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张公艺的家族一向以九代同居、和睦相处著称于世,为世人所艳羡。一天,唐高宗亲自去到他家,向他询问维持这么一个大家庭的和睦的道理,张公艺没说话,只是让家仆取来一纸一笔,一口气写下了一百多个“忍”字。高宗看后不禁连连点头,赏赐了他许多绸缎与玉帛。
俗语讲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有时舍小利亦可成大德。
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在外地做官。忽然有一天,收到在老家务农的弟弟郑墨的一封来信。老弟兄俩经常通信,然而这一次却非同寻常。原来弟弟想让哥哥出面,到当地县今那里说说情。这一下子弄得郑板桥很不自在。这郑墨粗识文墨,原也不是个好惹是生非之徒,只是这次明显受人欺侮,心里的怨恨实在咽不下去。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是郑家的,郑家无权拆掉。其实,这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这官司打到县里,审无结果,双方都难免求人说情。郑墨自然想到了做官的哥哥,想来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官官相护嘛,这官司就必赢无疑了。郑板桥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旨在息事宁人的信,同时寄去了一个条幅,上写“吃亏是福”4个大字。同时又给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诗:
千里告状只为墙,
让他一墙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郑墨接到信,当即撤了诉状,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那邻居也被郑氏兄弟的一片至诚所感动,也表示不愿继续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这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大凡平民百姓,最难吃亏的是财,最难忍受的是气,往往被气所激,被财所迷,导致局面不可收拾。一打官司,难免为了争个输赢而打点官府衙门,大多是丢了西瓜,捡个芝麻,为人耻笑,自己倾家荡产。这样的关口,两相争必相伤,两相和必各保,实在不值得争赢斗狠,埋下深仇大恨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