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秘战:在细节中让自己价值百万
1063400000014

第14章 通过细节建立好人缘是职场成败的关键(2)

上学的时候,梁国瑞也练过几年的毛笔字。现在知道了老黄的兴趣所在,梁国瑞也就找到了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和突破口,老黄这把难开的锁,终于有了钥匙。以后,梁国瑞再找老黄聊天的时候,就有意地把话题向书法方面引,果然,一提起书法,老黄立即兴致勃勃,不但饶有兴趣地和梁国瑞交流起书法心得,还热心地指点起梁国瑞的字来。老黄对这个喜欢书法的年轻人很快就有了好感,在其他同事面前,他对梁国瑞总是赞不绝口,说年轻人能有这样的兴趣爱好,说明境界不俗,将来肯定会有所成就。

他人的得意之处可能就蕴藏在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里,你可千万不要小觑了这样的细节,因为细节才见真功夫,小处可做大文章。懂得发掘和欣赏他人的得意之处,是一套了不起的交际功夫,并且这套功夫并没有多少人掌握。如果你掌握了这套功夫,就有机会在职场中为自己构筑起一座人缘大厦,让自己在细节中价值百万。

三、学会为同事打圆场

唐国强和赵薇等一干明星荣获“金鹰奖”后,来自全国各地和港台地区的记者云集酒店,等待采访。因为接到通知晚了一些,赵薇“姗姗来迟”,引起了记者的极大不满,认为她耍大牌,提问时语气尤其尖锐。面对记者的质问,赵薇十分委屈,潸然落泪,记者招待会的气氛完全搞僵了。

这时,唐国强拿起话筒,他平静地说:“赵薇电影学院还没毕业,就得‘金鹰奖’,很不容易。你仔细看她的戏非常活泼,我就想到我20来岁演的戏,现在不敢回头看,戏演得太过。尽管有人说赵薇还稚嫩,但观众认可的东西,我们总要承认吧!和赵薇一起获奖,我觉得我也年轻了许多。她现在到哪儿,都得保护,因为找她的人太多了,也没来找我的【笑声】,我尴尬。今天上台领奖,主持人让我们从台上走,说赵薇不能下去,一下去就乱了,影响颁奖气氛。我初步的感觉,赵薇是挺单纯的,希望记者们手下留情,保护她。”

唐国强的一番肺腑之言使全场恢复了平静,他接着又说:“会务组为了赵薇的安全想了很多办法,让她一人呆在一间屋子候场,我们一帮人呆在一间屋里,偶尔进来几个签名的,我们也很轻松,可她那儿呢,‘顾客’盈门【笑声】。签名这事,有时候签多了,也有点烦。赵薇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大家要扶持她,同时也要帮助她。她今天一来就掉眼泪了,这又不是演的。有很多情况很特殊,因为她太‘火’了,她到哪儿哪儿交通堵塞,她今天来晚了,决不是跟大家过不去,你们说是不是?”

唐国强一席话说得台上台下个个眉开眼笑,记者们报以阵阵掌声。记者招待会又恢复了轻松、活跃的气氛,赵薇也化险为夷。

谁都会遇到尴尬事,如果这种事发生在身边的某位同事身上,你应该及时地站出来,巧妙地为他打个圆场,让他有台阶下,获助的他自然会对你心存一份感激,知恩图报。但打圆场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审时度势的机智和婉转得体的口才,否则,会弄巧成拙,既救不了别人的急,反而会把自己搭进去。

唐国强的圆场打得成功,全靠他诚恳的态度、关怀新人的长者风范和幽默风趣的谈吐以及出于善意的自嘲。所以说,打圆场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技巧,更主要的是救人以急的真诚与善意。

的确,有的时候,与人为善的诚意、发自肺腑的话语可以帮助同事摆脱尴尬,起到圆场的作用。例如,同事之间由于言语不慎,造成气氛紧张、场面尴尬。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你出来补救,通过对失误一方的调侃、责备和对另一方的善言抚慰、真诚赞赏,努力缓和气氛,消解尴尬处境。你尤其要注意,对失误者的责备不能伤害其自尊,要借轻松、玩笑的口吻来冲淡责备的色彩,以免加深他们之间的对立情绪,甚至引火烧身。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尴尬的局面是由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引起的。解决的办法就是避开这样的话题,把同事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比较轻松、能够活跃气氛的话题上去。如果你仍然咬住原来的话题不放,就会使场面越来越尴尬。

老张和同一个单位的另一位老同志都到了退休年龄,同时办理了退休手续。单位为他们专门开了一个欢送会。会上,大家对两位老同志多年来的贡献和爱岗敬业的精神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不同的是,另一位老同志曾经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所以得到的赞誉也就比较多;老张一次先进工作者都没评上,所以不免有些失落。

轮到两位老同志答谢的时候,老张的失落之情溢于言表。“比较起来,我这个人在工作上还是有差距,这么多年,一次先进工作者也没评上……”语气颇有些感伤。恰好有位平时与老张关系不融洽的同事在场,他借题发挥地说:“那不能怪您,不是您没资格当先进,是我们没提您的名。”

闻言,老张尴尬地站在那里,神情黯然,不知所措,现场的气氛也顿时沉闷起来。主持欢送会的领导见状,连忙出来打圆场。他一再安慰老张,先进名额有限,不可能人人有份,不能说没评上先进,工作上就不先进,等等。由于他在“先进”这个本应回避的敏感问题上做了不必要的发挥,老张更觉尴尬,欢送会最后也是不欢而散。

这位领导的圆场打得就很不成功。按道理说,他应该主动回避造成尴尬局面的“先进”话题,转而表扬老张这些年来为单位做出的贡献,给老张找到台阶,也使欢送会的气氛得到扭转。但他却抓住“先进”的话题不放,试图为老张没评上先进做出合理的解释,结果却适得其反,欢送会也因为他应对失当而落得个不欢而散的结局。

有些同事之所以会陷入尴尬的处境,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和身份、场合不符,显得不合情理、荒唐可笑,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现出窘态。要想帮助同事摆脱这种尴尬局面,你就要想办法把同事不合情理的行为变成合乎情理的行为,把荒唐可笑的事变成顺理成章的事。

一次,著名演员新凤霞和丈夫举办敬老晚宴,邀请了文艺界许多著名的老前辈参加。时年90多岁的著名画家齐白石在护士的陪同下到场,老人家坐下后,就拉着新凤霞的手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

护士带着责备的口气对老人家说:“你总盯着别人看什么呀?”老人家不高兴地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说完,老人家气得脸都红了,弄得大家都很尴尬。这时新凤霞笑着对老人家说:“您看吧,我是演员,不怕人看。”在场的人都笑了,尴尬的气氛也缓和下来了。

在这里,新凤霞恰当地运用了打圆场的技巧,强调事件发生的合理性,以“自己是演员”为理由,证明齐白石看自己是一件正常而合理的事情。

在办公室里,你千万别小看了为同事打圆场这件小事,更不要以为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带着幸灾乐祸的心理看别人出丑。如果你是一个打圆场的高手,就可以赢得同事的好感和友谊,从而为自己建立一个好人缘。

四、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求同事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同事欠了你的人情,求他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你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朋友、乐善好施有关。“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同事来说,一碗热面、一杯热茶,可能就会使他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重新树立进取的勇气和信心,成就一番事业。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同事来说,一次交心的促膝之谈,可能就会使他重新树立人生的正确方向,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人们既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积善积德。也许没有什么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同事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要跌倒的同事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同事赋予一次真挚的信任。也许你自己什么都没失去,但对一个需要帮助的同事来说,也许就是支持,就是宽慰,就是雪中送炭。相反,不肯帮助同事的人,总是太看重自己点滴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难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阴暗的沉渣。同事的困难,他会当做自己得意的资本;同事的失败,他会化做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同事在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他更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充足的理由。

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同事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虽然帮了同事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上的收入。也有一部分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同事当做受伤后的拐杖,自己伤势复原后,就扔掉了。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永远玩不了“施恩”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微妙的人情关系术的。

对于身处困境中的同事,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还应给予其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容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

雪中送炭、分忧解难,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帮忙,这是最起码的常识。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的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所以,要拥有好的人缘,你就应把握时机施恩。

五、打动老员工的心

曹铮通过激烈的竞争,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被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录用,分配到厂长办公室做文员。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徐快50的人了,在厂子里已经干了将近20年,人特严肃,不苟言笑。年轻人好动,喜欢活跃的气氛,面对老徐,曹铮始终觉得有点别扭,因为老徐一天到晚板着个脸,自从他来就没有笑过。

一天,曹铮闲着没事在办公室里上网,浏览徐静蕾写的博客。他忽然灵机一动,就和老徐打趣道:“徐老师,你看人家徐静蕾都开了‘老徐的博客’,您是不是也弄个博客啊?您文笔好,把自己写的东西贴上去,说不定还火了呢!”

本来是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让曹铮没想到的是,老徐听后,脸色一变,沉声说:“小伙子,这是上班时间,有事忙事,没事学习,别扯那些无聊的事情。年轻人要知道上进,成天泡在网上,能有什么出息。”被老徐结结实实地教训了一通,曹铮大气都不敢出。

自那以后,曹铮开始将功补过,工作起来特别认真。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扫地打水;下班后也把一切都收拾停当了,才最后一个离开;写的每一份材料都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管是谁交办的事,他都尽心尽力,办得妥妥贴贴。时间一长,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老徐渐渐地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老徐觉得,这个年轻人态度谦虚,有上进心,知错就改,是个可造之材。

一天早上,当曹铮把一杯泡好的热茶端到老徐手里的时候,老徐对他露出了难得的满意笑容。从此,老徐把曹铮当成了自己的徒弟,开始言传身教,不论是工作上的大事小情,还是单位里的人情世故,都毫无保留地指点曹铮。得益于老徐的帮助,曹铮不论是在业务上,还是在人际关系方面,都如鱼得水,进步得非常快。

如今,说起老徐,曹铮的感触仍然特别深:如果自己当初不接受老徐的批评,甚至是一股火冲上来,当场拍案而起,跟他对着干,现在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他的体会是:一定要尊重老员工,态度要谦虚。

曹铮的故事让人读了感慨颇深,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像老徐这样作风严谨、一丝不苟的老员工,由于工作多年,对单位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忠贞不二。在工作中,他们不仅严于律己,而且对后来者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年龄、经历、个性和成长环境的诸多差异,他们与后来者之间会出现种种差异,形成鲜明的对比,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当“看不惯”新员工的时候,他们会毫不客气地加以批评、教训。

其实,“老徐”们本身并没有恶意,也不一定是出于对后来者的成见,或者有意地打压、排挤后来者。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为单位未来的发展考虑,为后来者本身的成长考虑。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老员工的教导,认认真真地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满足他们对后来者的期望。

所以,对于“老徐”这样的老员工,你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地奉承讨好,只要你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态度谦虚,勤奋好学,追求上进,尤其是在一些工作和交往的细节上下足工夫,就可以赢得他们的认可,并得到他们有益的帮助,让自己在办公室这片小天地里更快、更顺利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