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备的148个成功法则(下)
10765800000029

第29章 比伦定律

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裁F. 比伦说过,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即使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机会无处不在。但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你不可能在做好所有的准备后再去把握。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试错精神。即使最后证明自己错了,也不会后悔。因为你把握了机会,而且至少知道了你先前把握机会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一笔财富,含义也大致在此。

汽车工业是个“全球性”工业,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企业大规模向外发展,是从汽车开始的。但日本汽车第一次尝试进军美国市场,却以失败告终。面对失败,它们不埋怨、不相互指责,而是举国一致、重新部署,反复斟酌查找失败的原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们重新确定了向美国提供油耗低、质量好、符合美国人的操作习惯、具有美国风格的美式汽车的战略。实践证明,他们的新战略是可行的。

IBM公司在1914年几乎破产,1921年又险遭厄运,20世纪90年代初再次遭遇低谷。但是,在一次次纠错中,他们最终都战胜了暂时的困难。有一次,IBM公司的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由于工作严重失误,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损失,他为此异常紧张,以为要被开除或至少受到重大处分。后来,董事长把他叫去,通知他调任,而且还有所提升。他惊讶地问董事长为什么没把他开除,得到的回答却是:要是我开除你,那又何必在你身上花1000万美元的学费?

1995年,由于种种原因,联想(香港)集团出现巨大的管理、产品和财务危机。在有被投资者抛弃的危险时刻,联想没有恐慌,他们冷静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果断将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合并,使联想整体渡过了难关。从这件事情中,当时的联想掌舵人柳传志悟到:中国内地市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应该是联想的主战场。正是基于对失败和挫折的反思,联想重新部署了中国本土市场的策略与布局,他们终于搭上中国PC市场快速增长的快车,成为1996—2002年中国快速增长的PC市场上最大的赢家。

其实,这不是联想第一次遭遇市场挫折。联想的起家靠的是从科学院贷的20万块钱,由于当时急于赚大钱,在一笔生意中被骗去8万元,整个公司陷于困境。1998年,联想管理层又出现巨大震荡。在联想20年的成长过程中,虽出现过几次重大挫折,但与许多中关村企业不一样的是,他们能够迅速从挫折中站起来。

虽然二十余年来,微软一路坦途,但比尔·盖茨认为习惯于失败是成功的基础。因此,盖茨常常雇用在其他公司有失败经验的人做其助手,借用他们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盖茨最为欣赏的人是福特汽车创始人福特和通用汽车创始人斯隆。盖茨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福特的照片,作为激励,也作为警惕——福特梦想做出便宜好用的交通工具,创造出汽车世纪,但最后固执地坚持原来的信念而不能持续进步,二十年后霸主地位被后起的通用取代。悬挂一张福特照片,既是对他普及汽车全民化的崇敬,又是对他失败的一种反思。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认为,无论是谁,做什么工作,都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会的,经历的错误越多,人越能进步,这是因为他能从中学到许多经验。杜拉克甚至认为,没有犯过错误的人,绝不能将他升为主管。日本企业家本田先生也说:“很多人都梦想成功。可是我认为,只有经过反复的失败和反思,才会达到成功。实际上,成功只代表你的努力的1%,它只能是另外99%的被称为失败的东西的结晶。”中国有句俗得不能再俗的俗语:“失败是成功之母。”太过一帆风顺从不犯错的人很难相信他会取得多么了不起的成绩。纵观全世界的历史伟人或者当今的领袖人物,无论是商场上还是政场上,成功的人中无不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而能够从这些挫折和失败中爬起来的人都取得了成功。

不要刻意害怕失败而犹豫不决,害怕犯错而缩手缩脚。失败也是一个机会,更加是一个可以比从成功中学到更多东西的机会。怎样对待“失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回避不了的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它会知道从失败中记取本企业“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教训,不单是从失败中找到能够孕育出成功的“成功之母”,更是从失败中更多地知道了什么不应该做,应该割舍什么。割舍是企业在面对失败时的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企业把失败当成财富,是因为失败证明了有的路走不通。企业在进行一项没有前人开拓的投资时,先要想到这是一次机会。当然,这里指的是“深思熟虑”的投资冒险,而非盲目地一头扎入废弃的深渊之中。尽管最后的结果也许是“不可行”,但知道了这个“不可行”,可能就是这次失败对企业的最大价值。一个历经百年的企业不可能没有失败的经历,但它们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在于:它们不会为失败而后悔,而是通过失败向自己证明了自己原先不知道的很多东西。知道了这些东西,也就是把握了后来的机会。