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不会掉馅饼
有些人为骗取钱财,故意设下某种情景,让你撞见,又被他当场发现,于是死皮赖脸,与你纠缠不清,从而行诈骗之实。此种手段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是“撂白”。“撂白”是旧社会常常发生的欺骗术。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又死灰复燃。撂白者,常在早晨或傍晚人烟稀少时出没在深街老巷,由其同伙帮助视察过路的行人,判断穷富,端详善恶,然后迅速告诉“撂白”者。他们事先把伪装好的“高级物品”打成卷或包装好,外表“逼真”、“考究”,看不出半点破绽,足以以假乱真。待行路人快要走过来时,他们便把物品撂在马路的中间,然后在附近躲藏起来。当行人经过此地正要拣起时,“‘撂白’者则说,是他先看见的,二人都说,物品应归自己,双方争执不下。恰好在这个时候,其同伙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为双方调解。‘撂白’者往往先提出自己可以少分一点,给现金。然而,当行路人回到家里打开物品看时,里面全是些残纸破布和碎破瓦块,这时才如梦初醒。”
二是“碰磁儿”。一天,一个南方模样的人正在挤乘公共汽车,突然一位汉子冲过来向车上挤。这时只听见“叭嗒”一声,一副眼镜落在地上,镜片被摔碎。这汉子硬拉住这位南方人,声称他的镜片是水晶石的,值200元钱,非要南方人赔。旁边有几个同伙“敲边鼓”,这位南方人一看寡不敌众,只好拿出了200元钱。
类似这样的“把戏”,近几年在一些城市大街小巷常有发生,这即是所谓的“碰磁儿”。这些人通常合伙作案,有的故意与行人相“碰”,有的在一旁帮腔,有的作伪证。他们所用的道具有打火机、酒瓶、眼镜、手表等,都是几角钱买来的处理品。
“碰磁儿”并不是新鲜玩意,早已为人们唾弃,有些人行骗往往当场被识破,于是,他们又想出了一些“新招”。据报道,某日在北京宣武门汽车站,一位农民老大爷正要下车,一位小伙子提了两瓶酒,“正巧”碰在老大爷身上,酒瓶随即落地。小伙子硬让老大爷赔,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来了个头戴大盖帽的人,不问青红皂白就要罚款。老大爷正纳闷,却见小伙子痛痛快快地拿出20元钱交给了那人,于是他也拿出钱包,未等打开,戴大盖帽的人劈手夺钱包,并重重抽了老大爷一个嘴巴,骂道:“你还敢偷我的钱包户老大爷呆住了,戴大盖帽者大摇大摆地走了。事后,围观的人们听老大爷讲述经过,才知他中了圈套。”
三是结伙“撞骗”。与“碰磁儿”相仿,行骗人先在马路上或其它公共场合物色对象,然后故意与被骗人相撞,行骗人故意装作受伤或谎称物品损坏,让被骗人赔款,随后又出来他们的一些同伙,每个人各表演不同的角色,向被骗人索要钱财,由此演出一场闹剧。
佳木斯曾有一个三男一女的“撞骗”团伙,他们结伙诈骗,就是采用与人相撞的手段,骗人钱财的。
一日上午,一位打扮人时的残疾姑娘,与一位青年相撞,跌倒在地,青年上前搀扶。三位过路青年路见不平,齐声指责,要求送医院,姑娘要求回家,他们一同送姑娘。走到附近住宅楼梯上,三男一女撕掉伪装,拔了匕首,逼那青年就范,劫去人民币3000元。
同一天,闹市区一位俊秀文静的姑娘手里托着一枚铜戒指,正在专心致志地欣赏着,一外乡青年在另外3人驱动下,撞在姑娘身上,戒指落地,故意踢飞,然后逼那位青年包赔“金”戒指损失费1850元。
这是佳木斯市三男一女“撞骗”团伙在哈尔滨作案的情景。该团伙在短短几个月中,就在佳木斯、哈尔滨、济南、青岛、北京等地作案110多起。
拉大旗作虎皮
当今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多结识有社会地位、掌握实权和有名望的人士,依靠他们能办到常人难以办到的事情,这是众多普通人的心理。某些人往往抓住大众这种心理趋向,拉大旗作虎皮,贴上金字招牌肆意坑蒙拐骗,大行不义之道。
山西省河津县的一位普通农民裴文忠,就是打着市长“特邀的企业家”这块金字招牌,狐假虎威,四处行骗,使得许多地方的人们都上当受骗的。
1984年,裴文忠找关系、托人情、送材料、送礼品,终于打通重要关节,以企业家的身份,欺骗太原市政府一位主要领导接见他。《太原日报》则在其头版显著位置以“某某市长鼓励河津县农民企业家裴文忠来投资开发”为题作了报导。裴文忠花钱买了大量这一天的《太原日报》。
很快,裴文忠就扛起“市长特邀企业家”一这块金字招牌,四处吹嘘,大肆渲梁说:“我是市长特邀来的企业家,是来太原为办厂筹集资金的……”利用“市长接见”这张王牌,他先后骗取一系列头衔:吕梁钢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长治铁厂董事长、山西省专业户协会常务理事、神州经济开发公司太原办事处经济联络处副处长等等。他不论与谁接洽,都首先拿出那张《太原日报》,请对方先看那则报道。这一招果然灵,许多人本来不着他,但一看报纸,认为他是市长专门请来的人,不会出差错,就痛快地签订合同,预付定金。
他还窜到汾阳县,一顿自我吹嘘,搞得县委县政府的几位主要领导也肃然起敬,觉得此人受过太原市长的接见,有那么显要的头衔,一定来头不小。于是,设宴认真款待这位贵宾。当裴文忠提出自己正在做一笔大生意,希望汾阳县委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时,县委书记当场拍板:“各方面要积极支持配合,把这件事办好!”裴文忠先后在太原市、汾阳县等地骗得2519万余元巨款,成了1949年到1989年间中国最大的诈骗案。
人们发现:裴文忠进行诈骗犯罪活动之所以连连得逞,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拉到了一块金字招牌——“市长特邀的企业家”。不仅裴文忠如此。其他进行诈骗活动的犯罪分子也是如此。他们或是自己以名人出现,或是自称是名人、要人的亲属、朋友,或是利用宣传媒介的吹嘘,等等,因为一旦有了块“金字招牌”,便可从中行事。当前,有些不法分子,为了便于招摇撞骗,盗用“金字招牌”的手法较为普遍。什么假记者。假军人、假公安、假警察、假干部、假党员、假高干子弟、假台属、假侨眷、假港商充斥社会,目的或者是为了骗取钱财,或者是为了骗取荣誉、地位,或者为了骗取爱情,或者是几种目的兼而有之。
一个叫崔志杰的河南流浪汉,做生意亏了本,看到警察在社会上吃香,有权威,于是自编自演了设立假公安机构的骗局。他花钱购得一身警服,四处招摇撞骗,说自己是陕西省公安厅西安市公安局企业治安处“处长”。而这个“机构”实际上是一个既无任何证明,也无任何牌子,更无办公地点的子虚乌有的招牌。他就凭着一身警服四处放风:“企业治安处负责西城区治安,独立承办案件;可以向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治安处刚刚成立,缺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买装备、招人……。”谁捐款,谁就可以进入这个“公安机关”,捐款多者还可以在里面兼任一官半职。于是,有一商店经理捐款5000元,被任命为“行政科长”兼“预审科长”;某实业公司西安办事处经理和一法庭书记员各捐款5000元,分别被任命为“副处长”;某电缆厂副厂长捐款5000元,被任命为“副处长”,该副厂长并指示厂里包租院房,作为“企业治安处”的办公用房,同时又把罗马吉普和面包车捐给“治安处”。“假公安”招摇过市为何能得逞?他们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只不过穿了一套警服而已。
究竟是什么原因,一旦贴上这些“金字招牌”就容易诱人上当呢?用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就是一种“晕轮效应”。通俗地讲:“晕轮效应”是指以点概面:某人做了件好事,那就一切都好;某人做了一件坏事,那就一切都不好。这就像一个人头上照了光,其他部分都照到一样。
由于这种“晕轮效应”,一旦骗子打出金字招牌,受骗人就看到骗子头上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觉得那骗子是“带有光环”的了不起的人。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只会看到骗子头上的“晕轮”,想到骗子的金字招牌,却看不到骗子的种种漏洞。“晕轮效应”会使人放弃理智的思考,只见利而不见害。
听其言也要观其行
中国有个叫“口蜜腹剑”的成语,比喻口头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藏着阴谋,完全是一种狡诈之术。在现实生活中,以甜言蜜语包藏蛇蝎之心者大有人在;而只听甜言蜜语不辨真假大受其害者也比比皆是。据《国际刑警组织破案事》中记载:在美国,有一个年龄已到65岁的矮老头,他看来为人温和又怯懦,可谁知他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罪犯。受骗者就是轻信了他的甜言蜜语,而未能识破其口蜜腹剑的伎俩。
纽约的布德家,家境贫寒,布德在一家商号当看门人,其妻是家庭妇女,在家操待家务。家中三个孩子,大儿子爱德华,15岁;二女儿比阿屈丝,最小的女儿格蕾丝12岁,美的像个天使。大儿子爱德华在报上登了一则求职启事,想在纽乡附近哪个农场当个雇工。
某个星期天,那个矮老头访问了布德家。他自我介绍“我叫弗兰克·霍华德。”他说明来意:“我在报上看到你们的启事后,想招爱德华做工。”他窥探了布德家的境况,询问爱德华的情况后接着说:“我有很多产业,我要雇一个办事能干而又机灵的年轻人。我没有孩子,会像父亲那样对待他……或许我死了以后,他可以接我的班。”
一席话说得布德夫妇心花怒放,以为遇到大救星。这时,小女儿格蕾丝刚从外面回来,立刻介绍给老头,老头大加夸奖。为报相遇之恩,夫妇俩邀请他用午餐。饭后,老头提出一个要求:他的姐妹住在纽约最豪华的住宅区,今天下午为孙儿孙女的小朋友组织一个联欢会,可不可让他带格蕾丝去参加?布德夫妇满怀感激之情,欣然让老头把格蕾丝带走了。小格蕾丝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得知,她被老头残害了。
布德夫妇的孩子为什么竟然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带走呢?主要是听了老头的甜言蜜语。老头为获得全家人的好感,又是表示“会像父亲那样对待爱德华”,又是表示“我死了以后他可以接我的班”。见到格蕾丝极尽夸奖之能事,又以姐妹“喜欢孩子”的面貌提出带走格蕾丝的请求。似乎一切那么自然,一切都那么真诚。布德夫妇只听见他口头的甜言,不考察他背后可能窝藏的险恶用心,因而不仅不怀疑,反而对老头满怀感激之情。在这种心情下,哪能不让把孩子带走呢?英国谚语云:信任是欺骗之母。如果一个人对他过于信任,则往往容易受骗。
拐卖妇女儿童一时间曾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不仅心里嘀咕,如果说儿童年幼无知,容易被骗子示以小利而上当还情有可原,为什么一些十八九岁二十几岁的活脱脱的大姑娘,甚至人称时代“幸运儿”的大学生,竟也会惨遭如此祸殃呢?殊不知在众多受骗的妇女中,有不少正被骗子的“善心”、“好意”。“热情”、“笑脸”、“帮助”所蒙蔽,一句话,也是中了骗子“口蜜腹剑”的诡计。
1989年5月3日,河北邢台师专女生A从学校来到汽车站,想到邯郸去看一位老同学,后又犹豫不决。因为明天就要开学了,便蹲在书摊前翻书。这时来了一位操外地口音的老大姐也来翻书,一搭上话,她马上被老大姐的热情包围了。
“小妹,你来车站准备出门吗?”
“我原想去邯郸看老同学。”
“太巧了,我就是邯郸人,我们一同走吧!”
于是,被“笑脸”拉上长途汽车,接着,就是一路红火投机的谈话。
“这老大姐真好。”A女心想。
车到邯郸,老大姐又邀A一同吃饭。饭后不久,A便有了困意。老大姐再次邀她到自己的“厂子”里去玩。A拒绝不过,就被老大姐拉到一辆红星牌中型轿车上。
醒来已到山东一家人家里,并被说成受一桩“黄金案”的牵连不能放她走。两天以后,她被以价码3800元转卖到杨家,成了欲死不能,欲走不放、并时时受到恫吓的在囚“媳妇”。
可以说,一些青年妇女被人骗走,大多数情况下,是与她们的受骗心理密切相关的。其所以受骗,有的是与其贪图小便宜、求财、求职。求乐心密切有关;也有不少人是由于听信了他人的甜言蜜语。从这位女师专学生受骗来看,她并没有想到要得到什么便宜,她只是看到这位老大姐对她热情相待,说话投机,招架不住骗子“见面熟”、“套近乎”的进攻,甚至说心里根本没有设防,想不到笑后的藏刀,反而以热对“热”,以诚换“诚”,当邀她去玩时,因而才上了当。
凡是人大多喜欢看到笑脸,愿意听到甜言蜜语,却不知有多少人在笑脸下,在甜言中受骗!
声势也要虚张
“打肿脸充胖子”是一种打气袋方式,和俗话说的“装腔作势逞英雄”的意思一样。它的功用可认为是为支撑面子,满足虚荣这样简单的目的,例如交际场中,往往在朋友面前自我介绍的时候,都是“学历增加,年龄减少”,差不多已成为一个固定公式。男人进舞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是说自己已死了老婆,就是“小生尚未娶妻”,手法不同,目的可想而知。也可以是在军事政治中,用来迷惑对方,松懈其斗志,削弱其战斗准备,以渗透或压倒形势,以实际行动,求达掠夺目的。
使用“打肿脸充胖子”之术,要看目的价值如何,然后再定大用小用;而最没出息的,莫如孟子所说的那位“齐人”。
据说齐人有一妻一妾,生活很不好过,但他根本没有负过家庭责任,每晚总是饮醉食饱,脸红红地回到家里来,还摆起一副臭架子,向妻妾吹嘘,不是说去和某大亨饮茶,就是赴某名流之宴。两个女人当面骂他,只贪图自己的享受,全不顾家人生死,同时亦生疑窦,既然丈夫是“城中相识尽豪华,日夜经过谢李家”,为什么却从没有一个名流来拜访过他呢?所以二人商量,来个暗中追踪,看看他的社交是怎样的活动。
次日一早,暗地跟着盯梢走遍全城,却没见有谁跟他打招呼,看他大摇大摆走出郊外去。哦!秘密被发现了,他根本不是和什么大亨名流同游,原来是个十足的坟场老鼠,专门向那班上坟的孝子贤孙伸手,乞求把拜完吃剩的残肉剩酒,不管清汤香臭,大口大口地嚼下去,这边乞到那边,被人斥责还要陪笑脸。
此故事用以讽刺那种“捧住阔佬屁股当自己脸皮”。而充阔摆臭架子的人,倒是活灵活现,但毕竟是逞智于庸妇痴之前的无赖行为,不足挂齿。
将此种计谋用在政治军事上,取得成功者,大不乏人。如苏秦以三寸不烂之舌骗得六国相印,刘邦利用神话来聚众起义,等等。而用在军事上且干得十分出色的可能要算唐太宗李世民疑兵救驾一事了。
隋炀帝杨广夺位不久,就出巡塞北,企图向北方的邻国炫耀武力。突厥国王得知隋炀帝此行护驾的兵力不多,认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秘密调动几十万大军,亲自统帅,把隋炀帝杨广及御林军团团围住,困在雁门关,想把杨广及其随从活活饿死。杨广见此情况,十分慌张,想下诏给附近各郡县起兵前来勤王救驾,可是已被围得水泄不通,没有办法,只好把写好的一张求救诏书,刻在一块木板上,投入汾河,让它漂流。
说来凑巧,当时山西太原留守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听到在河里捞到了皇上的诏书,知道皇上在雁门关被困,情况万分危急,立即率兵前往救驾。他对同去的将领云定兴说:突厥之所以敢把皇上危围,就是认为没有援军去救驾。现在就凭我们这点兵力,也很难解围,我们何不来个虚虚实实,把队伍前后拉长几十里,多张旗帜,猛敲战鼓,让突厥国王看见到处是军队,认为救援大军已到,这样,他们自然会知难而退,不然的话,很可能救驾不成反而遭到围歼。
云定兴依计而行,把行进队伍拉长几十里,旌旗络绎不绝,鼓声震耳欲聋。突厥探子远远见了,以为隋朝几十万援军开到,就飞报国王,国王闻讯大惊,立刻下令全军退却。这样,杨广的雁门之围得以解除。
这个故事说明,在以劣势之兵抗击敌优势兵力进攻之时,以虚张欺骗、威慑敌人,借以挫伤敌人的士气,造成敌人的错误,不失为一个克敌制胜的良策。
“打肿脸充胖子”是兵家诡道,但它并不仅限用于战事。历史上有的人在刑侦、审讯之中,巧妙地运用此术,以帮助破案,更是湛为称道。
清朝时期的清苑县,有兄弟两人分家而居,弟弟好吃懒做,分到名下的财产很快被挥霍一空。做哥哥的老两口勤俭持家,家境还算宽裕,膝下一子娶妻后夫妻恩爱,一家和睦。
有一天,弟弟媳妇到哥哥家借钱,正遇上哥哥的儿子媳妇、厨房做饭,两人正说话间,哥哥的儿子从田间回来,连声喊俄,儿媳连忙盛一碗饭给丈夫,丈夫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随后便叫腹痛,倒地打滚,不时口鼻出血而亡。儿媳大惊,只知痛哭,不知所措。这时,弟弟的老婆却大喊大叫:“侄媳妇谋杀亲夫啦!赶快告官吧!”哥嫂见宝贝儿子中毒暴死,又听弟媳妇如此喊叫,便告到官府,弟媳妇出面作证指控死人亡妻放毒杀夫。
官府捕来儿媳,严刑拷问,屈打成招,供认“因奸情杀亲夫”,奸夫是其表哥。此表哥拙于言谈,拘到大堂,吓得魂飞魄散,糊里糊涂招认“同谋杀人”。
此时正值制府纳公到境内检查狱讼,发现此桩奸杀案疑点甚多,要求复审,令某知府承办复审。知府阅卷后,拘来一干人证,分别审讯,得知死者夫妇平素十分和睦,连公婆也供认儿媳为人贤慧,孝敬公婆,供认与其表哥并无私下来往。只有弟弟的老婆一口咬定是自己亲眼所见,儿媳投毒害命。知府问完后说:“基本上清楚了,明天再问一次,便可真相大白!”众人莫名其妙。
第二天,知府把有关人等全部传来,一字站在堂中央。然后煞有介事地说道:“大家听着!昨天夜里我做了个梦,死者显灵告诉我:毒死他的那个人右手掌的颜色会变青的,请人查明!”知府一边说话,一边全神贯注地扫视众人动静,接着又说:“死者还告诉我,毒杀他的那个人的内眼珠要变黄的,要我审眼破案。”说时又仔细打量众人的动静。此时,突然把惊堂木一拍,指着弟媳妇喝道:“杀人者就是你!”那女人慌忙叫喊道:“是那小淫妇毒死他男人,怎么说我是杀人凶手?”知府冷笑道:“是你自己承认的,还想抵赖吗?”那女人及众人都不知所以然。知府接着说道:“我刚才说杀人者手掌会变青的,别人泰然自若,只有你急忙看着自己的手掌,这便是你自我招供了!我说杀人的眼珠会变黄的,别人都没动静,只有你丈夫赶忙瞪你的眼珠,这便是你丈夫替你招认了。大胆刁妇,还想抵赖吗!快快招来,免受皮肉之苦。”当即便把弟弟和刁妇分开进行单独审问。刁妇以为丈夫招了,丈夫以为妻子招了,只好都供认了。
原来,他们夫妇早有图谋哥嫂家产的野心,曾多次身带砒霜企图放毒,只是没有下手的机会。那天,刁妇正好碰到侄媳妇做菜,她趁机把毒药搅进饭里,企图毒死全家。没想到儿子回来后先吃了一碗,首受其害。刁妇顺水推舟,恶人先告状,诈说侄媳妇害夫。
知府在一审中,已暗中把嫌疑范围缩小到弟弟夫妇身上。第二天的审问主要利用案犯作贼心虚的特点,同时针对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和愚昧以及相信显灵托梦之说的心理,虚张声势,编造凶犯手掌会“变青”、眼珠会“变黄”的假说来恐吓案犯。这种出其不意的局面,必然引起当事人的敏感反应,引诱凶犯不打自招。
权威的力量是无穷的
社会是人群的集合,每个人都在孜孜以求,奋力拼搏。但单独的个人力量与整个社会的力量比较起来,如沧海一粟,高山一草,毕竟太小了。要做一番像样的事业,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必须借助第三者的力量,造成一种声势,这是利害成败的决定因素。而借助的第三者,最有力量的恐怕是那些有权有势或名望很高的人了。所以,中国历史上,假托皇权的名义来陷害忠良,排除异己的闹剧、悲剧就层屈不穷。
西晋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惠帝司马衷立妃子贾南风为皇后,史称贾后。贾后多疑强悍,而惠帝软弱笨拙且十分惧内,贾后常常把惠帝撇在一边,伪造皇帝诏书,偷盖宝玺,假托王命,以令诸王,导演了一幕幕同室操戈,乱杀朝臣的丑剧,搞得国天宁日,民不聊生。
永平元年(惠帝即位第二玺),贾后为公报私仇,竟私制惠帝诏书,命太监董猛盗用御玺,调楚王司马玮回朝,谎称:杨骏太傅图谋篡位,召楚王带兵回朝擒拿反贼。楚王信以为真,奉旨引兵回京。当贾后闻报楚王已兵驻宫门待命时,又突然请惠帝来到中宫,故意危言耸听,诡称太傅杨骏图谋篡位,今已调兵屯之城外,事态危在顷刻。须速令一二条臣带领禁兵,拿下反贼。惠帝不问情由准奏,贾后即命亲兵连夜围住太傅杨骏府第,宣读语书,搜出杨骏,当场刺死,并夷其族3000多人。
杀了杨太傅后,贾后又惧怕大宰司马亮和太保卫瑾势大,终将也是祸害,又闻密探密报,楚王司马玮背后议论过她的短长,恐怕也是祸根。因此,便与奸夫大臣令程据密谋除掉“二太一2E”三人以消除隐患。程据献计道:“同时除掉此三人,绝非易事,不如利用谎言挑起他们之间的争斗,以坐收渔翁之利。”贾后依计。于是,贾后谎称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瑾图谋篡位,贾后背着惠帝,擅自炮制惠帝诏书,大意是说:“太宰亮、太保瑾,将不利于朕,欲为伊霍之事。特诏尔楚王玮,宣联诏书,免亮、瑾官,屯兵宫门,以备不虞。钦此。”
贾后又命太监偷盖了御玺,并连夜将假诏书送往楚王府。楚王司马弗轻信谎言,便要行动。转而又想,太宰、太保拥有兵权,两府若调集军兵对抗,难以得手,谋士献计道:既然是奉旨讨贼,可以改写诏书,先解散两府兵马,然后下手。于是以天子名义,草拟诏书,说:
“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瑾,二人潜谋,欲危社稷,今免官回居私第,官属以下,一无所问,各直解散。若不奉诏,军法从事。能率所领,先出降者,封侯受赏,朕不食言。钦此。”
紧接着让公孙宏、李肇等手执“诏书”领兵围住大宰府;另派清河王司马遐和歧盛持“诏书”领兵围住太保府,分别宣读“诏书”,捉拿“反贼”。太宰、太保当场被乱刀砍死,且连累全家老小满门抄斩。
楚王司马玮替贾后杀了太宰和太保,刚刚得胜回府,却又闻报城门张挂了惠帝的新“诏书”,略曰:
“楚王法擅矫朝旨,杀戮大臣,扰乱天下,罪在不赦。尔众军士,昨已误听伪令,今宜释仗归伍,各就尔职。如再从其令,即以反叛论,钦此。”
楚王司马玮见此“诏书”,如坠五里雾中。
原来,贾后早已设下圈套,俟楚王司马玮按自己炮制的“诏书”除掉“二太”,则来个翻脸不认帐的办法,把罪责推到楚王身上。今见楚王得手,于是将早拟定好的诬陷楚王玮的诏书抄制多份,一面张挂城门,一面差人分送各营宣读。京城内外的楚王部将,见到天子的诏书,不敢不信,为明哲保身,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纷纷散去。楚王玮也十分天真,拣出昨日太监送来的诏书,想进宫面君申辩此事。正要出府上路,迎面冲来贾后之堂弟贾模数百兵卒,宜旨拿下楚王玮。
楚王玮以为押解面君自有分辨之时,于是老老实实就擒,从容上路。却没料到贾模把他径直押赴市曹,二话没说,一刀了之,并搜杀三族。
贾后还运用伪造皇旨,假托王命的手法,杀了太子以及太子生母谢妃,夷族王室数千人。这就是西晋年代,宫内各种势力为了政治目的互相倾轧的一段肮脏历史。
杀人何须自己动刀子
《兵经·借字》中说道:“艰于力则借敌之力,艰于诛则借敌之刀……吾欲为者诱敌役,则敌力借矣;吾欲毙者诡敌敌歼,则敌刃借矣……令彼自斗,则为借敌之军将。”意思是说,两军交战之中,一时难于力取的,可以借敌人的力量;一时难于歼灭的,可以借助敌人之刀刃。我想夺取的地方,可以借助敌人力量为我代劳;我要歼灭的力量,可以定计,骗得敌人为我歼灭。
这段话用成语来概括就是“借刀杀人”。这在古代的军事斗争中用得相当广泛。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对这个“借”字的文章就做得颇为老道。
正当诸葛亮忙于出师南征之际,探马飞报“盂获大起蛮兵10万,犯境侵掠,边境上新降的几位太守雍凯、高定等趁机结连孟获造反”,诸葛亮立即率兵迎敌。当雍凯、高定兵分两路偷袭蜀营时,被蜀军杀得大败,许多雍、高将土被蜀军生擒活捉,诸葛亮在这些战俘身上打开了主意。
他把雍、高被俘的将士分别囚禁,然后暗地叫本部军将撒谎传谣说:“高定的人免死,雍凯的人尽杀。”接着诸葛亮传令提取雍凯方面的战俘到帐前问话,人人都怕杀头,都谎称自己是高定的部下,而不敢说是雍凯的人马。诸葛亮听他们冒称自己是高定的人,证明他们相信本部传出的谣言谎话,也就佯装糊涂,均按高定部下对待,并“与酒食赏劳,令人送出界首”,全部放归。
这些“送出界首”的人跑回雍凯部队后,都说高定暗中背叛了雍凯,投靠了诸葛亮。诸葛亮在营中,又设宴招待高定的真正部下,并编造谎言说,雍凯已派人前来联络投诚,欲献高定、朱褒二人“首级”。战俘回去后,以讹传讹,替诸葛亮当“小广播”。于是诸葛亮利用放回去的俘虏在雍、高中间播下了互相猜疑的种子。紧接着,诸葛亮又把捕获的高定派遣的密探,故意错认为是雍凯的部下,“修书一封”,信中密令雍凯“早早下手,休得误事”,交给“密探”带回送给雍凯。
“密探”回去把信交给高定后,信以为真,拍案而起,大骂雍凯是忘义之徒,决心先下手为强,率领精兵连夜偷袭雍凯营寨,割了雍凯的脑袋,直驰诸葛亮营寨敬献首级,讨好诸葛亮。当高定提着雍凯的头会见诸葛亮时,他明知道是真心诚意来投诚的,却谎称是高定诈降而来,喝令左右推出斩首,并对高定谎称“朱褒已使人密献降书,说你与雍凯结生死之交,岂肯轻易反目杀掉他,我知道高定是借人头诈降的”。这番谎话又激得高定在诸葛亮面前立下军令状:“誓擒朱褒未见丞相”。诸葛亮佯装给他立功赎罪以表真心投诚的机会,准予前去。果然,高定乘朱褒不备,偷袭了朱的营寨,杀了朱褒,提着朱的头,带领全部叛军投降了蜀营。
到此,诸葛亮的一连串的挑拨离间,挑起敌军内部矛盾,借敌人之力量,借敌人之四,借敌人之刀剑,借敌人之将士,诱骗敌人自相残杀,而实现了杀掉自己想杀的人,达到“不必亲行,坐享其利”的目的。诸葛亮这次借刀杀人中的“借”字文章是做得超群出众的。
不仅军事斗争中,有许多借刀杀人的事例,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有些玩弄权术的人,既想达到杀人的目的,又要逃避法律的惩治和世人的唾骂,常常也采用借刀杀人的手法设下骗局,利用他人的力量去实现自己杀人的意图。
唐高宗时,皇后与武则天争宠,互相在皇帝面前诋毁对方。高宗虽然比较偏向武则天,但还没有打算要废黜皇后的意思。武则天为了登上皇后宝座,丧心病狂地策划了一场阴谋。
武则天有一个女儿,高宗、皇后很喜欢这个婴儿,常来看望。一天,皇后来看孩子,武则天借故躲避,皇后独自一人逗孩子玩了一会,就离去了。皇后一走,武则天马上进屋,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活活扼死,再用被子原样盖上。隔了一会,高宗来看孩子,武则天假装和他说说笑笑,等皇帝要她抱孩子时,她拉开被子。惊叫一声,立即大哭起来,高宗上前了看,原来他极其喜欢的这位小千金早已手足冰凉,死去多时了。高宗龙颜大怒,叫来宫女、太监询问有谁来过此地,他们只得说皇后不久前来过,高宗于是认定是皇后与武则天不和而下此毒手。这时,装得悲痛之极的武则天又把平时收集的皇后过失,一一向高宗诉说,高宗因此有了废黜皇后的打算。
就这样,武则天借刀杀人,嫁祸于人,为自己登上皇后宝座扫清了道路。
精心布置迷魂阵
为了实现某种不宜宣告的目的,采用施诡辩、造谎言、示假像、装友善、留空档、显漏洞等等手法,制造种种迷魂情景,诱人人圈,拖人下水,从而达到欺骗人的目的,可以算作故布疑阵。放布疑阵的种类很多,社会中常见的有:
一是运用诡辩。西安一顾客王某路过某布店,听店主说:“这布便宜,1米4元。”即进店询问,店主反复说1米4元。等布扯下来交钱时,店主说:“优惠4元,实卖14元,你1米交10元就行。”这顾客方知上当,表示不买,结果遭到围攻,只好付了钱。又例如;石家庄长途汽车站北人口,有一个体便民小吃摊,摊主叫卖:“热馒头、小水粥,各种小菜,8角1份。”有乡下母女二人吃了4个馒头,4碗米汤,两小碟咸菜,店主张口要8元钱。原来他们所谓“份”不是指一份饭,而是一个馒头算一份8角,一碗米汤算一份8角,一碟咸菜也算一份8角。
上面两例,都是含糊其词,偷换概念的手法。前者把“1米优惠4元”故意说成“1米4元”,使你以为1米价钱是4元;后者所谓“8角1份”,顾客认为吃的馒头、米汤、咸菜等加在一起为一份,而摊主却解释为“馒头、米汤、咸菜各为1份。”这些都是行骗人故意以诡辩术布下的疑阵。
在购销过程中,一些经营者玩弄诡计的不限于卖方,做为买方,同样也玩弄诡辩术骗人。广东一家企业与一港商签订了一份卖废矿渣协议。条款上规定:港方每天拉一车,每天拉一次,共拉10天。开始港商用翻斗车拉,第二天改用小卡车拉,第三天改用大卡车拉,每车的运量增加甚多。这家企业发现有问题,去与港商交涉,说你们拉矿渣的车不应越来越大,可港商拿出了协议,说协议上规定:“每天拉一车,我们每天拉的是一车,符合协议规定。”广东方无言以对。为此,该单位损失90万元。
这里,广东方与港商签订协议,上写“一天拉一车”,“一车”是一个模糊概念。模糊概念是外延对象不确定的概念。“一车”究竟是多少?数量并不确定。其责任与广东方有关。从港商方面来看,他们是有意运用这类模糊概念,借以欺骗广东方,借机大发其财。这种诡术竟使广东方无理申辩,有苦难言。
二是假装友善。据纽约(美洲华侨日报)报道,日本某首饰制造厂想要仿造中国的景泰蓝,始终没有成功。最后他们用重金收买了一个华侨,让他到中国去偷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技术。那个华侨回到中国,以代理商的身份要求参观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接待部门替他做了安排,厂方殷勤接待了这位“代理商”,让他参观了工厂,把工艺制作的全过程拍了照片。这个华侨顺利地完成了日本主子交给的任务。那家日本工厂,不久就制造出标上日本制造的景泰蓝在国际市场上和中国竞争。
这里,日本厂家一心想仿造中国的景泰蓝,但苦于拿不到工程技术资料,于是利用中国大陆人对华侨的特殊感情,相信华侨爱国,又利用厂方的轻信心理,这位华侨乔装“代理商”参观工厂,这个“迷阵”没有被我方识破,因此使景泰蓝制作工艺从此泄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无独有偶。安徽经泾纸厂生产的宣纸,世界上首屈一指。1981年,几位日本商人要求参观在泾县纸厂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一个宣纸厂。日商来厂后,第一天介绍情况,参观生产过程;第二天座谈,技术交流;第三天对生产宣纸的全过程进行录像。在参观座谈过程中,日商询问甚为详细,还索去了某些原料,并以帮助化验为名带走了造纸用的井水。这样,日本人分文不花,就搞到了制造宣纸的全部技术。
请看,这几位日本商人,为偷窃我国生产宣纸的技术,制造了一个参观工厂的假象,布下了技术交流,帮助化验等疑阵,可我方完全相信口商的谎言,丝毫没有警觉,不得不上当受骗。
三是“火上浇油”。当你漫步城市自由市场时,常常看到有人拿着某种货物高声叫卖,旁边围着几个人,有挑选货物的,有起劲讨价还价的,有买卖成交的,吸引了不少顾客,你也不自觉地凑上去看看。其实,他们很可能是一伙的,其任务是煽动路人购买,这通常称之为“火上浇油”。
在湖南益阳地区卖药的药贩子,他们找来一些女人当说客,演双簧,当地话称为“带笼子”。当一个顾客在药摊子前犹豫时,便有一个女人走到摊前,煞有介事地对药贩子说:“这位师傅,我上次买你这种‘观音掌’,我家老倌使了挺管用,风湿病好多了,我想再买些,你给挑好一点的,价钱贵点没关系,只要药好。”说着便大方地掏出几张10元票子递给药贩子。那位想买又不放心的顾客便动了心,也掏出钱来买药。就这样,一天的买卖做完了,药贩子便与女说客分成。请看,那些女说客哪里是真买了药,只不过是说给顾客听,演给他人看的疑阵!
四是故意犯错。有的人在生意交易协议签字时,故意造成计算错误,或在行文中偷换某些概念,使受骗一方一时不易发觉,从而欺骗对方,一获得更多利益。例如:
——在谈判时,曾有一个商人,故意将数字算错,多算了1万美元,由于价格总额近百万元,相差1万多元,对方并没有察觉。这类疑阵,如果一旦被人发现,他也会谎称无意中出差错,并不会受到处罚。
——双方已达成某些协议,签订协议时,一方故意改动某些词语,如把“总收入”故意写成“净收入”。净收人由于有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时净收入可计算为零,造成对方无利可图。
周瑜打黄盖
俗话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世传的“苦肉计”。“苦肉计”就是先把自己折磨一番,利用血泪去争取接近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运用此计谋,虽然往往赢得比较惨,毕竟自己受皮肉之苦,但有时却又有着它的妙处,所以还是有不少人使用它。
楚国春申君的结发妻子叫做甲,他有一个小妾叫做余,妻妾两人相处格格不入,好似老虎和牛一样。妾得到春申君的宠爱,她恃宠生娇,想挤弄甲,时常在丈夫面前说甲的坏话,为了增加这些“枕边风”的份量,还施用了“苦肉汁”。
有一次,她自己抓伤了身体,哭天抹泪地对丈夫说:“我能侍奉夫君,实是三生有幸,可是夫人不容。她屡次欺凌我,今天变本加厉,都动手打我了,你看,我身上的一爪一痕,快要流出血来了。再这样下去,终有一天给她弄死,不如现在死在你跟前算了!”
说完,装出撞墙的姿势,春申君一把将她拉住,用好话安慰她,答应把他那结发妻子的地位给革了。
小妾还是不甘心,因为甲的儿子还是继承人,为了彻底夺权,更进一步想把她母子俩置于死地。
过了几天,她又把自己的衣裳撕烂了,向丈夫哭诉:“来,我确实在这里无法活下去了,刚才那个癫婆又唆使她儿子调戏我,动手动脚的,扯破了我的衣裳,想侮辱我,还亏得我跑得快,否则……,她这样时刻暗算我,想想看,我能躲避得见时……”
那个春申君听了,又信以为真,勃然大怒,下令将发妻和儿子杀了,立即升妾余为“正宫”。
这是在“窝内斗”中施用“苦肉汁”以赢得丈夫信任,翦除竞争对手。在复杂的军事斗争中,施用“苦肉计”迷惑敌人,更是常有所见。例如:
南宋时期岳飞与部将王佐同演的一场“苦肉计”,王佐以断其右臂骗取金兀术的信任,借机打入金营内部,成功地完成了离间任务。
南宋时,金国的主帅兀术率兵南侵,与岳飞对阵于朱仙镇。兀术有一义子陆文龙,年方16岁,英勇善战,为岳家军劲敌。
陆文龙原是宋将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兀术攻陷潞安州时,陆登全家殉节,陆文龙不满周岁,与乳娘一起被兀术掳去,育为义子,他根本不知道这位义父就是灭家仇人。
岳飞的部将王佐,对陆文龙身世十分清楚。他本是杨么部属,投降岳飞后并没建过什么军功,此次见岳飞因陆文龙之事,挂起免战牌,闷闷不乐,他心中也不是滋味,便归营独酌,借酒消愁。这时,他猛然想起古时的“要断臂刺庆忌”的故事,大喝一声:“何不如此?”立即卸甲拔剑,断然把自己的右臂砍下,顿时血流如注,连忙敷上金疮药,止了血,去见岳帅,说明意图。岳飞见状泣然泪下,说:“我自有破敌之计,你又何苦伤残自己?既如此,你放心去好了,不必挂念乡间家眷,我会好生照看!”
王佐到了金营,时已无明,见了巡逻兵,说明原委,被带去见兀术。王佐进帐跪下,兀术见他脸色焦黄,满身是血,便问他是何人,来此何干?王佐半泣半诉地说:“小臣本是杨么手下之人,官封东圣侯,只因奸臣勾结岳飞,惨被杀败,以致国亡家破,只得暂时归顺宋营。如今狼主大军到此,岳飞无计可施,挂起免战牌。昨夜聚集众将商议,小臣进言,今金兵200万,如同泰山压顶,谅难对敌,不如差人讲和,庶可保全。不料岳飞好话不听,反说臣怀二心,卖国求荣,将臣断去一臂,着臣来降顺报信,并说即日要来擒拿狼主,踏平金国。臣若不来时,他要再断一臂,因此特来哀告狼主”。说罢放声大哭,又从袖里取出那条断臂让兀术观看。
王佐又是说,又是哭,兀术见此深信不疑,对王佐说:“我现在封你做‘苦人儿’之职,你为了我才断此臂,我要好生供养你。”并传令各营,“苦人儿”可以自由行走,到处为居。
从此,王佐在营中行动自由。一天,他到了陆文龙的营前,走进营内一看,只见有一位老妇人闲坐着,她是陆文龙的奶奶。王佐便上前行礼。妇人回答:“将军免礼!”王佐听她口音是中原人,就说:“我俩是同乡。”老奶奶在他乡遇故知,说话就随便了,把陆文龙的身世说了一遍。说完,王佐便起身告辞,说明天再来见乡里。
第二天,王佐又去看老奶奶,碰到陆文龙刚回营,就留下来和他闲聊。王佐是读书人出身,知道的事情多,讲起来滔滔不绝,陆文龙很是喜欢。渐渐地陆文龙听故事成了习惯,一有空就请王佐去,双方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一天,王佐又到陆文龙那里,文龙问今日讲什么故事,王佐说今天讲一个最精彩的故事,但须把左右的人都遣出去,文龙照办。于是王佐拿出一张画图,这图上画着兀术,一座大堂上死着一个将军和妇人,还有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小孩正在痛哭,还有许多番兵。
陆文龙看着画问:“这是什么故事,我看不明白。”
王佐指着画开始讲解:“这地方是中原潞安州,这个死的老爷是节度使陆登,死的妇人是谢氏夫人,这个抱孩子的妇人是小孩的乳母,这个正在啼哭的孩子叫陆文龙。这个全副武装的人就是昌平狼主兀术。13年前,狼主带兵攻陷了潞安州,这个陆文龙的父亲陆登尽忠,自刎而死;谢氏夫人亦尽节,吊颈而亡;狼主见公子陆文龙幼小,令乳母抱着,带回番邦,认为义子。13年了,这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反认贼作父,这真是天地间最令人痛心的事了。”
陆文龙听到这儿,连忙问:“苦人儿,你是不是在说我?”王佐回答:“是的。为了你,我不辞劳苦,甘愿断臂,就是为了不让你做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你不信,可去问你的奶奶。”
话刚说完,那位老奶奶哭哭啼啼地走了出来;“你们的话,我全听了,王将军的话句句是真。将军呀!夫人呀!你们死得好惨。”
此时,陆文龙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嗒的一声跪倒在地,发誓:“不孝之子,怎知这般苦事,今日方知,定杀兀术老贼为父母报仇。”说罢拔剑在手:欲去杀兀术。王佐连忙拦阻,说:“公子不可莽撞,他帐下人多,大事不成,反受其害。此事应从长计议。”
过了几天,乘兀术不防,陆文龙随同王佐和乳娘投奔来营去了。兀术闻讯,懊恼不已,连连叹道:“我中了王佐的‘苦肉计’了!”
“苦肉计”为什么能够迷惑对方?因为按照常理,一般人是不会自己伤害自己人的,如果受到伤害,那十有八九是因为别人加害的缘故。“苦肉计”就是利用人们这种“人不自害”的心理和“同情受难者”的人性弱点,逆人之常情,行自身伤害之举,所以容易取信于敌。当然“苦肉计”不可贸然使用,即使非用不可时,也要特别谨慎,安排要周密,扮演要逼真。否则,万一被敌人识破,白遭皮肉之苦事小,很可能丢掉性命,甚至贻误整个战局。
扯其后腿,拆其后台
双方在互相对垒、剑拔弩张的时候,避免作正面的主力攻击,而从对方的幕后去下功夫,侧面暗算,来一个“釜底抽薪”、“兜底战术”,使它于不知不觉间变成一个汇气的皮球,这就是“扯其后腿,拆其后台”的妙处。
不管在情场、商场、战场或政治舞台上,这“扯其后腿,拆其后台”的一招实在是最厉害的,大有大效,小有小效。用于情场上的很是普遍。曾有这样的实例,有甲乙二人,同时追求一个女职员,乙和女的较为接近,甲显然已处于下风,但他却使出“扯其后腿,拆其后台”的招数,进行“伯母政策”,在女子母亲面前献尽殷勤,结果反败为胜。
在商场上此谋术显得更加离奇阴险。过去,有一家银行,吸收了很多存户。其老板以此自傲,盛气凌人,这就招来同行甲的嫉妒,想将他搞垮。于是不惜牺牲10万元活动费,叫手下到该银行开活期存款,约有千多个户头,不到一个星期,这些存户同一时间集体去提款,在该银行大厅排起长龙大阵,同时在外面又大放谣言,说该银行资金发生问题,因此别的存户也恐慌起来,纷纷向该银行提款,结果该银行因无法应付只好宣告破产。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曾用过此法,更是令人绝倒。一次他参加一个福利会议,有人演讲反反复复地讲了个把钟头还不下去,听者都非常讨厌。一位老太太对丘吉尔说,有没有办法叫他下台?丘吉尔笑笑,即写了一张条子叫人交给演讲者。演讲者一看立即面红耳赤地走下台去,原来这张条子写了一句:“阁下的裤纽还没有扣好。”
“扯其后腿,拆其后台”这一诡谋的妙用,在于听之无声,视之无形,无穷如天地,难知如阴阳。施用暗往明来,阴差阳错的手段,能使对方堕于术中而不觉。历史上连我们的圣人孔子也在这个“扯其后腿,拆其后台”的招数下栽了一跤,要流亡国外过流浪生活。
春秋时期,齐景公在夹谷曾受过孔子一番奚落,已是耿耿于怀,适巧自己的贤相晏婴又死了,后继无人,而各国此时倒重用孔子,国政大治,于是不但不快,反而有些惊慌起来,便对大夫黎弥说:“鲁国重用孔老头,对我国的威胁极大,将来它的霸业发展,我国必首蒙其害,这却如何是好?”
黎弥沉思了一会,说:“拆其后台,逼走孔丘便是!”
“怎样逼法?他正在得宠当红的时候!”景公问。
黎弥把计策说出来:“岂不闻‘饱暖恩淫欲,贫穷起盗心’这句话?今日鲁国天下太平了,鲁定公是个好色之徒,如果选一群美女送给他,他必会老实不客气,照单接收。收了之后,自然日后夜夜在脂粉丛中打滚,什么孔子、庄子,怎及银子、女子,他们还会像过去那样亲密吗?这样一来,保管把孔子气走,那陛下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景公认为此计甚妙,即令黎弥去挑选80名美女,教以歌舞,授以媚容,准备好向鲁国投掷几十个肉弹。
训练成熟之后,又把120匹马,特加修饰,金勒雕鞍,装扮似锦,连同80个美女送到鲁国去,说是给鲁定公享受的。
鲁国另一位丞相季斯,首先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便痒不可支,即刻换了便服,坐车到南门去看见齐国的美女正在表演星蹈,娇声遏云,舞态生风,一进一退,光华夺目,不禁目瞪口呆,手软脚麻,意乱神迷,魂消魄夺。
因为迷于女色,季斯已忘记了人朝议事这档子事。鲁定公巍番宣召,才懒洋洋地入宫晋见。定公把齐国书信给他看,他即刻答道:“这是齐王的好意,不可辞,大王照单接收就是了!”
定公也好此道,便问美女何在,季斯乘机作向导,带他换了便服到南门去。
这秘密行动已给齐使知道了,便教那堆肉弹,下足媚劲,着力拍演。于是摆臂摇胸,似临风之芍药;巧笑媚视,像殒星之余晖;歌声乍起,疑是群莺出谷;裙带乱飘,不辨肉色花香。君臣两位,已乐得神荡魂飘,齿酸涎落,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陛下请再过去看看那些良马吧!”季斯说。
“不用看了,这班美女已够瞧了,不必再问良马!”
当晚回宫,便叫季斯回信多谢齐王,重赏齐使,把那两批厚礼收入官去。还额外开恩,分30名肉弹给季斯。
于是“芙蓉帐暖渡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了。
孔子得闻此事,凄然长叹起来。子路在旁边说:“鲁国已陷入迷魂阵了,把国事置于脑后。老师!可以走了吧?”
孔子说:“别忙!郊祭的时候已到,这是国家大事,如君王还没有忘记的话,国家犹有可为,否则的话,再卷包袱夫迟!”
到了郊祭期间,鲁定公也循例去参祭一番,却一点诚心都没有,草草祭完,便又回宫享乐去了,连祭肉都顾不得分给臣下。孔子便对子路说:“快去通知各同学,卷好包袱,明早就离开这儿!”
于是,孔子便弃官不做,率领一班学生去周游列国,过起流浪生活了。
施放烟幕弹
故意讲一些不对的话,做出一些错误的行动,或用于观察旁人的动态,辨别忠佞;或用以进行伪装,蒙蔽他人;或用以施放烟幕,迷惑对方,我们称之为“倒言反事”或“施放烟幕弹”。
古代君主有时就用此法来观察大臣对自己是否忠诚。某年秋天,女皇武则天拿出一枝梨花来给宰相们看,按常理梨树一般在春季开花,秋季结果,而现在秋季开花,绝大多数的大臣为了讨好皇帝,极尽吹捧拍马之能事,都说这是上天为武后治国英明有方而降下的祥瑞。只有个叫杜景俭的宰相说:“这花开的不是时候,是我们为臣的有过错所致,不是什么好兆头。”武则天听后夸奖他说:“你才是真正的宰相啊!”
更有甚者,隋文帝担心手下的官吏贪赃枉法,党秘密派遣自己的心腹去贿赂官员,如果有哪个收下了,就进行惩处,以此来肃清吏治。这种方法有时也被某些野心家用来为自己阴谋服务。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军的主力被项羽消灭,秦军将领章邯等向诸侯联军投降,丞相李斯已经翦除,赵高感到篡秦的时机已到,阴谋杀死秦二世的胡亥。但他还不清楚群臣是否完全拥护自己。这了试探群臣的倾向,他弄来一头鹿献给二世,说是“我把这匹好马献给陛下。”二世一看,分明是一头鹿,哪里是什么马。便大笑道:“丞相弄错了!怎么把鹿当成马呢”赵高仍坚持说是马。二世不信,就问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面面相觑,不知赵高打的什么主意,有的人不敢作声,也有几个人据实说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赵高,谎说是马。秦二世闻言,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精神错乱,竟分辨不出是鹿是马。于是就召来太卜,让他为自己占一卦。太卜已经赵高授意,便按照赵高的意思说:“陛下在春秋季节祭祀天地、尊奉宗庙鬼神时,未能严格恪斋戒禁忌,所以神灵惑乱,以致今天鹿马不分。现在您必须依照至圣大德的做法,严格认真地去行斋戒之礼。”二世听信了太卜的这套鬼话,便躲进上林苑中进行斋戒之札去了。二世一去,赵高就把那些据实说席的人统统杀掉,从此大臣都不敢和他作对了,不久,赵高就下手杀了二世。
“施放烟幕弹”,也并不是暴君、权臣的专利,在特殊情况下,其他人也可用此法来进行伪装,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风流将军”蔡锷巧妙逃脱袁世凯的魔掌,组织护国军讨袁就是其中一例。
蔡锷是位进步、爱国的军事家,他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十分不满。袁世凯因此对他怀有戒心。为了控制蔡锷,1913年,袁世凯将他调到北京,加以监视。
蔡锷知道袁世凯对自己有戒心,所以在北京期间,他一面暗中与反袁力量秘密联系,一面装愚弄拙,巧妙地与袁周旋,以麻痹袁世凯及其党羽。
在袁世凯面前,蔡锷有时故意语无论决,一问三不知。一天袁世凯的一个党羽拿出一本赞成帝制的“题名录”,放在蔡萼面前,对这突如其来的“考验”,蔡锷急中生智,挥笔大书“赞成”二字,把自己打扮成帝制的拥护者。还经常与班帝制派人物厮混,打得火热。
蔡锷为了早日逃脱袁世凯所设置的樊笼,他还装做意志消沉,涉足风月场所,结识了名妓小凤仙。小凤仙原是一旗人武官的女儿,父亲死后,她无依无靠,沦落风尘。她粗通文墨,喜缀歌词,更兼有一副侠义心肠。小风仙慧眼识英雄,对蔡锷另眼相待。交往久了,蔡锷也对小风仙有所了解,逐渐推心置腹。这期间,蔡锷装得整日花天酒地,乐而忘返,连公务都搁置起来。还扬言要购买别墅,来个“金屋藏娇”。
朋友们见到私生活一向极严肃的蔡锷竟然拜倒在石榴裙下,大惑不解,密探向袁世凯报告,老奸巨滑的袁世凯也似信非信,继续派人了解蔡锷的行踪。蔡锷的夫人眼看丈夫整日沉捆在小风仙情海之中,便婉言规劝丈夫保重身体。蔡锷与她一番轻声细语,夫人心领抻会。不久,夫妻俩演出一曲吵架反目的双簧剧。一天,夫人借口蔡锷喜新厌旧,大闹起来,蔡锷故意打伤夫人,捣毁家中物品,并扬言要离婚,责令她立即离京南归。蔡夫人披发卧地,呼天抢地,嚷着要回家,闹得不可开交。
密探急忙报告袁世凯,这一回袁世凯真的相信了,还派亲信前去劝架。蔡锷见状,暗自欢喜,就拿出一笔赡养费,打发夫人带着母亲和孩子离京南归。蔡锷这一招,使老奸巨滑的袁世凯蒙在鼓里,放松了对蔡锷的防范。不久,蔡锷在小凤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北京潜回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袁护国斗争。
商场如战场,有些生意人,为了施放烟幕,迷惑对方,使之上当受骗,将“施放烟幕弹”之术,用到生意场上。一次,我国外贸人员同某国裘皮商人谈生意。由于国际市场上供大于求,有些商人的裘皮积压了不少,我国外贸人员也急于报销此货。在休息间,一名外倒商人递给我外贸人员一支香烟,搭讪问道:
“今年中国黄狼皮比去年好吧?”
“不错。”
“如果我想买15—20万张不成问题吧?”
“没问题。”
于是外国裘皮商人主动递上5万张稳盘走单,价格比一般市场价格高出5%。我外贸人员真是喜出望外,可正当我国外贸人员为推销了裘皮又卖得了一个好价钱而举杯庆幸时,这个外商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我国的价格大量抛售黄狼皮。原来他有一大批存货,急于推销这批货物,于是反其道而行之,装作要大量购进我裘皮的样子,并用高价格稳住我们。就在我们等着和他做这笔买卖时,他却乘机大量抛售存货,使我们错过了时机,蒙受了经济损失。
大糊涂大聪明
《三十六计》说:“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妾为。静不露机,之雷屯也。”意思是说,宁可装着糊涂不行动,而不可装聪明轻举妄动。的确,无论做官、经商,还是为人处世,有时候装疯卖傻、以癫惑人倒能办成大事。
据清·魏息圆的《不用刑审书》记载,广东省有个绰号叫做“颠梅”的知县,判案经常独出心裁,打破常规,出奇制胜。下面是他以癫惑人的手法,判明一件冤案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平民从海外回来,带了许多银子,天黑赶路怕碰上强盗打劫,便把银子全部埋在距本村十里波的大榕树下,趁着月色赶回家中。叫门多时,妻子才出来开门迎进。招呼睡下后,妻子问道:“夫君奔波海外多年,得了多少银子”?丈夫答道:“这回出门数年,赚得纹银500多两,黑夜途中恐遭劫,只好埋在十里坡的大榕树脚下,明日白天便可取回来。”次日早起,丈夫赶去起银,开院门时,院门却是虚掩着,以为是自己昨晚忘记插门,便没有多疑,径直去大榕树下取银子。可是到了榕树下一看,埋银子的地方已扒开一个坑,银子早不翼而飞了。他瘫软在树脚下痛哭一场,本想回家告诉妻子丢了银子,又怕妻子说自己昨晚吹牛,今日说丢了,尽撒谎骗人,于是跑到县城报案。
听完这个埋银丢银经过后,“颠梅”知县问道:“你外出多少年?”答道:“出门4年。”知县又问:“家中有些什么人?”答道:“只有妻儿二人,儿子今年4岁多,是我出门前生下的。”又问:“家中有奴仆吗?”答道:“没有,一切家务由妻子操持。”又问:“昨晚回家碰见了谁,说起银子的事吗?”答道:“没有,我半夜回家,孩子已经睡着,只是对妻子说过把银子埋在十里被大榕树脚下,可我去起银子时,妻子尚未起床,孩子也在睡懒觉。”又问道:“你回家时,妻子高兴吗?”答道:“态度倒也平常。”知县又问到:“你仔细想想,家中有什么异常现象没有?”答道:“没有。”知县最后说道:“果真如此,你的案子我也难以搞清楚了。”那个丢银人沉思了一阵,说道:“今早我出院门时,院门却是虚搞着,我记得昨晚好像插上的,这是否算是异常情况?”知县听其一说,佯怒拍案大喊:“千怪万怪,都怪那棵树!你把银子寄放在那里,却没有替人保管好,而被人偷了去!此树罪该万死。”于是命令衙役前去拔掉这棵树,并且嘱咐,拔不动就用大锯去锯,锯倒运回来,我要亲自审问那棵树!回过头来问丢银人:“你来告状,你的妻子知道吗?”答道:“不知道。”知县告诉她:“你回家不要告诉她,否则我要罚你!明天早上你带孩子准时来县衙。”丢银人回到家,说起丢银的事,妻子骂他骗人,他也由她骂罢了。
衙役们好容易把树砍倒,蚂蚁啃骨头似的往县衙大院搬运,途中路人见到官差呼哧呼哧他累得满身大汗,都问运树干什么?衙役们埋怨道:“颠梅知县要开堂审树。”这话传出,如同特号新闻,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老小皆知,都哈哈大笑,均说颠梅知县又犯“颠病”了,知县审树,真是盘古开天地,古今中外奇闻怪事,大家都好奇起来,争先恐后从四面八方赶到县衙大院看热闹。
知县审树开始了,只见大树倒放在院子中间,众人挤了满院。知县早把丢银人安排在审台跟前,抱着孩子佯作站着看热闹。然后命令众人,一个跟一个地从审台前经过,人们莫名其妙,只好乖乖地像向遗体告别一样慢慢走过。突然丢银人的孩子向迎面走来的一个男人喊道:“叔叔抱我,叔叔抱我!”那男人装聋作哑便想溜过。知县叫住那个想溜的男人,问道:“你认识这小孩吗?”那男人摇头说:“不认识。”知县命令那男人会抱那孩子,孩子却欢喜地伸手求抱,状甚亲密。知县让丢银人问其孩子:“这个叔叔你在哪里见过?”小孩答道:“这是我家叔叔”又问:“叔叔喜欢你吗?”答道:“喜欢。”又问:“叔叔喜欢妈妈吗?”答道:“喜欢!”知县听完孩子的答话,指着那男人喝道:“就是你,盗窃了大树脚下的银子,赶快从实招来。”那男人矢口抵赖。知县训斥道:“你放聪明点!前天晚上你在丢银人家偷听到他们夫妇说话后开门出院,便去大树底下取走了银子,赶快从实招来,否则两罪并罚,严惩不贷!”那男人见事已败露,又怕激怒知县,追究好情就更麻烦了,只好老老实实招供并如数交出全部银子,知县为了照顾丢银人夫妻关系并没有再过问奸情之事。
结案之后,众人有些不解,知县说,我从丢银人讲述的经过中,觉察到有人偷听到他们夫妻的谈话,从丢银人说早上出去时门是虚掩着的,判断此家半夜有人出门,而这个人又是丢报人回家之前就呆在院子里的,大有好夫之嫌,究竟是谁,只有叫小孩来认。撒谎审树,不过是以癫惑人。为了制造一种奇闻。因为越是奇闻就会招来好奇的人前来看热闹,犯了法的人更关心审案的事,必然要来看个究竟,这就给小孩提供认其母“相好之人”的场合和对象。一席话说得大家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