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登上“庄子号”列车,飞越太虚与大地,不计时空,静观窗外景物,时而闭目冥思,时而在车间走动,与同游人聊天,畅谈古今中外人事,梦幻奇影,全在逍遥游中。
本书所有文章就是旅中所见、所闻、所想、所悟、所感的语丝花絮,邀读者分享,以博共鸣。
约300年前,儒、道、释智慧传到欧洲,配合当时西方人渴求自主、自足、自由、平等及和谐生息而进步的意愿,启发了划时代的思想转变和创造,以及政治和社会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现代。
近70年,人们从大战的残虐狂澜中发现自己的兽性表现,在悲伤中不知所措、迷失所归。原子弹杀害了数十万日本平民,好战者不反思自己为何失去人性,反而本着疯狂的好胜心理,掀起更大更狠的经济和权力战争,陷全人类于长期的不安、矛盾和分裂之中,方便他们实施无止境的掠夺和暴行。同时他们更肆意破坏地球生态,使人类唯一的美好家园伤痕累累,进入无可挽救的极限。
先进国家在节节“胜利”中,陷自己的人民于无可奈何的烦恼和困惑之境。长期以来,统治势力动用大量人力和资源,进行两项最大的研究和教育活动:第一是制造杀伤力更强的各种武器,第二是培养日益增多的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外加心理辅导员和社会工作者。这两股动力一物一人,一杀一救,皆与增进人类福祉背道而驰。
西方有知族群,在无奈与懊丧中苦求自救救人之道,近30年来,再次挖掘出东方“秘术”中的庄子智慧,热心研习,殷切希望获得心灵安泰、社区和谐、回归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范,为自己和后代开辟生路。今天,在各著名大学,在跨学科的尖端学者群中,大家都以不同的方法,搭上“庄子号”列车,企图翻越杀机四伏的“一个地球”境域,驰向不定的未来。
在中国,人们走出惊心动魄的洞穴,在历史转折中求知求达,梦想蔚成风气。大家奋力复兴古老辉煌文化的福祥秩序,打造平和充足而圆满的人生。
中国人今天的梦,不该参照在历史中破灭的“美国之梦”。该梦为了兴物和征服天地,结果给四五代美国人造成了违反祥和福祉的“进步”和“胜利”。先是家庭普遍破碎、变形,陷老者于孤独,令幼者不知如何成长,在失爱、失意中自虐和暴力互对。近年,不少青年在无聊中走上“尼特行列”(NEET, not employed, in education or training),成为当前“先进”社会的严重包袱。
庄子有大梦——蝴蝶梦。他秉承五千年中华文化“梦想成真”的经验,参照历来的诗、画和民间故事,展现充满智慧的寓言。他不言梦境,任由读者填入自己的志愿和奋斗,在臣服大自然的规律中开花结果。中国民间流传的“梁祝”故事就是一个例子。中国人爱梦、敢梦、勇于圆梦的特性,写在每个人的DNA上。
本书不同于一般谈庄子的作品,有以下特点:
(一)把庄子智慧放在今天世界的平台上,阐释它启发心灵、情感和意向的价值与应用。
(二)用白话散文体裁讲述《庄子》原文,辅以英文对现代专有名词的对照,使合义更为丰厚。
(三)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影响西方思想和社会至深。本书多数文章在记述这些事迹的同时,也讲解西方人士怎样吸收庄子之言,善加应用。
(四)本书不是学术书或教科书,而是“文化读本”。作者不是国学专家,而是“兴趣读者”,80年的人生历程,一大半时间在外国大学教学和生活,历尽世界变化,经验宽广深入。
(五)庄子论说宇宙人生的“心”和“心游”,而作者的专长是心理学,所以行文以心理学作基础,阐述人性和心智潜能,以及怎样在心游中知达生命的幸福圆满。
(六)在组织上,本书各篇是独立的,无逻辑次序。就是说,读者可以任意选读一篇,随意搭上“庄子号”列车。
(七)作者相信,不论读者是“半路下车”,或者到了终点又“多乘数回”,都一定能得到收获,充实自己的文化素养,或者认识自我和完成自我,满怀信心地“与天地同游”。
最后提醒一句,我们在自觉中熟悉和了解《庄子》,负起传承中华文化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但是为了提高自我修养,更是为了教育子孙后代。
江绍伦
2014年秋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