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赢职场遭遇战
10765000000001

第1章 不要怕丢脸

不成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生怕被否定、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没能力、生怕被人看不起……而任何一个员工,都必须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的过程,这是职场的基本规律。

很多时候,要敢于承认自己不懂甚至“无能”、能够放平心态从最不起眼的工作做起。不怕“丢脸”,反而能让自己迅速适应职场,获得增加荣耀和自信的机会,这就是“长脸”。

突破职场“面子关”

有一次,我们为天津一家著名房地产集团做培训,公司一位副总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发现一位刚进公司的女员工躲在楼梯口哭,于是便走过去问她为什么。她先是不肯说,经过再三的引导,她才说出心里话。

原来,她刚刚研究生毕业,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没想到,刚上班领导就交给她一项任务:和大家一起到附近的小区挨家挨户发宣传单,推销公司即将推出的新楼盘。这些工作本来是想聘请一些在校大学生去做的,但因为项目很急、加上又是学校放假的时间,一时招不到人,所以才让大家去做这项工作。这本来很正常,但这位女员工却感觉受到了天大的委屈,觉得自己堂堂一个研究生,怎么能去做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丢脸了。但她又不得不去,所以只好哭。

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位老总不由感慨:别说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算我们这些老总,只要有需要,也照样会去发传单。为公司的发展、为团队的和谐,就算做再小的事,也不丢脸。

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总觉得全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他们害怕“丢脸”,却没有想到:干这样一些看起来似乎丢脸的“卑微”的小事,恰恰是你在社会能立足、你在单位能发展的前提。

这绝对不是个别的现象。“面子关”是要成为一个合格职场人最难突破也非过不可的关之一。在职场中,像那位研究生一样难过“面子关”的大有人在,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如果不突破“面子关”,任何人都难得有大的发展,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单位,更谈不上成为一流员工。

(一)超越虚假的“卑微”观念,才有可能

创造人生的真正辉煌不少人看不起一些最基础的工作,认为它们“卑微”,不值得自己去做。其实,这种对“卑微”的认识,充满了虚假性。劳动是没有贵贱之分的。没有卑微的劳动,只有卑微的心灵。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你会成为国王》的文章,讲述了一个青年人普佐如何突破的故事:

在普佐15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只好到酒店去做侍者。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对母亲说,自己再也不想做这个工作了。母亲问为什么。他就告诉母亲:“晚上,我不仅被客人骂了一顿,还被狠狠地打了一个耳光,一切只是因为我不小心把汤溅到了他的身上。”

他本想从母亲那里得到抚慰,没有想到,母亲听后,便严厉地责备他:“你说这样的话就该挨一个耳光,你满脑子想的都是你自己,你为顾客想过没有?他也许就只有那么一件昂贵的衣服,被你不小心溅到了,人家能不生气吗?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因为你没有尽到一个侍者的责任,你根本没有想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侍者。”

也许是感觉到自己的话过于严厉,母亲又进一步引导他说:“孩子,你有没有想过让客人接受你的优质服务后心情愉快的离去呢?你应该充分享受这种职业带给你的荣耀。好好表现吧,只要你想着做侍者是令人自豪的职业,你就会获得令人自豪的成就!”

虽然妈妈的话有理,但普佐可没有听进去。虽然他没有辞职,但回到酒店继续工作后,他还是和以往一样不开心。于是一边应付着一边干。他想:谁会因为做侍者而感到自豪呢?但是,他没有想到:一天,他正在忙碌时,看到母亲进来了。母亲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出声,然后假装不认识他似的,坐了下来,并像客人一样点了酒菜。

普佐为母亲服务着,可不知是紧张还是觉得丢脸,他又慌又乱,居然把桌子上的酒杯都碰到地上。这时候,母亲冒火了,恶狠狠地盯着他,轻声道:“你觉得做侍者很丢人吗?看你的样子就像贼一样,这才是真正的丢人呢。”说罢,她一扬酒杯,将剩下的酒全部泼在了普佐的脸上。

这一幕让普佐目瞪口呆又委屈万分,他怔怔地望着母亲离去,眼泪夺眶而出。晚上,他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母亲却将他紧紧抱在怀里,对他道歉,之后又勉励他说:“你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你的身份并不低贱,你要觉得自己像一个国王一样。”

虽然他原谅了母亲,但是他却无法拥有真正的自信与自豪,他喃喃自语道:“可我毕竟只是一个侍者啊。”

这时,妈妈坚定地鼓励他说:“不错,你的确是个侍者。可你要是能把这份工作做好,你就会成为侍者中的国王!孩子,从明天起,你就试着成为国王,好吗?”

母亲的话,像锤子一样重重地敲在他的心上。是啊,工作并没有丢人的,丢人的是那种畏畏缩缩、让自己难受也让别人不舒服的心态。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份工作,又有什么好抱怨的,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又谈得上什么别的事情?如果能将眼前卑微的事情做好,谁说自己不能创造辉煌的事业呢?从那以后,他对工作的态度来了个彻底的转变。很快,由于耐心、周到,很多客人都点名要他服务。

有一天,正在忙碌的接待顾客的普佐,看到母亲手捧一大束鲜花进了酒店。母亲把手中的鲜花递到他手上,激动地说:“我的孩子,祝你20岁生曰快乐!今天你真的成了国王!”后来,普佐不断发展,并最终成了罗马餐饮大亨。

普佐在他母亲教育下,突破认识并获得人生成功的故事,的确可以给困惑中的人以极大的启示:工作是没有“卑微”一说的。如果连自己的工作都看不起,整天怨天尤人,仿佛天下人都欠自己的,那种态度才真是丢脸,永远都不可能有什么出息。反过来,如果能尊重任何工作,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那么,即使是一个侍者,也可以成为工作岗位上的“国王”。

永远要记住:不是每个人在刚工作时,就能有高起点的。成功需要积累和磨炼的过程。

做好身边的小事,才是担当大任的基础。

丢掉虚假的“卑微观”,就是丢掉无用的“面子观”,这样,才能创造现实生活中的真正辉煌。

(二)做好“卑微”的小事,才能赢得团队的认可

不少员工不愿意干“卑微”的小事,还与一种心态有关:都是一个单位里的人,凭什么让我做这些小事?要我干这样的事,其实就是瞧不起我!如果一定要我做,对不起,为了捍卫我的尊严,老子不干了!

《中国青年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我是来实习的不是来送外卖的》的文章,非常生动地描述了这种情况:小王去一家电视台实习。当节目组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组长让小王去买点中午饭给大家。没想到,小王突然脸色就变了,说:“我是来实习的,不是送外卖的。我愿意奉献我的想法和才华,可能你们看不上,但我会努力学。请您尊重我。”

组长很生气,但没功夫和她理论,于是就走到一位姓南的编导面前,把任务交给了这位编导。没想到他二话不说,拿了钱就出门。

这一幕,倒把小王看愣了。她跑出去追上“南老师”,问:“难道工作以后也会和实习生一样,需要丢失尊严吗?”南编导脚步不停,反问她:“难道给同事买饭就是丢失尊严吗?如果连饭都不肯买,工作起来谁会信赖你?学校从没有教过你们,工作,不仅仅是处理事情吗?”

这位编导的话,不只是给小王,也是给所有刚加入新团队的人一个当头棒喝:进入任何单位。你必须学会得到团队的认可。你连为团队服务的意识都没有。凭什么让团队接纳你、信任你?如果团队不能接纳你、信任你,还有你的立足之地吗?如果连帮同事打点饭菜都上升到伤害自己尊严的高度,又何谈有什么团队精神呢?

阿丘是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他主持的《社会记录》、《人物新周刊》、《天天故事汇》等栏目深受观众喜爱。

在一次回到母校和在校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阿丘表示,对于当前大学毕业生来说,大学里学什么、毕业于哪个学校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敬业的心态和行动。他这样说道:“我给你们举例子吧,每年到央视实习的学生很多,北大的、清华的,一抓一大把。来到栏目组,都是从‘贴票’开始。贴票就是把主持人、记者出差的票据什么啊,整齐归类然后粘贴。有些同学受不了这么枯燥的工作就走了,走时还嘀咕‘怎么叫我来打杂呢’。一些同学却认真地去做,一边还拖地擦窗户,边干边观察,看怎么报选题,怎么采访,怎么做节目。到最后,留下的同学遇到机会,跟着记者一起出去拍摄采访,一起做节目了,慢慢也就上路了。”

没错,工作的事没有丢脸的事。看似“卑微”的工作,锻炼的不仅仅是能力,更是心态。别看只是小事,但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员工是否具有服务心态、有没有团队意识。惟有具有服务心态和团队精神的人,可以得到单位和团队的认可,才能首先站住脚,之后有更好的发展。

(三)主动选择“卑微”,更能赢得超凡机会

刚开始工作时从最不起眼的岗位做起,短时期内可能会让人觉得“丢脸”,还可能使你有一些损失。对此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心理极为失落:我读了那样多的书,要我做最基层的事,这不是“浪费知识”、“浪费人才”吗?于是,不少职场新人便开始斤斤计较,挑薪水、挑岗位、挑领导、挑同事、挑环境等等。这样的人,自然难以立足和发展。

第二种态度,接受单位安排,任劳任怨去做。这样的人,不仅能很快立足,而且也能较快发展。

第三种态度。不仅安排给自己的平凡工作愿意去做,而且还能主动去选择“卑微”的工作。这样的人,往往会赢得超级的机会,并有最大的发展。

TCL的老总李东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李东生大学毕业后,原本可以去政府机关工作,地位尊贵,待遇很好,许多人都求之不得。但谁都没有想到,他竟然放弃了这样的机会,主动要求到企业去。

在广东,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也很多啊,他也可以选择一家好的企业。大家更没有想到,他最后选择了一家才创建一年的外资家庭电器厂。因为他看好电子工业的发展前景,从而有机会参与了公司的创立与发展。而到了单位参加工作后,一些情况不仅别人难以想像,甚至也出乎他的意料——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车间的技术员,顶头上司是一位比他小两岁的车间女工。

很多人都不理解,以他的能力和学历,何必到这样一家小公司当技术员,又何必受一个没什么文化和学历的女工领导?这也有点太掉价了。但他却并不计较,刚毕业的头两年,他全心投入工作中。几乎每天晚上都回公司,一边读书一边值班,有什么事情随叫随到。就因为这种不计较,他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当公司筹建了磁带铺带车间时,他被抽调去担任筹建小组的负责人。而当时无论是他还是小组的成员,都没有经验。但他毫无怨言,半年后,在他的带领下,终于使设备顺利运行。

看到李东生杰出的表现,领导又把他提拔为车间的副主任。之后,他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被提拔。他当初选择的那家小公司,也就是TCL的前身。最后,李东生成为了TCL的掌门人。

可以想像,假如当初李东生只看重眼前的职位,那么就不可能去一个小厂当一名最基层的技术员,如果没有他那种不计较,一心为公司的精神,那么,他也许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职场新人一定要记住: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成为“高楼”,就得打好基础,就不要因为怕“丢脸”,而不干好所谓“卑微”的工作。“卑微”的工作并不丢脸,真正使人“丢脸”和失去机会的,是那颗不敬业而斤斤计较的心。

优秀的人总有一个特点:不怕“丢脸”,就会“长脸”。少计较眼前的得失,多看到工作的发展前景,并全力以赴地做,就能创造事业与生命的辉煌。

有些人怕丢“面子”还体现在不愿向别人请教上,他们总觉得,如果一问别人,就会显得自己没能力,会被别人看不起。所以宁愿不懂,也决不开口去问。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向人请教并不丢脸,因为任何单位都不会对一个新人要求过于苛刻,都会允许他有一个成长和熟悉的过程。那么,作为职场新人,到底在哪几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向人请教呢?

(一)拿不准的事情要多问

在这方面,我们的一位学员就深有体会。

她毕业后,到一家杂志做编辑。有一次,她负责编辑的一篇稿件中出现“‘老少边穷’地区”几个字,她琢磨了好一阵子,自己好像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提法,“边穷”好理解,“老少”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别人写错了呢?当时还是在九十年代初,还没有网络的概念,不像现在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上网查阅。尽管拿不准,但她又觉得不好意思问。于是就自作主张将“老少”二字删掉了。稿子发出来了之后,结果自然不必说,被领导狠狠批评了一通,而且还有读者来信专门指出稿子中的错误。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却一直深深刻在她的脑海中。她说:面对读者的指正、领导不留情面的批评,自己才懂得了什么才叫真正的“丢脸”:不懂去问其实并不丢脸,不懂装懂,并且因此造成了损失、甚至给单位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那才是真正的丢脸。

的确如此,刚入职场的人,都要有从零开始的学习心态,毕竟职场和校园是完全不同的地方。在学校里,不懂也不问,可能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但单位不一样,不问清楚,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有可能损失整个团队的利益。所以,事情拿不准的时候,一定要多问,多问有两个直接的好处:一是避免犯错误,二是给单位和同事留下一个虚心好学的好印象,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第一次做的事情要多问

刚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面对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常常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是又不好意思多问,结果就凭感觉做了。这样的结果,往往达不到单位和领导要求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把事情弄砸,那么,该怎么办呢?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董倩就是很好的榜样。

她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后,应聘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栏目做编辑。因为学的是历史,对于如何做电视,她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名牌大学培养出来的“清高”,让她开始无法开口去向别人请教。当她每天看着办公室里的同事出出进进忙这忙那,自己却像个木头一样傻呆呆地坐在给她的办公桌前不知所措时,她突然开始明白,在电视台,是没有人会主动来辅导一个新人的,除非自己主动去问。

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不能轻易打退堂鼓。既然不懂,就要勤问,哪怕赔笑脸去迎人家的冷漠也是理所当然的。慢慢地,从不懂到懂,不专业到非常专业,她很快完成了转变,适应了电视台的工作,并且因为出色的表现,不断地挑大梁、担重任。在央视的各个著名的栏目做记者和主持人,像《焦点访谈》、《东方之子》、《新闻调查》、《央视论坛》、《新闻1+1》。

很多人刚毕业时,都有和董倩类似的经历,甚至刚开始时都盼望有人主动来帮助和指导自己。但实际上,这样的愿望很多时候是不现实的,毕竟,别人没有主动指导你的义务。就算你主动去问别人,也有可能遭遇拒绝或者冷脸,这也很正常,毕竟别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平白无故,别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勤问,不管别人是怎样的态度,都要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任何时候,为了自己的成长去问永远都不丢脸。

(三)为了找到最佳方法的时候要多问

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做同样的事情,如果用不同的方式,效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刚入职场,缺乏经验是肯定的,那么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思路,但也不妨多问问同事和前辈,以往他们处理类似的问题都是怎么做的,然后比较一下,找出最合适的方法和方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常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在职场中也一样,能力再强、学问再高的人,也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正确。其实只要不是有心之错,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改过来就可以了,怕就怕不肯认错,甚至要想出各种借口来为自己申辩。

这一点对于职场人来说,尤其值得重视。因为绝大多数不够职业化的人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总觉得认错会丢面子,甚至把认错等同于承认自己无能。实际上,懂得主动认错不仅不会让别人看不起,反而会增加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感。

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曾荣获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一次,他主持“全国戏迷票友电视大赛”,有个参赛的小朋友来自镇江,白燕升一想到镇江,就联想到甘露寺,又想到刘备招亲,于是在报幕的时候,介绍这位小朋友是来自镇江的小刘备!但走下台的时候,白燕升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说错了,这时也有观众打来电话,说他说错了。

一般人可能会想:反正也不是什么大错误,很多人可能根本就听不出来,再说了,自己可是那么有名的主持人,哪好意思当众认错。但白燕升却没有这样想,错了就是错了,何况,看似一个小错误,但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被别人认为主持人的素质差,甚至影响台里的声誉。于是,他后来上台后马上给观众道歉,表示刚才那位小朋友唱的是乔玄的段子,不是刘备的,是自己弄错了。白燕升的坦诚和主动认错,不仅没有损害自己的形象,反而得到了观众的认同,甚至因此对他更加喜爱。

连白燕升这样已经很优秀的名人,都敢于主动认错,不认为有什么丢脸,又何况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呢?其实,主动认错并不是为了惩罚谁,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自己改正缺点,提升自己,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我们来看看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牟伟刚的故事。他历任飞行航务部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飞行部常务副总经理、公司副总裁等职。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这么出色的人,竟然也有过在错误中成长的经历。

在他担任飞行航务部副总经理的时候,一天,他驾驶的飞机不知什么原因冲出了跑道,这是一直强调安全的他做梦也没想到过的。为此,他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被撤销副总经理一职,从正式工降为临时工,调到市场部货运中心搬运队工作。在巨大的落差面前,可能很多人根本无法接受,甚至觉得颜面丢尽,还不如趁早辞职走人。

可牟伟刚并没有这样做,既然犯了错,就要敢于担当,何况,作为飞机驾驶员,肩上担负的是旅客的安全和生命,一点小错误,可能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烈日炎炎下,当他和其他搬运工一样,艰难地把重重的麻袋等货物搬上飞机舱时,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他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是的,自己错了,但不能自暴自弃继续错下去。

后来,他又从学员到副驾驶,到正驾驶,到责任机长,再到教员。再到模拟机教员。如今,他又成为海航的榜样人物,为海航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领导的位置跌落到临时工,看上去似乎的确很丢脸,但优秀的人,不会自暴自弃,而是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为了改正和提升自己,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刚入新职的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人想:“千万别让领导知道,要不自己就会失去在他心中的形象”、“我的错误自己知道就行了,不能让人知道,要不会丢面子的”……而这样的结果,是耽误了自己,又损害了团队的利益。敢于承认错误,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反而是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之一。

为企业发展“弯腰”

在一次培训中,一位公司老总谈到了自己的苦恼,说新员工不好管理,因为他们往往有“三不愿做”:不符合自己兴趣的事不愿做、有难度的事情不愿做、“低三下四”的事情不愿做。

这的确是说出了很多职场新人的通病。但职场就是职场,很多事情不能因为“不愿意”就不做,甚至只要是对组织发展目标有益的事,哪怕放下“身段”,也要去做。我们来看看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是怎么做的,在《联想风云》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柳传志原来是中国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后来创立联想公司,并涉足IT行业,柳传志决心代理IBM的微机来打开局面。公司代理的第一笔业务来自国家体委信息部,他们想买12台IBM微机,还答应与柳传志签约。

这对柳传志来说是个天大的喜讯,可是当他来到国家体委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国家体委用来购买微机的钱,都放在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也就是说,业务要成交,必须通过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才行。没办法,柳传志和客户一同来到了“中仪”。

“中仪”的业务员是个小伙子,对他们满脸的不屑,听他们说完来意,不容他们多解释,就冲他们大喝:“我这个楼不能让外商进来。你给我出去!”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柳传志灰溜溜地退到了门外,站在屋檐下大口喘气。

这段经历让柳传志至今记忆犹新:“这对我来说是很屈辱的一件事。当时我也四十几岁了,当着那么多人……在科学院时哪里受过这个?”但气归气,他知道这笔业务对公司的重要性,冷静下来后,他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笔买卖做成,并且想了很多办法拉近和小伙子的关系,最终做成了这笔生意。

我们可以想想,柳传志当时已经是40多岁了,凭什么要去受一个年轻小伙子的气?换了很多人肯定受不了,甚至一赌气放弃这笔生意。但为什么柳传志却甘愿放低身段?因为他看重的不是自己的面子。而是公司的发展目标。柳传志是企业界的领军人物,为了公司的发展,受了那么大的委屈也没有觉得丢脸,这恰恰给很多人提了个醒。

的确如此,为了公司的发展,适当弯一弯腰,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要觉得弯腰就是吃亏,恰恰相反,这样做能给单位留下一个值得培养的印象,那又何愁没有更好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