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管理技巧(下)
10765600000033

第33章 通过用人提高效率

所有的风云人物都有相同的一点:善于用人,并且有得力的人辅助他。

最大的智慧莫过于博采众人的智慧,最高的才能莫过于运用众人的才能。自古及今,所有成功的风云人物有一点是相同的:善于用人,有得力的人来辅助他。

作为一名公司领导,具体地说,要想提高效率,就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少数经过努力就能获得突出成果的项目中去。他首先应做最重要的工作,次要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别人去做。集中精力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只有当他认识到集中精力办一件事的重要性,才能出成果,他不应因次要的问题分散精力。例如,涉及到任何职员,制定未来计划的问题时,那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思考。一个领导人就应该用充分的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而不能把这些重要的工作授权给别人。

一个高效率的领导人应该尽量挖掘下属的潜力,把日常的工作放权给下属,以腾出时间去做他真正应做的工作,即组织工作和计划设想未来。许多堆到领导桌子上的工作本来就不应该由领导来做,领导的主要任务是展望未来,而不是忙于去监督日常工作。许多领导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重要性,揽的工作太多,以为这些工作只有他们才能做,而本单位的其他人都不能完成。结果,他们陷入了疲于应付的局面之中,但此刻,他的下属也许正闲在办公室内,闷得要死。他的手中没有什么问题去等着解决,然而严格的规章制度却使他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等待领导的命令去做一些单调而乏味的事情;他的热情正逐步消退,他的想像力也逐步消亡。最终,当这些领导真正需要下属的协助时,却恼怒地发现自己拥有的是平庸的下属。

一个伟大的拳击家,在卫冕战前的训练中,他不会操心家中的琐事,不会醉心于朋友的聚会,更不能沉溺于迷乱之中。他要做的是集中精力,研究对手,磨炼自身,其余的交给家人,交给助手。

对于一名精明的领导而言,情况也是如此。当寻找到得力的助手后,尽可以把日常的事宜交由他们办理,而把时间花在真正需要领导去做的工作上,如改善管理、技术改革、人才的开发及长远的战略目标。

一个人不能事事操心,平分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处事不分轻重主次,必然徒劳无功,弄不好纠缠于小节、小事之上,反而耽误了大事。北宋吕端善忍小节,被人称为“大事不糊涂”。

吕端,北宋初期幽州人。他聪明好学,成年后风度翩翩,对于家庭琐碎小事毫不在意,心胸豁达,乐善好施。一次,吕端奉太祖赵匡胤之命,乘船出使高丽。突然海上狂风大起,巨浪滔天,飓风吹断了船上的桅杆,一船人十分害怕,吕端毫无反应,仍然十分平静地在那里看书。

宋太宗赵光义时代,吕端被任命为协助丞相管理朝政的参知政事。当时老臣赵普推荐吕端时,曾对宋太宗说:“吕端不管得到奖赏还是受到挫折,都能够十分冷静地处理政务,是辅佐朝政难得的人才。”

宋太宗听后,便有意提拔吕端做丞相。有的大臣认为吕端“平时没有什么机敏之处”,太宗却认为:“吕端大事不糊涂!”

终于,吕端成为宋太宗的宰相。在处理军国大事时,吕端充分体现出机敏、果敢的才能。每当朝廷大臣遇事难以决策时,吕端常常能较圆满地解决问题。

淳化五年,归顺宋朝的李继迁叛乱,宋军在与叛军的作战中,捉到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单独召见参知政事寇准,决定杀掉李母。吕端预料太宗定会处死李母,等到寇准退朝后,便巧妙地询问寇准:“皇上告诫你不要把你们计议的事告诉我吧?”寇准显出为难的神色。吕端见寇准没有把话封死,接下去说道:“我是一朝宰相,如果是边关琐碎小事,我不必知道;如果是国家大事,你可不能隐瞒我啊。”

吕端、寇准都是明大义、知轻重的人,所以吕端才敢公开地向寇准询问他与皇帝议事的内容。寇准听懂了吕端的话中之意,便将太宗的意思如实告诉了吕端。吕端听后急忙上殿启奏太宗说:“陛下,楚霸王项羽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威胁刘邦,扬言要杀死他的父亲。刘邦为了成大事,根本不理他,何况是李继迁这样卑鄙的叛贼呢?如果杀掉李母,只会使叛军更加坚定了他们叛乱的决心。”

太宗听了,觉得有理,便问吕端应该如何处置李母。吕端富有远见地回答:“不如把李母放置在延州城,好好地服侍她,即使不能很快招降叛贼,也可以引起他良心上的不安;而李母的性命仍然控制在我们手中,这不是更好吗?”吕端一席话,说得太宗点头称赞:“没有吕爱卿,险些坏了大事。”

吕端巧妙运用攻心战术,避免事态扩大,李继迁最终又归顺宋朝。

如果你是个比较熟悉环境的人,已经懂得些人情世故,觉得要做一个硬汉,不但是不能而且也不敢、不愿做个一味敷衍苟合以立身的现代人,玲珑剔透、八方无碍,反而可以乐得如鱼得水,无所不入,贤人社会可以容他,常人社会也能容他,小人社会都能容他。这其中敷衍就是他做人的唯一要诀。你要做这样的人,当然也必须具有若干必备条件:手腕够灵活吗?脸皮够厚吗?能够巧言令色吗?能够脱尽火气吗?能够抹去良心吗?如果是件件皆能,那么要做敷衍的现代人,是够资格了。

可是实际上好敷衍未必就能占便宜。比方我与你只是一面之交,我来请求你代为设法安插一个位置,你很自然地为我写封推荐函,向某方介绍。我拿到这份推荐函,心里十分高兴,以为你有求必应,真是一尊活菩萨,但是我去求见某方的结果,却被回得干干脆脆,连丝毫希望都没有,我当然只怪对方的不买交情,不会怪你的面子不够大。可是近来有人告诉我,你的推荐函根本只是随意滥写,有机会也写,无机会也写,对方知道你的推荐函,向来只是一种春风人情,是一种敷衍手段,你的推荐,绝对不会产生效力的。经他一提,我才知道你是个老奸巨猾,专门敷衍人家的人,试问这是好印象吗?这是好名誉吗?你是吃亏呢,还是占便宜?

当然我与你初次相见,你是不会写推荐信的,对于我的请求,你会说,好的,一定代为留意,同时安慰我几句,叫我放心,叫我等几天听回音。我当然十分感谢,谁知你是有口无心,说过便忘。过几天,我来讨你的回音,你又是一番敷衍,说是前函还未答复,等再去函催问,我当然信以为真,心里更加感激,但是临到最后,你的敷衍,终使我大失所望。我若是性情粗鲁的人,压不住内心的愤怒,也许要说,既没有办法为什么不早点说,让我再三的徒劳往返……试问这是好印象吗?这是好感想吗?这是好名誉吗?你是吃亏呢,还是占便宜?

比方我与你是老朋友,我找你给儿子介绍一个职业,你说:“你的儿子,就是我的侄子,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当然没问题!”我也以为彼此是老朋友,必然不会对我使出敷衍的手段,谁知你再三说正在设法,结果却石沉大海,全无音信,使我反而不便向你询问。试问这么一来我对你的印象如何?感想如何?万一你有事找我商量,我还肯为你出力吗?

敷衍是经不起考验的,一经考验,敷衍的伎俩立即被拆穿,一经拆穿,还有谁来信你?信用丧失,岂不是得不偿失?所以敷衍的手段,在不得已时,可以偶一试用,如以敷衍当作做人的唯一办法,有时要吃大亏,甚至葬送前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