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我的故事
10645900000003

第3章 导读

Is This Book for You?

黑暗中绽放的绚烂之花

——“最经典英语文库”第四辑之《我的故事》导读

刘秀玉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着许多身残志坚的动人故事:贝多芬、爱迪生、霍金、司马迁、华罗庚、张海迪……这些传奇人物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直面苦难,接受苦难,在苦难中书写生命的意志和人性的光辉。

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便是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的传奇女性。海伦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她一生取得的成就是无数正常人也不能企及的。在没有声音、没有光明的暗黑世界中,她用坚强、自信、博爱照亮内心,也照亮整个世界。

海伦·凯勒(1880—1968)的故乡在亚拉巴马州北部小镇塔斯喀姆比亚。一岁半时,海伦因患猩红热连续高烧,昏迷不醒。当她奇迹般地醒来时,家人难过地发现,海伦失去了视觉、听觉,也不会说话了。命运残忍地将海伦丢弃在一片黑暗和死寂中。在88年的漫长人生中,海伦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后来的故事几乎尽人皆知。1887年3月3日是海伦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安妮·沙利文老师来到海伦身边,为海伦带来了脱离黑暗世界的希望。经过刻苦学习,海伦开始识字、说话、写作,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语言。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毕业。此后,她从事写作,投身教育事业,建立慈善机构,毕生为残疾人谋福利。为了纪念她对残疾人事业做出的贡献,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运动。1964年,海伦获得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自传性作品《我的故事》出版时,海伦只有22岁。本书是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讲述了海伦·凯勒克服盲、聋、哑的身体残疾,最终获得精神独立的故事。海伦的经历已经成为希望的象征,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当耳聪目明的我们面对知识的海洋心生厌倦时,想一想海伦·凯勒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的艰辛吧:“水”(water)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充满生活质感的词,却给海伦带来巨大的认知障碍。当沙利文老师将她带到喷水池边,当海伦的小手感受到清凉的泉水时,沙利文老师在海伦手心写下“water”。这时海伦才知道水是怎样一种东西。求知的过程充满艰辛和挑战,“水”这个字唤醒了她的灵魂,知识带给她一生的光明、希望和快乐。

海伦·凯勒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主义者。她深切同情失聪、失明的儿童,认为贫困是造成此类悲剧的根源,而社会不平等又是贫困的罪魁祸首。海伦·凯勒后来参加了美国国家社会党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致力于社会改良运动。她到欧洲、亚洲各地发表演说,为残疾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她还访问过多所医院,慰问伤残的战士。

海伦的成功也是教育史上的奇迹。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发行的一部教育片的结尾曾这样总结道:“海伦·凯勒和安妮·沙利文带给整个世界的礼物就是不断地告诫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多么奇妙,有那么多人在教我们认识它;没有哪个人是不值得帮助或无法帮助的,一个人对我们的最大益处就在于帮助他人发挥其真正的潜能。”我们不禁发问,假如没有沙利文老师,海伦还会是现在的海伦吗?海伦和沙利文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师生关系的崇高与神圣,她们那种无私、忘我的彼此投入令人动容。是的,爱可以唤醒死亡谷中沉睡的花朵,并使其馥郁芬芳。

2015年,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海伦·凯勒基金会迎来了她的100周年华诞。自1915年海伦亲自发起之日起,这个非营利性防盲组织秉承“把光明带给世界”的宗旨,帮助世界上不计其数的视力障碍人士恢复视力,重见光明。海伦·凯勒基金会中国项目早在2001年已经启动,救治了数以万计的视力残疾患者,培训了数千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推进了我国防盲事业发展。

作为21世纪的读者,我们该怎样面对海伦·凯勒这样一位20世纪的世界级名人和她的经典故事?

我想,首先不要把海伦·凯勒抽象化、标签化。实际上,海伦·凯勒从不曾远离。我们应该沉下心来,聆听生命的坚忍与豁达,感悟缺憾铸就的极致与丰盈。然后,身体力行,哪怕一点一滴,参与到海伦所从事过的美好工作中,将她的精神衣钵传承下去。

也许,这是我们向海伦·凯勒致敬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