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与自己相处
10736200000003

第3章 你为什么不合群?

1.为什么你总是站在人群之外?

人类自原始社会就过着群居生活,合群显然有很多优势,例如有利于集体的形成、有利于稳定统治、有利于责任的分化等。所以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具有合群的特点,这使得他们能够维持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与之相对,不合群即孤僻,指不能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不合群”这个词在传统观念里,也常常被定义为“不受欢迎的”。

不合群,是怎样一种体会?不合群,就像是一群白天鹅里混进了一只丑小鸭,就像是一片花丛中长出了一片绿叶。

有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说,总有很多人问他,感觉自己不合群,到底该怎么办?这些人大都是一些年轻人,或是正在上大学或是刚入社会不久,他们常常看着别人一大群人玩得很开心,自己却无法参与其中,感到自己很多余又很孤单。

不可否认,人是群居动物,所以我们害怕独处、害怕孤独,我们急切地寻求认同,似乎只有躲在同类的人群之中,才能感到安全。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确没什么朋友,也不合群,并为此感到苦恼。那么,为什么会有人不合群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1.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自己的性格问题。

有的人性格外向开朗,有的人性格内向害羞。不合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等造成的。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通常不愿和其他人交流和沟通,待人冷漠,内心怀疑他人和社会,对周围的人有戒备或厌烦、鄙视的心理。

当然,造成内向性格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性格内向大多和童年经历有关,比如家庭不幸,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父母教育不当,所处环境缺乏与外界的沟通等,这些都会导致人们从小的性格发展就不健全。儿童过早地接受了焦虑、孤独等不良的情感体验,会变得敏感、自卑、冷漠,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2.在人际交往中遇到过挫折。

有些人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和方法,不被别人喜欢,因此在人际交往中遭到过拒绝或打击,比如嘲笑、埋怨、训斥等,使他们的社交自主性受到伤害,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但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就会越孤僻。

3.没有共同语言。

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许有时候不是你不合群,而是你跟别人的兴趣爱好、目标或其他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你和他人聊不到一起,或者别人很难理解你、不认可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过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的感觉,也许你致力于诗词歌赋,他人却沉迷于明星八卦;也许你喜欢谈论时事要闻,他人却只喜欢聊足球比赛。

总之,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群”,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想要合群确实有些勉强。

4.孤芳自赏,对人群感觉差。

有些人不合群是因为孤芳自赏,过于清高。当然,这的确可能是因为这些人在趣味、眼界、欣赏水平等方面高人一等,但这种清高也可能只是一种习惯,是因为对紧张、恐惧等情绪自我调适不佳,从而导致对人群的高度拒绝。

可能会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对人群感觉差,对所在的群体不满意,以至于想要避开人群透口气。比如感觉人群虚伪、庸俗、势力、不真诚等,这些理由让我们对自己有所交代,我们不是不合群,而是想离水准低的人群远一点。

5.在群体中得不到你需要的,害怕受伤害,交往退缩。

你渴望简单、真实,而人往往都是复杂的,害怕不受欢迎,你总要去想,我这样说到底对不对,对方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之类的。

你想用心去交朋友,却害怕得到虚假的友谊,所以你不敢迈出一步。你发现自己在群体中往往是弱者,经常被人利用,没人能真心对你。你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自卑,把你排除出了圈子。

6.只是为了更好地做自己。

也许你对与人交往根本就没有兴趣,而只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身边人的面子都给,朋友需要帮忙也都帮,只是不会卷入到那些是非恩怨中,只想图个轻松,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想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2.越长大越孤单,成长是一条孤独的路

有一首歌叫《越长大越孤单》,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其中有几句歌词道出了成长的悲伤和无奈:“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也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也不得不收回曾经的话问自己,你纯真的眼睛哪去了?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也不得不打开保护你的降落伞,也突然间明白未来的路不平坦,难道说这改变是必然?”

的确,越长大越孤单。伴随着成长,由于思想观念的差别、环境的差异、生活的不同,使你和原来的朋友们分散开来,知己越来越少,看似残酷,但却不可避免。

前一阵,我被拉入一个初中同学的微信群,本来以为能和旧知己相逢欣喜若狂,进去后却发现自己现在已经完全不能适应他们的聊天。群里有些人在发自己的孩子,有些人在发一些低俗搞笑的视频,有些人在发一些广告甚至谣言信息……群里很多人的名字我已经记不起来,当然也有很多人记不起我是谁,实在受不了尴尬的气氛,我悄悄退了群。

退群前,我加了几个认为曾经还算要好的同学,不过在聊几句关于在哪发展、做什么工作、孩子多大了之类的话之后,互相就再没什么可说的了。大家的生活不在一个节奏上,也许很多年少时的朋友,只适合怀念了。

我们小时候的友谊曾经那么简单,和朋友相处不用患得患失。高兴就和你分享玩具、零食,一起玩、一起吃,不高兴就骂两句,甚至打一架,过后还是好朋友。可长大后与人相处,要把很多到了嘴边的话又咽回去,要权衡利弊,顾忌的东西太多,友谊也变得复杂了。

小时候我们总想着快快长大,想穿上高跟鞋、漂亮的衣服,盼望有一天能去更远的地方,看更美的风景。却没想到长大后很多人要离开朋友、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打拼。

长大后的我们和自己曾经最亲近的父母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学业、工作、朋友圈,要忙于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渐渐地陪伴他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我们要去学着独自忍受一些事情。有些负面情绪,你若总是传递给他人,也只会让别人疏远你;工作上你负能量太多,也只会被同事嫌弃,甚至会被老板开除。很多时候,我们想找人聊聊天,看着手机通讯录的名字,却不知道能打给谁。

虽然孤单时我们也可以在网上找人聊聊,但这却代替不了真实的陪伴,我们的泛泛之交越来越多,交心的朋友越来越少。很多的委屈和不容易,我们只能自己心知肚明,却少有被他人理解,包括最亲的父母。我们经历的多了,受过的伤多了,走过的弯路多了,也懂得更多,变得成熟了,变得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有了别人无法理解的观点。

长大后的我们变得很纠结,既渴望被理解,又不愿意被看穿;既想要得到,又害怕付出。我们不会再轻易相信别人,我们习惯了伪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藏在面具之下。我们内心装的东西太多,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会很累。越长大越孤单,思想越来越复杂,烦恼越来越多,经历也越来越不可预料,就连原本开朗爱笑的人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沉默。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要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渴望回到过去,回到小时候,尽管这根本不可能。

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描写了11种孤独的人生,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如意的小人物,有出租车司机、小学生、退役军人等,他们被主流社会所排斥,默默忍受着孤独与绝望。作者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其实,有些人注定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他们陪我们同走过一段路,同看过一段风景,教会过我们爱、感动、信任、幸福,可能也给我们带来过伤害,然后在某一天,突然离场,再无交集。而我们终究需要一个人孤独的长大,去承担我们本该承担的责任。

孤独本身就是成长的必然,因为体味过这份孤独,我们才会变得与过去的自己不同,才能更有力量去实现梦想,为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而奋斗。

比不被理解更孤独的,是我们即使理解彼此,却依旧选择冷漠。善待自己吧,也善待家人和朋友,善待那些愿意对我们好的人。愿我们在孤独中成长,在成长中坚强!

3.为什么你在聚会上感到孤独?

在独处时感觉到孤独似乎情有可原,可有些人在嬉笑热闹的聚会中,在觥筹交错的人群中,反而会产生孤独感,这是什么原因呢?

1.你是性格内向的人。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聚会上,大家谈笑风生、推杯换盏,好像每个人都有和别人说不完的话,可只有你独自坐在角落,仿佛已经被大家遗忘。你既想有人来找你聊天,又害怕真的有人走过来,还想快速逃离这里。

内向的人更关注内心世界,不容易受外界影响,习惯于独来独往,态度比较冷,不善于沟通。内向的人不善言辞,也不喜欢流于表面的交谈,聚会这种太热闹的社交场合,可能会消耗他们的能量,越加映照出他们的孤独。

当然,外向的人也会有独自安静地坐在角落的时候,但他们无疑大多数时候在聚会中更受欢迎,是人群中的聚光点。

人是群居动物,自然不愿意被排斥,但如果你是内向的人,也不必太过烦恼。在聚会中,你若不能怡然自得,就去主动和别人聊天吧,慢慢你就会融入人群中。

2.你的“心理舒适区”被打扰。

热播剧《欢乐颂2》中有一段剧情是,包奕凡带安迪参加朋友婚礼,在新娘以“嫂子”称呼安迪,并打算套近乎碰安迪时,安迪出逃了。婚礼本是热闹喜庆的场合,在新娘举动并不算过分的情况下,安迪跑出现场,这就让气氛显得有些尴尬了。其实如果了解了安迪的身世性格后,就知道安迪为什么会有这种举动了:安迪有童年创伤,又在国外长大,不喜欢和别人亲近,因为个人原因她也没有结婚的打算。所以当新娘称呼她“嫂子”并打算碰她的时候,安迪感到不适,进而逃离婚礼现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就是被打扰到心理舒适区的表现。

心理舒适区,指的是人们所熟悉、习惯的一些心理模式,若人们的行为超出了这些心理模式,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焦虑、恐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个人的心理舒适区也都不尽相同。在人多、喧闹的聚会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好适当的交往距离,所以,为了避免别人打扰到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有些人宁愿远离喧闹的人群,一个人待着。

3.你无法融入其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能你平时并不是不合群,只是参加的聚会没有你相熟的朋友,或者不是你的领地,你和别人没有太多的话题。或主动或被动,你无法适应聚会的氛围。

聚会社交中,人们需要迁就和忍让,所以很多人是戴着面具在与人相处。而你不喜欢这样的气氛,不会逢场作戏,也不愿意伪装,不屑于寒暄应酬,更觉得聚会是在浪费时间。与其硬找话题、挤出笑容,不如享受自己的孤独。

4.聚会未能满足你的心理预期。

要参加毕业两年的同学聚会,可以见到许久没碰面的同学,这让菲菲满心期待,为此她还特意做了个新发型,买了身新衣服。毕业后除了工作,很多时间菲菲都是独来独往,觉得很孤单,所以趁着同学聚会,她想多和同学们聊聊天。可大家见了面之后,菲菲发现好像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圈子,聊工作、聊老公、聊孩子,菲菲感觉自己根本融不进去,而且也没有人关注自己,原本期待的聚会让菲菲感到特别失落,也变得越发孤独。

5.你在聚会中迷失。

石滨在受到失恋和事业不顺的双重打击后,整个人变得意志消沉。他喜欢上了和哥们泡吧,似乎只有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只有在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中,他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可回到家中,面对冰冷的四周,他又陷入更深的迷茫和孤独。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

由于不得已的原因你经常参加聚会、饭局,由于想逃避现实、获得短暂的快感你沉迷于花天酒地,你已在聚会中迷失,可清醒时却面对的是更深的孤独。

在聚会上,热闹、欢笑是常态,但是孤独也并不少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聚会时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所以,如果你在聚会时感到自己很孤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也不用患得患失。聚会本就是为了沟通联络感情、放松心情的,所以参加聚会也不必太拘谨,主动、自然地去和别人沟通,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合群”

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不合群,他们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但又不愿意去改变,怕受伤害。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合群就意味着你无法适应、融入这个社会,所以,经常不合群并不是一种好现象,那么不合群到底对一个人有什么危害呢?

1.缺乏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对学习、工作、生活都是不利的。

不合群的人大多性格孤僻,缺少与别人的交流,内心苦闷、压抑、消沉,会影响进取心。他们缺少朋友之间的友谊,有碍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人安慰、帮助,在取得成功时没人鼓励、祝贺,也往往会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

2.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不合群的人缺乏群体的支持,在心理上缺少归属感、安全感,容易形成孤独和退缩的心理障碍。而且他们趋向于内向思维,习惯把痛苦和烦恼都闷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心理疾病,甚至严重时会导致精神崩溃。

3.容易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不正确认知,导致走极端。

不合群的人由于缺少朋友的帮助和指点,容易导致自己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不正确的看法,进而产生偏见,生出厌世感。很多不合群的人,甚至走上偏激的道路,伤人伤己。

4.损害身体健康。

不合群的人受消极情绪长期困扰,也容易损伤身体。美国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发现,远离群体的老人更容易患高血压和与此相关的严重疾病。主要是因孤独者的下丘脑活动增强,从而引起抗利尿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多,这不仅会引起血压增高,也会影响到情绪、心跳等,使人们免疫力降低,衰老加速。

对于一些人来说,与人交际可能是非常容易的;而往往有一些人,他们不知道如何融入集体,有交际困难的烦恼,非常不合群。

想要摆脱不合群的困境,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要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努力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你对自己的认识越正确,行为和表现就会越自然。你要认识到不合群的消极影响,努力克服自己孤僻、自卑等性格弱点,变得自信、勇敢、活泼开朗,多多锻炼自己,慢慢就会变得健谈。想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就要敞开心扉接纳他人,不要对他人有偏见,要多与他人交流、对人热情、乐于助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2.学会关心别人,多和别人交换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期望得到关心和喜爱,就得先关心和喜爱别人。关心别人,帮助了别人,也会引起别人的积极反应,你会得到满足感,并增强与人交往的自信。在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向别人求助,因为别人帮助了你,在交往中你的心理就会变轻松,别人也会感到愉快,这就有利于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

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人与人关系,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就少不了。因此,多找机会与别人聊天、交换一些意见是很有必要的。多和开朗的人在一起,你的性格也会改变。

善于和周围人沟通,积极寻找与周围人的共同语言,努力与他们打成一片,就不会使人际关系疏远。要做到这些,你需要有毅力和耐心。

3.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具体技能。

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合群,可是在与人交往时却总是失败,那不妨尝试多看一些相关书籍,学习交往的技巧。同时多参加良好的交往活动,在交往中收获经验,获得友谊。

很多时候交际不成功,是因为我们技能上的欠缺。所以你可以多学习一些有利于交往的技术,比如唱歌、打球、社交舞蹈等。通过努力慢慢学会一些技能后,你会培养出更多新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在很多场合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也可以成为受欢迎的人。

4.真诚地对待朋友,学会与朋友友好相处。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真诚地对待朋友,朋友才会真诚对待你。在和朋友交往时,也不要期待值太高,水至清则无鱼。要用平常心对待朋友,既不高傲也不卑微,从心里把大家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和朋友相处,需要合理安排金钱,该大方的时候就不要怕花钱,否则太小气大家也会疏远你。聊天的时候,如果遇到你不了解的内容,要细心听别人讲的,不要不懂装懂;如果遇到你很了解的话题,就可以多和大家交流,但要注意不要轻易和别人争执,即使别人错了,也不能取笑别人,理解和宽容很重要。

5.学会建立、保持完整的人格。

建立完整的自我人格,走出过去失败的阴影,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克服社交恐惧。有些人之所以不合群,就是因为不能释放自我,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要保持人格的完整,就需要在平日的接人待物中,把自己的处事态度和原则明确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你是怎样的人。这样别人就不会要求你做你不想做的事,而你也不会勉为其难,不会因常常需要拒绝别人的要求而影响人际关系了。

6.对于情况严重者,建议尽早咨询心理医生。

通过心理咨询,不合群者可以和心理咨询师建立一段特殊的关系,在这个真实的人际关系中感受人际交往间情感的亲疏远近。通过和心理咨询师之间的互动,咨询者可以找到一个既让自己舒服又让别人舒服的人际距离。然后,咨询者就可以渐渐地把咨询中内化的能力迁移到生活当中,能自在地与他人进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