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关键在于落实
10752200000003

第3章 点击落实的现实意义

奋始怠终,修业之贼;

抓而不实,等于不抓。

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竞争的时代。在竞争的时代,政府部门怎样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集团怎样在竞争中取胜?组织成员怎样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答案是:落实,不折不扣地落实。

实践证明,落实是决策的落脚点。落实就是竞争力,落实就是生产力,落实就是创造力,落实就是战斗力。

一、落实就是竞争力

网络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一道去郊区旅游,在森林中遇到了老虎。这时,甲弯腰去换旅游鞋。乙说,你换旅游鞋也没有老虎跑得快。甲说,我并不想快过老虎,只想快过你。

乙没有惊慌,脱掉鞋子爬到了树上。由于老虎不会上树,所以换上旅游鞋的甲最终被老虎吃掉了。

故事中,乙之所以没有被老虎吃掉,是因为他有上树的绝招。

在竞争的时代,任何组织、任何组织成员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单位内部的竞争中不被“老虎”吃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有绝招。“落实”,就是一个有效的绝招。

为什么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能在国内中学中处于领先地位?答案是“落实”。因为落实,他们有了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竞争力。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刘彭芝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校长抓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均应放在两头。一头是事前出思路、做计划、定目标,另一头就是事后检查抓落实。奋始怠终,修业之贼;抓而不实,等于不抓。抓落实,是务实的重要体现,是当好校长的重要条件。世界名校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3]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1997年6月,刘彭芝校长在人大附中确立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的发展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统一思想后,就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抓落实上。

比如,刘彭芝担任了人大附中的校长之后,她首先考虑的就是领导班子的建设。她说:“一张蓝图干到底,关键因素在于人。我最为关注的是如何为人大附中打造一颗奔腾不息的‘芯’,以把创办世界一流学校变成创办百年不衰的世界一流学校。”[4]

1998年,人大附中的校级干部平均年龄52.4岁,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40%。

到2004年,人大附中领导班子的结构已经彻底改观:平均年龄由1998年的52.4岁降为45岁。

本科以上学历由1998年的40%上升为100%,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3.3%,博士和硕士各为16.7%。

中学高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为100%,其中教授和特级教师占66.7%。[5]

这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人大附中的领导班子建设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才使得人大附中正在逐步实现他们的发展目标。

二、落实就是生产力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他们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

耶稣让彼得把这块马蹄铁捡起来,但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有听见。

耶稣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

出了城,师徒二人继续前行。他们经过的是茫茫荒野,土地干涸。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樱桃,赶紧捡起来把它吃掉。

耶稣边走边“掉”樱桃,彼得也就只得费力地弯了18次腰。

耶稣笑着对彼得说:“如果一开始你能按我要求的做,你只要开始时弯一次腰就行了,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彼得因为没有按照耶稣的要求去做,所以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得不弯腰18次。如果他一开始就能“落实”耶稣的指示,他只要弯下一次腰就行了。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迪:落实出生产力,落实出效率出效益,落实是一切正确决策的落脚点。

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事情只是完成了一半,另一半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落实。没有落实,再好的决策,也是水上的文字;再好的“樱桃”,也只能是“望梅止渴”。

三、落实就是创造力

落实是需要创造的。上级的决策往往具有普遍性,是对全局提出的要求。作为下级部门在贯彻落实的时候,如果照搬照抄,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地来贯彻落实,就很可能出现偏差。从某种意义上讲,落实决策、落实工作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的过程。

第一,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机关和管理层的工作部署,主要是从全局考虑的,着眼于事物的共性,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因此,有效落实,就需要把上级的宏观政策同本单位的微观实际结合起来。把上级的宏观政策同本单位的微观实际结合起来,就需要创造,而不能简单地机械照搬。

第二,从决策到落实总是有时间距离的。不仅如此,在落实决策的过程中,还必然会遇到客观环境的变化,遇到一些影响落实的干扰因素,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换一句话讲,落实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就要创造出新的方法,才能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四、落实就是战斗力

1815年的春天,被放逐到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回到了巴黎。他东山再起,很快就将整个法国的政权重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获悉这一消息,欧洲各国的君主如临大敌。他们立即组织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拿破仑消灭掉。

拿破仑也不甘示弱,他迅速组织部队进行抵抗,并制定了战略部署。

根据制定的战略部署,法军要在俄奥联军到达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将英普联军彻底歼灭掉。但是,这一正确的战略部署,却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内伊元帅受命占领布鲁塞尔重要阵地以牵制英军。但是,他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没能如期完成战斗任务。

后来,在双方激烈争夺时,拿破仑又命令内伊的属下戴尔隆军团由弗拉斯内向普军的侧后方开进,和主力部队一道对普军进行夹击,但戴尔隆对命令理解不清,错误地向法军后方的弗勒台开来,使这决定性的一击延误了近两个小时,从而使英普联军逃脱了被全歼的命运。

因此,史学家和军事评论家认为,法国滑铁卢战役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拿破仑既定的作战方案,没有被他的部下严格地执行和落实。如果他的部下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和落实他的战略部署,这段历史就该重写了。

历史证明,落实就是战斗力。不落实或落实不力,就会缺乏战斗力。一个缺乏战斗力的组织,是注定要失败的。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虽然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对正确的战斗部署落实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