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语言当然是重要的。语言是一部作品最表面的东西,像我们的衣服,或者皮肤,让人一目了然,让人一下子领略到这部小说的文学含量。但是我又要说,语言是一部作品的皮肤,而不是心脏,不是血液,不是一部小说最重要的东西。比语言重要的是人物塑造。人物怎么塑造?人物靠情节来塑造。情节怎么推进?这部小说情节非常简单,怎么样把人物塑造出来,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怎么样在一个情节非常简单的故事当中,把一个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这对作家绝对是最大的考验。很多作家做不到,海明威做到了,靠的是他对人性的了解、对小说材质的精挑细选、对小说精神的精准把握。
小说和诗歌不一样,诗歌是在生活之上的,小说是在生活里的。换句话说,诗歌是精灵,不要具象的生活底子;小说是飞鸟、天空、大地、村庄、炊烟、山川河流,必须要装进去很多东西。小说的难度在于,在生活之中又要跳出生活。为什么我说它是飞鸟?就是要高于生活,从俗世中来,到灵魂中去。烂小说就是一只土鸡,撕破喉咙叫,也只有邻居听得到。好小说必须要从大地上飞起来,上天、鸟瞰,它看得到我们,我们也看得到它。飞得越高,看到的越多。麻雀和大雁、苍鹰高度不一样,视野也完全不一样。《老人与海》无疑是一只苍鹰,用麻雀的羽毛是无论如何也拼凑不出一对苍鹰的翅膀的。
那么《老人与海》是怎么成为一只苍鹰的?它用的材料那么少,是怎么造出那么强大而灵活的一对翅膀的?翻开小说,你会发现它有个非常大的特点:老人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他的心理活动是靠自言自语和内心的思绪来表达的,老人的心理活动在小说里面占比很大。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把老人的心理活动抽掉,这个小说就会变得非常单薄,因为它没有人物关系,甚至都不能构成对话。没有跟他对话的人,他只能跟自己对话,跟大海、天空、乌云、鲨鱼对话。
写人与人的对话,是比较简单的;写人与自己的对话、人与大自然的对话,肯定比人与人的对话要难。人与人对话,是有来有去、有回路的;人跟自己对话,像对镜子说话,搞不好就成了疯子——搞得好就成大师了,把我们都装进去。他说的我们听得句句在理,他道出的是我们大家的心声。海明威在这方面绝对是大师,他靠一个老人的自言自语,把人世的沧桑道了个彻底。这需要一个作家有开阔的见识,也需要一个作家有精湛的艺术,去精心推敲、设计。
海明威一直是以塑造硬汉著称的,但在这部小说里,老人圣地亚哥一出场,你就发现他不是一个“硬汉”角色。他是个倒霉蛋,失败的角色,84天没钓到鱼,连小孩的家长都把他抛弃了。小孩很同情他,就是那个叫马诺林的小孩,老人的徒弟。
小说一开始就是老人和小孩之间的简单的铺陈:因为老人运气很背,连续84天钓不到一条鱼。小孩的父母不允许他跟老人一块出海,孩子很同情老人。老人的内心当然是非常落寞的。正因为落寞,所以小孩对他的关心就显得更加温情脉脉。温情,是这部小说开始就铺垫下的底色。海明威为什么把温情作为小说的一个底色?因为这部小说真正的敌人是大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弱小的、无助的,我们需要互相关心、关怀,需要手牵手、心连心。对人的怜悯,通过小孩对老人的同情、关心,暗藏在了小说里,为后来我们同情和爱上这个老人埋下了伏笔。
小说开始节奏非常舒缓,老人内心很灰暗,但他没有灰心,照样带着希望出海。希望在某个时刻实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成了他的胜利果实,但硕果引来了一群贪婪的鲨鱼。斗争随之开始,小说的节奏也随之加快。斗争是那么惨烈,鲨鱼成群结队而来,向孤独的老人发起一轮轮攻击;老人是那么值得同情,没有武器、没有帮手、没有粮食,只有一颗不认输的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与鲨鱼搏击,不放弃人的尊严,不放弃他的希望。海明威设计了种种条件,轮番上阵,让老人去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你可以把我毁灭、杀死,但你不能把我打败。
这是小说最精彩的一句话,也是后来被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小说的“点睛之笔”。它道出的是人类共同的心声,象征的是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们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希望,不能失去斗志。整部小说充满了象征和隐喻,毫无疑义,老人圣地亚哥象征的就是一个英雄,他在大自然面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超人的毅力和意志战胜千难万险,塑造人类的伟大。
那么马林鱼象征什么?它象征着人的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个追求的过程可能是充满坎坷的,但你不能放弃。正如老人圣地亚哥一样,他在84天一无所获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于是有了第85天,有了和那条硕大无比的马林鱼的相遇。这个马林鱼的出现,是小说的一个小高潮,如果小说就此结束:老人拖着一条罕见的大鱼回到村里,像战士戴着勋章从战场回到故乡,人圆梦圆,皆大欢喜,这会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作品。浪漫主义是戏剧的、甜蜜的,同时也不免是轻薄的,是十八九世纪文学的主流。到了20世纪,文学已经从宗教中独立了出来,不甘于简单地劝人向善,它要挖掘人性,把人放到火上烤,丢进油锅里去煎——于是鲨鱼出现了。
那么鲨鱼象征什么?当然不是象征评论家,在这里,鲨鱼就是敌人,是对手,象征着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不可知的灾难、一种破坏力、一种恶势力,是我们生活中的阴暗面,是我们追求幸福的绊脚石。人类发展经受的苦难比海深,就是因为大海里四处潜伏着险恶的鲨鱼。同时,鲨鱼也是塑造我们人类强大的一个道具,如果没有鲨鱼,老人坚韧的一面也就没了支撑。
我想,前面的那几个象征,或者隐喻,大部分读者都能够领略到。但这里面有一个象征、一个意象,有些读者可能会忽略掉,那就是狮子,那头经常出现在老人梦中的狮子。小说的最后,老人拖着疲倦的身体,回了家,上了床,很快就睡着,然后做了一个梦,在这个梦里,依然出现了狮子。
这头狮子毫无疑问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到底象征着什么?已有很多的解读。我个人觉得,它象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如果说马林鱼象征的是一种现实中的美好的东西,它是物质层面的,那么狮子就是精神层面的。狮子,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人在走向梦想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没有这种力量,你不可能收获美好。因为人世就是这样,人生多险、命运多舛,我们必须要让内心有一个坚定的梦想,因为梦想而不止步、不屈服,敢抗争、勇拼搏。什么是梦想?梦想是全世界的黑暗也灭不掉一豆烛光这种信念和追求。我觉得,狮子就象征着这样的梦想,象征着放在我们精神深处的一种力量、一种打不败的雄心壮志。
正如王小波讲的:“《老人与海》讲的是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面,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佩服他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好的小说就是这样,用虚构出来的一些特殊的故事,反映人类普遍的精神——虚构不是虚假,而是更宽广深厚的真实。
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