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是熬出来的
10765300000026

第26章 “熟人”才能好办事

邻里效应指的是,彼此感觉熟悉的人,会增加人际吸引的程度。

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个实验。他们对麻省理工学院17栋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了调查。这种二层楼房每层有5个单元住房。住户住到哪一个单元,纯属偶然,哪个单元的老住户搬走了,新住户就搬进去。心理学家询问了所有住户的主人:在这个居住区中,和你经常打交道的最亲近的邻居是谁?

统计结果表明,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次数越多,关系越亲密。在同一层楼中,和隔壁邻居交往的几率是41%,和隔一户的邻居交往的几率是22%,和隔三户的邻居交往的几率只有10%。

这些统计数字说明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人们和自己近距离的人接触会非常多,而对于距离变远的人的接触就会逐渐变少,生活中有句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讲的也是这样的道理。因为人们和邻居接触多,彼此间的话题也非常多,而与相隔较远的亲戚接触少,偶尔通个电话,大部分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苦于找不到话题。

与人交往得越多,你们的关系就越亲密。因此,有个心理学家开过这样一个玩笑,他说,如果你想追一个女孩子,千万不要每天都给她写信。因为她有可能因此而爱上邮差。

职场也是如此,大部分人和自己部门的人会很熟悉,而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人的联系相对会较少。在这里,注意到这样的一个说法,那就是“相关部门”,要知道一个公司设置各个部门都是要发挥独特的作用,而且是为了公司流程的整体运作和共同目标服务的。

很多部门的同事也许你平常不理睬他们,但是当你需要他们为你提供服务的时候,感觉就会非常生疏,导致办事效率降低和不顺畅,那么怎么办?这就需要应用到“邻里效应”,应该在求人办事以前,先成为他人的“熟人”,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和别的部门混得“脸儿熟”,办事就又快又好,而有的人一听说需要部门协作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头疼,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

邻里效应就是给自己铺好路。想一想,面对一个熟人的时候,当你满面笑容地请他协助你的工作,他怎么可能拒绝呢?

这里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毫无刻意地达到目的,又不留痕迹。

吕晨风是M公司老总亲自从外企请来的人事总监。

老总非常重视吕晨风,甚至把吕晨风的资历和背景在开晨会的时候,一一对大家列举陈述,所有员工都觉得吕晨风的阅历太不简单,但是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疑问,那就是M公司是出了名的“缺乏沟通”的孤岛,不知道吕晨风会如何打开局面。

人事部门在招聘的时候,都沿用了一贯的风格,就是倾向于重用那些好静少言的员工,这样的做法就间接形成了公司现在的格局,那就是同事之间的沟通非常少,大家各忙各的,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碰个头解决一下,平时很少说话,很多员工甚至连同部门同事的名字都叫不上来。

吕晨风开展的是人事工作,必须很快和各部门都熟悉起来,老总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就安排了一次他和各部门主管的聚餐。

聚餐原本是非常热闹的事情,巧的是一群沉默的人聚集在一起,结果是更加沉默,大家除了客套话,很少沟通,老总不在,也没有人愿意第一个抢风头,还有几个主管看到这个情况,感觉到老总对吕晨风的重视,心里酸溜溜的,更加不说话。

看到这种情况,吕晨风就主动给各部门的同事敬酒,一圈碰杯之后,大家开始放松了,对吕晨风也有了好感,觉得他是一个很痛快的人,这时,吕晨风却喝醉了。大家就主动搀扶他,还有的主管主动给吕晨风倒杯水,扶他去洗手间。

第二天,吕晨风精神抖擞地上班了,为表示昨晚聚餐,他喝醉了,大家对他的照顾和体贴,他又一一地去办公室找到昨天认识的主管们,表示道谢。在一天的时间内,吕晨风顺利地加深了各个部门对他的印象,和同事们达到了友好的交流。

老总向秘书询问吕晨风的情况,秘书就悄悄说:“新来的吕总和各部门的主管都熟悉了,因为他酒量不行……”

老总说:“别开玩笑了,吕晨风的酒量是我平生罕见的。”

这种低姿态地向人示弱,接受救助的做法,满足了同事被需要的快乐,也增进了交往,帮助吕晨风赚足了人气!

人们都有这样的心理感受,那就是熟人求自己好办事,即使难办的事情,有时候也“抹不开脸面”,但如果是一个陌生人向自己开口,那就没有丝毫的压力,可以一口回绝,更不必优先办理。

公司机制下尤其如此,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永远不和其他部门打交道,而且每个打交道的同事性格迥异,不可能保证在你急需协作的时候,他就能够跳跃烦琐的流程,第一位地帮助你。

所以,平时就应该不动声色地接近同事,遇到同公司同事的时候,无论是不是自己部门的,都一定记得主动打招呼,当其他同事咨询自己事情时,应该积极热情地解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从平常小事上,创造接触机会。这里,还有特别要说的一点是,如果别人很热情地请你吃东西,请一定不要拒绝,可以借此增进和同事的了解,并记得回请对方做为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