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势效应就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固定不变的态度,这种心理学的概念最早是由俄国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的一个实验得出的。包达列夫向两组大学生出示了同一个人的照片,在出示之前,向第一组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说,马上要给大家看的照片上的人,是个非常恐怖的罪犯,而向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科学家。
看后,他让两组大学生被试用文字描绘照片上的人的相貌。第一组的评价是:此人深陷的双眼证明他内心对这个世界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和社会对抗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评价是:此人深陷的双眼表明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他在科学研究的路上轻易不肯放弃的决心。
这个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定势的作用。这也让我们想到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有的“大反派”在镜头前一出现,我们就觉得他要扮演一个坏人,这就是从长相产生的定势效应。有个成语叫“疑人偷斧”,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定势效应的力量是巨大的,请你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
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被绕在其中,但是一个心理发育不成熟的孩子,往往却能准确找到答案,那就是——局长是小孩的妈妈,小孩的爸爸和外公吵起来了。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的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因为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接触社会,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时候人们的心理都被固有的观念左右,不能进行正确判断。人和人的接触中要避免定势效应,不能总迷信于自己的固有观念,要知道,即使个人经验再丰富,观察力再敏锐,也没有人可以把别人看透,因为人是会变的,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也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人。
邵思明初来公司应聘时,简历就非常单薄。
他手头的简历实在不能够引人注意,只有一张纸,简单叙述了自己对行业的理解,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招聘人员看完了他的简历,又看到邵思明一脸的谦和,没有丝毫的锐气和精明,于是决定放弃他。可是不巧的是,人事部招聘来的几个业务员,面试的时候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工作刚一个星期,就不堪压力,在试用期就悄悄走了,人事部不得不临时把邵思明招聘过来。
业务部的主管岳峰做业务有十年的经验,看到邵思明的时候,心马上就沉了下去。岳峰简单问了邵思明几个问题,他发现邵思明问一句说一句,然后就一声不吭坐在那里,岳峰知道这是业务员最忌讳的。他一接触,就看透邵思明不适合做这个工作,于是心想暂时先让他工作个把月,有了合适的业务员再说。
他把邵思明安排到推销部门,去推销公司新代理的一款管理软件。岳峰知道市场上同类软件多如牛毛,市场压力非常大,这也是导致前几个业务员不辞而别的原因。公司能提供的只有一本厚厚的电信黄页,但上面的电话不是人事部就是前台,所有接电话的人一听是推销软件的人员,马上“咔”的一声就挂了,所有的业务员都望而却步。
岳峰开了一个小会,征集大家的意见,邵思明就提了个意见,说不如就按黄页上的地址去找,说不定会有收获,大家对他的意见都不置可否。可是邵思明自己还是坚持去跑业务了。
一个月过去了,业务员的情绪越来越低,后来让大家出去的时候,干脆就只有邵思明在坚持。正当岳峰发愁的时候,邵思明带回了第一单生意。这个客户是开发区的一家制造公司,新投产的一条生产线正需要公司的芦品。但是岳峰的印象里,邵思明还是不成熟,他还是觉得邵思明只不过运气好,才“碰”到了客户。
在这笔生意做完之后,岳峰还是迟迟不肯给邵思明转正,他总是认为自己看人的眼光很准,即使取得了成绩,他也要再对邵思明观察一段时间。
终于有一天,也就是这个新开的制造公司主动对邵思明抛出了橄榄枝,邵思明被高薪聘用到该公司做业务,而且,短短的半年,邵思明就给制造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令岳峰后悔不已。
越老练的人,有时候越容易被自己的经验欺骗而看错人。要知道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人,都会上演现代版“画地为牢”的悲剧。对于事业来说,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信心强的人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就容易看不透人的复杂性,举个例子来说,像“诚实”、“善良”、“坚韧”这样的品质,即使再有经验的人,也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观察就轻易地给人定位。
不论一个人处于权力的哪个位置,都离不开对现实的分析,随着现实的变化,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这是生存的必须。而且,做任何事和任何工作的时候,我们都要给自己一把标尺,如果不想让自己有这样的失误,就一定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去认识别人,用事实说话,尊重别人的进步与成长,形成良好的职场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