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我当知青那几年
10444700000004

第4章 4心系社员群众

4心系社员群众

其实,我们从学校来到农村时,因是自由结合,只知道自己小组这几个人是谁,并不知道自己小组以外各组的人都是谁;不知道自己小组分到哪个大队,也不知道这个大队下了几个组,那几个组里知青都是谁。下去以后知道了。原先关系好,有过接触的,下乡以后还有接触,自然来往走动也就多;关系一般,若有接触,说话再投缘,之后关系好,多有走动来往的大有人在;没有接触的,下乡以后没啥接触,若是说话再不投机,相互来往走动的机会就很少。因是这种情况,沟里的学生就跟十五队的知青接触多,跟八队的知青接触就很少。可以说,知道他们小组都是谁,只是少有接触,来往稀少,若不是都有知青的名号,只怕是见面也用不着打招呼了。

听得汪幸运无缘无故,主动攻击,煽动大家都去坏他小组比他红的洪大建的事情,张永东是直杠子,聊聊数语,点出了汪幸运的德行。那意思很清楚:这号人他看不起,以后少来往。其实别人也有同感,只是没吭声而已。

闲话少说,还是归到主题上去。因麦罢点种过后,下了几场透雨,那玉米苗子吃饱喝足,疯长,转眼已过了成年人的胸膛。那么多玉米地,都得锄草搂沟,确实锻炼人。大热的天,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棵子里,湿热不说,单那玉米叶子像小刀一样剌人,就让人绝望了。我们组的女知青,锄过一行,早已浑身湿透,到地头冲着队长问:“这都热成这样了,玉米叶子也剌人,这不能不锄吗?”其实她没恶意,只是热得难受,剌得难受,询问一下而已。

队长一听呵呵笑:“不锄咱们吃啥呢?这不是来了几场透雨么,若没有这几场透雨,哪有这事情呢。有这几场透雨好。有这几场透雨,咱们就能多吃几斤玉米面了。”他说的是实话,再到女知青搂沟锄过的地里看,他心凉了。他心说:你们知青也真可以。你们是来吃俺们,喝俺们,来俺们队下混工分,你们还来作践俺们。你们也忒有理。上头护着你们,压着俺们:俺队下棒劳力一年下来,才能分到八十斤麦子。你们知青有理,你们一个人就得拿去一百二十斤。接收知青这事情真是办得太愚蠢:队里太吃亏,社员们太吃亏。他终于明白过来,心里觉得真是吃了大亏。作为队长,他要为沟里社员群众谋福利,他想改变这极吃亏还得认倒霉的状况。这不能眼睁睁看着七百二十斤麦子,还有那么多秋粮,都让这不会干活的城里知青拿了去。他们拿得气壮还有理。细算下来,这一年队下可是亏大了。当时咋就心软没有想过这事情呢?这不怨我。这只能怨在大队当副支书的一家子孙子梅浩仁了。若是浩仁还在大队当着副支书,这事儿跟他说,还能管点用。只可惜他麦收前就调到公社当了团高官,变成国家正式干部,这是队下的事情,再跟他说也没用。这该咋办呢?他觉得这事儿很棘手。这事儿棘手也得解决,总不能让队下一直吃亏下去吧。

晚上大队召开队长会,他去了。散会,他跟老支书说,沟里的条件差,知青在沟里受委屈。让支书想办法把知青调到街里富裕的队里去;至于其他条件,都好说,只要能快些把沟里知青调到街里就可以。

老支书这村干部,从解放初,一直干到现在,啥事儿没经过?啥事没见过?还用着你这刚结婚的年轻小伙子来给老家伙上课?轻推软磨,悠着走,没有答应,不跟他说这事儿,糊弄过去了。队长没了办法。这事儿还得办。队长、会计、保管三人开了碰头会。分析了容纳知青的好赖关系。细算细推下来,居然没有一丝好处,只有坏处。这该咋办?统一决议,统一口径:知青粮食不够吃,生产队不借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

决议一出,立竿见影。都是正长个子的姑娘小伙,刚下乡,还吃着国家供给时,每月四十五斤毛粮,还有八块菜钱,尚且吃不到月底。现如今,一分钱补贴没有,这一年一百二十斤麦子,即便秋粮一兑三,再来三倍秋粮,无论怎样俭省,明显也撑不到年底。

知青们找着队长商量:“我们一个月四十五斤粮食还不够吃,每月都要亏欠好几天。要不每月给我们放几天假,没粮的时候,让我们回城住几天吧。”

队长不愿意。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是要同吃同住同劳动。你们不够吃,队下也不能贴补你们,补贴你们就对不起社员群众。这话说的有理。沟里知青也没脾气。

这是明着打起别劲儿要朝死里整。沟里知青心还齐,到哪儿去找也没用,兔子急了还咬人,看我们知青不跟你们队长会计保管三巨头拼了去。当天晚饭过后,沟里知青就在院里商量说,来文的不行,就来武的。这事儿就得硬碰硬。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说定第二天中午,全组六个人都去跟三巨头弄事情,——也就是跟他们打架,用拳头解决问题。

哪知第二天一早,街里六队的姑娘们拉着一辆架子车,来沟里接上俩女知青,这边帮忙搬东西,那边说,女知青的手续转到了他们生产队,让她俩现在就过去。两个女知青转到街里六队,转瞬之间,沟里知青的武装阵线便被瓦解了。

两个女知青转去街里六队,知青断粮这事儿便在沟里公开了。沟里乡亲都善良,都觉得知青可怜。家家都给知青端过饭,即便是队长妹妹,保管妹妹,会计小妹妹,也都给我们知青端过饭。一饭之恩,永不敢忘。(如今年过花甲,每逢想起当年情景,仍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沟里知青的“武装阵线”被瓦解之后,人心散了,不再应战,只能是自己顾自己,抱头鼠窜。不发粮食不干活,天经地义。四个人有三个都要走。孙源泉没有走。他觉得事情没说住,即便走,终归还是得回来。他劝那三个不要走,跟他一齐在沟里跟队下说事情。那三个说:“人家就是摆治你的,你跟他们说个毬。再说还是要摆治,还能跟他们说个啥?”

孙泉源说:“你们要是不跟我在这里跟三巨头说事情,我可是顾不上你们了。队长若是给我一个好去处,我也就自己顾我自己去,不管你们了。”

他们三个都笑了。说:“现在都把咱们整成这样了,你还想有个好去处。你拉倒吧。你自己有碗饭吃就行了,你就别管我们了。”

其实孙泉源这话不是瞎说的。早在他们知青刚到村里的时候,队长去城里办事情,他带队长回过家。家里管过队长两顿饭。队长也是念念不忘:“你让我吃的是两顿肉浇头呀。”大概有点这交情,队长没有打算朝死里整治他。只是说:“你要是不跟他们合伙,我就给你寻个吃饭地方,一个月只交二十一斤粮食就行了。我得好好整他们,把他们都撵走,我还不信这事儿大队不管了。”

孙泉源当时顶撞过队长:“我们一块儿下乡,我总不能光顾我自己不管他们吧。”

队长一听就发了火:“你要是不听我的,跟他们一拨,我就连你也一块儿整治了。”

当时还义气,孙泉源说:“连我也整了,我受着。”

队长听得这么说,恨叨叨来一句:“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哪知时隔几天以后,孙泉源举着双手主动上门投降了。队长笑得都露出来牙叉骨,上前拉住他的手,笑眯眯跟他说:“跟我去街里,石头窝子头头顺明从山上下来买盐了。你跟他一块儿上去吧,我把你介绍给他,我也不用送你了。”

到街里,石头窝子头头顺明背着一袋盐,正从寨里朝寨门口走。显然他是从山上下来,先买了盐,背到家里之后,办完家里事儿,又从家里出来,没再拐到供销社,直接往山上走的。恰好碰个满怀,队长拉着孙泉源跟顺明说:“顺明哥,我给你送个好劳力。他是俺们队知青,孙泉源,你收他到你手下当兵吧。”

顺明有四十来岁,个子不高,细腰,肩膀很宽,尖嘴,宽腮,大眼,没留胡须,头发不长,古铜色的脸面,戴一竹编草帽,上穿白色粗布无袖汗褂儿,敞着怀,天蓝色西式长裤,脚穿半旧解放鞋,看去很精干,很精神。

他对孙泉源笑笑。孙泉源看得清楚,他有三颗假牙,那钢丝,那铁皮,发着光,有损他的英雄形象。孙泉源也跟他笑笑。跟队长说一声:“谢谢你了。我跟顺明哥上山了。你回吧。”

孙泉源从顺明哥肩上硬拽过那袋盐,背身上,并肩出寨门,朝着山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