险性,没有性安全的防范意识,甚至把性侵害认为是游戏,或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性侵犯;有些女孩受到侵害者的威胁,不敢跟大人说;有的监护人受封建意识影响,认为这是见不得人的事,发现事实后也多是私了。

像小花这样的案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下面我们不妨搜索一下,叫我们震惊的是留守女孩被性侵的事件竟然屡见不鲜:

2013年2月19日上午,杭州滨江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都被一位特殊的病人吓了一跳:一位身高不到1.5米的小女孩,一脸稚嫩的模样,居然肚大如箩。

而且每走一步似乎都很痛苦,捂着自己的骨盆处喊痛,痛得直哭。后来的检查结果更让医护人员震惊不已:这个11岁的小女孩居然已经怀孕8个月了。

“老师摸我一次,给我一块钱,我没要。”11岁的小雪是红庙镇三水涧希望小学六年级学生,她称被班主任徐老师多次抚摸身体敏感部位。小雪的女同学亦称,班上总共有9名女生,其中8名女生被老师摸过。这些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小雪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雪说,她被徐老师摸过之后,悄悄告诉过奶奶一次,“奶奶说这是丑事,不让对外说”。

陕西略阳县街头巷尾不少人在议论和相互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当地4名村镇干部把1名上初中的女娃强奸了,致女娃大出血送医院治疗……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一书作者之一孙云晓认为,这些留守女孩遭到侵害的案件频发并非偶然。外出务工的父母不能给孩子有效的、安全的保护,又缺少对留守女孩的性安全教育,而学校的保护措施又不容易覆盖到孩子的家庭生活,这时就会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尤其农村未成年留守女孩最容易成为性侵害的对象,而这种性侵害的伤害对孩子心理伤害程度最深,最难以恢复和治疗。

窗外,鸟叫得清冽

课桌上趴着的高丽杰,睡得正香

课上到一半

朗诵,思考,讨论

声音时大时小,也没有把她

叫醒

高丽杰,十四岁,把头发染成金黄

扎耳眼,戴耳钉,和男同学打群架

说脏话脸不红

曾经好学生的她,旷课,逃学

一个多月,上网聊天,做黑客赚钱

“妈妈太辛苦,我靠自己”

说这话时,一脸自豪

我问她理想,她说赚钱

看着她的眼睛

那里一半清澈,一半迷茫

我的朋友是一所乡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她用自己的笔记录了大量留守孩子的故事。这些留守孩子,最主要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缺少父母的爱,缺少精神的慰藉。因为没有父母的关怀和呵护,他们的世界是残缺的,他们的天空是失衡的。

在沈阳市昌图县宝力镇北洼子村共有48个留守儿童,其中绝大多数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基本都是由爷爷奶奶来照看孩子。

今年6月,村子里腾出了一块地,修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孩子们有了一个自己的活动场所,不用再满山满野去疯跑了。家长们对此很高兴,也少操了一点儿心。

村子里的张淑范以前做过民办老师,从2004年开始,她看到村子里很多留守儿童没有人照管,也没有人教育,她就义务担当起了临时妈妈的任务。休息日和节假日,她都会把孩子们带到自己家开展活动,辅导他们写作业,给他们讲故事,倾听他们的心声。10年来,她无怨无悔地奉献着。张老师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说了这样的话:

“其实这些孩子的家庭经济收入基本都还可以,就是父母不在身边。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跟正常家庭的孩子比,由于隔辈人的娇惯,留守儿童相对组织观念较差,行为比较散漫,孤独感强,有些孩子特别内向,出现问题如不及时疏导很容易走向偏激。”

据统计,辽宁省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45.75万人,数量很大,而且绝大多数都在农村。

在留守儿童小白家里,我看到孩子正在院子里帮助奶奶干活。奶奶年龄大了,手脚也不如以前麻利了。小白很懂事,总是能够帮助奶奶分担一些家务。当问起想不想父母的时候,孩子沉默了。看到他的眼神迷离忧伤,我的心情也跟着沉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