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上午
当今时代,人们更多地关注物质财富的获得,其实精神财富的继承才是当务之急;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有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要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得到;《黄帝内经》无疑是这些精神财富中的精髓,值得我们炎黄子孙终身探究体悟;知阴阳、懂五行的古人,因为生活习惯与天地四时运转规律相合,所以能够健康长寿,而对此怀疑、无知和排斥的现代人,健康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尊敬的各位同胞、各位同人,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今年有机会第二次来巩义,这是一个孝道文化已经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城市。
我们这一次选讲的主题是《黄帝内经》,这应该是一部足以代表中华文明最高成就的经典。中华文明的起始,无论是被称为“经典当中的经典”——《易经》,还是现在被认为是我们五千年文化里面最伟大的巨作之一《黄帝内经》,都是贯通各家学说的。
古代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不读《易经》不可以行兵、不可以治国,当然也不可以行医,就说明《易经》的重要。本来《易经》的“易”就是容易的易,简易的易,其实它不复杂,也可以说很简单,甚至可以说一目了然。也许是因为渲染,也许是因为时间太长了,大家都认为它非常古奥、艰涩、难懂;还有一些人呢,就把《易经》跟街头上那些打卦算命的画成等号,划为迷信,划为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学术,这全都是误解。
继承精神财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整个国家的精神财富。”那我们今天这样的讲座实际上解决的就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如何继承祖先精神财富的问题。讲到财富继承,大家可能很容易想到物质财富的继承。我国现在每年有七百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比如我这样的,当年大学毕业在一个城市里面,可以说举目无亲,要白手起家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时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同学可以做对照,比如有的同学家里面条件好一点的,他有物质财富继承,那他的生活就可以很安逸,起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任何物质财富继承的同学呢,就得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开始打拼,那份辛苦的程度凡是经历过的,都应该深有体会。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统计,在1979年的时候,以美国为例,1%的人口占有着17%的企业所得。经过了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到了2007年,同样1%的人口,占有45%的企业所得和75%的资本所得。十位富豪里面,就有六位是因为继承而进入财富排行榜。
财富继承使现代社会的财富运行变成了一个我们过去曾经严厉批判的方式,就是躺在资本的温床上享受祖先留下来的财富,他们过着优越、安稳,甚至奢侈的生活。像李嘉诚那样十二岁开始养家、十五岁独立养家的人,逐渐变得越来越少。所以,最近才有人提出说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寒门出贵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活力和创造力会下降。因为安逸的生活容易懈怠,按照孟子他老人家的说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一件攸关个人、国家和民族的事情,不能不重视。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物质财富的继承和如何很好地运用物质财富这样的一个问题,最严重的是如何更好地继承发扬我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问题。
继承这样一份精神财富有什么好处呢?打一个比方来说,我三十六岁那一年跟随刘有生老师和刘力红老师学习半个月,终于明白了人应该是怎样做的,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尽管以前从小学开始,我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可是三十六岁那年我才知道这个“好”字,是需要打引号的,因为你并不真的知道如何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当时我痛哭了一场,也有人问“你哭什么”,其中有一条原因就是,如果我在二十六岁的时候,甚至十六岁的时候,我就知道老师今天所讲的内容,我何至于此!何至于受那么多的挫折、困苦、迷茫!不需要啊!如果像孔老夫子那样十五岁有志于学,像李嘉诚那样十五岁开始挑起全家的重担,尽管那是一种莫大的压力,可是它给了我们一个尽早明白道理、尽早起步的机会,那么我们的人生会大不相同。我们经常说“马后炮”是没有用的,可如果我们能够早一天进入精神财富的继承,我们就早一天解决了这个问题。假如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具备了八十岁人的智慧,大家想一想,他年富力强,富于青春,他能够把自己的人生书写成多美的华章!可以想象吗?
我现在为什么拼命地去学习传统文化里面的“儒释道医武”各家学说?就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一点!尽管我已经四十一岁了,但是我想到一点,如果我把孔子他老人家的智慧直接装到自己的人生操作系统当中,变成自己的道德观、仁义观,那我是不是一个以四十一岁身体具备了两千五百年智慧的人?如果你承认这一点,那么你的人生会立即发生质的转变!就相当于我们用一台电脑、开一辆汽车,你把它的发动机换了,把它的操作系统换了,把它的芯片换了,那它的功能会瞬间变得无比强大!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经典的理由。
学习经典更重要的理由,或者说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更加直接的理由就是它真的对我们有利。它不但可以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保证我们身心快乐、家庭和睦、事业发展,使我们一生“福禄寿喜财”俱足,可以安然度过一生,用土话说就是“要什么有什么”,只要你认真地去做、去行就可以了。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把祖宗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去享受,而要辛辛苦苦地自己去“白手打拼”呢?
刚才我们已经举过例子,就是没有物质财富继承的人,生活很艰苦、很艰难,可是我们这个国家就精神财富来说,简直是遍地黄金俯拾即是。为什么我们不去捡?那只能说我们精神上的痛苦是自找的。我们解不开健康的密码,解不开财富的密码,那是自己封闭了自己,放弃了经由经典而迅速明道、明理和明明德的机会,只能怨自己。
学习经典的三个方法
学习经典有三个方法,第一个就是体会。体会的意思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它不是用自己的意念测想纸上的文字,在概念上进行学术争论,完全不是这样。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个文化需要我们在生活当中笃行,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仅仅是“口头禅”,那就会越谈越虚,越谈越假,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所以“体会”最终的结果是能达到一个状态,叫“人经合一”,就是经典上的含义和自己的身体与自己的人生完全重合,经典化成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它能够真正地哺育我们的精神之胎,养育我们的血肉之躯。
曾子在《大学》里面有六个字,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叫“富润屋,德润身”。如果一个人发财了,你到他家看一下,装修得富丽堂皇,这叫“富润屋”。可是如果一个人有德行,从身体上是能够看得出来的,一个最简单的结论就是他没有病。通常我们相信这样一句俗话:人是吃五谷杂粮的,怎能没有病?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我希望从今天开始在座各位同胞、各位同人,能够在自己的心底里树立起一种观念,就是如果你真的按照经典去践行的话,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行得真,人一辈子是可以没有病的,这在儒释道医武各家传统当中,都得到了验证。
而我们要讲的《黄帝内经》当中也有一句话,叫作“天之在我者,德也”,找“天”可能是找不到,可是一个人身上有德行的话,那就是天存在的证明,用西方的观点,那也是上帝存在的证明。“天之在我者,德也”,缺德就是亏天了。
子思在《中庸》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所以不要德行的人,就是不要命,不要自己的天命了。缺德就亏欠了天时,就意味着短命,这就是这本我们即将开讲的经典给我们揭示的伟大理念,当我们掌握了它,我们就可以做到一生平安、人经合一。这是学习的第一个方法。
第二个方法就是以经解经。经典流传的时间太久了,而且我们在正统的教育课堂之上疏远它也太久了。从胡适先生上书民国政府要求废弃文言文到现在快一个世纪了,我们疏远了文言文的教育九十多年,已经不熟悉这样的文气,以至于祖先留下来的巨量的、无限的精神财富,被封在了以文言文表达的传统经典当中。我们就等于面对着一个宝库封闭的这个门而不进去取用,你说这个人生会有多么可惜!所以,用其他家的经典去解释某一家的经典是比较可靠的,因为他们的文字系统是一致的。
我们今天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文化通常需要翻译,而现在的翻译者有些又急功近利,都不太可靠,所以我们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以经典的原文去解释经典。
第三个方法就是至诚诵读。当我们面对一本经典的时候,如果你怀疑它,不相信它,甚至以轻视和我慢的心理去看待的时候,你得不着真正的利益。大家学过初中的物理可能会知道,那个高能量自然地流向低能量,当我们面对一本经典采取谦卑的态度时,经典里面的真意就会自然地流入我们的心田,这是物理的法则。所以祖师告诉我们:“一分诚敬,一分收获;万分诚敬,万分收获。”
端正身心谦卑受教
我们今天要讲的《黄帝内经》的主角之一,我们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是一位至诚的榜样。他谦逊地请教他的老师关于人生的各种问题,通过这样的对话,我们能够体会出在古代取得那样伟大成就的君王、天子仍然谦卑受教。而我们今天可能是没有任何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穷脾气——我慢贡高的心理,就等于把自己放在了高高的山顶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丧失了接受传统文化真意的那个位置。所以在《易经》六十四复卦当中,只有谦虚的“谦”卦是六爻皆吉的。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采取谦虚、谦卑、谦诚的态度,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吉祥、带来幸福,所以叫唯谦纳福、唯谦吉祥。
有书的同人可以看《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没有带经本的可以听,因为我们这个耳根是非常伶俐的,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传递下来,我们用心去听,可能比看还要灵敏。但是,听的时候希望大家放松,如果现在这一段时间,你没有感觉自己的身体是自然、端正、放松的,那么利用现在这几秒钟时间,你稍微调整一下,使自己的头微微上顶,把颈椎摆正,真正健康的身体是不需要椅子靠背的,但不意味着现在你就有意地挺直,过于僵硬还会出毛病。所以“道法自然”的道理就是当你修成功了,那个“气”充足,自然地会把我们的身体像个气球一样充直起来。还有就是建议你的双足平拍在地面上,在听的过程当中,尽量地保持放松、端正、静止不动。身体这样端正,直接就和天地正气相贯通,已经开始调理自己的身体气脉了。可能有一些人感觉到我这么端正坐着不舒服,那可能就意味着你的身体气机已经出了毛病,有堵塞的地方。要从现在开始调整,不要说回去锻炼,但不能一步调整到位,应该微调,就是向那个端正、端庄的方向去努力,慢慢地您就能体会到整个气机充满的那种感觉。所谓人活一口气,内练一口气,这个“气”字在古代是四点水上面一个“无”(炁),不是今天我们理解空气的那个气,它等于跟我们生命的原精是一个概念,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幻化,所以精、气、神是我们人生的三宝,缺一不可。讲完了这一点,我们正式地开始分享老祖宗留下来的《黄帝内经》。
文治武功的黄帝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这是第一段,具体什么时间不可考了,用了一个“昔”字表示往昔,“昔在黄帝”相当于我们说“黄帝那个时候”。我们这位人文始祖,他是一位文治武功足以彪炳千秋万代的人士,从《易经》开始算,从伏羲画卦开始算,现在考证的年代距今最短的一个时间大约是六千四百年。伏羲氏之后有神农氏,按照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神农氏有八代,这八代都叫神农氏,他应该是那个上古时代的天子。第八代之后,他已经控制不了当时诸侯各部落,天下大乱,争权夺利。为了能够让天下和平统一,轩辕黄帝“修德振兵”,这四个字是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上使用的,首先要“修德”,然后“振兵”,发展军事,壮大力量,最后平定了天下诸侯之乱,使百姓能够享有安定的生活。也就是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领袖,我们都知道他跟蚩尤在涿鹿进行大战,打胜了,杀掉了蚩尤,然后又和炎帝进行了“三大战役”,最终也是黄帝取胜。
我们今天说我们是“炎黄子孙”,其实这两位祖先当年还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战争。不管他们的战争因何而起,是为了正义也好,是为了平定天下动乱也好,还是为了天子之位也好,都过去了,我们现在就是看黄帝是如何开创中华文明的另一发展阶段的。他在和平年代创立了历法,让人创建了文字,等于是给我们整个中华文明一次重新的总结。因为当时也有古文化,由于他的特立独出,天纵英才,所以他也开创了很多新内容,比如说发明了指南车、衣服等等。《史记》上的记载很简单,有些细节我们现在只能去猜测,审慎地去流传。
《黄帝内经》上所记载的关于人体生命的内容非常详备,几十万字的规模,所以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现在我们考证不出来这本书到底是哪一年出现的。也有考据派的学者认为,它不是黄帝那个时候记录下来的,是战国时期才有的著作。考据派他们是采用依据实物推测历史的研究方法,我们不去细究。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这本经典所记载的内容是“谁印证,谁得利”的真实道理,即“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谁修谁得,不修不得”。
我们中华文明跟其他世界上的文明有一个不同,就是我们在文字发明之前有很长的历史,通过“口耳相传”的传统,把上古文化传承下来。所以在古代来讲,“传说”可不是虚假的意思,传说不是臆造,传说很可能是真实的,就像我们今天自己的家里面没有家谱,但是祖父、曾祖父、八辈祖宗代代相传下来的一些“家传”是真的,不能说我没见过先祖,他就不存在了;不能说没有文字记载,仅仅依靠口头传承,它就变得虚假了。所以我们要审慎地去对待中华文明的“传说”。《史记》被当作严肃的正史看待,其中的“列传”和“传说”是同一个“传”字,不能不引起重视。
据说现在美国人研究我们的《山海经》很热门,研究我们的古代经典,包括《易经》也很热门。因为计算机就是二进制的,相当于阴阳变换,就跟《易经》卦象变化的道理是相通的。可是我们今天却把它抛弃了,这非常地遗憾。不管这个历史能不能追述清楚,黄帝是开创中华文明一个历史阶段的人文始祖这件事情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昔在黄帝”这一句话提醒我们,在很久远以前,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祖先,开创了一个文明的新的时代。
黄帝成长过程的启示
说黄帝“生而神灵”,相当于说是个神童,生下来有很多的瑞相。对于古代很多的圣人,时间长了,都会有这种情况,是后世编的吗?不一定!因为现代我们就有很多神奇的生命现象不能够以现代的科学观念去解释,可是它真实存在,所以我们仍然要存疑。
我们再看“生而神灵”,就一点都不神秘,就是说明他天赋异禀,人一出生就具备很多现在我们看起来好像是特异功能这样的一些特长。其实,从本性上来讲,大家都具备这样的功能,只是封闭了没有开发。
“弱而能言”,“弱”是指年轻的时候。古代是男子二十岁弱冠,现在我们没有那个“成人礼”,都已经变得生疏了,所以就理解不了。这句是说我们这位人文始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辩才无碍,讲话述道,滔滔不绝。
“幼而徇齐”,仍然是年龄不大的时候。“徇”,有的注音是(xùn),有的写的是(xún),我这一版本是(xùn)。齐就是齐家的齐,修齐治平,整齐的齐。通过这个字我们就知道,他很守规矩,小的时候有能力、有才华,但决不恃才傲物,是一位很有规范、懂礼貌、尊老爱幼的孩子,像我们的雷锋叔叔,可能会给老人让座一样,“幼而徇齐”。
“长而敦敏”,到年长的时候,那按照现在的标准呢,肯定应该是十八岁以上的年纪,至少算作成人以后的年纪。“敦敏”,“敦”就是敦厚,品质上是敦厚的、浑厚的,德行非常厚。他为什么叫黄帝呢?是因为他有土德。中华文化一个很伟大的揭示就是“天布五行”这件事,而五行是和五色相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对应着青红黄白黑。“中央戊己土”,居中央对应着土色,而土呢,我们是黄土,对应着黄色,所以称他为黄帝,表示他有土德。“黄种人”其实有“居中”和“有土德”的双重含义,不仅仅是指“黄皮肤”的人种。“敏”是敏捷,思维快速。这个人看上去敦厚,可是做事雷厉风行,干脆利落。如果他没有这样的一个本事的话,他做不到“修德振兵”,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上写的这四个字的断语,他是做不到的。“敦”就是振兵前面那个“修德”,德修得厚的,面貌上就能够看得出来。
本来像我这种面貌的是没有理由上台讲经典的,因为还没修好,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来,经常是由于写作任务和讲座任务,游走在体力的极限。在来我们巩义之前的两周,可以说我过得非常辛苦,为了写稿子,早晨五点多起来开始干,干到晚上将近十一点,当然中间不是说不休息、不吃饭、不散步,但是几乎就很难有一段时间完全放松下来,一直干到了来的这天上午,就是昨天上午。所以来之前我太太跟我讲,这两天要好好地吃饭,好好地保养自己,因为你明显瘦了。这样的人上台讲经呢,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我等于是反面教材,这也是跟大家抱歉的地方。而我们人文始祖不是这样的,他看上去就很敦厚,所以是通过修德,养得很厚。
从五行跟人对应上来讲,土德厚的人或天生为土性的人长得就是敦厚。“木瘦火圆水主肥,土形敦厚背如龟”,这是对人形貌的一个五行描述。所以一看一个人长什么样,你就能知道医圣张仲景所说的“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是什么所指了,就是这个人天生五行是哪一性,是木性啊、火性啊、土性啊,一望即知。就能知道他天生就是这样的性格,那他自然就会说那样的话,他自然就会那样地办事。在他没有化性明理,没有真正地被“文”所“化”,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之前,你不要怪他,因为他天生如此,所以“性格就是命运”。只有把“性”中那个“格”去掉,我们的命运才能转化,我们才能说“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命运我说了算。没有化去自己性格之前,人都是被天命、天数、数理所拘,是改变不了命运的。
《易经》上也说“易为君子谋”,是可以推算出来的。可是如果你真的去做一件有德行之事,比如说尽孝道、守谦德、守悌道,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忠于国家、忠于职守、绝不偷懒,你的命运就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就开始转化了。转化的时候,快的三天,叫“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就是你发心极为诚恳,十分猛烈,命运当下就会转化。就在我们今天上午,现在的讲座现场,如果你听懂了这句话,你今天上午命运也开始转化了,而且是良性的转化,这是我们学习经典最大的收获。如果发心没有那样诚恳,没有那样猛烈,对这个道理体悟得没有那么明晰,需要慢慢来,那也不要着急,可能三个月,就是一百天,也会改变;如果真诚心能够及格的话,就是六十分以上,不超过三年,命运一定会大为改变。
我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如果按照我以前的生命轨迹,无论如何不会有这三年的生活境遇,所以我为什么在自己根本就不具备资格讲经之前就开始讲?我多次地跟在座的同人、同胞们报告,我是想我要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是第一。就是如果有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他看不下去眼儿了,说这样的一个人也好意思上来讲,那还不如他上来讲,那这样我就等于把那个真正的高人牵引出来,造福大家、造福社会、造福国家,那即使我献丑也没有关系。
第二点就是因为我本身已经通过初步的了解和践行,尝到了甜头,体悟到了真实的利益。我希望大家早一点得到这个真实利益,不要等到说我自己掌握了全部的经典再跟大家讲,可能那个时候我已经九十岁了,那得有多少人可能因为晚明白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巨大作用,失去了改变命运的转化机会。所以莫不如体会一点说一点,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因为有一句话大家听懂了,甚至一个字听明白了,去践行,这一生都足够了。比如说你听懂了,把“孝”这一个字尽到圆满,你就可以人生圆满了!
“二十四孝”第一孝就是大舜,他就是通过践行孝道,得到了天子之位,成为了舜帝。这不是假的,所谓以孝治天下、以德治天下,不是假的。宋代的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说他老人家都是说谦虚话,我计划当中就有一本书,叫《一句〈论语〉治天下》,听懂了一句话就足够了。因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你只要得到一句话贯通,就贯通到天下,历代祖师也是这样传承的。
孔子传曾子叫作“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得了孔门心法告诉他的弟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后面的三纲八目,成为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人修行的一个纲目。子思在《中庸》的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的本质是要明白天地人生自然规律,这才是古代推行的教育。子思是孟子的老师,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多处谈道,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个人在生活当中无论践行孝道,还是践行谦德,都是有道之人,只要有道,就会得到帮助,都不是求来的,是自然发生的。如果大家不信,可以从今天开始就践行,你试试看,不用去求,“反求诸己”,因为我是这样行过来的,到现在已经是两个三年了。
跟刘有生老师学习回来之后我就照镜子,就是对着镜子里面的自己讲:姓钟的,你能不能出息一次?把那个干净的自己拿出来?把你那个本性请出来!所以2008年我给自己取了一个字,就是中国人应该是有名、有字、有号、有书斋名嘛,以前我们什么都没有,就一个父母起的名,所以2008年我取了一个字,叫“求己”。所谓求己,就是提醒我求自己,“求之不得,反求诸己”。求自己的意义,在上一次,也在这个讲台上,我曾经跟大家分享过,解释它的道理就是天人合一的道理,就是广义相对论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是我们自己世界的核心,当对自己的境遇不满意的时候,不要向外怨,而应求自己。当你自己转化,你的世界就转化,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境遇,你就在自己心里种下那个种子,去努力、去坚持好了,世界会随你而变。这件事情太奇妙了!太伟大了!希望大家试一下。
我们这位黄帝就是因为“修德”,他才能够“振兵”。没有德谁听他的?谁会为他效忠,为他尽力?谁会佩服他?他不是通过他的职位、权力去号令,而是通过自己深厚的德行,感得了天下。所以当他认为天下各个诸侯互相侵伐,欺凌百姓,生灵涂炭,没有好日子过时,他就想那莫不如自己起来平定天下,让天下和平、安宁,让百姓过上和平的日子。这些需要有大德的人出来才能够完成。德行有缺不会有下属;即使有下属,下属不会听话;下属能够听话,也不会很好地完成任务。所以做领导人的,当下属干活不利时,不要批评他,要反思自己,这是时空转化的秘密。
因为黄帝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他能够做到“成而登天”。这句话在今天这个时代,解释起来没人相信,因为它的直译就是黄帝一百二十岁以后,寿终的时候,升天了,入天道了。今天听来是神话故事,可是我认为是生命的状态,我用现在西藏某些修行人可以虹化这件事情去推测,它应该是真实的。因为我们没见到,又不能证伪,所以我认为以科学精神来看,起码要存疑,不能够否定,就是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未必他人就做不到!以这样的精神去看,它可能就是真的。
还有一种解释,是牵强附会的,这是我的看法。怎么牵强附会?说“成而登天”叫登天子位,我觉得不是这样。因为他的登天子位,不是这样自然登的,是经过了征战以后,平灭了诸侯战乱形成的,不是经文的这个意思。即使我们老祖宗很伟大,也没有必要说为了适应今天的接受程度故意去曲解经文,还是要尊重经文的原意。
接下来我们这位始祖开始发问,问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岐伯被称为天师。天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达天人合一道理的老师,学究天人之际的老师,把天道和人道践行到自己身上的老师。
上古之人与今人的差别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黄帝问老师,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寿数都能够达到一百岁,而且达到百岁的人看上去身轻体健,动作不衰,精神矍铄,精气神俱足;现代的人不这样,年到半百动作皆衰,什么原因?是世事变化了跟以前不一样了?还是人失去了这种天道?怎么形成的?
我们注意一下,《黄帝内经》这里面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素问》,第二部分叫《灵枢》,我们现在讲的是《素问》的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论》。它说的这个上古,是黄帝那个时候的上古,我们今天看黄帝,距今大约四千八百年。有一种黄帝纪年的说法,到今年二〇一四年是四千七百四十八年,还有一种说法大概是四千七百一十三年,相差几十年,不管怎样四千七八百年左右,大数没差。我们刚才交代的那个传统怎么流传下来的?口耳相传。因为史书记载黄帝那时候已经创立了历法。我们现在所说的夏历是夏朝时代采用的,代代相传。目前我们大家见到的台历上,同时印着公元纪年和农历的纪年,也就是我们说的干支纪年,今年是甲午年,这个纪年是阴阳合历。它告诉我们,中国以前有自己的历法,它是根据太阳太阴,也就是太阳月亮运转的规律制定的历法,安排农时,几千年农业立国非常的准确和好用。可是在中华民国立国的时候,要跟世界接轨,就采用了公元纪年,大概是一年以后,又恢复了我们的传统纪年。为什么?因为根据公元纪年没法安排农时,西方历法上没有记载着二十四节气,农村什么时候开始耕地、播种、秋收,就没有个定准儿。靠天吃饭,农业立国,天时不准就混乱了,所以不得不恢复两种历法纪年,这是那一段的历史。
我们现在提到黄帝纪年有些人已经不相信了,尤其是跟西方人、跟日本学者去讲,他们不相信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准确的,也不相信这个东西真的是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说是后人附会的。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所以我就想解决这个问题。在我的写作计划当中,还有一本书是用来恢复、更正中华传统历史观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这个文明是有超过五千年文字记载的文明,还能够追查,它是连续下来的,其他的文明都断了。我们按照西方那个历史观,是理解不了也解释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
我们拿到这本《黄帝内经》,一个最震撼的道理就是,在没有X光的历史条件下,它为什么会把我们人体十二经、十二官、三百六十五络等所有的人体运转的过程说得那样的清楚而准确?为什么?这一次来讲座,我带了几本《黄帝内经》,书籍的版本都是不同的。有一套线装本的《黄帝内经》,让我送人了。那个印刷的原始版本是从日本传回来的,里面不但有经文,还有图,就是标示着身体经络走向的那个图,相当于是解剖图,而它不叫解剖图,叫“内照图”。大家看一下这个名字就知道了,什么叫内照图?就是内外的内,照相的照,内照图。如果不是我们的先祖通过身体践行,看清楚了自己体内十二经、十二官、三百六十五络、骨骼结构运作的情况,它怎么叫内照图?!还是那句话,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以为别人做不到,这是事实,所以要引起足够的警觉。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化要心存敬畏之心,我们才能够摆正位置,得到它的利益。因为这个经典里面所说的内容,如果你验证,它就是正确的,那份欣喜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黄帝他老人家说呢,那个时候往上看,上古之人身体那么健康,一百岁,怎么做到的?问他的老师。我们现在那些人,年半百就已经佝偻腰了,头发花白了,耳聋眼花了,吃饭不香了,睡觉不沉了,感觉生活好像没多大意思了,行将就木了,这不应该引起警觉吗?黄帝他老人家活了一百二十岁以后走的,有人不相信;那么孙思邈先生活了一百五十岁走的,这是有确切记载的(还有一说是一百四十岁左右);大家不相信的话,那离我们最近的虚云大师一百二十岁走的,如果不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人怀疑他窝藏了反动特务,毒打了他老人家一顿,那可能寿数会更长;南怀瑾先生离世不过两年嘛,九十五岁,你看他九十多岁的时候,还能够讲经说法,那个身体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这都给了我们信心哪,完全可以做到啊!我见周元邠先生的时候,周先生九十四岁,说话声音像洪钟,思维快速如神,问他经典的问题,话音一落,答案就起,这不是给我们信心吗?我不见到这样的活人我也升不起来信心啊!有了信心之后就老老实实去学,我们也能够做到!所以请大家注意听……
阴阳五行的道理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其实我们大家为了养生而学习《黄帝内经》,这一段话足够了。
今天尽管我们是在医院的礼堂里面来讲《黄帝内经》,尽管《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华医学的伟大著作,可是我们进行这次讲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纯医学的目的,而是为了全面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大概我现在是这个时代唯一的把《黄帝内经》当作经济学著作来读的人,因为讲到后面的《灵兰秘典论》大家就会知道,那里面告诉我们的“十二官不得相失”的道理,就是经济学上分工与合作的道理;“主明下安”的道理就是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道理,表达得非常简洁精妙,所以我把它写入了《中国经典经济学》那本书。我是真正在这本书里面得到了真实的利益,所以才不揣冒昧地出来讲。
岐伯老先生这几句话最近这十年来,应该说我重复不下几百遍了,甚至从意念上来讲,可能每天都会浮现出这几句话的作用。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知“道”的人——就是知道自然规律、理解天道的人,叫知“道”之人——“法于阴阳”,这是说到根上了!孔老夫子解释《易经》,给《易经》作传,其中有一句话叫“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摸不着,看不见,你看阴阳就看到了道的存在,就看到了道的显化。阴阳你看不见,你看自己生存的状态,我们这个身体就是阴阳和合体,有形的物质为“阴”,那个能思、能想、能起念头的能量为“阳”。人体就是阴阳和合、阴阳合一,所以我们的身体就是道的显示器,你有任何德行都会在身体面貌上显示出来。你有任何悖逆天理、缺德的事情以为别人不知道,可是在知“道”的人看来,在明理的人看来,一眼望穿。这就是为什么我和刘有生老师学习完之后,回到家里不好意思照镜子的道理。做错了,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不是这样的,碰到一个明白人,他瞅你一眼,就能明了。这个不是什么神通、虚幻,因为任何念头都是我们自己起的,你自己起的念头是通过自己这个物质身体来运作的,就像计算机里面,你敲入一个指令,一敲回车键它就会执行,你输入错了它执行的是错误的结果,会显示出来,身体也完全是这样的。所以,如果身体上有病,就证明我们心性上有过,“病者,过也”,我们身心上有病完全是因为我们在心理、德行上有过错造成的。
为什么要学习经典?为什么要践行道德?就是因为它可以保证我们健康啊!别的不谈,在座各位有希望自己不健康的吗?有希望自己一直处于病痛当中的吗?有希望自己一生处于病苦之中不得解脱,说我就愿意过这样的日子,有这样的人吗?恐怕是没有吧。要有的话举手给我看,我就给你磕头,因为满天下几乎找不着这样的人,人都想健康,对吧?但是天下有几个人会认为、会明白、会知道、会理解道德决定了我们的生理健康?有几个人会相信缺德会导致我们得病?有几个人知道张仲景说的“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道破了天机?自然界里面叫天,“天布五行”,自然界运行会体现出金木水火土五种性状,“以运万类”,我们人类是万类之一,所以人逃不开“五行”的运作。“五行”在人身上表现为何种器官呢?肝心肺脾肾五脏。五脏就是“五藏”,藏起来,在里边。南怀瑾先生说过,五脏不能完全健康,人就不可能健康,因为那是根,而更彻底的根是人的意念。
医圣后面的这句话就特别关键,“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五常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吧,不看《论语》都知道哇,仁义礼智信哪!这个秘密是什么呢?就是仁义礼智信健全的人才能够有健全的肝心肺脾肾,五常里面缺一常,某一脏器一定会受伤。这个道理,在座的各位同胞、各位同人有多少能够认同?因为我注意到,我们在座的也有高人,也有师长,也有白发苍苍的长辈足以做我的老师的,但也有非常年轻的同胞、同学、同人,能接受这个观念吗?或者说你能够通过自己身体去印证这个道理吗?我跟大家讲,希望你从正面去印证,就是要通过践行仁义礼智信去验证,去证明它的对;千万不要反面去印证,然后说我印证到它确实是对的,可是你反面印证到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
培养仁心控制脾气
我们通过老师编的一个顺口溜来说明五常和五脏之间的利害关系。
“仁能养肝戒怒杀”。“仁”是天地人合一,三才合一的字,上面一横表示天,下面一横表示地,中间表示一个人。所以在孔门当中,在儒学当中,仁的精神在孔子他老人家的思想学说体系里面,代表着最高的智慧、最高的德行。
“仁能养肝”,一个真正有仁心的人,他的肝脏是不会出毛病的,他也是不会发脾气的,所以要“戒怒杀”。发脾气的人就是在自杀,杀人。为什么说自杀?你自己发出怒火,身体里面就像天地之间打雷、发火一样,很多细胞瞬间死掉了,它需要新陈代谢排出去。而一个人肝脏出了毛病,大家一眼就能够望穿,后面我们会慢慢地介绍怎么去望穿,就是看一下眼睛都知道为什么五行是相生相克的。要想肝好就从此不要有脾气,真正优秀的人是有本事没脾气,良好的人是有本事有脾气,混得不好的人是没本事还有脾气。
守义气尽孝道
仁义礼智信,说完了仁,还有义。“义缺伤肺倒恼差”。这个仁义的义缺了,会伤及自己的肺经,就是肺脏会出毛病。一个人没有义气,他就没有力气,这个人就会显得气不足、虚弱,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讲的行为经济学、行为健康学。尽管岐伯他老人家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而我们把阴阳运化的五种状态,也就是五行跟五常对应起来,插入进来介绍给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是说今天上午你听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这一生就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大毛病,都会大病化小,小病化了,一生健康。
为人要守义,在岗位上要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与朋友交要守义;面对父母,义就是做儿女不要有任何条件地去尽孝道;面对领导,我们就是下属,听话,执行命令,老老实实去做,有意见好好地说,好好地提,这都是义。为什么现在人得肝癌的多?就是因为发脾气的多,暴躁;为什么得肺癌的多?因为没有义气,瞧不起师长,缺孝道,不敬领导,都会得肺病。
这个道理只有中华文化才有,就是我们心里的念头会决定我们的身体健康,在西方医学里没有。每一年都会颁发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现在我通过经济学的研究,再看那些获奖者,跟大家讲一句不是狂妄的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话,我看那些获奖者,我尊敬他们,但是再也没有那种好像望着光环底下大师的那种感觉。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当你认真地读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超过几千年印证的智慧的时候,很多现在的道理成了小儿科,这不是狂妄,是真的。
礼明心正
“礼明心正淫恨少”。一个明礼的人也就是明道理的人,就会守礼,就会“主明下安”,五脏六腑运转会自如,身体会健康。把这个道理运用到组织管理、单位管理、国家管理当中,国家会大昌、会大安。而且明礼的人不会得心脏病。大家注意一下那个“恨”字,怨恨怒恼烦的那个“恨”字,一个竖心加上一个“艮”,就是良心的良,那一点良心没有了,偏了,变成了恨。恨极了伤心,所以得心脏病的人要反省,自己心里面恨的那个人是谁,要想自己不得心脏病,就要化除那个恨气,真要是化除那个病气,心脏就永远是健康的。
我们现在不太容易理解这件事情,就是说生理上得病和我们情绪上、心理上恨一个人有什么关系?其实是丝丝缕缕的关系、念念之间的关系。念念之间恨他,心脏病就重一些;能明理之后,就觉得任何事情不要怨他,要求己,那么心脏病就会减轻;你一念之间翻出良心来,说我错了,那很可能会吐出白沫,吐出一点黑血,这个病就好了。为什么要吐?那是经络自然发动的反应,是身体自我保护、自我清除垃圾的一种反应,人自然地就可以通过改变心念、改正心念而使身体健康。道理就在于此。
“礼明心正淫恨少”,“淫”就是过分,过分地恨别人。淫也是邪淫的那个淫,过于邪淫,也容易猝死。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举目所望,打开网络,那些广告很多会引起人们的邪思之心,要警惕这件事情。为什么现在猝死的人多?跟社会环境直接相关。
去除烦恼保持清静
仁义礼说完了,第四个是“智”,智呀它养肾,叫“智除烦水肾生花”,有智慧的人,他能够把烦恼的情绪去掉,不生烦恼。“肾生花”,道家有一个说法叫“五气朝元,三花聚顶”,是说我们那个肾精。你只要自己的心念是平和的、清静的,自然高尚的那个道理,就是我写入了《雷锋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那本书第一章第一节关于“高尚”的那个道理,“道德具有生理意义”的那个道理,那个“精”自然地会蒸腾为“气”,“气”自然地就会上升化为“神”,精气神三归一,它都是那个生命的能量,表现在人的面目印堂之上是神。所以肾精要保护好,动摇了自己的肾精,身体就会虚弱,就等于动摇了自己健康的基础。
我们这位黄帝他还有一位老师,叫广成子,也有人说老子就是当年的广成子,这个不可考。我特别把这几句话记下来,因为怕复述错了,念给大家听,大家注意呀!黄帝他老人家请教广成子,人怎么样可以长寿?然后广成子的回答是:“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无视无听”,相当于是不要向外看,不要向外听,内观自己的心。“抱神以静”,“抱神”就是守住自己的元神,守住自己的那个念头,“以静”,就是《道德经》上说的“归根曰静”,肃静那个静。“形将自正”,你的身体将会自动地恢复端正,恢复正常。
“必清必静”,清静的意思,一定要清,一定要静。“无劳女形”,跟下面岐伯所讲的“不妄作劳”是一个道理,就是不要没事找事干,不要没苦找苦吃。其实道是不用修的,人人本具,个个现成,是不需要我们自己费劲去修的,你只要去守、去护就好了,不要起妄念就好,叫“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不要动摇我们生命那个能量。
大家仔细想一下,我们整天地思想,“思想”是怎么写的?“思”字是心上面一个田,等于心田上起了格儿。心本身是无形无相的、自由自在的、贯通十方的,当我们起了一个“思”念,心上就被划成了田字格,一格一格的,就给了自己界限。有界限的人,大家观察到这个字了么?就是人在一个框框里面是什么人?“囚”,你给自己囚禁了起来,不得自在!那“想”字是心上生“相”,所以思想在《黄帝内经》的角度来看是我们人生之大患。说这个人很有思想,那我就提醒您老人家注意,这个有思想的人,戒除过度思虑一定要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我现在体会到什么状态?要写东西的时候,它是自然流出来,尽管写得很急、很快,但是不会累。如果说我需要休息了,可是编辑说你不交稿不行了,这就麻烦了!就像紧急敲门一样,说灵感你赶紧来吧,我需要赶紧写下来好去交差。这下就有思想之患了,就等于劳我的“形”。一看夜里十一点了,还在电脑前敲字,天刚刚亮就又爬起来了,劳自己的形,这叫“妄作劳”,动摇自己的精气。所以,怎么样长生自己其实心里清楚,但你明知故犯,那你只好咎由自取,因此该放下的要放下,该调整的要调整。
这是特意记下来给大家的,是黄帝的老师广成子说的。所以不要没事找事,不要自讨苦吃,修行不是自讨苦吃,有一段时间需要忍耐,需要坚强,但是不要有思想之患,心上起念,“念”是今心,就是你当下的那颗心是什么念,就决定了人生方向,这是最关键的。
上古之人长寿之因
我们看岐伯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上古之人会遵守阴阳运转的道理,这是刚才说的“智除烦水肾生花”,它会使我们的肾精像开花一样,把精化成气,气化成神,输送给我们的后脑,达到我们的面部,使我们能够有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去面对大家,去面对这个世界。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道的运转,五行的运化,是有一个数理的,所以理象数合一。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没观察到现象,说明我们经验不够;知道道理,又观察到现象,但是不能够很精确地去推算,说明在数理上还欠缺功夫。《易经》的六十四卦就是数理上的功夫。所以未来的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传统数理经济学”,它不是西方那个建立在自己假设基础上的模型推演,这是未来经济学一个天翻地覆的革命性的变化,它有待于中国学子去把它恢复和建立起来,用现代世界学术界能够明白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座的如果有学经济学的,或者有志于此的,可以在此下一下功夫。
“食饮有节”,就是吃喝要有节制。我们今天食物大丰富,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饮食无节,就会伤及脾胃,也会伤精,就使我们健康的基础受到了侵袭。食饮无节,就没有了规律,违反了道,那是早死的做法。所以要想自己健康,就要“管住嘴,迈开腿”,喜欢吃的东西也不能够胡吃海造,就为了自己舌头上那一时的快感,让自己所有的器官都遭受着额外的负担,承受着痛苦,自己将来还面临着脾胃毛病,所以一定要“食饮有节”。比如说温热寒凉平要注意,当自己的身体火力下降的情况下,就要少吃水果、少吃寒凉的东西、少喝冷饮,包括穿衣服都要注意,不要美丽“冻”人,结果老年的时候得老寒腿。病得到身上想去掉也不那么容易,因为它可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要从听明白道理的那一刻起立即就做,才是聪明人。
“起居有常”,简单地说跟着太阳走,太阳起来,我们起来;太阳落下去,我们休息。现在讲究“夜生活”,那也是黑白颠倒,跟天对着干,也是早死的做法,不能那样做。这也是我自己的体会,我当年,说得好听点儿叫勤奋,白天已经工作干一整天了,晚上还要写稿子看书到后半夜,弄得脸色苍白。就是熬夜的人,那种苍白大家一看就可以知道,是晚上没有很好地休息。现在我就明白了,目前休养等于还欠账,还欠账就是随着天道去做,会把自己的阳能、阳气养回来。
有时间我们可以详细地介绍人的身体跟十二辟卦之间的关系,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样做才能够守天道,身体才能健康。一开始简单地提一下,叫“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有事才做,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形与神俱”,就是我们的身形、身体跟我们的元神、精神才能够合二为一,身心健康,这样的人才能够长命百岁,而且生命特别有质量。不是说到老年一定有病,一定要常常地访问医院,离不开医药,离不开拐棍,不是那样!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百岁而身体健康,耳聪目明。
第一节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